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製造業升級 重在整合創新

發布時間:2015-03-13 10:54:11 經濟日報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工業(ye) 經濟總體(ti) 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自2010年超過美國之後,我國一直保持著全球製造業(ye) 第一大國的地位,目前我國製造業(ye) 占全球製造業(ye) 的比重已經超過20%。從(cong) 深層看,隨著要素結構變化,支撐經濟增長的低成本紅利正在快速消失。無論是國際經濟和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變化帶來的外部壓力,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nei) 部環境,都要求我國經濟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於(yu) 有關(guan) 統計數據的研究表明,自“十二五”規劃執行以來,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產(chan) 業(ye) 結構已經趨於(yu) 優(you) 化。有報告指出,中國製造業(ye) 正朝價(jia) 值鏈上遊發展,從(cong) 以往的規模增長轉向質量效益的提升。一方麵,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出現了大量邁向高價(jia) 值製造活動的投資,另一方麵,先進科技產(chan) 業(ye) 也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報告預言,中國製造業(ye) 正麵臨(lin) 一個(ge) 前所未有的轉型時期。
  當然,需要看到的是,盡管進入2014《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的中國企業(ye) 已經達到100家,但中國企業(ye) 還依舊沒有擺脫大而不強的局麵。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製造業(ye) 仍處於(yu) 較為(wei) 初級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國經濟發展不僅(jin) 是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過程,更重要的是產(chan) 業(ye) 結構的升級過程。在經過長期高速增長後,我國經濟也進入了亟待結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升級的階段。新常態的經濟環境倒逼企業(ye) 轉變粗放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全球製造業(ye) 在國際金融危機後進行新一輪的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同樣逼迫製造業(ye) 邁向中高端。我國製造業(ye) 必須製定更加明智的發展戰略,有效進行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結構、企業(ye) 價(jia) 值觀和組織結構的治理整合,不斷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在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製高點上拓寬新的視野,在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上完成從(cong) 工業(ye) 化初期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向中後期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轉變,最終實現由低成本的要素優(you) 勢向技術與(yu) 品牌優(you) 勢的轉化,完成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質變。
  第一,完善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轉型升級模式。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經濟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無疑問,該論斷同樣適用於(yu) 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把發達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的經驗與(yu) 我國經濟與(yu) 體(ti) 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選擇市場主導與(yu) 政府引導結合型的產(chan) 業(ye) 升級模式會(hui) 有效地推進我國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一方麵,無論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過剩調節,還是發展戰略性產(chan) 業(ye) ,都應當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另一方麵,在現代經濟環境下,政府的調控與(yu) 引導也的確不可或缺。對政府而言,應當運用適宜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得“穩增長”與(yu) “調結構”之間的協調推進,更好地為(wei) 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第二,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在孕育興(xing) 起,我國製造業(ye) 正站在一個(ge) 新的起點上。事實證明,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必須走創新驅動的道路。要實現創新驅動,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選擇作用,以市場為(wei) 導向,由市場主體(ti) 分散決(jue) 策。二是充分發揮企業(ye) 家的主體(ti) 作用。三是充分發揮中小企業(ye) 創新生力軍(jun) 的作用。四是適應創新開放性、跨領域、多元化、網絡化的特征,整合資源,協同創新,企業(ye) 要積極與(yu)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產(chan) 學研聯合創新平台,共享創新資源,在科技攻關(guan) 、技術轉讓和培訓等方麵開展緊密合作。五是政府要掃除各種阻礙創新的製度性障礙,努力營造一個(ge) 良好的鼓勵創新、扶持創新的製度環境與(yu) 社會(hui) 氛圍,不斷提升市場機製的有效性。
  第三,把產(chan) 業(ye) 新趨勢作為(wei) 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我國製造業(ye) 在經過長期發展之後,已經具備相當的產(chan) 業(ye) 基礎與(yu) 實力。隨著引進紅利的逐漸消失,我國製造業(ye) 應當改變之前的模仿與(yu) 學習(xi) 策略,著眼於(yu) 高起點,把製造業(ye) 發展新趨勢作為(wei) 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與(yu) 目標選擇。一是在生產(chan) 手段上,把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運用到產(chan) 品研發、設計、製造的全過程,縮短設計環節和製造環節之間的時間消耗,降低新產(chan) 品進入市場的時間成本;在生產(chan) 中廣泛應用機器人、自動化生產(chan) 線等智能裝備;借助雲(yun) 計算等新技術和新平台,整合全球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運轉,更多采用異地設計、就地生產(chan) 的協同化生產(chan) 模式。二是在發展模式上,從(cong) 生產(chan) 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從(cong) 提供傳(chuan) 統產(chan) 品製造向提供產(chan) 品與(yu) 服務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從(cong) 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推動工業(ye) 設計理念的革新和傳(chuan) 統技術的改造升級,以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對生態環境破壞的最小化。三是在組織方式上,以內(nei) 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作為(wei) 製造業(ye) 培育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新途徑。四是在發展格局上,運用比較優(you) 勢動態變化重塑製造業(ye) 的全球布局。
  第四,有效發揮管理對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當前,助推轉型升級需要建立管理提升的長效機製,應當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加強企業(ye) 管理。一是轉變管理方式,企業(ye) 要由以往以實物為(wei) 中心的管理,向以價(jia) 值為(wei) 中心的管理轉變,由被動性的管理向主動性的管理轉變,由單純對物的管理向對人和物管理的結合轉變,要以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為(wei) 核心,不斷采用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人為(wei) 本,有效運用企業(ye) 資源,把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及製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持續開展對標。要合理選擇對標標杆,科學製定改進目標,既要注重與(yu) 標杆硬實力的對比,也要注重軟實力的對標,既要注重具體(ti) 數據的對比,還要注重指標背後的理念、方法、組織流程的對標,要敢於(yu) 變革體(ti) 製,善於(yu) 消化吸收,真正做到博采眾(zhong) 長。三是依托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提升企業(ye) 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重點領域的信息係統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yu) 經營管理、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的深度融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