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站在移動互聯網風口上的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jun) 締造了小米神話,作為(wei) 全國人大[微博]代表,雷軍(jun) 希望把下一個(ge) 風口概念物聯網帶給全行業(ye) 創業(ye) 者,所以他希望“加快製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為(wei) 物聯網爆發奠定政策基礎,也希望“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ye) 環境”。
雷軍(jun) 是公認的“IT勞模”,曆經職業(ye) 經理人、天使投資人、創業(ye) 者等多重身份,更是當下中國經濟界最炙手可熱的創業(ye) 偶像,在倡導產(chan) 業(ye) 開放的年代,他希望做個(ge) 最佳踐行者。
小米以逐年暴增的業(ye) 績和不斷擴張的領地衝(chong) 擊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且以一種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造。但換個(ge) 角度,雷軍(jun) 更希望這種變革以開放共贏的模式進行,以投資美的、愛奇藝等近30家生態鏈夥(huo) 伴為(wei) 例證,雷軍(jun) 試圖講述關(guan) 於(yu) 創業(ye) 、創新、開放、融合的新故事。
事實上,想從(cong) 雷軍(jun) 身上取經的人不會(hui) 比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少,但一對一麵授機宜並非創業(ye) 黃金時代的最佳途徑。所以雷軍(jun) 希望從(cong) 政策這一基礎架構維度為(wei) 創業(ye) 者鼓與(yu) 呼。
商報訪談
智能家居亟待國家標準
北京商報:智能家居統一標準的障礙和意義(yi) 在哪裏?
雷軍(jun) :製定一個(ge) 標準非常容易,難的是執行。所以,最核心的是工信部和相關(guan) 單位牽頭,要有幾家市場上的主要合作夥(huo) 伴鼎力支持,它很快就會(hui) 變成行業(ye) 標準。也就是說這個(ge) 標準最重要的是被大規模使用。
而一旦智能家居標準被廣泛應用,實現產(chan) 品的互聯互通,將是家電、家居製造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巨大機遇,並能進一步提升該領域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北京商報: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互聯網企業(ye) 融合的難點在什麽(me) 地方?
雷軍(jun) :大家都想建立一套自己的體(ti) 係,甚至是封閉的體(ti) 係,但是我認為(wei) 這個(ge) 封閉的體(ti) 係是不長期的,而且也不容易真正做成。
我認為(wei) 開放融合還是有機會(hui) 的,因為(wei) 去年一年都跟各個(ge) 家電巨頭在交流,雖然隻和美的達成了深入合作,但是我相信一家一家的都會(hui) 願意開放,建立一個(ge) 開放的共同標準。比如說小米手機能不能控製海爾的電器甚至同行的手機能不能控製小米的這些智能硬件,我其實都是非常願意看到的。隻有開放,我們(men) 才能建立統一的標準,我們(men) 才能把握住這一次智能家居的時代機遇。
北京商報:從(cong) 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如何突圍?
雷軍(jun) :以小米為(wei) 例,有幾點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首先,互聯網最核心的是用戶體(ti) 驗,扁平化結構能夠根據用戶的意見快速反饋。
第二點是專(zhuan) 注。小米的產(chan) 品非常少,比如說傳(chuan) 統手機公司一年做50款,而我們(men) 一年隻做三四款,我們(men) 每個(ge) 人每天都在用這些手機,有問題的話,就會(hui) 比消費者更早知道。
第三點是找最優(you) 秀的人、最優(you) 秀的供應商合作,然後用最優(you) 化的流程,不惜代價(jia) 做研發。
北京商報:您連續多年關(guan) 注《公司法》修訂的初衷什麽(me) ?
雷軍(jun) :我國掀起了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浪潮,加快改善創業(ye) 環境就顯得尤為(wei) 迫切。在創業(ye) 投資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實踐模式在《公司法》層麵上沒有考慮或有可商榷之處。但創業(ye) 者卻普遍因《公司法》的不健全,遭遇資本、人才等各方麵的束縛,影響了新經濟轉型。
我建議修訂《公司法》,大力破除對個(ge) 體(ti) 和企業(ye) 創新創業(ye) 的種種束縛,尤其是要加快人力資本製度和企業(ye) 清算分配製度、庫存股和股權回購等條款,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以促進創業(ye) 投資,進而推動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
北京商報:您如何看待當下的創業(ye) 環境?
雷軍(jun) :這兩(liang) 年是創業(ye) 者的黃金年代。因為(wei) 資本泡沫化,隻要好的創業(ye) 公司都可以在市場上拿到足夠多的錢。過去一年時間,新創業(ye) 的公司很多家估價(jia) 都過了1億(yi) 美元,極個(ge) 別優(you) 秀的都到了十幾億(yi) 甚至幾十億(yi) 美元。
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是政府的大力倡導。中國今天的創業(ye) 環境跟前三五年相比產(chan) 生了巨大的變化,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就是很好的例證;其次,中國成功創業(ye) 公司的市值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像阿裏巴巴[微博]上市兩(liang) 三千億(yi) 美元市值,京東(dong) 上市400億(yi) 美元的市值,這種成功反過來使投資者願意對中國的創業(ye) 公司給予高估價(jia) 。
因為(wei) 我本身也在投資界,所以感觸比較深,過去一年是創業(ye) 者的黃金歲月,我相信今年依然是。過去的一年,包括今明兩(liang) 年,我認為(wei) 創業(ye) 氛圍都會(hui) 非常濃厚,而且應該是創業(ye) 最好的年代,特別是以雲(yun) 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現代製造業(ye)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等的融合創新,為(wei) 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提供了環境。
代表聲音
物聯網規模遠超互聯網
去年雷軍(jun) 的議案圍繞大數據展開,今年則更為(wei) 具體(ti) ,直接瞄準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製定。
雷軍(jun) 認為(wei) ,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滲透性強、帶動性強、集成性高,是一個(ge) 跨行業(ye) 交融整合的綜合性混合體(ti) 。家電製造商、互聯網企業(ye) 、軟件開發商、係統集成商,甚至衛浴、家具等跨行業(ye) 廠商紛紛湧入國內(nei) 智能家居市場,從(cong) 而導致智能家居行業(ye) 各廠商的素質參差不齊、規模大小不一、品牌魚龍混雜。
“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缺失,成為(wei) 製約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雷軍(jun) 說:“由於(yu)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多樣性、個(ge) 性化和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導致了各廠商的技術路線、通訊協議和使用標準非常之多而且差別很大。在沒有統一行業(ye) 標準的情況下,不同領域、不同企業(ye) 之間各自為(wei) 戰、各成體(ti) 係,智能家居產(chan) 品五花八門,很難實現係統兼容、信息共享以及互聯互通,給消費者帶來極大困擾,給企業(ye) 帶來經濟損失,給國家造成資源浪費,對整個(ge) 智能家居產(chan) 業(ye) 的發展極為(wei) 不利。”
而這種憂慮背後隱藏的是雷軍(jun) 對物聯網產(chan) 業(ye) 的思考。在他看來,智能家居是物聯網概念的核心應用領域。而物聯網是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製高點之一,給了中國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hui) ,是我們(men) 不能錯過、也不應該錯過的機遇。物聯網,也是中國從(cong) 和美國並肩引領移動互聯網時代,到超越美國領跑全球的最佳契機。
雷軍(jun) 曾有著名判斷:移動互聯網規模是互聯網的10倍。現在,他進一步認為(wei) ,物聯網規模將會(hui) 遠超移動互聯網,將是下一個(ge) 萬(wan) 億(yi) 元規模的產(chan) 業(ye) 。“我國是製造業(ye) 大國,正在向製造業(ye) 強國邁進。我國互聯網產(chan) 業(ye) 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移動互聯網更是迅速崛起和美國並駕齊驅。這些因素都為(wei) 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基石和廣闊的空間。”
除了智能家居國家標準有待製定,雷軍(jun) 認為(wei) ,還應開展物聯網跨界創新重大應用示範,以點帶麵,促進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加大各行業(ye) 對跨界融合創新的研發投入,開展物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工程的重大示範應用,推動關(guan) 鍵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