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互聯網時代下供應鏈管理將回歸本質

發布時間:2015-03-04 10:45:30 中關(guan) 村在線

一聽這個(ge) 題目,大家就會(hui) 感覺又在牽強地貼一些時髦的標簽吧。在言必稱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名詞的時代,所有的事物都似乎要和他們(men) 產(chan) 生一些聯係,否則就是落伍了。一個(ge) 客戶曾經多次發問:互聯網對供應鏈有啥影響啊?我當時在想,互聯網主要影響在流通領域,產(chan) 品製造應該沒啥影響吧,總要有東(dong) 西在上麵流通的吧,最多也是傳(chuan) 統的銷售模式發生改變。而供應鏈是製造業(ye) 的後台,它能有啥變化呢?

工業(ye) 化時代下對產(chan) 銷協同,庫存和供應鏈戰略的理解

也許是環境對心理的影響,在最近的幾個(ge) 項目中,突然感受到了他們(men) 之間的強烈相關(guan) 性。按照工業(ye) 化時代的思維模式,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是牛鞭效應,也就是終端需求波動很小,但因為(wei) 從(cong) 經銷商到製造商逐級放大的原因,所以產(chan) 生了供需不平衡,其解決(jue) 方案就是“協同”,通過協同消除牛鞭效應,從(cong) 經銷商到製造商,或者製造商內(nei) 部銷售端到製造端進行協同。這種協同被Oliver wight進行了發揚光大,從(cong) 短期的協同走向了中長期的協同。其次,在日常的運營中,庫存成為(wei) 了供應鏈管理的所有能力的體(ti) 現,因為(wei) 完美的“協同”是不存在的,所以基於(yu) 協同的水平,大家備了不同類別的庫存去填補這個(ge) 不平衡。因此,對周轉庫存,安全庫存設置的研究成為(wei) 了一個(ge) 大熱門,有些公式之深奧,超越了使用者的理解而被棄之文檔中。當然,自稱專(zhuan) 業(ye) 的供應鏈管理谘詢顧問,不會(hui) 一來就談“牛鞭效應”和“庫存”,他們(men) 首先要問的是“您的競爭(zheng) 戰略是啥?”,“您是否有清晰的供應鏈戰略?”我們(men) 也不能免俗,但在問之前就已經知道客戶的糾結了。“我們(men) 利潤和收入都要”,“成本和服務都重要”客戶很痛苦地回答。我們(men) 再次逼問“戰略不是啥都做,而是不做啥”。我們(men) 的第三個(ge) 假設是:供應鏈管理需要與(yu) 企業(ye) 戰略相吻合,供應鏈管理應該是自上而下通過預定義(yi) 的戰略進行驅動的。

原生態的供應鏈管理是企業(ye) 的主流

但當我們(men) 進入企業(ye) 內(nei) 部後,發現絕大多數企業(ye) ,包括一些行業(ye) 的標杆企業(ye) ,其運作是非常原生態的,他們(men) 基於(yu) 各自的感覺,階段,組織架構和人員能力在尋找一種平衡,各種模式都有。他們(men) 大多數沒有“鏈”,沒有一個(ge) 集成的職能完整規則清晰的供應鏈計劃體(ti) 係,但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就是“製造自我平衡”,他們(men) 沒有刻意遵循公司戰略,他們(men) 基於(yu) 製造對銷售的感覺,這個(ge) 感覺可能是銷售訂單,可能是銷售的預測,可能是他們(men) 自己對銷售的預測以及他們(men) 得到的銷售反饋,如政策等。這樣一種“自我平衡”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在新常態下變得有些吃力。因為(wei) 銷售開始下滑,因為(wei) 前端需求波動太大。於(yu) 是,產(chan) 銷協同改善,庫存管理改善,供應鏈戰略的重新設定等等都成為(wei) 了項目驅動力。由於(yu) 供應鏈的改善是一種非顯性的過程,這些改善因為(wei) 沒有立馬見到效果(直接導致的收入增加和成本減少),又被管理者否定。所以供應鏈管理改善不被國際級谘詢公司青睞,被稱為(wei) 費力不討好的項目,往往是更多的國內(nei) 谘詢公司的雞肋。

互聯網時代下對產(chan) 銷協同,庫存和供應鏈戰略的理解

讓我們(men) 再仔細審視一下,前麵提到的“牛鞭效應”,“庫存”和“供應鏈戰略”在今天這個(ge) 互聯網新時代下的一些變化。

協同:牛鞭效應認為(wei) 終端需求波動很小,主要是中間傳(chuan) 遞放大,但是今天我們(men) 發現,終端波動就很大,更別提中間的傳(chuan) 遞變形了。所以催生了“需求預測”管理這個(ge) 炙手可熱的新職業(ye) 。我們(men) 不僅(jin) 要協同中間的傳(chuan) 遞層級,更要主動協同到終端用戶。

庫存:經曆過庫存優(you) 化項目的企業(ye) 都知道,對於(yu) 變異係數較大品種,無論如何設置庫存,但難逃高庫存和高缺貨的陷阱。遺憾的是,這類需求變異較大的產(chan) 品今天越來越多,特別是電商出現後。工業(ye) 化時代下的良藥“庫存”,必須被更具前瞻性的“預測”所替代。

供應鏈戰略:2014年在做長期經營規劃的時候,許多企業(ye) 開始將目光放短了。他們(men) 不像以往要求做到5年,甚至10年,而是說3年就可以了。因為(wei) ,他們(men) 發現這個(ge) 世界突然切入了新軌道,變化之快,讓他們(men) 難以想象更遠的未來。他們(men) 感覺自己能做的是緊跟這個(ge) 變化的市場,緊跟自己變化的客戶,而不是固守自己的遠大戰略。

供應鏈管理在互聯網時代將回歸客戶導向的本質

複雜問題簡單解決(jue) ,讓我們(men) 回歸到供應鏈管理的本質:以最低的總成本滿足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需求是目標,“協同,庫存和戰略”都不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那為(wei) 何不直奔目標而去呢?大家會(hui) 反問,難道我們(men) 沒有直奔目標嗎?沒有。可以說90%的企業(ye) 根本拿不到客戶的真實需求,或者說忽略了。他們(men) 拿到的是銷售的需求,銷售的需求等於(yu) 客戶的需求嗎?當然不等於(yu) ,銷售與(yu) 客戶之間也存在因不信任而不協同的問題,銷售往往會(hui) 放大需求或者自己創造客戶需求(比如客戶要求25號交付,銷售告訴製造20號,甚至自動缺省為(wei) N天後交付,被省去的這5天或X天時間,對製造意味著什麽(me) 呢?)。就算有些公司有專(zhuan) 業(ye) 的訂單中心,並且可以直接接觸客戶,但是仍然不能挖掘或引導出客戶真實需求,或者可以說有些客戶由於(yu) 自身計劃體(ti) 係的缺失,自己也無法有效管理或了解自己的需求。由於(yu) 缺失這個(ge) 真實的客戶需求,我們(men) 的“協同”,“庫存”和“戰略”都是基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假想敵。更何況,我們(men) 大多數企業(ye) 沒有訂單中心,或者說訂單中心是無法直接接觸客戶。他們(men) 還沒有建立這個(ge) 意識。

如果說在工業(ye) 化時代,我們(men) 還有些借口說真實的客戶需求由於(yu) 技術障礙難以獲得,那在互聯網打破一切障礙的今天,是否還是難以傾(qing) 聽客戶的聲音?英文的供應鏈需求管理中有一個(ge) 單詞“CustomerDemand Sensing”翻譯較好的是“客戶需求探知”,也就是說客戶需求的獲得需要一個(ge) “探知”過程。但今天有多少企業(ye) 願意花時間去“探知”客戶需求?我們(men) 在一番簡單地猜測後就全忙於(yu) 後端的製造了。在互聯網模式下,企業(ye) 需要重新思考與(yu) 客戶打交道的方式,不僅(jin) 僅(jin) 在流通領域,也包括製造領域。

如果我們(men) 可以獲得真實的客戶需求,基於(yu) 互聯網的跨界思維,產(chan) 銷協同將變成供應鏈與(yu) 客戶的直接協同,為(wei) 什麽(me) 不呢?如果我們(men) 可以獲得真實的客戶需求,基於(yu) 互聯網的大數據思維,我們(men) 可以將基於(yu) 曆史庫存為(wei) 導向的計劃策略變成基於(yu) 客戶未來需求驅動的計劃策略,一些企業(ye) 已經實現。如果我們(men) 可以獲得真實的客戶需求,基於(yu) 互聯網的用戶思維,我們(men) 為(wei) 何不直接聽命於(yu) 最高指揮者—客戶,而要聽命於(yu) 我們(men) 的管理戰略呢?在今天這樣一個(ge) “變革”時代,唯有客戶的需求是我們(men) 不變的追求,也是每一個(ge) 企業(ye) 管理者的追求,而這個(ge) 時代也再次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這個(ge) 可能。

所以,互聯網為(wei) 供應鏈管理回歸客戶導向的本質提供了一次絕佳的契機,你準備好了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