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經濟新常態”將體(ti) 現在行業(ye) 的轉型以及價(jia) 值鏈的重構兩(liang) 個(ge) 方麵。從(cong) 行業(ye) 看,有的行業(ye) 將脫胎換骨(如:消費品和移動設備),有的將蓬勃發展(如:生命科學和醫療),有的將停滯不前(如:汽車),有的則在掙紮求存(如:工業(ye) 和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行業(ye) 轉型的特點決(jue) 定了不同行業(ye) 的供應鏈發展重心的差異。針對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最戲劇性的變化將發生在零售和分銷環節,傳(chuan) 統零售商將麵臨(lin) 來自在線競爭(zheng) 對手日趨嚴(yan) 峻的挑戰。此外,互聯網技術和物流快遞服務將推動越來越多的零售創新。
同時,消費者數據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的發展很快會(hui) 將上遊製造端開辟為(wei) 另一片戰場,在受需求驅動的同時變得更為(wei) 靈活。換句話說,整個(ge) 製造業(ye) 供應鏈將經曆二度配置,以滿足未來的消費需求。下麵,是對中國供應鏈的七大關(guan) 鍵趨勢的預測。
趨勢一
電商高速發展將繼續改變下遊零售配送市場,在創造重要機遇的同時,亦嚴(yan) 重威脅著物流公司的生存現狀。
中國在線銷售和相關(guan) 的包裹遞送量一直保持著超過40%的增長率。同時,經過不斷的開發和測試,以社區為(wei) 基礎的O2O商業(ye) 模式也預示著2015年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 但物流電商市場也麵臨(lin) 著激烈的競爭(zheng) ,主要圍繞兩(liang) 大方向:a)商品化快遞物流服務供應商開發並推出差異化物流產(chan) 品;b)不同電商生態係統主體(ti) 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主要電商平台將通過發展自身物流能力(如:京東(dong) 和蘇寧)或借助技術平台控製物流部門(如:阿裏巴巴和菜鳥網絡技術)來積極推進垂直整合。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大環境下,快遞公司一方麵積極發展自身電商平台,一麵也力求維係各個(ge) 電商平台服務間的微妙平衡。此外,領先的零擔業(ye) 務企業(ye) 和快遞物流公司正突破傳(chuan) 統的界限,進入對方的業(ye) 務領域,尋求兼顧增長和發展的電商物流解決(jue) 方案。 毫無疑問,物流公司和電商平台將繼續保持這種愛恨交織的關(guan) 係,這也將是2015年最突出的供應鏈發展趨勢之一。
趨勢二
消費品公司將利用迅速增長的電商和移動商務能力實現中國經營模式的創新。隨著供需匹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S&OP愈顯關(guan) 鍵。
由於(yu) 消費品行業(ye) 增長放緩,食品飲料,化妝品,服裝服飾等行業(ye) 都麵臨(lin) 著如何維持整體(ti) 增長率的挑戰。同時,隨著消費者逐步向網絡購買(mai) 行為(wei) 傾(qing) 斜,許多商家正積極開發電商解決(jue) 方案,以期挖掘這一領域的增長潛力。 大多數消費品企業(ye) 麵臨(lin) 的主要經營挑戰是:如何開發整合的線上線下配送模型,既能避免渠道衝(chong) 突,又能提供無縫連接的用戶體(ti) 驗。 其實,隨著O2O社區服務站數量的上升,城際快遞物流能力快速發展,連接供需的技術平台不斷完善,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已成雛形,其核心在於(yu) 如何在一定的消費者半徑中,高效利用整個(ge) 渠道的庫存。 此外,由於(yu) 商家可以及時在線獲取大量消費者需求信息,依托大數據分析和綜合銷售運營規劃能力,建構靈活的供應鏈已是迫在眉睫。
趨勢三
盡管許多手機廠商不斷地尋求各種方法完善自身的供應鏈,但仍將麵臨(lin) 破產(chan) 。
作為(wei) 最活躍的市場之一,移動設備市場見證了傳(chuan) 統業(ye) 界大佬摩托羅拉,諾基亞(ya) 的突然破產(chan) ,以及小米等新興(xing) 行業(ye) 領袖的迅速崛起,這意味著不轉變模式,商家的生存和發展將舉(ju) 步維艱。單純提升供應鏈效率或分銷渠道的有效性並沒有改變這些曾經的主要市場主體(ti) 走向滅亡的命運。那是因為(wei) 市場競爭(zheng) 的本質(或市場現狀)已徹底從(cong) 單純產(chan) 品競爭(zheng) 轉移到產(chan) 品生態係統競爭(zheng) 。對還在掙紮中的日本,韓國和部分中國手機品牌,如果無法意識到市場變化的實質,全麵審視自己的商業(ye) 模型,並重新設計產(chan) 品/用戶生態係統,它們(men) 也難逃在2015年破產(chan) 的厄運。
趨勢四
總體(ti) 而言,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行業(ye) 將迅速擴張,產(chan) 能和分銷能力大幅提升。隨著跨國企業(ye) 對“價(jia) 值細分”市場的不斷滲透,我們(men) 也將有望看到跨國企業(ye) 和本土企業(ye) 之間一定程度的整合。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中產(chan) 階級人口的增加,人們(men) 對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產(chan) 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使其成為(wei) 所有行業(ye) 內(nei) 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同時,國家醫療政策也推動市場進一步向小城市和醫院滲透,促使該價(jia) 值細分成為(wei) 一個(ge) 快速增長的市場。該行業(ye) 供應鏈麵臨(lin) 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支持快速的頂線增長---預計將接近每年50%。此外,鑒於(yu) 在該領域中,質量控製需求尤為(wei) 突出,如何在控製合理成本且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服務更廣泛區域的不同客戶成為(wei) 了新的挑戰。我們(men) 有望看到企業(ye) 對區域配送中心和冷鏈配送能力的大力投資。此外,公司也需要調整其製造工廠的分布,實現本土製造,以求在下一輪市場競爭(zheng) 中獲得更大成本優(you) 勢。
趨勢五
汽車行業(ye) 即將接近產(chan) 能峰值,重點將轉移到如何在相同產(chan) 能下實現更大銷量。售後市場的銷售增長也意味著備件管理變得日益重要。
2014年12月,深圳市政府突然推出車輛限購政策,標誌著汽車行業(ye) 的高速增長已近尾聲。我們(men) 預計在未來兩(liang) 到三年內(nei) ,行業(ye) 內(nei) 將麵臨(lin) 嚴(yan) 重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下一階段汽車價(jia) 值鏈的增長領域將主要集中在二手車銷售和售後市場,並主導供應鏈的兩(liang) 大投資方向。首先,整車廠需開發需求驅動的供應鏈。這要求對整個(ge) 訂單到交付(OTD)流程開展端到端的評估,最有效地捕捉銷售端的需求信號,並利用此信息有效規劃生產(chan) 和交付。其次,整車廠和大型經銷商需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立有效的二手車和備件管理係統。該管理係統應包括(但不限於(yu) ):完善的物理網絡,合理計算的庫存和補貨戰略以及由IT係統為(wei) 基的強大物流和運輸解決(jue) 方案。
趨勢六
工業(ye) 製造(重工業(ye) )將繼續受到房地產(chan) 市場和整體(ti) 經濟衰退的影響。供應鏈重點將集中在提升效率和出口過剩產(chan) 能。
受房地產(chan) 市場增速持續放緩的影響,工業(ye) 部門(重工業(ye) )將經曆較長低迷期。一些行業(ye) 主體(ti) 采取融資租賃的方法,提升銷售和設備利用率。另一些則寄望於(yu) 向海外市場出口過剩產(chan) 能。因此,如何通過精益生產(chan) 方法論和建構出口供應鏈來提高生產(chan) 效率,將成為(wei) 該領域的供應鏈重心。 同時,由於(yu) 客戶網站安裝站點的增加,客戶使用體(ti) 驗變得日趨關(guan) 鍵。更多工業(ye) 品企業(ye) 將把服務創新視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不再將售後服務局限於(yu) 維修和配件方麵,而是考慮到整體(ti) 客戶體(ti) 驗,以識別潛在的端到端服務捆綁銷售。他們(men) 的目標將從(cong) 單純產(chan) 品銷售延伸到提供端到端用戶體(ti) 驗的價(jia) 值銷售。
趨勢七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更多勞動量,更低技術壁壘)活動將合並,遷至海外或轉變為(wei) 自動化運作。卓越製造變得至關(guan) 重要。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對於(yu) 傳(chuan) 統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ye) 活動已經失去了原有吸引力。許多紡織和製鞋企業(ye) 已經開始將工廠從(cong) 中國遷往東(dong) 南亞(ya) 及非洲等新的低成本區域。此外,勞動密集型的電子裝配工作也正逐步往中國內(nei) 陸轉移或由工業(ye) 機器人取代。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men) 有望看到更積極的區域和全國範圍內(nei) 的製造網絡布局調整以及對生產(chan) 和物流自動化的大力投資。對於(yu) 那些現存的製造工廠而言,則需通過精益製造減少浪費、提高生產(chan) 效率來解決(jue) 麵臨(lin) 的困境。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