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鮮電商如火如荼,以順豐(feng) 優(you) 選等生鮮電商集中發力開始,以阿裏、京東(dong) 電商下鄉(xiang) 結束,吸足了眼球,2015年新年伊始,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補貼政策高調發布,而剛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農(nong) 業(ye) 現代化,再次將農(nong) 業(ye) 推到風口。
為(wei) 了將這一問題聊透,2015年1月份的最後一天,華南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上的各路高手匯聚清華,就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升級及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一個(ge) 下午的閉門研討,其中三個(ge) 問題的討論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農(nong) 業(ye) 頂層設計、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塑造,以及溯源與(yu) 認證的實施,我個(ge) 人認為(wei) 這三個(ge) 問題應該可以算作是當前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升級不同階段的三大關(guan) 鍵點了,接下來就分別展開。
一、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升級核心問題一:頂層設計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的頂層設計直接決(jue) 定了後續業(ye) 務推進的格局,在“清華論道”之前,我頭腦中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戰略邏輯是: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最重要的環節是“貨源”,沒有優(you) 質和充足的貨量供應,產(chan) 業(ye) 鏈後端的很多創新都如同無源之水,是無法持續的;而為(wei) 了保障優(you) 質的貨源,基於(yu) 產(chan) 品質量和種植環境的溯源和認證體(ti) 係勢不可少,與(yu) 此同時貫穿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可視質量監控體(ti) 係也是必要的保障,在此基礎上再談生鮮電商、農(nong) 產(chan) 品O2O等渠道和業(ye) 務模式創新才有現實意義(yi) 。
資料來源:凱洛特供應鏈業(ye) 務手冊(ce) 資料整理
“清華論道”聽了凱洛特周凱歌博士的分享之後突然發現此前關(guan) 注的僅(jin) 僅(jin) 是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一個(ge) 維度的內(nei) 容。除了沿著產(chan) 品縱向一體(ti) 化延伸的產(chan) 品鏈之外,農(nong) 業(ye) 方麵還存在包括農(nong) 教、旅遊和養(yang) 生在內(nei) 的橫向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鏈,以及圍繞“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的綜合一體(ti) 化價(jia) 值鏈。
其中產(chan) 品鏈是當前農(nong) 業(ye) 和冷鏈相關(guan) 企業(ye) 布局的主方向,目前大家已經開始重視源產(chan) 地和深加工、對於(yu) 貿易環節也有了一定深度的布局,未來隨著金融和信息類業(ye) 務的融入,這條鏈會(hui) 更成體(ti) 係。
而融入了農(nong) 教、休閑養(yang) 生元素的橫向產(chan) 業(ye) 鏈更適合由政府牽頭去做,並且2015年之後這類整合會(hui) 不斷增多,隻不過更多的是以綜合一體(ti) 化的價(jia) 值鏈形式呈現。
二、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升級核心問題二:供應鏈整合
2015年新年伊始,網絡上又爆出兩(liang) 則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430批次進口乳品不合格,新西蘭(lan) 占比第一》和《港報:珠三角蔬菜重金屬汙染令人擔憂》。
中國真的沒有可以放心食用的產(chan) 品了嘛?現實可能正好恰恰相反,在中國一些偏遠的地區種植和養(yang) 殖著很多源於(yu) 自然的特色食品,然而因為(wei) 物流、集約程度、銷售渠道等諸多問題,這些產(chan) 品要麽(me) 運不出來,要麽(me) 商業(ye) 化運作性價(jia) 比差,最終導致一方麵在產(chan) 品供應端,中國有很多地方特色的優(you) 質好產(chan) 品運不出來,運出來了也賣不上好價(jia) 錢;而另一方麵呢,在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端,消費者花了大價(jia) 錢卻買(mai) 不到放心的食品的錯位現象。
而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並不是依靠某一級地方政府或者某一個(ge) 企業(ye) 個(ge) 體(ti) 的努力能夠實現的,需要產(chan) 業(ye) 鏈上各個(ge) 環節的充分協同,農(nong) 場、冷庫、冷車、IT、認證、銷售終端等構建一個(ge) 利益共同體(ti) ,在“業(ye) 務規則”和“江湖規則”中尋找一個(ge) 平衡。
除此之外,供應鏈整合需要一套可兼容的係統相輔助,使得價(jia) 值鏈各環節的服務內(nei) 容和質量可視、可量化。在這方麵,已經為(wei) 業(ye) 內(nei) 700多家冷鏈運輸企業(ye) 提供全程溫控服務易流科技的產(chan) 品讓我們(men) 看到希望,其幫國內(nei) 某知名乳業(ye) 企業(ye) 實現全程溫度可控、可視,真正做到“讓溫度看得見”。
就目前而言中國農(nong) 業(ye) 供應鏈整合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農(nong) 村,一方麵上個(ge) 世紀80年代中國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使得農(nong) 田被分散到戶,很難按照西方農(nong) 莊式集約化經營,除非地方政府統一推進,否則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品牌建設等都很難推進。
此外,農(nong) 村人口整體(ti) 素質偏低,很多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未必容易推進,好在幾年前國家推動“大學生村官”,為(wei) 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打下基礎。
三、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升級核心問題三:溯源與(yu) 認證
關(guan) 於(yu) 溯源和認證目前已經備受重視,很多計劃布局生鮮市場的企業(ye) 估計都想到了這一點,在參加此次沙龍之前,我也認為(wei) 產(chan) 品認證這一領域大有可為(wei) ,但31日聽過SGS對於(yu) 安全認證的產(chan) 品介紹,以及嘉賓們(men) 的“碰撞”後,突然覺得溯源認證這事不是那麽(me) 容易做的,要做好首先必須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另外作為(wei) 認證方認證出來的結果必須要獲得終端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除此之外,並不是所有的產(chan) 品都需要進行溯源認證,還有很多消費者並不關(guan) 心認證。加上產(chan) 品溯源和認證的成本勢必會(hui) 加在產(chan) 品上,最終推動價(jia) 格的提升,考驗消費者的承受力,因此農(nong) 產(chan) 品在進行溯源和認證之前有必要對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分類。
此外溯源與(yu) 認證與(yu) IT結合,能夠提升體(ti) 驗,如二維碼的應用等
再有,溯源如果能與(yu) 其它交易平台配合,更容易保證效果,如2015年新年伊始經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認證了的湖南雪峰蜜桔登陸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還不到一個(ge) 月時間,盤麵交易量已近兩(liang) 億(yi) 元,目前的成交發貨量已超過了7000噸。如果未來認證與(yu) 交易中心捆綁在一起推進,或有機會(hui) 衍生出全新的業(ye) 務模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