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
潘石屹站在五十的關(guan) 口,把互聯網化的健身單車騎得飛快。在他看來,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新人們(men) 學習(xi) ,別自言自語的說這他們(men) 聽不懂的老調調。
2015年初,他就頻頻拜訪互聯網公司,甚至在企業(ye) 內(nei) 部發言時表示,要將SOHO改造成一家互聯網公司。
在拜訪每家公司的時候,他都認真學習(xi) 對方產(chan) 品或業(ye) 務,也自豪地介紹SOHO便利的直飲水,甚至拿出真誠的態度邀請對方體(ti) 驗SOHO3Q項目。
互聯網像“小妖精”一樣
與(yu) 當下許多高冷的企業(ye) 家不同,潘石屹樂(le) 於(yu) 展現自己,增加個(ge) 人價(jia) 值。無論是其微博上展現的健身跑步,還是對PM2.5的關(guan) 注,甚至最近頻頻出現的互聯網,都讓人不斷猜想聯翩。
早在1988年潘石屹去美國的時候,他就感慨道:“未來的十年全世界受互聯網的衝(chong) 擊肯定很大,不懂我們(men) 要學。”而在2014年的夏天,他又到美國住了兩(liang) 個(ge) 月,參觀了蘋果和Facebook,同樣感慨頗多。他甚至在微博中表示,互聯網真像“小妖精”一樣吸引我們(men) 去靠近她。走近後才體(ti) 會(hui) 到她的魅力。
潘石屹還出現在2014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的一個(ge) 閉門會(hui) 議,並發表了主題演講,強調“互聯網即未來”的觀點,認為(wei) 抓住了互聯網就是抓住了未來。“未來的新世界秩序,就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
現如今,潘石屹又頻頻拜訪智能硬件和互聯網企業(ye) 。SOHO中國推廣部的同事為(wei) 他一一拜訪租戶,唯一需要確定的標準就是互聯網公司。
劉春在微博上調侃道,“潘石屹像首長一樣頻繁視察各互聯網公司,他想幹什麽(me) ?難道是司馬昭之心?請任誌強諸同誌密集關(guan) 注。”潘石屹的回答則是看望租客,順便學習(xi) 互聯網。
但同為(wei) 做房企的任誌強並不讚同轉型互聯網。在任誌強看來,“中國有13億(yi) 人口,如果每年有1%的增量需求就是1300萬(wan) 。這就是房子的基本需求。”
任誌強的這番說法被潘石屹認為(wei) 是老和尚念經,而且是念了15年的經。“現在地產(chan) 商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把已經建好的房子充分利用起來,所謂轉型就是要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減少中間環節,為(wei) 社會(hui) 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簡單地提‘擁抱’互聯網或者‘顛覆’傳(chuan) 統行業(ye) 。”
而任誌強更是直白回擊,房地產(chan) 商的特點是不動,互聯網的方向是動,所以不要把把互聯網的功能都移植在房地產(chan) 上,這是最蠢的。歸根結底,互聯網就是把人變懶。
不論別人怎麽(me) 說,潘石屹一心要轉型,毅然決(jue) 然地去追逐互聯網這隻“小妖精”。
無論是拜訪觸控科技的陳昊芝,一起研究錘子手機;還是拜訪百合網,看到專(zhuan) 門分析交友的軟件、模型、大數據;還是研究互聯網健身公司“酷玩部落”充滿活力的產(chan) 品,順便跳繩;亦或是研究P2P的貸款流程;潘石屹都充分展示了其對互聯網公司產(chan) 品和服務的好奇心和學習(xi) 態度。
而在談及向互聯網企業(ye) 學習(xi) 的原因,潘石屹表示,這些公司可能有的失敗有的成功,甚至70%都不存在了,但隻要裏麵有幾家公司能夠成功,我們(men) 的世界就會(hui) 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今天看來最賺錢的是銀行,而在5年以後,銀行就會(hui) 跟今天的鋼鐵煤炭業(ye) 一樣,受到很大的衝(chong) 擊。再過5年10年,中國都靠互聯網,各行各業(ye) 都會(hui) 有最根本的變化。在他看來,連談對象結婚都能搬到互聯網上,還有什麽(me) 不能互聯網?
SOHO的互聯網之路
對於(yu) SOHO和潘石屹來說,“觸網”或許是繼“售轉租”轉型之後的又一大變革。
早在2011年,潘石屹就嚐試和新浪樂(le) 居合作,網上競賣房源,並在微博上宣告租售平台上線,他甚至表示,要將所有的房源都放在網上來賣,因為(wei) 這樣可以讓客戶了解更多信息,把房子的定價(jia) 權徹底交給客戶,用公開透明的信息來建立和形成健康的定價(jia) 機製。
之後,2012年,潘石屹宣布SOHO中國從(cong) “開發-銷售”轉型“開發-持有”,並表示,2015年公司的盈利將主要來源於(yu) 租金收入,到2017年租金年收入將超過40億(yi) 元。但事實上,2014年上半年,SOHO中國47.5億(yi) 元的營業(ye) 收入中,僅(jin) 有3.45%來自租金收入。實現這一目標著實任重道遠。
與(yu) 此同時,2014年樓市整體(ti) 下行,房地產(chan) 業(ye) 轉入低迷,各行各業(ye) 都在向“互聯網”尋求變革,SOHO的深度互聯網試水勢在必行。
高成本和去庫存,一直是房地產(chan) 的兩(liang) 大“痛點”。這也是潘石屹一直關(guan) 注的問題:“咱們(men) 說傳(chuan) 統行業(ye) ,都是些效率很低的、成本很高的行業(ye) 。通過互聯網,就會(hui) 把成本大幅降低,消化效率提高。”住宅開發商也琢磨如何用O2O的模式把房子利用起來。汽車平台考慮能不能把汽車利用起來。現在美國通過共享經濟,出租私家飛機的很成功。我能不能把每平方米的辦公室都利用起來?
美國的創業(ye) 環境是非常開放、平等的,很多創業(ye) 型互聯網公司聚在一起,互相分享,沒有絲(si) 毫官僚氣息,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可以隨時與(yu) 旁邊的陌生人交流和分享,做遊戲、喝咖啡、做運動等等。
這些都給了潘石屹轉型的靈感,他認為(wei) ,中國同樣也需要這樣的環境,讓創業(ye) 型互聯網企業(ye) 可以聚在一起,探討合作的可能,進行跨界合作,或者可以經常聚聚會(hui) 。於(yu) 是,他回國後迅速籌劃了O2O短期租賃辦公空間的SOHO3Q項目。
內(nei) 部再創業(ye)
在走訪望京SOHO過程中,潘石屹毫不諱言地說,75%以上的租戶都是互聯網企業(ye) ,而在之前,同一棟樓裏麵,20%的企業(ye) 屬於(yu) 同一行業(ye) 來說,也極為(wei) 罕見。
對於(yu) 互聯網企業(ye) ,尤其是創業(ye) 公司來說,互聯網變化太快,就需要節約一切時間,並隨時靈活調整團隊。在兩(liang) 隻老虎CEO姚歡的設想中,辦公室最好是可以不必擔心水電、裝修等,而且可以靈活掌握租賃時間,先做項目,試驗項目是否能夠成功,如果3個(ge) 月,項目做大了,就可以順利搬進大的辦公室,如果失敗了,則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SOHO3Q項目正是切入了這個(ge) 主要麵向短期辦公租賃與(yu) 個(ge) 性化租賃的市場。
用戶隻需登錄SOHO3Q的官網,就可自由選擇租用辦公室的時間和大小,可以隻租一個(ge) 星期或一個(ge) 月,一個(ge) 辦公桌或一間房,支付確認後,隻需攜帶手機與(yu) 個(ge) 人電腦便可以直接去辦公。而且與(yu) 如今市麵上流行的服務式辦公室不同的是,SOHO3Q將所有環節都搬到了互聯網上,是線下與(yu) 線上的雙向結合,從(cong) 選房、訂房、簽約到付款交易,每個(ge) 環節都可以通過官網或手機APP完成。
因為(wei) 在潘石屹看來,這算一件一舉(ju) 兩(liang) 得的事情。一是,完全可以利用SOHO自身多年的優(you) 勢,把資源都整合在一起,跨界合作,探討更多的可能性。二是,把空下來的時間拿來聚會(hui) ,喝咖啡,做遊戲,跑步,參加各種線下活動,麵對麵線下交流,何樂(le) 而不為(wei) ?
他甚至還一直強調,一定要在3Q項目中為(wei) 自己設置一張辦公桌,以方便向大家學習(xi) ,隨時辦公。“分享是互聯網精神的精髓。無論怎樣的互聯網企業(ye) 都是千方百計把人的話、藝術品、交易數據等給大家公開。而且分享不僅(jin) 是線上的,也是線下的。
在SOHO3Q裏麵不僅(jin) 僅(jin) 是互聯網公司,還應該是各種企業(ye) 的大聚集,這些公司之間可以互相服務,有需要投資的,有做投資的,還有中間方,還有彼此的客戶,都在一起,整體(ti) 價(jia) 值才能出來,如果說都是開網站的,或都是李開複徐小平等投資者,沒有市場,互相是競爭(zheng) 關(guan) 係,肯定不能成功。商業(ye) 就是要有食物鏈,才能成功。凡是單一孵化器、高科技、服務類,都不會(hui) 成功的。”潘石屹說道。
項目運行過程中,潘石屹發現,現在互聯網公司的需求非常具體(ti) ,可能有些是設計師所想不到的,所以就需要先把項目推出來,然後根據互聯網創業(ye) 公司的需求慢慢去適應。甚至在項目推出的最後1秒,潘石屹還把原來決(jue) 定推出的6層變成3層。因為(wei) 在他看來,互聯網變化太快,一定要考慮需求然後推廣。之後該項目還將從(cong) 目前的6000平米擴展到3萬(wan) 多平米。
對創業(ye) 者的忠告
在潘石屹走訪過程中,這些互聯網企業(ye) 大多把潘石屹的走訪看成是成功企業(ye) 家的蒞臨(lin) 指導,也不止一位創業(ye) 者提出讓潘石屹為(wei) 其創業(ye) 多提意見。
潘石屹結合自身經曆給出兩(liang) 點建議,一是要膽子大,二是要有邏輯性。
“膽子要大,不要怕,當年我們(men) 創業(ye) ,辭職下海,不成功的可能就是當民工了。現在這麽(me) 好的條件,還有徐小平這樣的天使投資人,還是要敢於(yu) 冒險,能承擔多大的風險,不行就重新再來。之前拜訪過的觸控科技的陳昊芝和美團網的王興(xing) ,都是創業(ye) 多少次,失敗多少次了。不要怕失敗,任何小心翼翼,各種風險都考慮到,那就去做白領吧。”潘石屹直言不諱地說道。
其次,則是要把邏輯關(guan) 係考慮好。他以自身在微博上關(guan) 注PM2.5為(wei) 例來說明這一點。“之前說PM2.5的時候,多少廠家讓我來代言,我都拒絕了,一旦我代言了空氣淨化器,沒收多少錢,但別人就會(hui) 在背後說我有目的,讓自己曝光PM2.5的行為(wei) 變得不公正,以為(wei) 公布就是為(wei) 了代言,但我沒有在空氣淨化方麵拿過別人一分錢的好處。如果做空氣淨化器,那就要把檢測和治理要分開,否則就不公正了。隻有在保證公正性的時候才能繼續往前走。一旦發生衝(chong) 突,企業(ye) 再往前就不對了。”
潘石屹堅持著自己的創業(ye) 理念,懷著膽大的心態,用互聯網的思維再造SOHO中國,並試圖以此影響房地產(chan) 行業(ye) 。時代的列車依然快速向前,潘石屹正快馬加鞭地追逐互聯網這“小妖精”。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