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05 09:55:04 科技信息部

由华体会登录界面調查、發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wei) 100.7%,較上月回落0.6個(ge) 百分點,指數連續三個(ge) 月出現回落。分項指數顯示,銷售量、供應量均呈上升走勢,供應量升幅有所收窄,庫存量呈下降走勢;從(cong) 市場來看,對一些大宗商品的冬儲(chu) 需求拉動了銷售指數的上漲,但反彈動力仍顯不足,後續雖仍有補庫空間,但幅度不及往年正常年份。從(cong) 供應端來看,由於(yu) 新冠疫情的反複、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中斷和極端天氣的頻發,大宗商品的供應受到影響,導致能源市場供應偏緊及工業(ye) 品供過於(yu) 求。綜合來看,當前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寬鬆,市場情緒謹慎。後期來看,進入1月份,隨著前期宏觀利好消息被市場逐步消化,疊加多地天氣將處於(yu)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市場需求將繼續下降,加之春節臨(lin) 近,終端企業(ye) 需求將有所放緩,貿易商也將逐步季節性離市,整體(ti) 交易活躍度下降。同時由於(yu) 資金壓力趨於(yu) 加大,供方為(wei) 了回籠資金,會(hui) 有意加快出貨速度,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勢趨於(yu) 走低。
一、商品供應增速繼續減緩。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出現回調,當月較上月回落0.8個(ge) 百分點,至100.3%,為(wei) 今年僅(jin) 高於(yu) 1月份的第二低點。從(cong) 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隨著預期節前消費端備貨增加,部分商品生產(chan) 企業(ye) 生產(chan) 熱情依然高漲,本月商品整體(ti) 產(chan) 量有所增加,但受製於(yu) 利潤、原料、限產(chan) 、檢修等因素影響,部分商品生產(chan) 企業(ye) 逐漸下調生產(chan) 計劃,市場供應增速減緩。各主要商品中,受市場需求走弱利潤降低的影響,鋼鐵企業(ye) 生產(chan) 意願下降,導致鋼鐵供應量下降,鐵礦石、原煤、成品油和汽車供應量均有所增加,其中鐵礦石、原煤因為(wei) 冬儲(chu) 行為(wei) 導致需求增加,供應量有所增加,成品油受12月份的煉油利潤較前期有所上漲,供應量增加,化工方麵受到開工負荷率下滑及紅海事件的影響,供應量有所減少。
1、鋼廠生產(chan) 意願下降,鋼鐵供應量呈下降走勢
2023年12月份,鋼鐵供應量較上月下降1.5,結束連續六個(ge) 月供應量上升的格局,顯示出:12月以來,鋼材市場需求走弱,煉鋼利潤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意願相應下降,同時采暖季限產(chan) 政策逐漸嚴(yan) 格,對鋼材生產(chan) 有一定抑製作用。在此情況下,鋼廠生產(chan) 有所下降。生產(chan) 指數為(wei) 45.8%,環比下降2.2個(ge) 百分點。據中鋼協統計,12月上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ye) 日產(chan) 粗鋼193.16萬(wan) 噸,環比下降4.19%,日產(chan) 生鐵181.43萬(wan) 噸,環比下降3.21%,日產(chan) 鋼材191.25萬(wan) 噸,環比下降12.26%。到中旬時,日產(chan) 粗鋼192.89萬(wan) 噸,環比下降0.14%,日產(chan) 生鐵181.46萬(wan) 噸,環比上升0.01%,日產(chan) 鋼材196.13萬(wan) 噸,環比上升2.55%。中旬生產(chan) 較上旬小幅回升,但幅度遠小於(yu) 上旬的環比下降幅度。結合來看,12月內(nei) 鋼材生產(chan) 呈現下降態勢。1月份,鋼廠生產(chan) 將麵臨(lin) 多方麵壓力。一是鋼鐵需求隨著氣溫進一步下降,供給端動力相應下降。二是采暖季鋼廠停限產(chan) 將會(hui) 持續嚴(yan) 格落實。三是春節前高爐檢修情況較多,直接限製生產(chan) 。在多個(ge) 因素的影響共同作用下,後市生產(chan) 端或將持續走低。
2、發運量和到港量環比均出現增量,鐵礦石供應增加
2023年12月份,鐵礦石供應量較上月增加2.3%,供應量再次轉為(wei) 擴張。從(cong) 供應端的表現來看,全球鐵礦石發運量以及中國鐵礦石到港量環比均出現增量。需求端方麵,日均鐵水產(chan) 量環比下降2.7萬(wan) 噸/天至222.1萬(wan) 噸/天,降幅1.2%。12月份中國45港到港量絕對值環比有所增加,預計12月份中國45港鐵礦石到港量為(wei) 10498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307.2萬(wan) 噸,同比去年同期減少217萬(wan) 噸;日均到港338.6萬(wan) 噸,月環比減少0.9萬(wan) 噸。1-12月份,我國45港鐵礦石預計到港總量12.04億(yi) 噸,同比增加3102.9萬(wan) 噸,增幅2.6%。2月份全球鐵礦石發運總量環比增加,預計12月份全球鐵礦石發運量為(wei) 14909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1685萬(wan) 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958萬(wan) 噸,處於(yu) 今年月度偏高位置;日均發運480.9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40.1萬(wan) 噸。1-12月份,全球鐵礦石發運量累計達到15.69億(yi) 噸,年同比增加5139萬(wan) 噸,增幅為(wei) 3.39%。根據近三年年末衝(chong) 量後的發運來看,2023年1月份全球鐵礦石發運量環比下降1960萬(wan) 噸,2022年1月份環比下降1754萬(wan) ,2021年1月份環比下降1902萬(wan) 噸,預計2024年1月份全球鐵礦石發運量環比或將明顯下降。
3、高庫存下市場煤采購積極性低迷,煤炭供應增速繼續放緩
2023年12月份,煤炭供應量較上月增加1.2%,增速較上月放緩1.4個(ge) 百分點,煤炭供應量連續十一個(ge) 月增加,但增速連續兩(liang) 個(ge) 月放緩,顯示出:進入年末,部分上遊煤礦陸續完成年度生產(chan) 任務,煤炭產(chan) 量預期縮減,受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及強度增大,電廠耗煤明顯加快,但在高庫存下市場煤采購積極性低迷,加之非電行業(ye) 進入消費淡季,采購需求釋放有限,市場呈現供需雙弱局麵。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全國生產(chan) 原煤4.1億(yi) 噸,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ge) 百分點,日均產(chan) 量1379.9萬(wan) 噸。1-11月全國原煤累計產(chan) 量42.4億(yi) 噸,同比增長2.9%。據Mysteel煤礦開工數據顯示,截止12月29日,全國426家煤礦開工率為(wei) 90.1%,周環比下降0.6%,臨(lin) 近年末部分煤礦生產(chan) 任務即將完成,疊加安全檢查及雨雪天氣等影響,部分煤礦生產(chan) 階段性受限,整體(ti) 供應水平有所縮減。站台及終端補庫需求稍有增加,部分在產(chan) 煤礦拉煤車輛增多,少數煤礦根據自身庫存及需求情況上下小幅調整煤價(jia) 。但隨著港口煤炭價(jia) 格下跌,市場戶整體(ti) 需求一般,產(chan) 地價(jia) 格持續承壓。
4、中國獨立煉廠開工率預期上漲,成品油資源供應上升
2023年12月份,成品油供應量較上月增加0.7%,結束了之前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的下降,顯示出:四季度以來汽柴油產(chan) 量均呈現不同程度下跌;主因“金九銀十”汽柴油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庫存上移,汽柴油價(jia) 格震蕩走跌,獨立煉廠因煉油利潤不佳,及對後市需求呈看空預期,降低開工負荷,進入12月份,煉油利潤雖有上漲,但是多數煉廠因原油配額不足,需求疲軟,維持低位開工率運行。數據顯示,截止12月28日,本月國內(nei) 獨立煉廠產(chan) 能利用率63.85%,其中汽油產(chan) 量356.75萬(wan) 噸,柴油總產(chan) 量727.84。月內(nei) 產(chan) 能利用率小幅上漲,仍低於(yu) 去年同期水平,汽柴油產(chan) 量呈呈震蕩上漲趨勢。12月份以來獨立煉廠汽油價(jia) 格先跌後漲,柴油價(jia) 格震蕩收跌。截止12月28日當周,汽油均價(jia) 8354元/噸,環比上漲77元/噸,漲幅0.93%;柴油均價(jia) 7210元/噸,環比下跌227元/噸,跌幅3.05%。
二、銷售增速小幅回升。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小幅回升0.1個(ge) 百分點,至101.4%,顯示企業(ye) 的冬儲(chu) 行為(wei) 及節前消費端備貨為(wei) 大宗市場需求端提供支撐,銷售指數上漲,但受製於(yu) 大宗市場行情低迷,企業(ye) 冬儲(chu) 的熱情不及往年,且加之部分地區疫情反複,持續降雪,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終端企業(ye) 采購越發趨於(yu) 謹慎,本月銷售指數增速僅(jin) 表現為(wei) 小幅回升。各主要商品中,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繼續增加,增速繼續加快;化工銷售量均有所增加,但前期石化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主要在於(yu) 成本和供給層麵的驅動,隨著驅動力的邊際弱化,以及價(jia) 格上漲之後的傳(chuan) 導逐步出現阻力,後期價(jia) 格上漲恐難持續,故銷售增速有所減緩;鋼鐵方麵,12月是鋼鐵行業(ye) 的傳(chuan) 統淡季,今年大範圍暴雪寒潮天氣使得多地氣溫驟降,也加快了鋼市需求衰減的步伐,整體(ti) 需求進入了季節性衰退期,市場銷售量出現下降;成品油方麵,進入12月,需求依舊平淡,且出口量受阻,對煉廠開工仍有製約,導致成品油銷售量下降。
1、行業(ye) 淡季效應顯現,鋼鐵市場供需同步下降
2023年12月份,鋼鐵銷售量較上月回落0.7%,終結了連續六個(ge) 月銷售量的持續上升,顯示鋼鐵行業(ye) 淡季效應顯現,市場需求有所下滑,帶動鋼材生產(chan) 相應下降,原材料價(jia) 格居高不下,鋼材價(jia) 格高位震蕩。從(cong) 需求端的情況來看,12月是鋼鐵行業(ye) 的傳(chuan) 統淡季,今年大範圍暴雪寒潮天氣使得多地氣溫驟降,也加快了鋼市需求衰減的步伐,整體(ti) 需求進入了季節性衰退期。在各地施工作業(ye) 大量停工的情況下,終端需求也呈現下降態勢,根據監測的滬市終端線螺采購數據來看,12月份上海終端采購量小幅下降7.5%,成交出現萎縮。值得關(guan) 注的事,由於(yu) 市場成交縮量,部分鋼材品種的企業(ye) 庫存有所上升。據中鋼協數據統計,12月中旬,重點企業(ye) 鋼材庫存量為(wei) 1501.65萬(wan) 噸,比上一旬增加91.04萬(wan) 噸,上升6.45%,累庫速度較快。據鋼小二平台采樣數據顯示,12月份螺紋鋼需求指數月環比下降。預計2024年1月份,鋼材市場需求將繼續收縮。進入1月份以後,多地天氣將處於(yu)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工地用鋼需求將繼續下降,同時由於(yu) 春節臨(lin) 近,用鋼企業(ye) 需求將有所放緩,鋼貿商也將逐步季節性離市。鋼廠累庫將有所持續,冬儲(chu) 繼續推進。需求端回落讓基本麵難以維持高昂的鐵礦石價(jia) 格,炒作因素散去後,鐵礦石價(jia) 格一定會(hui) 回到正常區間,後期原材料價(jia) 格高位回落是大概率事件。鋼材成交也會(hui) 隨著需求減少而減少,鋼材價(jia) 格或將小幅回落。
2、鋼廠節前補庫剛需,鐵礦石需求整體(ti) 上升
2023年12月份,鐵礦石銷售量較上月增加2.8%,從(cong) 冬儲(chu) 需求來看,雖有元旦假期與(yu) 今年春節提前,但持續虧(kui) 損下,鋼廠補庫力度不強,原料采購謹慎,後續雖仍有補庫空間,但幅度低於(yu) 往年。從(cong) 需求端的情況來看,需求端方麵,12月鋼廠陸續開啟春節補庫,但鋼廠原料采購相對謹慎,補庫力度不強。展望1月,前期鋼廠仍有補庫需求,疏港量或將持穩,隨著春節假期開始,鋼廠以消耗庫存為(wei) 主,疏港量會(hui) 出現明顯減量,因此預計2023年1月疏港量有所回落。截至12月30日,Mysteel統計247家鋼廠樣本預計12月鐵水產(chan) 量總量環比增加141萬(wan) 噸至6886萬(wan) 噸,日均鐵水產(chan) 量環比下降2.7萬(wan) 噸/天至222.1萬(wan) 噸/天,降幅1.2%。具體(ti) 到區域來看,本月減量主要集中在華東(dong) 、東(dong) 北、華南和西北地區,主要是由於(yu) 利潤持續虧(kui) 損下檢修、減產(chan) 增加以及複產(chan) 延遲。展望2023年1月,仍處於(yu) 冬季成材需求淡季,鋼廠利潤難有可觀修複,鋼廠增產(chan) 動力不足,考慮到高爐生產(chan) 的連續性,集中大規模減產(chan) 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預計1月日均鐵礦石需求較12月變化不大,窄幅震蕩。112月疏港整體(ti) 較上月有所增加。截至12月30日,Mysteel統計中國45港12月疏港量9368萬(wan) 噸,日均疏港環比增加10.5萬(wan) 噸/天至302萬(wan) 噸/天,增幅3.6%。確定的補庫,不確定的終端需求,一月鐵礦石價(jia) 格或震蕩回落。
3、寒潮天氣加速需求的釋放,煤炭銷售整體(ti) 增多
2023年12月份,煤炭銷售量較上月增加1.6%,結束了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的下降格局,顯示受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及強度增大,市場對煤炭的需求得到充分釋放,但在高庫存下市場煤采購積極性低迷,加之非電行業(ye) 進入消費淡季,采購需求釋放有限。從(cong) 市場需求的情況來看,2023年11月全社會(hui) 用電量7630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1.6%。1-11月,全社會(hui) 用電量累計83678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6.3%,高於(yu) 去年全年的3.9%。分產(chan) 業(ye) 來看,今年1-11月,第一產(chan) 業(ye) 用電量累計1173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chan) 業(ye) 用電量累計55179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6.1%;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量累計15120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1.3%;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電量累計12206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1%。11月隨著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係列政策措施落地顯效,全社會(hui) 和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量增速均達到年內(nei) 最高,第二產(chan) 業(ye) 用電量維持較高增速。據Mysteel統計,截止12月29日全國205家電廠樣本區域存煤總計4691.6萬(wan) 噸,日耗262.1萬(wan) 噸,可用天數17.9天,本周全國多地出現連續性降水,導致部分區域電廠日耗小幅回落,但高溫天氣仍占據主導地位,居民用電負荷偏高,電廠日耗整體(ti) 波動不大;當前終端電廠庫存依然處於(yu) 高位,補庫需求雖受夏季高溫影響有所釋放,但數量難以提振市場,電廠接貨情緒整體(ti) 不佳,多延續觀望態度。後續隨著氣溫回升,日耗有望繼續反彈,終端需求或將進一步釋放。綜上所述,12月以來煤礦開工環比下降,長協煤發運穩定,社會(hui) 庫存始終處於(yu) 偏高水平。在高庫存製約下,終端仍以剛需補庫為(wei) 主,終端需求整體(ti) 依舊偏弱。進入1月,煤礦開工陸續恢複,冬季用煤旺季預期下,電廠需求繼續托底,但建材、化工等非電行業(ye) 需求持續不振,對市場煤采購將有所減少,整體(ti) 來看,在市場供需主線邏輯維持寬鬆的客觀格局下,上下遊將延續分歧博弈局麵,預計春節前夕或有階段性需求釋放,1月煤價(jia) 整體(ti) 或將維持震蕩偏弱行情。
4、需求依舊平淡,且出口量受阻,成品油市場銷售量下降
2023年12月份,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減少1.1%,近十一個(ge) 月首次出現銷售量下降。從(cong) 市場需求的情況來看,12月份以來,汽柴油產(chan) 銷率均呈現先跌後漲趨勢,月內(nei) 兩(liang) 輪發改委限價(jia) 均呈下調,汽油累計下調470元/噸,柴油下調450元/噸。消息麵利空影響,且月內(nei) 汽油無節假日支撐,柴油需求隨氣溫下降呈萎縮趨勢,下遊備貨積極性偏弱,成交乏力。進入月下旬,隨著短期利空落地,且聖誕節之後原油上漲,新一輪限價(jia) 預期上調,且臨(lin) 近元旦假期,下遊備貨積極性被調動,銷量明顯上漲。從(cong) 2023全年來看,多數時間成品油成本增長向終端價(jia) 格傳(chuan) 導受阻,導致裂解價(jia) 差和原油價(jia) 格反向而行,僅(jin) 在7月和8月期間,由於(yu) 旺季和補庫等因素需求回暖,裂解價(jia) 差和原油價(jia) 格共振上漲。此外,2023年汽柴油基本麵分化顯著,汽油多數時期處於(yu) 去庫狀態,基本麵相對偏緊,而柴油在工業(ye) 弱複蘇的背景下需求恢複不及預期,基本麵呈現供應過剩格局。2024年多家煉廠將開啟檢修,受檢修影響,如果按今年成品油收率測算,預計2024年汽柴煤生產(chan) 減少量分別為(wei) 902萬(wan) 噸、1211萬(wan) 噸、280萬(wan) 噸,基本麵或小幅收緊,柴油供應過剩局麵有所緩解。
三、商品庫存出現回落。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wei) 99.8%,較上月回落1.9個(ge) 百分點,整體(ti) 商品庫存量在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增加後出現回落,從(cong) 指數的變化情況看,本月銷售指數大於(yu) 供應指數,庫存壓力減緩,加之多重因素影響下的限產(chan) 檢修,商品供應增速減緩,導致市場庫存整體(ti) 減少。從(cong) 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減少,其餘(yu) 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減緩。
1、流動性偏緊加大庫存壓力,鋼鐵庫存量繼續下降
2023年11月份,鋼鐵庫存量較上月減少0.4%,降幅較上月收縮0.7個(ge) 百分點,連續四個(ge) 月下降。西本新幹線監測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全國主要樣本城市螺紋鋼累計庫存396.85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28.35萬(wan) 噸,較去年同期增加5.29萬(wan) 噸;線材累計庫存52.81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2.41萬(wan) 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4.61萬(wan) 噸;五大鋼材品種累計庫存894.85萬(wan) 噸,月環比增加20.88萬(wan) 噸,較去年同期下降3.74萬(wan) 噸。從(cong) 鋼廠庫存來看,據中鋼協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ye) 鋼材庫存量 1501.65萬(wan) 噸,比上一旬增加91.04萬(wan) 噸,增長6.45%:比上月同旬減少31.34萬(wan) 噸,下降 2.04%;比去年底增加 194.21萬(wan) 噸,增長14.85%;比去年同旬減少97.36萬(wan) 噸,下降 6.09%,比前年同旬增加 144.65萬(wan) 噸,增長10.66%。盡管最近累庫幅度不大,但從(cong) 鋼聯樣本看,今年累庫比過往年份要稍早,12月就已連續累庫三周了,1月累庫幅度將加大,或超過200萬(wan) 噸。統計局數據顯示工業(ye) 企業(ye) 產(chan) 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wei) 19.9天,同比增加0.9天,基本麵的壓力將加大,看是否倒逼鋼廠進一步減產(chan) 。2024年初鋼廠大概率不大會(hui) 像2023年初那樣囤貨,貿易商更是謹慎做庫存。所以,一旦顯性庫存增加明顯,對價(jia) 格的壓力就可想而知。
2、受供需雙重影響,鐵礦石庫存量再次下跌
2023年12月份,鐵礦石庫存量僅(jin) 表現一個(ge) 月的回升後,再次呈現下跌走勢,本月鐵礦石庫存量較上月減少0.7%。12月中國45港鐵礦石庫存整體(ti) 延續了10月中旬至今的累庫趨勢。節奏上,月初累庫幅度有所擴大,中旬出現小幅去庫後月末再度回歸累庫通道。截止12月28日,45港鐵礦石庫存總量11991.73萬(wan) 噸,較上月底高494萬(wan) 噸,比今年年初庫存低1138.8萬(wan) 噸,比去年同期庫存低1193.9萬(wan) 噸。本月45港鐵礦石庫存整體(ti) 表現累庫趨勢,上旬我國受強降溫及大風天氣影響,供應端下降且疏港階段性回升,庫存小幅去庫,中下旬到港恢複疊加鐵水呈下行趨勢,45港庫存重回累庫通道。短期來看,供應端,1月鐵礦石發運量季末衝(chong) 量後回落,綜合海漂庫存及到港比例來看,巴西、澳洲預計到港量大幅增加後下降,受礦價(jia) 影響非主流到港量預計依舊強勢,2024年1月份到港量預計表現同、環比均增加;需求端,1月份部分鋼廠檢修高爐即將複產(chan) ,高爐鐵水產(chan) 量環比回升,但節前補庫預期下,原料價(jia) 格中樞仍處高位,鋼廠利潤修複依舊承壓,鐵水產(chan) 量回升空間有限。在供需雙重影響下,1月港口庫存預計延續累庫趨勢。
3、需求端表現不佳,煤炭庫存增速減緩
2023年12月份,煤炭庫存量繼續增加,當月較上月增加0.1%,增速較上月減少2.8個(ge) 百分點,顯示在高庫存製約下,終端仍以剛需補庫為(wei) 主,終端需求整體(ti) 依舊偏弱。據Mysteel動力煤港口庫存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Mysteel統計55個(ge) 港口樣本動力煤庫存6745.00,環比減230.7;其中東(dong) 北區域港口庫存335.40,環比減9.3,環渤海區域港口庫存2926.80,環比減196.6,華東(dong) 區域港口庫存1166.00,環比減8,江內(nei) 區域港口庫存963.80,環比減51.8,華南區域港口庫存1353.00,環比增35(單位:萬(wan) 噸)。本周庫存華南庫存上漲外其餘(yu) 港口庫存均呈下降態勢,港口降庫困難,整體(ti) 交投表現不暢,需求端表現不佳,基本剛需拉運為(wei) 主。年關(guan) 將至,部分貿易商急於(yu) 出貨降價(jia) 銷售,下遊還盤走低,上下遊還報盤價(jia) 差拉大,交投僵持,實際成交表現不佳。現港口降庫節奏較慢,市場信心不足,多以觀望為(wei) 主,短期內(nei) 全國各港降庫壓力依舊。
4、經銷商加大清庫力度,汽車庫存量增速放緩
2023年12月份,汽車庫存指數較上月增加0.4%,增速較上月減緩2.4個(ge) 百分點,顯示隨著供應持續增加,而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汽車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從(cong) 市場的情況來看,12月進入收尾衝(chong) 刺階段,年底旺季市場需求持續釋放。目前,有近20餘(yu) 家車企官宣下調車價(jia) ,經銷商也加大限時優(you) 惠方案,各地方補貼也密集出台,全力促進汽車消費。12月上半月,部分地區大範圍雨雪天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客和車輛交付,銷量增長相對乏力。下半月,在返鄉(xiang) 潮帶動下,疊加年底大促,客流及銷量超預期走高。綜合預計12月乘用車終端零售量在245萬(wan) 左右,與(yu) 去年12月基本持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顯示,2023年1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wei) 53.7%,同比下降4.5個(ge) 百分點,環比下降6.7個(ge) 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yu) 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ye) 仍處在不景氣區間,但景氣度顯著回升。盡管汽車消費複蘇,但距離主機廠對經銷商的考核目標和預期仍有距離。臨(lin) 近年末,經銷商為(wei) 達成全年任務目標拿到年終返利,加大清庫力度。經銷商庫存壓力有所緩解,但盈利壓力依然較大。
綜合來看,12月份,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的供需博弈仍然明顯,需求疲弱或是整體(ti) 大宗商品共同麵臨(lin) 的困境,而此時供應的過剩或緊張便成為(wei) 了商品價(jia) 格的主導邏輯。從(cong) 目前來看,需求的疲弱有望隨著海內(nei) 外經濟的複蘇得到改善,加之市場內(nei) 生動力穩定釋放以及穩經濟政策進一步發力的情況下,國內(nei) 經濟回穩向好運行仍具備基礎。
1、經濟運行基本平穩,2024年有望繼續回升向好
华体会登录界面、國家統計局服務業(ye) 調查中心發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49%,較上月下降0.4個(ge) 百分點,連續3個(ge) 月小幅下降。從(cong) 指數的結構變化來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企業(ye) 生產(chan) 活動持穩運行,新動能繼續穩定增長。但出口受季節性影響回落明顯,原材料與(yu) 產(chan) 成品價(jia) 格指數差有所擴大。從(cong) 指數全年走勢來看,經濟呈現穩定恢複、結構向好發展態勢。2024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向好。
回顧2023年,製造業(ye) PMI全年均值為(wei) 49.9%,高於(yu) 2022年全年均值0.8個(ge) 百分點。從(cong) 指數年內(nei) 走勢來看,製造業(ye) PMI在一季度運行在50%以上的較好水平,顯示在疫情影響消退後經濟快速恢複,二季度指數較快回落,顯示在積壓需求快速釋放後經濟回升勢頭有所放緩,三、四季度指數均值運行在49.5%左右的水平,顯示在各地積極落實穩經濟促增長等政策措施的帶動下,我國經濟保持相對穩定運行。結合製造業(ye) PMI和四大行業(ye) PMI走勢來看,全年經濟呈現穩定恢複、結構向好發展態勢。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或仍將麵臨(lin) 一段時期的需求不足、動能偏弱問題,一方麵國內(nei) 需求全麵釋放仍需時間,二是在全球經濟壓力和國際供應鏈結構性變化的情況下出口將麵臨(lin) 下行壓力。但經濟向好運行的基礎較為(wei) 堅實,一是我國有堅實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優(you) 勢,仍是全球供應鏈價(jia) 值鏈中至關(guan) 重要的一環;二是各項穩經濟、促增長、優(you) 結構政策措施不斷取得成效;三是市場預期穩中趨好,12月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wei) 55.9%,連續3個(ge) 月上升,且2023年下半年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值高於(yu) 上半年均值和2022年下半年均值,顯示企業(ye) 信心不斷提振。在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工作的全麵落實下,2024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向好。
2、年終歲末看油氣大宗商品走勢
近期國內(nei) 、國外均有重要會(hui) 議召開。國內(nei) 方麵,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政策總基調均為(wei)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的會(hui) 議在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總基調“穩字當頭”基礎上,又進一步增加了“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新要求,傳(chuan) 遞出更為(wei) 積極的政策信號,顯示出對中高速增長水平的進一步重視。國內(nei) 經濟向好的大方向為(wei) 市場信心形成托底,良好的預期將成為(wei) 2024年大宗商品市場的一顆定心丸。
國際方麵,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聯儲(chu) 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hui) (FOMC)議息會(hui) 議並公布聲明稱,本輪加息周期或已結束,降息周期即將啟動,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2.1%上修至2.6%,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下修0.1個(ge) 百分點至1.4%。至此,美聯儲(chu) 數十年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開始轉向,美國曆史性的貨幣緊縮周期或將宣告結束。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立場轉變的跡象,疊加美國商業(ye) 原油庫存環比大幅減少等因素,推動國際油價(jia) 小幅上漲,結束了2018年以來最長連跌周期的七周連跌,WTI油價(jia) 漲至每桶70美元關(guan) 口上方。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周期性和結構性變化,增長周期和金融周期的下行決(jue) 定了2024年的基本大局。然而,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還是美聯儲(chu) 議息會(hui) 議,均釋放出一定的寬鬆信號。在市場內(nei) 生動力穩定釋放以及穩經濟政策進一步發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回穩向好運行仍具備基礎。美聯儲(chu) 議息會(hui) 議的召開雖然仍未給出明確的降息時間指引,但對降息的預期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信心提振。在國內(nei) 穩增長預期升溫和海外緊縮預期緩解的共振作用下,海內(nei) 外大宗商品市場迎來利多。這從(cong) 國際原油價(jia) 格走勢就可見一斑,而原油又是大宗商品之王,油價(jia) 止跌回升帶動市場氣氛,大宗商品價(jia) 格有望企穩。
總的來看,當前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總體(ti) 複蘇的格局並未發生改變,大宗商品整體(ti) 環境預期繼續改善。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預計2024年我國油氣需求仍將是全球油氣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全球產(chan) 業(ye) 鏈最全的生產(chan) 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位運行。因此,除了仍需要從(cong) 全球市場大規模進口油氣外,還應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所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3、關(guan) 注12月國內(nei) 外宏觀政策麵提振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guan) 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li) 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落實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了今後一段時間大氣汙染治理的工作重點和行動舉(ju) 措。《行動計劃》是我國繼2013年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2018年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後的第三個(ge) “大氣十條”,明確了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ti) 思路、改善目標、重點任務和責任落實。本次出台的《行動計劃》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堅持PM2.5改善為(wei) 主線,明確PM2.5的下降目標;堅持係統治汙,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在優(you) 化能源結構方麵,《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30%左右。持續增加天然氣生產(chan) 供應,新增天然氣優(you) 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需求。
執筆人: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陳林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