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7 14:17:23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雜誌

分析疫情對物流行業(ye) 帶來的衝(chong) 擊,《中國物流與(yu) 采購》雜誌社和零點有數於(yu) 2月底聯合發起“物流企業(ye) 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guan) 政策訴求”的抽樣調查。根據調查情況,現已形成調研報告,並已提交給政府部門以備政策參考。
此次調查共收到了來自133家物流企業(ye) 的反饋。本次調查和監測範圍包括綜合型快遞和物流供應鏈企業(ye) 、倉(cang) 儲(chu) 企業(ye) 、專(zhuan) 線運輸企業(ye) 、配送企業(ye) 、網絡貨運平台和生產(chan) 工程物流企業(ye) ;從(cong) 規模上看,年收入在5億(yi) 以下中小規模企業(ye) 和年收入5億(yi) 以上的企業(ye) 比例約為(wei) 7:3。受訪企業(ye) 均為(wei) 民營物流企業(ye) 。
疫情對物流行業(ye) 影響指數為(wei) 69.3,業(ye) 務規模和利潤下降預期均較大
本指數設定若疫情對企業(ye) 未產(chan) 生任何影響則指數為(wei) 100,指數越高表示企業(ye) 受疫情影響越小。本次物流行業(ye) 影響指數為(wei) 69.3(附圖一),表明物流行業(ye) 受衝(chong) 擊較大,突出表現為(wei) 企業(ye) 業(ye) 務規模和年度利潤預計受損嚴(yan) 重,近四成企業(ye) 疫情期間業(ye) 務規模下降在50%以上,五成以上企業(ye) 預估2020年度將虧(kui) 損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企業(ye) 對經濟生產(chan) 的恢複仍保有較高的信心。
疫情對物流細分行業(ye) 的影響主要取決(jue) 於(yu) 其業(ye) 務多元性、成本結構和供應鏈長度
從(cong) 疫情對物流細分行業(ye) 的影響來看,輕資產(chan) 運作的網絡物流平台抵禦疫情能力最強,影響指數為(wei) 72.8(附圖二),這類企業(ye) 主要依托於(yu) 科技嵌入、數據應用從(cong) 而實現車輛調度,供需資源匹配,同時其輕資產(chan) 運營的模式在疫情期間將風險和壓力自然轉移至承運人,避免了業(ye) 務量驟減形勢下的高成本支出。因此,疫情並未對這類企業(ye) 產(chan) 生實質性重創,年度利潤受損相對較小,企業(ye) 對未來發展持樂(le) 觀態度。倉(cang) 儲(chu) 企業(ye) 雖然固定成本高,但由於(yu) 其訂單周期長,在疫情期間業(ye) 務規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整體(ti) 影響指數為(wei) 72.2(附圖二)。
綜合型物流供應鏈企業(ye) 由於(yu) 其業(ye) 務的多元化受疫情打擊相對較小。這類企業(ye) 除了傳(chuan) 統物流運輸業(ye) 務外,還包括供應鏈管理、多式聯運、倉(cang) 儲(chu) 、物流園區、物流金融綜合等,可以通過市場策略的調整來降低損失。網絡型的快遞企業(ye) 如通達係等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影響指數為(wei) 69.1(附圖二),其中長期業(ye) 務規模受損是最關(guan) 鍵的影響因素,以快遞或快運業(ye) 務為(wei) 主且在全國範圍內(nei) 擁有大量網點的網絡型快遞企業(ye) ,主要是依靠規模效應創造利潤,且其業(ye) 務鏈條較長,短期內(nei) 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hui) 影響整體(ti) 運作,且疫情期間業(ye) 務量大幅下降,但轉運中心、車輛、人工等成本持續發生,致使利潤遭受較大損失。
專(zhuan) 線運輸、生產(chan) 工程物流、配送物流等業(ye) 務結構單一的企業(ye) 受疫情的影響較大,這些企業(ye) 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彌補業(ye) 務規模大幅下降帶來的損失。服務於(yu) 特定城市之間運輸的專(zhuan) 線企業(ye) 麵臨(lin) 的兩(liang) 個(ge) 困境是線路暢通率低和業(ye) 務規模驟減,根據本次監測,疫情期間有72.2%的專(zhuan) 線運輸企業(ye) 麵臨(lin) 線路暢通率不足50%的現狀,這使得本就缺少業(ye) 務的專(zhuan) 線運輸企業(ye) 更加艱難。以末端城市配送服務為(wei) 主的企業(ye) 影響指數為(wei) 66.5(附圖二),短期業(ye) 務規模受重創,且人員到崗率不容樂(le) 觀,但恢複信心較高。配送企業(ye) 在隔離政策影響下即使仍保有C端消費者的訂單,但受餐飲、商業(ye) 綜合體(ti) 相關(guan) B端客戶關(guan) 閉的影響,仍麵臨(lin) 無貨可運的困境。隨著疫情好轉,B端客戶逐漸恢複運營,終端消費者的需求重新被釋放,配送服務會(hui) 迅速恢複。
總體(ti) 來看,企業(ye) 受影響程度與(yu) 供應鏈鏈條長度、成本結構、業(ye) 務結構三個(ge) 因素有關(guan) ,且年度影響與(yu) 短期影響之間沒有必然聯係。業(ye) 務鏈條長,固定成本高的企業(ye) 在疫情期間由於(yu) 業(ye) 務規模驟降、生產(chan) 難以全麵恢複同時負擔高運營成本,受到的影響較大。
本次疫情對物流各細分行業(ye) 衝(chong) 擊大,可能造成行業(ye) 整體(ti) 的“斷鏈”危機。由於(yu) 整個(ge) 供應鏈某個(ge) 或某些環節複工不充分,導致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銜接不暢,使得生產(chan) 企業(ye) 、物流企業(ye) 均存在“複工難複產(chan) ”的情形。原材料生產(chan) 企業(ye) 有貨運不出;物流企業(ye) 收了貨由於(yu) 幹線受阻導致貨物積壓,倉(cang) 儲(chu) 壓力大,甚至某些分撥中心出現爆倉(cang) 現象;需求端企業(ye) 缺乏原材料生產(chan) 停滯,整個(ge) 供應鏈的運轉受到嚴(yan) 重影響。疫情麵前物流供應鏈價(jia) 值凸顯,物流全環節、全鏈條的解決(jue) 方案能力成為(wei) 企業(ye) 創新的主要方向。對於(yu) 配送、專(zhuan) 線運輸等細分行業(ye) ,由於(yu) 其業(ye) 務收入來源單一、智能化程度較低、運營協同度不足,重構業(ye) 務產(chan) 品或強化技術創新是提高競爭(zheng) 壁壘的有效手段。
企業(ye) 通過提供員工保障、加強運營與(yu) 管理、嚴(yan) 控現金流、調整市場策略等措施自救
企業(ye) 應對疫情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供員工保障、加強運營與(yu) 管理、嚴(yan) 控現金流、調整市場策略四個(ge) 方麵。
提供員工保障方麵:55%的企業(ye) 提及采取“培訓+保障”相結合的措施為(wei) 員工的安全健康工作提供保障,如為(wei) 提升員工的防疫意識和防護意識,企業(ye) 積極組織員工學習(xi) 防疫知識、加強員工個(ge) 人衛生防疫措施宣導;為(wei) 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主動為(wei) 員工推出防疫保險。
加強運營與(yu) 管理方麵:51.2%的企業(ye) 提及從(cong) 全網的運營與(yu) 管控方麵著手,重點對物流的中轉與(yu) 配送環節予以支持,緩解全網運營壓力,如靈活調整對中轉分撥和基層網點的考核指標、給予網點包倉(cang) 和轉運費用優(you) 惠或者提供額外資金支持;與(yu) 此同時,對於(yu) 社區封閉、農(nong) 村封路導致的末端派送難題,通過啟用無人機、無接觸配送等方式緩解派送壓力。
嚴(yan) 控現金流方麵:疫情導致企業(ye) 的現金流緊張,45%的企業(ye) 提及主要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緩解現金流壓力,破解疫情造成的現金流困境,如通過向銀行申請貸款保障現金流周轉;通過有序分類複工、裁員等方式降低企業(ye) 人員成本;
調整市場策略方麵:42.6%的企業(ye) 提及會(hui) 以此為(wei) 契機,化被動為(wei) 主動,根據市場湧現出來的新需求調整業(ye) 務結構,如加大涉及到民生和醫療領域等產(chan) 品線的開發、布局如農(nong) 特產(chan) 品交易市場等。
企業(ye) 政策支持訴求:減免優(you) 於(yu) 緩交、運營給予特許、防疫物資優(you) 先保障、信貸支持持續
物流作為(wei) 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起著鏈接供給與(yu) 需求、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重要作用。但受此次疫情影響,物流行業(ye) 整體(ti) 遭受重創,企業(ye) 積極采取防守型自救策略的同時,也提出了政策期待,希望獲得政府實實在在的支持,幫助其渡過難關(guan) 。
1、減免優(you) 於(yu) 緩交:89.9%的企業(ye) 提及希望政府給予減免類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土地、房屋租金減免,社保和公積金豁免。直接減免要優(you) 於(yu) 緩交,建議政府首先出台減免類的政策。尤其場地租金方麵,物流企業(ye) 倉(cang) 儲(chu) 和作業(ye) 場地占地麵積較大,租金是很大的一部分支出,但目前對於(yu) 商用和民用物業(ye) 沒有相應的租金減免支持政策,這是目前政策不到位的地方。從(cong) 受惠的公平性來看,普惠優(you) 於(yu) 選擇。
2、運營給予特許:62.8%的企業(ye) 提及希望政府在運營方麵給予支持,包括為(wei) 物流企業(ye) 複工開通專(zhuan) 項綠色通道,允許物流企業(ye) 的車輛正常運輸和分撥場地的開工;為(wei) 網點正常經營開綠燈,給予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特許通行證;打通居民需求和快遞配送之間的管控關(guan) 卡,保障運輸和配送效率,在物流企業(ye) 采取必要的防禦性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應首先滿足企業(ye) 的此類訴求。
3、防疫物資優(you) 先保障:53.5%的企業(ye) 希望政府給予物資支持或提供防疫補貼,為(wei) 企業(ye) 員工複工複產(chan) 提供必要保障。22.5%的企業(ye) 提及防護物資匱乏,17.8%的企業(ye) 提及疫情防護物資支出大。
4、信貸支持持續:有45.5%的物流企業(ye) 希望獲得政府在信貸方麵的支持。通過信貸支持緩解企業(ye) 現金流壓力,包括加強信用貸款類信貸支持和融資成本降低,鼓勵金融機構減免物流企業(ye) 的貸款利息。此類政策期待在疫情過後一段時間內(nei) 得以延續,幫助物流企業(ye) 度過難關(guan) 。
每日 推薦
- 《肉與肉製品冷鏈物流作業規範》等三項物流行業標準通過審查
- 华体会登录界面第六黨支部與中國黃金黨建工作黨支部、生產運營黨支部開展聯學共建交流會
- 何黎明:數智賦能 綠動未來 以技術創新引領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 任豪祥在2025(第十屆)物流技術大會上的致辭
- 九州通醫藥集團副總經理張青鬆到訪华体会登录界面
- [新聞直播間]《中國物流技術發展報告2024》發布 我國物流技術自動化 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
- 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有所回落
- 低空物流技術應用論壇在湖州召開
- 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4000億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0期:《物流園區服務規範及評價指標》國家標準宣貫
- 崔忠付:乘風而上,抓住低空物流發展的時代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