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十五項舉措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 水運設施網絡將進一步優化

發布時間:2024-08-14 10:47:45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沿海和內(nei) 河港口航道是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的重要樞紐節點和通道,在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具有重要作用。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印發《關(guan) 於(yu) 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nei) 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15項舉(ju) 措,進一步優(you) 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高質量構建現代化港口與(yu) 航道體(ti) 係。

係統優(you) 化布局港口航道建設

我國水運已基本形成以南北海運、長江幹線等為(wei) 大通道,主要港口為(wei) 樞紐的基礎設施發展格局,貨運量、港口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運大國地位逐步確立。

“此次《意見》出台,在行業(ye) 頂層規劃的框架下,有針對性提出可落地的政策舉(ju) 措,將助力我國從(cong) 水運大國加快轉向水運強國,促進水運行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黃力說。

聚焦發展理念轉變。“麵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長期剛性約束,水運行業(ye) 要更加注重將生態、低碳和以人為(wei) 本理念融入水運發展的各個(ge) 環節。”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袁子文說,此次《意見》著重強化沿海港口“強韌性”、內(nei) 河水運“強通暢”等關(guan) 鍵領域,更加注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岸線資源,提升綠色智慧安全發展水平。

突出發展能級提升。港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節點作用愈發突顯,但我國港口樞紐輻射能力較弱、現代航運服務功能不足,總體(ti) 服務水平較國際先進仍有一定差距。在黃力看來,《意見》圍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保障重點領域安全,深化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國際樞紐港的具體(ti) 要求和建設重點,重在提升沿海港口發展能級。

強化創新融合發展。“以智慧港口、數字航道等為(wei) 代表的水運‘新基建’進程不斷加快,清潔低碳能源體(ti) 係不斷完善,水運發展正由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主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一體(ti) 化融合和創新驅動轉變。”黃力認為(wei) ,《意見》聚焦存量資源優(you) 化利用、多式聯運發展、港產(chan) 城協同、智慧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統籌推進降成本、增效率、強服務、促融合,將充分釋放水運的比較優(you) 勢和發展潛力,推動水運行業(ye) 高水平發展。

促進港口群邁向“世界級”

沿海港口承擔了我國90%的外貿運輸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沿海港口發展成效顯著,基礎設施總體(ti) 規模保持世界第一、海運供應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港口要更好發揮樞紐作用,鞏固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全球供應鏈穩定。”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丁文濤介紹,《意見》將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明確下一階段沿海港口規劃建設的新任務。

在能級提升上下功夫,推進國家港口樞紐體(ti) 係建設。

一方麵,握指成拳,協同發展。我國沿海港口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東(dong) 南沿海、粵港澳、環北部灣五大港口群,促進港口群向“世界級”邁進,《意見》要求,環渤海地區,加強區域協同,加強津冀錨地共建共管共用;長三角地區,統籌沿江沿海,完善重點貨類運輸係統布局,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粵港澳大灣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提升世界級港口群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

另一方麵,有的放矢,突出韌性。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對我國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物資供應鏈穩定提出更高要求。《意見》提出,充分發揮主要港口在外貿和大宗物資運輸中的骨幹作用;強化重點貨類運輸係統碼頭有效供給。未來主要港口應著眼保障糧食、能源、產(chan) 業(ye) 的海運供應鏈穩定,提升儲(chu) 備應急調配能力。

在轉型升級上做文章,推動港口邁向高質量發展。

“《意見》從(cong) 岸線高效利用、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和智慧綠色港口建設等方麵提出了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丁文濤認為(wei) ,這將推動沿海港口從(cong) 追求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從(cong) 獨立發展向一體(ti) 化融合轉變,從(cong) 依靠傳(chuan) 統要素向依靠新質生產(chan) 力驅動轉變。

打通堵點卡點,夯實聯通體(ti) 係

作為(wei) 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內(nei) 河水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汙染小的優(you) 勢。

經過多年建設,我國內(nei) 河水運在綜合運輸體(ti) 係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占全社會(hui) 貨物周轉量比重由2010年的3.9%提升到當前的8.2%,累計節約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超3萬(wan) 億(yi) 元。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方森鬆說,《意見》聚焦主要問題,提出了未來內(nei) 河水運規劃建設的思路。

加快打通堵點卡點。“與(yu) 規劃目標相比,國家高等級航道仍有約8000公裏待建,內(nei) 河主要港口樞紐輻射能力和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集聚能力仍需加強。”方森鬆介紹,《意見》以主幹線大通道和重點區域為(wei) 重點,突出長江、西江、京杭運河戰略通道作用,以及長三角、珠三角重點區域的帶動效應,打通影響全局並能顯著降低物流成本的關(guan) 鍵節點,暢通直達重點產(chan) 業(ye) 基地、工業(ye) 城鎮的幹支聯通網絡。

持續夯實聯通體(ti) 係。我國內(nei) 河貨運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平均噸位已超過1600噸,通航千噸級以上船舶為(wei) 主的國家高等級航道,以20%的內(nei) 河通航總裏程占比,承擔了全國80%以上的內(nei) 河貨運量。未來,國家高等級航道將在大宗物資中長距離運輸中發揮更大作用。《意見》提出充分發揮幹線航道主通道作用,全麵提升長三角、珠三角水網航道暢通水平和著力攻堅支流航道未達標航段建設等,明確了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方向。

“我國水運行業(ye) 正處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時期,《意見》的出台,將對水運建設項目起到積極引導作用,促進行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