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之問二:傳統產業工人路在何方?

發布時間:2024-07-10 09:39:46 新華社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隨著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無人車間”“黑燈工廠”迅速增多。“機器換人”帶來生產(chan) 效率的提升,也減少了一些企業(ye) 的用工數量。

人們(men) 不禁問,隨著新技術迭代更新,機器會(hui) 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工,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工人產(chan) 生怎樣的衝(chong) 擊?新華社記者近日到上海、安徽、四川、江蘇等地調研,尋求來自一線的答案。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工人去哪兒(er) 了?

走進位於(yu) 安徽阜陽界首市的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潔淨的車間裏,工人點擊著數控麵板,機器高效運轉,生產(chan) 出一卷卷鋰電池隔膜。

據公司負責人胡偉(wei) 介紹,近年來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之前一個(ge) 班次需要40人,現在自動化程度提高,隻需要32個(ge) 人就能勝任工作。

作為(wei) 吸納就業(ye) 大戶,製造業(ye) 轉型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勞動力市場顯現。

6月17日,成都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一塊大屏幕滾動播放著企業(ye) 招工信息,大屏幕兩(liang) 旁的公告欄張貼著企業(ye) 的招工啟事。

成都市金堂縣的農(nong) 民工張俊一早來到這裏求職。他原本在廣東(dong) 一家電子產(chan) 品企業(ye) 從(cong) 事生產(chan) 線電子元件組裝工作,工廠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像他這種“不需要什麽(me) 技術,很快就能上手”的崗位,用工越來越少,工資也降了,因此決(jue) 定回老家成都,新崗位是在一家餐飲企業(ye) 打工。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低技能勞動者首當其衝(chong) 受到衝(chong) 擊。外賣、直播等新業(ye) 態快速發展,部分地吸收了原來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工人。

南京街頭,19歲的喬(qiao) 煜鑫正在送外賣。他之前幹的活兒(er) 是在工廠給電路板擰螺絲(si) 。後來企業(ye) 推行“機器換人”,“同樣是擰螺絲(si) ,機器人不僅(jin) 比人擰得好,還能24小時不停”,於(yu) 是他選擇離開工廠送外賣。“除非哪天機器人也來爬樓了,否則做外賣員還不錯,比工廠自由,收入也高了些。”他說。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e) 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低技能工人再就業(ye) 主要流向餐飲服務業(ye) 、快遞和網約車等領域。

也有一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工人經過學習(xi) 培訓,實現了從(cong) 低技能工種到高技能崗位的躍遷。

江蘇江陰,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隨著煉鋼水渣抓取行車的智能化改造,40多歲的行車操作工周清,如今坐進了智能化控製中心的辦公室,成了主控工。從(cong) 現場操作機器手柄到在辦公室裏操作電腦鼠標,她整整學習(xi) 適應了大半年。“要適應變化就得更快學會(hui) 技術。”周清說,隻有不斷學習(xi) 才能趕上發展的腳步。

目前,我國已建設近萬(wan) 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新技術催生新職業(ye) 、新崗位。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最新發布公示了智能製造係統運維員、工業(ye) 互聯網運維員等19個(ge) 新職業(ye) ,同時擬增加移動操作係統應用設計員等29個(ge) 新工種。

“市場需求變化,正在重塑就業(ye) 需求的新格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說,“一般來說,技術進步在短期內(nei) 會(hui) 造成失業(ye) 現象,但從(cong) 長期來看,就業(ye) 的‘創造效應’會(hui) 大於(yu) ‘破壞效應’,特別是會(hui) 帶來就業(ye) 質量的明顯提升。”

高技能、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需求量增加

佛山市格蘭(lan) 仕工業(ye) 4.0基地的微波爐總裝智能生產(chan) 線上,7台機器人正在完成大部分複雜裝配工序。

機器人的幕後指揮者,是機電工程師唐智。隨著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唐智的崗位也從(cong) 2017年剛入職的設備維護,“升級”為(wei) 參與(yu) 微波爐機器人腔體(ti) 焊接線設計、安裝與(yu) 調試,再到現在主導參與(yu) 自製總裝智能生產(chan) 線。

“大部分新崗位需要的不再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上的簡單重複勞動,甚至不隻是掌握機械工作原理或技巧的技能人員,而是具備科研能力和技術創新思維的高技能勞動力和複合型人才。”四川省眉山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副局長王風說。

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規模不斷增長,占全部就業(ye) 人員的比重已提升至26%以上,但這一比例與(yu) 德國、日本等製造業(ye) 強國相比依然明顯偏低。技能人才長期數量不足,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給與(yu)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安徽銅陵市2024年一季度監測報告顯示,人力資源市場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求人倍率1.58,環比上升0.12個(ge) 百分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需求連續多個(ge) 季度呈上升趨勢。

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ye) 安徽環新集團,2018年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集團首席信息官宋喚民說,公司急需大數據整理、物聯網工程、設備自動化等方麵的人才。目前市場上這方麵的人才大家都在搶。

蘇州華星光電顯示有限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企業(ye) 對自動化開發、通用軟件等相關(guan) 崗位開出的工資比同行高20%以上。

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未來就業(ye) 報告》預測,到2027年,無人駕駛和電動汽車行業(ye) 的人才需求增長率將超過40%;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專(zhuan) 家、網絡安全人員等職位需求預計增加30%至35%。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製造業(ye) 崗位正從(cong) 勞動密集型轉變為(wei) 知識密集型,勞動者收入水漲船高。

上海發布的企業(ye) 技能人才工資價(jia) 位顯示,近年來技能人才的工資水平增長加快,年均增速9%以上。

“像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疫苗製品工、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2022年工資價(jia) 位中位數為(wei) 20萬(wan) 元左右,均高於(yu) 同期上海平均工資。”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楊佳瑛介紹。

“相對於(yu) 產(chan) 業(ye) 和技術的快速變化,人的變化是一種漸進式變量。但是一旦激發,就會(hui) 產(chan) 生巨大力量。”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

政府、企業(ye) 和高校應合力提供勞動力轉型服務

6月21日一早,安徽省銅陵市市民劉波就來到位於(yu) 家附近的零工市場。他之前在外省一家製造業(ye) 企業(ye) 務工,下崗後回到家鄉(xiang) 找工作。零工市場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他的基本情況和務工需求。

據銅陵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銅陵共開展招聘會(hui) 和零工對接150場,達成初步就業(ye) 意向910人次。

麵對數字化轉型浪潮,當前政府、企業(ye) 、高校等多方都在發力,幫助產(chan) 業(ye) 工人增加技能儲(chu) 備,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多個(ge) 省份發布緊缺人才目錄,加強人才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上海人社部門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企業(ye) ,開展前瞻性分析預測,目前已形成100項急需緊缺職業(ye) (工種)目錄和33項新技能培訓項目目錄,其中包括智能製造領域所需的多種技能。

楊佳瑛說:“目錄就是發揮‘指揮棒’作用,吸引社會(hui) 各方培訓資源和力量向急需緊缺方向聚集,同時引導廣大勞動者學習(xi) 提升技能,讓發展所需與(yu) 個(ge) 人所能相結合。”

一些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對職業(ye) 技能培訓進行補貼。

四川眉山市對年度新增高技能人才的單戶企業(ye) 給予獎勵,對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發放眉山優(you) 才卡、給予職業(ye) 技能等級獎勵和生活費補貼,對新認定的職業(ye) 技能水平評價(jia) 機構給予獎補。

一些地方通過職稱評價(jia) ,構築吸引和聚集數字人才的“強磁場”。

蘇州是江蘇省數字經濟(工業(ye) 互聯網)工程職稱評審的首個(ge) 試點城市。據蘇州工業(ye) 園區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組織園區內(nei) 各企業(ye) 、單位從(cong) 事數據服務、運行維護等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申報相關(guan) 職稱,讓數字化人才獲得更好評價(jia) 、更高待遇。

製造業(ye) 企業(ye) 也在不斷完善內(nei) 部技能人才培訓機製。

“人是格蘭(lan) 仕第一資本!”格蘭(lan) 仕董事長梁昭賢說,公司通過多元化實操基地,提供更加係統的培訓、考核和資格認定,為(wei) 一線員工搭建“普工-關(guan) 鍵崗位-產(chan) 業(ye) 技工-工程師”的職業(ye) 進階通道。

越來越多的一線工人,認識到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能的緊迫性。

“一定要有一技之長。”眉山市仁壽縣農(nong) 民工辜正東(dong) 不久前參加了仁壽縣組織的職業(ye) 技能大賽,他說,“通過比賽,我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得到進一步檢驗和提高。”

為(wei) 了更好匹配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安徽銅陵職業(ye) 技術學院新增了工業(ye) 機器人技術專(zhuan) 業(ye) 。院長淩濤說:“職業(ye) 教育要與(yu) 產(chan) 業(ye) 實際需求同頻共振,不能脫節。我們(men) 通過優(you) 化調整,讓專(zhuan) 業(ye) 體(ti) 係能更緊密對接產(chan) 業(ye) 鏈。”

莫榮表示,麵對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對勞動者的影響,政府、企業(ye) 和高校等各方應形成合力,努力打造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為(wei) 製造強國戰略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