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地方及其他 >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及支持政策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03-28 16:00:04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皖政辦【2023】2號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guan) 於(yu) 印發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及支持政策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若幹政策》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抓好落實。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2月25日

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為(wei) 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全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製造業(ye) 提質擴量增效“4116”行動計劃》部署,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ti) 思路

聚焦我省著力培育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新材料4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以及現代化工、智能家電、綠色食品、鋼鐵和有色、光伏、節能環保、紡織服裝、輕工及製成品、生物醫藥、新型建材10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按照分行業(ye) 、分區域、選龍頭、樹典型、重引導、全覆蓋的思路,以促進製造業(ye) 提質擴量增效為(wei) 目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以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網絡基礎設施為(wei) 支撐,加快全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實現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協同發展,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二、主要目標

從(cong) 2023年起,每年新增省級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10家以上,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範項目100個(ge) ,新增“數字領航”企業(ye) 、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00個(ge) ,建設數字化改造區域樣板20個(ge) ,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到2025年,實現全省重點行業(ye) 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改造全覆蓋、規模以下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應用全覆蓋,推動重點行業(ye) 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全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進入全國前列,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image.png

三、工作任務

(一)“數字領航”鏈接工程。支持龍頭骨幹企業(ye) 圍繞強基礎、建平台、延鏈條開展集成應用創新,實施數字化轉型示範項目,打造行業(ye) 應用場景,建設“數字領航”企業(ye) 。鼓勵“數字領航”企業(ye) 牽頭建設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wei) 標準化解決(jue) 方案向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輻射推廣。支持上下遊企業(ye) 上鏈用平台,基於(yu) 平台開展協同采購、協同製造、協同配送等應用,提高產(chan) 業(ye) 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ti) 化協同水平。每年爭(zheng) 創一批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ye) 、5G全連接工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和優(you) 秀場景,培育一批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實施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專(zhuan) 項行動,提升運營效率,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打造行業(ye) 數字化轉型樣板。(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各市人民政府。以下任務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image.png

(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普及工程。依托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匯集一批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金融機構等,分析改造需求和融資需求,提供中小企業(ye) “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推動中小型製造業(ye) 企業(ye) 加快上雲(yun) 用平台,實施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數字化改造,分行業(ye) 形成一批應用成效顯著的企業(ye) 樣板。引導細分行業(ye) 中小企業(ye) 參照改造樣板,標準化、高質量、低成本快速推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通過“羚羊”等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加快推廣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軟件服務包。到2025年,全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普及應用率達到45%,企業(ye) 工業(ye) 設備上雲(yun) 率達到30%。(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image.png

(三)區域數字化轉型工程。開展“一區一業(ye) 一樣板”試點引領,引導省級及以上工業(ye) 園區聯合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針對本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製定“一區一業(ye) 一樣板”的數字化轉型總體(ti) 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加快內(nei) 外網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打通數據鏈、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成立數字化轉型載體(ti) 或平台服務公司,推動區域整體(ti) 數字化轉型。加快區域資源共享,支持發展中央工廠、協同製造、共享製造、眾(zhong) 包眾(zhong) 創、集采集銷等新模式,提升區域製造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水平。(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等)

image.png

(四)“行業(ye) 大腦”培育工程。培育引進優(you) 秀服務商,持續培育技術實力雄厚、服務能力突出的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服務機構;加大“招大引強”力度,鼓勵省外優(you) 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在皖設立區域總部或子公司。建立服務商資源池,遴選優(you) 秀服務商分行業(ye) 建立資源池,加大宣傳(chuan) 推介力度,每年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100場以上。鼓勵優(you) 秀服務商聯合行業(ye) 商協會(hui) 建設一批“行業(ye) 大腦”,梳理提煉細分行業(ye) 共性問題和應用場景,及時總結推廣優(you) 秀解決(jue) 方案,推動在細分行業(ye) 快速複製推廣。每年征集和遴選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100個(ge) 、優(you) 秀實踐案例100個(ge) 。(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image.png

(五)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培育工程。加快平台培育,重點打造3個(ge) 在國內(nei) 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跨行業(ye) 、跨領域綜合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60個(ge) 以上行業(ye) 型、專(zhuan) 業(ye) 型、區域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一批企業(ye) 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工業(ye) 互聯網體(ti) 驗中心、推廣中心。推動平台應用,推動平台匯聚工業(ye) 大數據、工業(ye) APP和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等資源,推進平台賦能行業(ye) 、區域數字化轉型。打造“1+16+N”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服務體(ti) 係,以省級工業(ye) 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為(wei) 依托,聯動16個(ge) 市級服務子平台,匯聚N個(ge) 省內(nei) 重點平台數據資源。(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國資委)

image.png

(六)製造業(ye) 品質品牌提升工程。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發揮數字技術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的品種引領力、品質競爭(zheng) 力和品牌影響力。打造一流產(chan) 品、一流企業(ye) 、一流產(chan) 業(ye) ,開展關(guan) 鍵技術創新、重大課題研究,支持企業(ye) 主導製定國際、國家(行業(ye) )標準,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推動製造業(ye) 向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image.png

(七)綠色製造協同升級工程。完善綠色製造體(ti) 係,堅持數字化引領和綠色化協同,推動數字賦能綠色製造,發布工業(ye) 節能環保“五個(ge) 一百”推介目錄,打造一批綠色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實施製造業(ye) 綠色化改造,對照重點領域能效標杆水平或行業(ye) 領先水平,實施一批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在全省建設一批綠色供給標杆項目,培育一批綠色製造供應商,助力重點行業(ye) 及區域節能減排,實現數字化綠色化協同升級。(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強化排汙數字化監管,推動排汙單位嚴(yan) 格落實汙染防治主體(ti) 責任,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生產(chan) 端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使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並滿足總量控製要求。推動涉水、涉氣重點排汙單位加強自動監測設備、視頻監控設施的安裝聯網及運維監管,對其他排汙單位通過聯網視頻監控、工況監控、用電用能監控、流量計等方式進行監管,構建以汙染源自動監控為(wei) 主,視頻監控、用電用能監控為(wei) 輔的非現場監管體(ti) 係。(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image.png

(八)工業(ye) 軟件協同創新工程。大力發展工業(ye) 軟件及基礎軟件,支持“數字領航”企業(ye) 、工業(ye) 軟件企業(ye)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高校院所等聯合組建工業(ye) 軟件聯盟,開展工業(ye) 軟件技術攻關(guan) 、產(chan) 品研發和解決(jue) 方案集成,支持工業(ye) 軟件開源生態建設。開展工業(ye) 軟件應用示範,製定工業(ye) 軟件推廣應用目錄,促進工業(ye) 軟件解決(jue) 方案迭代升級,加快工業(ye) 軟件規模化應用。(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科技廳)

image.png

(九)智能裝備攻堅工程。開展共性技術攻關(guan) ,發揮企業(ye) 創新的主體(ti) 作用和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力,通過實施省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科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首台套裝備政策,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製、精密加工、人機協作、精益管控、供應鏈協同等共性技術。加快智能裝備推廣應用,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yu) 製造裝備深度融合,通過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提升現有裝備數字化水平,帶動通用、專(zhuan) 用智能裝備迭代升級和應用推廣,每年推廣應用工業(ye) 機器人10000台左右。(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image.png

(十)數字化基礎支撐工程。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基礎電信企業(ye) 優(you) 化升級省級骨幹網絡,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和應用推廣。推動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強化標識在工業(ye) 領域中應用。加強工業(ye) 領域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擴大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覆蓋範圍,推動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開展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引導企業(ye) 開展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升級版、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數據安全管理等國家標準貫標,提升企業(ye) 數據管理能力。(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image.png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專(zhuan) 項工作組負責協調推進全省數字化轉型工作,各市、縣(市、區)要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製,聚焦任務目標,落實清單責任,實行閉環管理,協調解決(jue) 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監督評價(jia) 和定期報告機製,把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實施情況納入省、市、縣(市、區)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範圍,實施月度監測、季度通報、年度考核。(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二)加大政策支持。通過企業(ye) 診斷、設備補助和應用軟件服務包、打造區域樣板等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貸款貼息、融資租賃、產(chan) 業(ye) 基金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帶資為(wei) 製造業(ye) 企業(ye) 實施數字化改造,降低中小企業(ye) 融資負擔與(yu) 風險。創新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方式,強化省、市、縣三級聯動。(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

(三)強化人才支撐。大力推進柔性引才,加快引進培育既熟悉生產(chan) 工藝和企業(ye) 管理,又掌握信息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加強高校、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等製造業(ye) 數字化領域相關(guan) 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建設,培養(yang) 製造業(ye) 數字化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強製造業(ye) 人才政策宣傳(chuan) 解讀和社會(hui) 輿論引導,營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四)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宣傳(chuan)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相關(guan) 政策,加大對優(you) 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解決(jue) 方案以及企業(ye) 樣板的宣傳(chuan) 推廣力度,營造典型引路、看樣學樣的濃厚氛圍。鼓勵舉(ju) 辦各類數字化轉型現場會(hui) 、對接會(hui) 等交流活動,加大數字化轉型的案例分享和要素供需對接。積極指導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ye) 妥善處理與(yu) 職工的勞動關(guan) 係,依法規範勞動用工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guan) 係。(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廳)

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

綠色化發展若幹政策

為(wei) 引導和支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推動全省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現製定如下政策。

一、支持“數字領航”企業(ye) 典型示範。支持製造業(ye) 重點行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圍繞強基礎、建平台、延鏈條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打造行業(ye) 應用場景,建設“數字領航”企業(ye) 。對符合條件的省級典型示範項目,按項目設備、工業(ye) 軟件購置額,給予最高10%的獎補,單個(ge) 項目最高獎補500萬(wan) 元。對獲得國家“數字領航”企業(ye) 、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智能製造優(you) 秀場景的企業(ye) ,再分別獎補500萬(wan) 元、300萬(wan) 元、20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二、支持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應用。支持各地依托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等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引導本地企業(ye) 開展數字化診斷。省級層麵根據企業(ye) 診斷業(ye) 務量和效果,按每戶最高5萬(wan) 元對各地給予一定補助。(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各市人民政府)支持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wei) 我省製造業(ye) 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鼓勵服務商牽頭建立“行業(ye) 大腦”,推廣行業(ye) 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根據服務業(ye) 務量和效果,對符合條件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的一次性獎補。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廣應用中小微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軟件服務包,根據實際使用量,結合企業(ye) 生命周期、使用效果等,采取後補助方式,在下一年度對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服務商給予一定補助。(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三、支持分區域分行業(ye) 開展數字化轉型。鼓勵省級及以上工業(ye) 園區聯合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針對園區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製定“一區一業(ye) 一樣板”數字化轉型總體(ti) 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推動數字化全麵提升。每年支持建設一批數字化改造園區樣板,並對每個(ge) 符合條件的樣板給予最高2000萬(wan) 元的獎補。(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各市人民政府)

四、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重點支持培育一批雙跨型、行業(ye) 型、區域型、專(zhuan) 業(ye) 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一批企業(ye) 級平台,引導平台持續迭代創新,擴大接入規模,深化工業(ye) 資源要素集聚,打造貫穿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的新型製造業(ye) 生態係統。省級層麵根據建設成效,對符合條件的平台給予一定獎補,其中,雙跨型平台最高3000萬(wan) 元獎補,行業(ye) 型、區域型、專(zhuan) 業(ye) 型平台和“行業(ye) 大腦”最高1000萬(wan) 元獎補,企業(ye) 級平台一次性獎補10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五、支持製造業(ye) 品質品牌提升。對獲得國家消費品工業(ye) 知名品牌企業(ye) 、“三品”數字化服務平台、“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企業(ye) ,分別獎補200萬(wan) 元。支持企業(ye) 主導製定國際、國家(行業(ye) )標準,對主導製定國際、國家(行業(ye) )標準的企業(ye) ,每個(ge) 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獎補100萬(wan) 元、5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六、支持製造業(ye)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對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環保裝備製造業(ye) 規範條件企業(ye) 、重點用能行業(ye) 能效“領跑者”企業(ye) 、重點用水企業(ye) 水效“領跑者”、資源綜合利用“領跑者”企業(ye) 、工業(ye) 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ye) ,分別一次性獎補100萬(wan) 元。支持實施製造業(ye) 綠色化改造,將省級綠色化轉型典型示範項目、園區納入第一條、第三條政策支持範圍。(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七、加強數字化轉型支撐。支持工業(ye) 軟件創新和應用,對工業(ye) 軟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工業(ye) 軟件雲(yun) 服務平台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工業(ye) 軟件企業(ye) 主體(ti) 培育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產(chan) 品研發創新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工業(ye) 軟件推廣應用給予最高300萬(wan) 元、軟件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給予最高200萬(wan) 元、工業(ye) 知識數據創新給予20萬(wan) 元補助,具體(ti) 按照工業(ye) 軟件專(zhuan) 項政策執行。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支持開展重大課題研究,提供數字化轉型技術支撐,舉(ju) 辦各類數字化轉型培訓會(hui) 、現場會(hui) 、對接會(hui) 、競賽等交流活動。(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企業(ye) 為(wei) 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獲得的1年期及以上項目貸款,按照同期貸款銀行市場報價(jia) 利率40%給予貼息,單個(ge) 項目貼息期不超過3年,最高50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支持企業(ye) 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對期限在3年期及以上的設備融資租賃業(ye) 務,按照實際支付融資租賃租息的40%給予貼息,單個(ge) 項目貼息期不超過2年,最高30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利用安徽省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風險補償(chang) 引導資金,對符合補償(chang) 條件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改造貸款給予風險補償(chang) 。(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加大全省各類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對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在省十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體(ti) 係中,設立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子基金。(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九、支持開展模式創新。鼓勵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帶資為(wei) 製造業(ye) 企業(ye) 實施數字化改造,降低中小企業(ye) 融資負擔與(yu) 風險。對采用新模式實施的數字化改造項目,按照實際投資規模的1%對服務商給予獎補,單個(ge) 項目最高200萬(wan) 元。(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依托省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整合匯聚企業(ye) 需求“白名單”、金融產(chan) 品“明白紙”等各方信息資源,實現金融資源與(yu) 企業(ye) 需求無縫對接、實時匹配。(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保監局)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會(hui) 同省財政廳等部門製定具體(ti) 實施細則,對皖北、原國家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區,含部分革命老區)符合條件的項目,獎補資金上浮20%。

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一年一版,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