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河南】航空物流全流程無紙化 智慧港口作業一條鏈 河南交通探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9 10:23:16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電子貨運平台為(wei) 鄭州航空樞紐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黃河特大橋長距離大跨徑頂推施工關(guan) 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不沿邊、不靠海的“豫東(dong) 糧倉(cang) ”變身中原港城……近年來,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建成了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多式聯運、黃河特大橋、周口港智慧港口為(wei) 代表的綠色低碳交通項目,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超260家企業(ye) 應用航空電子貨運平台

“以前我們(men) 每天都要打印紙質材料挨個(ge) 到櫃台去蓋章,現在無紙化方便多了。”新百福國際物流副總經理張豔說。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開展航空電子貨運試點以來,平均每年節省紙質單證超100萬(wan) 份,提升數據傳(chuan) 輸時效20%以上。

2020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電子貨運項目獲得民航局批準,河南機場集團全力推進航空物流全操作鏈條標準化、信息化、無紙化,在技術、流程、係統、機製等方麵探索創新,實現了安檢申報單等一係列航空貨運單據的電子化。

目前,超過260家企業(ye) 應用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基本涵蓋了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運營的全部航空物流企業(ye) ,形成以機場為(wei) 中心、串聯航空物流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的數據鏈,最大限度消除了空陸聯運全鏈條各環節重複填報、多頭申報等問題。依托航空電子貨運試點數據聯通優(you) 勢,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提高海外貨站運行效率,在北貨運區積極探索“電子貨運平台+智慧貨站建設”新模式。

為(wei) 推動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綠色低碳發展,河南機場集團在北貨運區大力開發光伏資源,利用屋頂及空側(ce) 作業(ye) 棚建成了11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自投用以來,光伏電站已累計發電約1200萬(wan) 千瓦時,約占機場全年用電量的9%,等效節約標準煤1500餘(yu) 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000噸。

無縱筋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嗬護濕地

日前,在安(陽)羅(山)高速公路原陽至鄭州段項目黃河特大橋主橋施工現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預計今年年底前實現主橋合龍,完成鋼結構施工。

安羅高速公路黃河特大橋毗鄰黃河濕地保護區,全長15公裏,是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梁。為(wei) 解決(jue) 不良地質帶來的承載力差等問題,橋梁采用輕量化設計,全線橋梁樁基推廣應用樁基後壓漿技術,樁基承載力提高25%,全線樁長共減少約2萬(wan) 多米,綜合節約造價(jia) 8000萬(wan) 元。

據承建方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大橋主塔為(wei) 全國首次采用無縱筋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采用裝配化工藝逐節段安裝,施工效率較鋼筋混凝土塔提升約50%,減輕了橋梁結構自重與(yu) 下部基礎規模,從(cong) 而縮小黃河河床的開挖範圍,大幅降低了橋梁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保護黃河濕地。

今年,安羅高速公路計劃在跨越黃河自然保護區段6公裏範圍內(nei) 使用智能橋麵徑流收集係統等新設備,並積極探索建設開放式近零碳服務區,推廣應用地源熱泵、分布式光伏發電、汙水處理、林業(ye) 碳匯提升等技術,力求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成果和典型案例。

借助技術手段實現透徹感知廣泛聯接

天氣轉暖,周口港中心港區碼頭作業(ye) 區一片繁忙,重型卡車南來北往,其中不乏新能源換電重卡的身影。地處“燕趙江楚之衝(chong) ,秦晉淮泗之道”的周口,三河交匯,曆史上曾萬(wan) 商雲(yun) 集、舟楫如林。2023年,周口港貨物吞吐量達4082萬(wan) 噸,占河南省的87.1%。

近年來,周口港中心港區積極借鑒國內(nei) 智慧港口建設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對標國內(nei) 先進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模式,以碼頭堆場自動化、水平運輸智能化、智慧運營一體(ti) 化、對外服務便利化為(wei) 重點,充分借助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透徹感知、廣泛聯接,通過服務一單製、作業(ye) 一條鏈、運營一張圖、數字一底座、生態一示範,實現碼頭自動裝卸、港產(chan) 城一體(ti) 化發展。

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周口港中心港區總體(ti) 規劃》,提出將其建設為(wei) 港航基礎設施和航運技術裝備一流的現代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內(nei) 河航運港區。未來,周口港將深度運用新一代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堅持創新驅動,實現水運跨越式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