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三季度經濟“成績單”本周揭曉 專家:積極因素增多 全年GDP有望“達標”

發布時間:2023-10-16 14:42:06 中國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三季度經濟數據將於(yu) 本周陸續公布。多位專(zhuan) 家表示,當前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生產(chan) 不斷恢複、政府投資加速、消費有所好轉,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預計三季度GDP增速4.4%至4.7%左右。

三季度經濟回暖積極因素增多 全年GDP有望實現5%或更高增速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宏觀經濟分析師高明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表示,三季度應該是中國經濟的底部,市場普遍預測三季度GDP增速4.4%至4.7%左右,我們(men) 預測稍微樂(le) 觀一些“4.9%”,主要考慮到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生產(chan) 恢複、政府投資加速、消費也有所好轉等因素。全年預計5.0%的目標能夠實現。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國網財經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在政策利好頻出、市場主體(ti) 內(nei) 生動力增強、供需兩(liang) 端回暖共進等積極因素支持下,諸多主要經濟指標均全線回升、穩步改善、高於(yu) 市場預期,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民經濟恢複向好基礎更為(wei) 鞏固、態勢更為(wei) 明顯、動能更為(wei) 充沛。

預計三季度經濟“低開高走”。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wei) ,為(wei) 應對經濟減速壓力,一攬子宏觀逆周期政策持續發力,包括降準降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房地產(chan) 一攬子政策、活躍資本市場等,目前看這些政策正在持續促進經濟企穩回升。從(cong) 9月高頻指標看,當前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預計全季度經濟增速將保持穩健。

在龐溟看來,9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有望延續改善勢頭,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分別達到4.5%左右和5%以上的合宜水平。全年GDP大概率可以實現5%或更高的增速。

“中國經濟雖然已經見底,但中國經濟見底之後可能回升斜率相對平緩,原因是目前總體(ti) 格局是房地產(chan) 下行趨勢比較集中、確定、持續,而上行力量比較分散、陸續、也都有不確定性,明顯加速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之後。”高明指出。

消費數據或成三季度經濟亮點 未來仍需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

社會(hui) 零售總額、工業(ye) 增加值或將成三季度經濟數據的主要亮點。龐溟分析稱,主要原因是在一係列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的政策舉(ju) 措落地生效,且暑期出行高峰助力、生產(chan) 供給加快修複、多方扶持促使就業(ye) 形勢保持穩定。

“最為(wei) 搶眼的數據點在於(yu) 消費。”龐溟指出,隨著各地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疊加暑期旺盛的消費需求特別是出行高峰,服務消費市場延續今年以來快速增長、持續暢旺的態勢。

溫彬指出,9月份,各地不斷出台促消費政策、組織開展各類促消費重點活動,加之恰逢中秋、國慶雙節並行,杭州亞(ya) 運會(hui) 貫穿假期,居民出行意願高漲,推動消費市場持續恢複向好。預計9月份消費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

工業(ye) 方麵,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ye) PMI環比回升0.5個(ge) 百分點至50.2%,為(wei) 連續四個(ge) 月回升且為(wei) 4月份以來首次位於(yu) 榮枯分界線上方。

建信期貨宏觀金融研究團隊指出,服務業(ye) PMI環比回升0.4個(ge) 百分點,為(wei) 4月份以來首次環比回升;綜合PMI環比回升0.7個(ge) 百分點至52%,因建築業(ye) PMI回升幅度更大。總體(ti) 上看在6月份以來新一輪經濟刺激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有企穩回升跡象。

展望四季度,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著力點在哪裏?

龐溟認為(wei) ,下一階段政策仍需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繼續拓展擴消費、促投資的政策空間。

特別是在房地產(chan) 投資方麵,龐溟表示,房地產(chan) 市場在政策組合拳嗬護下,從(cong) 銷售端回暖到回款、土拍、投資、新開工等全鏈條活動的啟動與(yu) 暢旺仍需時,相關(guan) 政策仍需要保持適當力度、強度、進度、效度、精度;基建投資的熱點將繼續是“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hui) 重大項目、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 、全麵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充分調動民間投資增長。

“應充分把握內(nei) 需走強、外需平穩、預期改善、價(jia) 格回升的良好形勢,下階段工作要繼續圍繞穩增長、穩就業(ye) 、防風險等重點任務,加快已出台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就業(ye) 等政策必須注重協調有力、協同共進、強化預期,推動供需兩(liang) 端持續恢複。”龐溟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