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市場觀潮:人工智能將提升跨境電商產業鏈效能

發布時間:2023-08-15 10:09:07 工人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海關(guan) 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yi) 元,增長19.9%,進口2760億(yi) 元,增長5.7%,保持向好發展勢頭,有效助力我國外貿進一步穩規模優(you) 結構。

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相關(guan) 企業(ye) 在今年大幅度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現存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6.7萬(wan) 餘(yu) 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冊(ce) 相關(guan) 企業(ye) 8380餘(yu) 家,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增幅較大。

一般消費者所理解的跨境電商,往往是自己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mai) 到了海外商品。但事實上,跨境電商的範疇遠遠大於(yu) 此,一般來說,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guan) 境的交易主體(ti) ,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電子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電商物流及異地倉(cang) 儲(chu) 送達商品,從(cong) 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ye) 活動。換言之,商家之間通過這一模式進行交易,也屬於(yu) 跨境電商,並且是B2B模式,企業(ye) 之間可以通過各種在線平台展示自身的產(chan) 品或服務,構建全球貿易網絡。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以及電子支付結算應用範圍及規模的持續擴大,跨境電商已將成為(wei) 國際貿易的一個(ge) 重要形式。事實上,由於(yu) 電子商務平台減少了交易雙方部分信息差,同時避免了市場缺貨的狀態,這使得靠打“信息差”或“市場荒”這兩(liang) 種牌的交易方式不再受用,也將影響國際貿易的整體(ti) 交易模式,縮短了信息來往的時間,“背對背”的信息變成了“麵對麵”。

這一時間的縮短,對於(yu) 交易本身乃至上下遊的相應產(chan) 業(ye) 鏈而言,影響是巨大的。要知道,大量跨境電商交易,將在電子商務平台以及交易雙方的企業(ye) 端口產(chan) 生大量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分析這些數據,不僅(jin) 能夠更好地平衡交易價(jia) 格,也將有效整合買(mai) 方需求,第一時間反饋給上遊的生產(chan) 製造商。同理,交易終端消費者的需求也能夠被有效了解和評估。在大數據麵前,通過人工智能分析,生產(chan) 者與(yu) 消費者的需求評估也從(cong) “背對背”變成了“麵對麵”。

在過去,讓信息和需求“麵對麵”,往往需要大量的交易經驗,以及耗費人力物力進行市場調研和評估,而一旦用人工智能為(wei) 跨境電商賦能,這些成本將大大降低。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上遊的生產(chan) 商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及時調整產(chan) 品的設計和生產(chan) ,中間交易方也能夠及時調整交易策略,下遊銷售方亦能及時優(you) 化銷售方式和產(chan) 品布局,這樣的進步,將有效提升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效能。

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ye) 開始布局,為(wei) 跨境電商提供包括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相關(guan) 技術支持。當然,這些技術支持能否有效轉換成經濟效益,並對未來市場產(chan) 生準確判斷和有益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畢竟,國際市場走向和消費者行為(wei) 本來就是複雜問題,不確定的偶然因素同樣有很多,上遊生產(chan) 商的切換產(chan) 品和設計也需要人力、資金和時間成本,在這一複雜的交易過程中,牽一發可能動全身。在這一情況下,相關(guan) 技術不斷試驗“小步慢走”同樣不能停,畢竟數據越多,嚐試越多,未來的可能性也就越多。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