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29 09:42:55 證券日報

阿裏京東(dong) 加速跑馬圈地跨境電商農(nong) 村電商入列供給側(ce) 改革
隨著整個(ge) 社會(hui) 運轉的泛互聯網化,互聯網已無法再像從(cong) 前那樣,特指一個(ge) 行業(ye) 了——如今已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從(cong) 個(ge) 人到企業(ye) ,幾乎已經沒有上線與(yu) 下線的區別了,幾乎所有時間都在線上,而在線的目的,不是為(wei) 了交流,就是為(wei) 了交易,甚至於(yu) 很多交流的目的,也是為(wei) 了最終的交易。
事實上,整個(ge) 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從(cong) 促進交易起步的,謂之曰“電子商務”。作為(wei) 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科目,如果要評選2015年電子商務的熱詞,“互聯網+”、“跨境電商”、“農(nong) 村電商”想必不會(hui) 落選。
現如今,盡管人人都在大談“互聯網+”,但最現成的還是“互聯網+銷售”,不論是在阿裏、京東(dong) 上賣,還是自家網站上賣,對於(yu) 絕大多數企業(ye) 而言,這也是他們(men) 踐行“互聯網+”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標配。其中也有不少企業(ye) ,以為(wei) 這樣就算完成了“互聯網+”。
跨境電商和農(nong) 村電商,其實並不是新鮮詞,隨著中國與(yu) 周邊國家自貿協定紛紛落地,以一二線城市電商市場幾近飽和,跨境電商與(yu) 農(nong) 村電商在2015年升格為(wei) 兩(liang) 大主角。尤其是,當“供給側(ce) 改革”這個(ge) 概念提出後,二者的段位更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跨境電商解決(jue) 的是海外優(you) 質產(chan) 品的供給,農(nong) 村電商解決(jue) 的是農(nong) 村優(you) 質產(chan) 品的供給。
電商行業(ye) 的兩(liang) 大主角,一個(ge) 是B,一個(ge) 是C,在B2C、C2C業(ye) 已成熟之後,最後一種組合C2B,正在呈加速生長之勢,或許也是創業(ye) 者們(men) 避開BAT的幾個(ge) 機會(hui) 。而另一個(ge) 維度的所謂O2O也正在呈現遍地開花之勢。坐擁13億(yi) 人口的中國,其電商之路始於(yu) 模仿,但正在引領創新。
阿裏京東(dong) 馬太效應加速
國美在線向左蘇寧向右
2015年是中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一年,相較於(yu) B2B行業(ye) 的潤物細無聲,B2C領域熱鬧非凡,在單純的品類、價(jia) 格的比拚之外,出現了資產(chan) 擴張、資本聯姻等新特點。
告別曾經的高速增長,電商行業(ye) 正步入兩(liang) 極分化趨勢。在阿裏、京東(dong) 兩(liang) 大巨頭馬太效應日趨明顯之際,二線電商們(men) 均在各自軌道上尋找大洗牌來時的生存之法。
蘇寧雲(yun) 商皈依阿裏成為(wei) 小兄弟;國美在線自強不息等待老大重出江湖;當當網每況愈下幾乎失聲;1號店高管離職團隊分崩;亞(ya) 馬遜不溫不火陪打醬油……二線電商境遇各不相同,或改革、或轉型,正以不同的路徑進行分化。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明年是電商大洗牌的一年,未來幾年都在持續洗牌之中,存活下來的電商平台所剩無幾。這一年也將是二線電商轉型最為(wei) 關(guan) 鍵的一年。”
依靠線下門店起家的蘇寧,早早的就建起了自己的線上平台,並對全品類出擊,還通過多項收購,顯示出放手一搏的雄心。但是,由於(yu) 終究因章法淩亂(luan) ,遲遲未打開局麵,一直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蘇寧最終在2015年8月選擇了投靠阿裏。
蘇寧最大的競爭(zheng) 對手國美,也從(cong) 注重線上線下同步發展,轉而重點發力線上。國美在線今年8月份再度換帥,這已是公司四年內(nei) 的第五次換帥。在經曆一場高層人事震動之後,國美老將李俊濤執掌電商業(ye) 務。從(cong) 今年的“雙11”來看,國美在線的聲音有所提高。
進入電商行業(ye) 較早、已有19年之久的當當網,2015年繼續在走下坡路。盡管當當CEO李國慶其曾經做過多品類的努力,但用戶始終把當當視為(wei) 一個(ge) “賣書(shu) 的”。如今,當當網已經被“踢出”了B2C電商的主流玩家群,其市場份額從(cong) 2012年的18%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
外資電商在中國市場同樣難以生存。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亞(ya) 馬遜在美國市場叱吒風雲(yun) 多年,但在中國一直未打開局麵,其在中國電商市場的地位始終不溫不火,一副陪太子讀書(shu) 的狀態。好在,電商隻是亞(ya) 馬遜諸多業(ye) 務中的一個(ge) ,對於(yu) 這家國際巨頭而言,“重在參與(yu) ”也是極好的。
二線電商在夾縫中生存
自營B2C模式靠錢支撐
目前,京東(dong) 、阿裏兩(liang) 大電商巨頭上市後加速跑馬圈地的規模化擴張,讓原本就盈利前景上黯淡的二線電商,更加難以為(wei) 繼。
天貓進入B2C行業(ye) 最早,流量入口也相對最多。其在阿裏內(nei) 部與(yu) 淘寶進行無縫切換,這使得天貓在B2C領域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流量優(you) 勢。同時,天貓僅(jin) 提供平台並收取廣告費等相關(guan) 費用,成本低、資產(chan) 輕,毛利高。而其它二線電商則絕大多數采取京東(dong) 的自營B2C模式,其在采購、物流等方麵的重資產(chan) 模式導致企業(ye) 短期內(nei) 難以盈利。
此外,二線電商多呈現垂直化或者僅(jin) 主打垂直品類,如果該品類毛利低,自然無法盈利。以國美、蘇寧為(wei) 代表的二線電商SKU中,家電通訊等3C產(chan) 品占比最大。1號店以日用品為(wei) 主,當當網則堅定在書(shu) 海裏暢遊。由於(yu) 家電、日用品、食品產(chan) 品的毛利率遠遠低於(yu) 服裝和奢侈品,讓二線電商難以實現盈利。
產(chan) 業(ye) 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目前從(cong) 二線電商盈利能力來看,僅(jin) 唯品會(hui) 保持盈利狀,其它多是虧(kui) 損狀態,均未找到好的辦法縮小同類的差距。唯品會(hui) 能夠實現盈利,因為(wei) 其以高毛利商品為(wei) 主,在經營的品類上走出與(yu) 京東(dong) 國美蘇寧不同的差異化道路。”
一位電商負責人表示:“每個(ge) 電商都有最核心、銷售比重最大的業(ye) 務。唯品會(hui) 這種模式也在被留意和複製,但每個(ge) 電商的資源和核心定位不同,不能盲目大規模減少原有品類並完全采取這種模式,這樣做風險將無限放大。”
“目前,二線電商在盈利模式上積極探索,一方麵學習(xi) 天貓模式進行收租,開放平台,另一方麵不斷擴充高毛利產(chan) 品,引入跨境電商。”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表示,“但目前大部分電商仍未找到可持續盈利的發展模式,大多都是靠投資人燒錢來‘維持’。”
梁振鵬認為(wei) :“目前,二線電商都在力求差異化發展,擴充自身高毛利商品比例,探索盈利模式,但十分艱難。這兩(liang) 年,電商競爭(zheng) 從(cong) 僅(jin) 聚焦價(jia) 格戰這一個(ge) 環節分散到資本、資產(chan) 建設等多個(ge) 維度,很多電商圍繞市場展開投資,建立新技術物流配送、自動化分揀中心等,在用戶體(ti) 驗上進行比拚,這將更燒錢。目前電商領域根本看不到縮減投資跡象,中國電商仍處於(yu) 跑馬圈地的規模化擴張階段,未來投入越發,盈利壓力也就越大。”
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轉型難成功
結盟京東(dong) 阿裏成次優(you) 選擇
持續燒錢但見不到任何盈利的曙光,大量電商正在悄聲退出舞台。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商平台如1號店、凡客、樂(le) 蜂網等等,由於(yu) 種種原因均在後續發展中逐漸走向衰落,成為(wei) 了電商洪流中的“loser”。
具體(ti) 來看,以落寞者凡客為(wei) 例。2011年凡客最輝煌時,公司員工共計一萬(wan) 三千多人,彼時,凡客創始人陳年曾高調將公司年度銷售目標定到100億(yi) 元。然而後續的故事卻走了形狀,靠營銷而非產(chan) 品質量起家的凡客一步步陷入危機,如今公司隻剩下300多人。雖然今天的陳年,目標僅(jin) 剩下“隻想做好一件襯衫”。但凡客還是經常因產(chan) 品質量問題,依舊屢屢出現在工商局的“黑榜”上。甚至於(yu) ,凡客的“落寞”還影響到了投資人雷軍(jun) ,有觀點認為(wei) ,凡客的今天,就是小米的明天。
再以另外一家主做化妝品的電商樂(le) 蜂網為(wei) 例,2008年知名電視人李靜在紅杉資本的鼓動下創辦樂(le) 蜂網,樂(le) 蜂網創建早期,倚仗明星效應和電視節目的推廣,2011年銷售額達到10億(yi) 元人民幣,2012年銷售額達到18.9億(yi) 元。然而,好景不長,過分倚重明星效應使得樂(le) 蜂網偏離了電商的核心,定位模糊,最後被已上市的唯品會(hui) 收購,而李靜本人也淡出了電商圈。
2015年,曾經被視為(wei) 平台電商中的黑馬的1號店,也在7年之後消耗完最後的銳氣,成為(wei) 人們(men) 眼中的“黔之驢”。2008年,戴爾電腦前高管於(yu) 剛和劉峻嶺成立了“網上超市”1號店,以主打快消品為(wei) 特色快速闖入人們(men) 視野。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一度擁有注冊(ce) 用戶1億(yi) ,商品數達800萬(wan) ,業(ye) 務覆蓋40個(ge) 城市,200家配送中心,一度逼近京東(dong) ,躋身一線電商陣列。然而,為(wei) 了持續有錢燒,於(yu) 剛用出讓股權換來了大股東(dong) 平安,但是平安到來之後,並沒有給1號店帶來錢以外的其它資源。在平安退出後,沃爾瑪又逐步入股,最終,1號店創始人於(yu) 剛大權旁落,選擇離開。今年7月份,沃爾瑪全資收購1號店,1號店從(cong) 此變為(wei) “網上沃爾瑪”。
除大量純電商平台折戟沉沙之外,眾(zhong) 多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自建的網上商城日子也並不好過,如大商網搭建的電商平台“天狗網”、步步高成立的“雲(yun) 猴網”、大潤發成立的“飛牛網”、百貨大佬王府井自建的“王府井網上商城”等,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上述網上商城給實體(ti) 百貨業(ye) 帶來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傳(chuan) 統百貨多數自建電商平台仍處於(yu) 虧(kui) 損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宏觀經濟下行消費低迷以及網購用戶增長速度放緩之下,阿裏和京東(dong) 等龍頭電商也在尋求更多的增量,入股傳(chuan) 統零售商並與(yu) 其合作成為(wei) 了當下趨勢。
如阿裏巴巴直接入股銀泰商業(ye) ,在成為(wei) 其控股股東(dong) 後,阿裏把銀泰商業(ye) 變成了阿裏的線下門店,以便於(yu) 其O2O戰略的落地;此外,今年8月份,阿裏巴巴還宣布斥資283億(yi) 元入股蘇寧,成為(wei) 其第二大股東(dong) ,而就影響力而言,阿裏已經實現了主導。
相比之下,京東(dong) 對於(yu) 商超類實體(ti) 店更感興(xing) 趣。今年8月份,京東(dong) 宣布與(yu) 永輝超市達成戰略合作,京東(dong) 以43.1億(yi) 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持有永輝超市10%的股份;三個(ge) 月後京東(dong) 到家與(yu) 永輝超市舉(ju) 行了業(ye) 務對接儀(yi) 式,雙方在O2O層麵的合作開啟。12月1日,永輝超市北京魯穀店正式登陸京東(dong) 到家APP,這也是永輝超市全國近400家門店中首家聯手京東(dong) 進行O2O的門店。數據顯示,首家門店登陸京東(dong) APP一周,營業(ye) 額就大增8%,“永輝超市在全國有近400家門店,如果全部登陸京東(dong) APP後,簡單計算,其主營收入將增加8%左右”,有分析人士指出,“永輝超市與(yu) 京東(dong) 到家目前還處於(yu) 磨合階段,未來京東(dong) 到家對永輝超市的銷售促進,應該遠遠高於(yu) 8%”。
獲資本青睞生鮮電商崛起
滲透率不足三成尚是藍海
京東(dong) 對永輝的投資與(yu) 合作,其主要原因就在於(yu) 看上了永輝超市在生鮮產(chan) 業(ye) 鏈上的優(you) 勢,欲在“互聯網+生鮮”領域多搶先幾個(ge) 身位。
事實上,今年以來,生鮮電商獲得了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從(cong) 數據統計的情況來看,自年初以來,多家生鮮電商平台宣布獲得融資,直至臨(lin) 近年底,又有兩(liang) 家生鮮電商宣布獲得融資。今年11月,每日優(you) 鮮宣布獲得2億(yi) 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騰訊、浙商創投等機構聯合投資。每日優(you) 鮮成立於(yu) 2014年,其O2O生鮮電商平台覆蓋水果蔬菜、海鮮肉禽、牛奶小食等品類,自建包含城市分選和社區配送的冷鏈物流體(ti) 係。
今年12月20日,味道網宣布獲得3300萬(wan) 元A輪融資,投資人中包含A股上市公司東(dong) 華軟件以及知名媒體(ti) 人郎永淳、演員童蕾等。味道網於(yu) 2014年10月10日上線,通過自建特有的電子商務平台,吸引原生態的優(you) 質放心的農(nong) 產(chan) 品在平台上銷售,聚攏良心品質的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深度鏈接消費者與(yu) 良心生產(chan) 者。
在電商垂直領域中,生鮮近幾年來一直是一枝獨秀。一方麵,層出不窮的明星產(chan) 品刺激了許多創業(ye) 者和投資人的神經,仿佛打通生鮮就能掌握電商垂直品類的殺手級應用;另一方麵,不斷加碼的資本投入和創業(ye) 項目,也讓這個(ge) 行業(ye) 的喜中有憂。
“目前中國生鮮市場規模已經接近萬(wan) 億(yi) 元,但生鮮電商的滲透率還不到三成,依然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當下生鮮電商的市場已經達到近300億(yi) 元的規模,但在這一領域並沒有出現一家壟斷的電商平台,大家都想爭(zheng) 老大的寶座。生鮮電商的高回頭率和高毛利也吸引了各路資本的注入。去年我國總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雖然盈利的隻占1%,其餘(yu) 的99%虧(kui) 損,但這卻不妨礙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看好。”水果管家創始人李文憲指出。
味道網創始人胡立善認為(wei) :“現在消費在升級,人們(men) 對食品安全、食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生鮮電商的出現恰恰解決(jue) 了這些難題,未來滲透率肯定會(hui) 越來越高。目前,各家生鮮電商都很弱小,都是自己在跟自己戰鬥,解決(jue) 品控、物流等問題,但未來一定會(hui) 有巨頭誕生。”
本來生活網市場中心總經理彭宇指出:“電商界有種說法,得生鮮者得天下。生鮮產(chan) 品作為(wei) 複購最強的板塊,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guan) 注和認可。越來越趨於(yu) 穩定的物流支撐,使得生鮮行業(ye) 發展更為(wei) 順利。機會(hui) 大於(yu) 陷阱,未來行業(ye) 將越來越呈現良性發展,將會(hui) 沉澱下來幾家良性發展的龍頭,帶領這個(ge) 行業(ye) 不斷發展。”
順豐(feng) 優(you) 選方麵認為(wei) ,生鮮電商行業(ye) 還有很大的潛力,“在高速成長後經過一個(ge) 調整期,未來會(hui) 向著更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這也符合所有成功企業(ye) 的發展規律。”
“有了資本的推動,對於(yu) 很多拿到融資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ye) 來說,要多去提高自身產(chan) 品的價(jia) 值,解決(jue) 真實的用戶需求,隻會(hui) 講好故事而並不把時間花在產(chan) 品上的遲早會(hui) 破滅。”李文憲認為(wei) ,“生鮮電商是一種重資產(chan) 的商業(ye) 模式,電商化難度大,其運營成本也很高,但市場的需求也是很大的。目前消費者還沒有養(yang) 成網購生鮮的消費習(xi) 慣,生鮮電商急需培育市場”。
京東(dong) 阿裏逐鹿農(nong) 村大市場
消費頻次物流成本成關(guan) 鍵
對於(yu) 大多數生鮮垂直電商而言,由於(yu) 規模不大,故賣點主要集中在某些“爆款”商品上,而對於(yu) 京東(dong) 、阿裏這樣的平台巨頭而言,幾種、幾十種“爆款”顯然滿足不了胃口。對於(yu) 他們(men) 而言,要改變的是農(nong) 村和城市之間的商品流通模式,不僅(jin) 是農(nong) 產(chan) 品如何進城,還包括工業(ye) 品如何下鄉(xiang) 。
在2015年的電商市場,“農(nong) 村電商”絕對是個(ge) 炙手可熱的關(guan) 鍵詞。催動這個(ge) 熱詞的首先是政策,今年以來,“推動農(nong) 村電商發展”、“扶持農(nong) 業(ye) 互聯網+”的字眼屢屢見諸於(yu) 政策之中,而在這個(ge) “催化劑”的引導之下,下鄉(xiang) 刷牆成了電商巨頭們(men) 的共同特征,試圖在農(nong) 村電商這片藍海中占得先機。
今年“雙11”期間,阿裏旗下的農(nong) 村淘寶首次加入,並推出村淘的APP,這被認為(wei) 是對整個(ge) 農(nong) 村市場看好的直接表現,此外,農(nong) 村淘寶合夥(huo) 人的招募也在積極推進。
京東(dong) 對農(nong) 村市場的看好和發力也是天下皆知。京東(dong) CEO劉強東(dong) 還表示,在解決(jue)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問題上,將測試無人機計劃,“電商覆蓋農(nong) 村很大的問題,是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一個(ge) 村送一兩(liang) 件貨,汽車送貨一來一回幾十元沒了。為(wei) 了破解農(nong) 村電商的物流瓶頸,京東(dong) 在三、四級市場設了京東(dong) 幫服務店、村民代理點、縣級服務中心,並將在明年開始測試無人機計劃,希望縣級服務中心,每天有上百架無人機送貨,來回成本不超過五元,一次提30公斤-50公斤貨。”
然而,相較這些電商巨頭們(men) 對農(nong) 村市場的看好和積極布局,農(nong) 村電商的實際發展進度卻比預想中的要遲緩。
眾(zhong) 所周知,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無非是“走進來”、“走出去”兩(liang) 種形式,前者為(wei) 日用品、農(nong) 資農(nong) 具的銷售,後者則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的售出。農(nong) 管家CEO王磊認為(wei) ,目前來看,這一領域的發展,無論是消費習(xi) 慣還是消費頻次上,都不盡如人意,“從(cong) 基礎物流、支付、網絡建設這幾個(ge) 因素來看,農(nong) 村市場具備這樣的基礎,但是電商除了基礎條件之外,還有前綴條件,目前農(nong) 村電商無論是‘走進來’還是‘走出去’,消費頻次都不高,這種低頻次的發展特征,製約了電商在農(nong) 村的發展,電商企業(ye) 此前積累的經驗和優(you) 勢,在農(nong) 村市場無法發揮”。
王磊認為(wei) ,互聯網企業(ye) 要解決(jue) 用戶痛點才能獲得收益,但在農(nong) 村市場,網民數量基數本來就少,有效的網民流量沒有形成,而通過線下獲得流量的成本,要比城市高出許多,想要突破這個(ge) 瓶頸,一定要幫農(nong) 民解決(jue) 價(jia) 值增值這一問題,比如,從(cong) 農(nong) 技入手。
在農(nong) 村電商的角逐中,利用金融手段做杠杆盤活市場,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而從(cong) 行業(ye) 巨頭們(men) 的布置來看,這一點也是共識。
京東(dong) 金融宣布了全麵進軍(jun) 農(nong) 村信貸市場,並推出了信貸品牌“京農(nong) 貸”。公開資料顯示,在信貸的基礎之上,未來京東(dong) 還會(hui) 推出消費金融、保險、理財、眾(zhong) 籌等係列金融布局;阿裏在農(nong) 村金融市場也落子頗多。螞蟻金服推出了針對三農(nong) 業(ye) 務的螞蟻小貸,通過和阿裏巴巴的農(nong) 村淘寶項目結合,借助農(nong) 村淘寶點合夥(huo) 人對村民的了解以及其它風控手段,給農(nong) 民直接授信,發放純信用貸款。
跨境電商或遭過熱追捧
行業(ye) 發展現三大攔路虎
作為(wei) 電商行業(ye) 在供給側(ce) 改革中的另一大貢獻,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尤其是中韓、中澳等自貿協定的紛紛落地,更給跨境電商描繪了一個(ge) 巨大的蛋糕。而在其備受,同樣少不了資本推手,從(cong) 今年年初洋碼頭融資一億(yi) 美元,到蜜芽、貝貝網、寶寶樹等先後宣布融資,跨境電商風頭日盛。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wei) 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據商務部測算,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增長到6.5萬(wan) 億(yi) 元,占整個(ge) 外貿規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
麵對如此增速及萬(wan) 億(yi) 元級別的市場,國內(nei) 外大型的電商企業(ye) 摩拳擦掌、紛紛布局,京東(dong) 、阿裏、網易、亞(ya) 馬遜、eBay等國內(nei) 外大型電商平台,均擁有自己的跨境電商平台。除大型平台電商外,中小型跨境垂直電商也快速崛起,如洋碼頭、蘑菇街、小紅書(shu) 等,在剛剛過去的“黑色星期五”、聖誕節期間,以洋碼頭為(wei) 代表的中小型跨境電商“聲勢”頗大。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跨境電商集體(ti) 發力,以亞(ya) 馬遜為(wei) 代表的國際跨境電商利用母公司資源,同步美亞(ya) 希望以同質同價(jia) 的方式搶占“黑五”高地;以網易考拉海購為(wei) 代表的自營跨境電商則延續“雙11”大促態勢,聚焦熱銷品類;買(mai) 手平台模式的跨境電商如洋碼頭等,則主打買(mai) 手直郵,以價(jia) 格補貼換銷量。此外,聖誕節期間,洋碼頭全球2萬(wan) 多買(mai) 手和商家根據世界各國不同的聖誕購物習(xi) 俗和時間節點,專(zhuan) 場直播全球各大購物聖地的聖誕狂歡,還原了海外原汁原味的聖誕購物節。
對於(yu) 跨境電商,政策方麵也是大力扶持。海關(guan) 總署一級專(zhuan) 家、統計司副巡視員黃國華曾公開表態,中國外貿進入“換檔磨合期”和“轉型陣痛期”,除了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將是重點推進的外貿新增長點。
盡管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政策支持,但跨境電商仍麵臨(lin) 著“三大痛點”:物流發展仍顯滯後、產(chan) 品供應周期沒有很好對接、交易信用問題凸顯等,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物流配送。
跨境電商的物流分為(wei) 海外直郵和保稅區發貨兩(liang) 種,提前備貨至保稅區的大多數為(wei) 母嬰、個(ge) 護、食品等標品,雖然發貨可以在一周左右完成,但是品類受到了很大的限製,滿足不了對輕奢有需要的用戶;海外直郵的商品雖然品類繁多,卻麵臨(lin) 物流周期太長的難題。歸根結底,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緣於(yu) 跨境電商平台目前還沒有很強的倉(cang) 儲(chu) 能力,供應鏈基礎不足。
考慮到這個(ge) 問題,有跨境電商平台如洋碼頭自建了物流體(ti) 係,但其“買(mai) 手製”的本質決(jue) 定了其貨源采購價(jia) 不可能低於(yu) 亞(ya) 馬遜美國當地供應商的價(jia) 格,並且在時效性上也大大弱於(yu) 自營跨境電商在國內(nei) 保稅區的布局。
因此,如何解決(jue) 好上述問題,成為(wei) 誰能活到最後的關(guan) 鍵。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