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08 09:46:07 中國工業(ye) 報

當前,數字經濟規模擴大,全球數字化轉型加速,成為(wei) 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正高級工程師餘(yu) 曉暉聚焦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guan) 話題,帶來的提案涉及三個(ge) 問題:
一是如何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工業(ye) 互聯網規模發展。
二是如何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
三是如何更好參與(yu) 全球數字治理,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數字治理體(ti) 係。
“這是一個(ge) 層層遞進的關(guan) 係,有一個(ge) 逐漸深入的過程。”餘(yu) 曉暉告訴記者。
深化工業(ye) 數字化轉型
“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戰略任務。我認為(wei) ,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的下一步重點應聚焦在深化工業(ye) 數字化轉型。”餘(yu) 曉暉表示。
餘(yu) 曉暉介紹,工業(ye) 互聯網目前已全麵融入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進入到規模發展的新階段,將在帶動傳(chuan) 統工業(ye) 體(ti) 係變革、引領技術產(chan) 業(ye) 換道超車、打造我國經濟新增長點等方麵持續釋放價(jia) 值。當前及未來階段為(wei) 確保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賦能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技術、產(chan) 業(ye) 和設施支撐能力,加快在經濟社會(hui) 各行業(ye) 各領域落地應用方案探索,加強跨部門、跨係統協同推進力度。
對此,餘(yu) 曉暉提出了幾條建議:
1、持續加大工業(ye) 互聯網網絡、標識、平台、安全基礎設施體(ti) 係化建設力度,夯實規模化應用基礎支撐能力。
2、深化工業(ye) 互聯網在製造各行業(ye) 應用,加快向礦山、能源、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ye) 以及安全生產(chan) 、應急保障、質量追溯、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拓展,以應用牽引發展。
3、集中力量破解製約規模化發展的技術短板,同時加快平台、標識解析在重點產(chan) 業(ye) 鏈普及應用,賦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
4、將工業(ye) 互聯網有機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科技攻關(guan) 項目中予以支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科技等政策統籌支持力度。
加快構建數據基礎製度
“加快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是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會(hui) 議中明確提出的。”餘(yu) 曉暉表示,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發布,以數據產(chan) 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為(wei) 重點,係統布局了數據基礎製度體(ti) 係的“四梁八柱”,為(wei) 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明方向。下一步,推動“數據二十條”落地實施,成為(wei) 各部委、地方、行業(ye) 、企業(ye) 等麵臨(lin) 的重大任務。
“但由於(yu) 數據本身可複製、能夠被多主體(ti) 占有或控製,數據交易存在阿羅信息悖論及數據泄露風險,因此,推動數據產(chan) 權落地、增強數據交易流通互信成為(wei) 落實‘數據二十條’麵臨(lin) 的首要挑戰。”餘(yu) 曉暉說。
為(wei) 此,餘(yu) 曉暉建議,一方麵在多層級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探索數據產(chan) 權,推動數據分類分級,完善授權機製,強化確權基礎,通過探索建立三級數據交易市場,活躍產(chan) 權流轉機製。另一方麵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探索數據流通互信,探索利用體(ti) 係化的技術安排,確保數據流通協議的確認、履行和維護,解決(jue) 數據流通主體(ti) 間的安全和信任問題。
“全球數字治理是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的領域。”餘(yu) 曉暉表示,全球數字治理呈現出新特點:一是數字技術發展推動治理議題快速演變,二是多方主體(ti) 協調成為(wei) 數字治理重要模式,三是數字治理話語權更加集中。我國擁有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和數字技術應用優(you) 勢,初步形成了以《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等為(wei) 代表的數字治理基本主張,還需進一步加大參與(yu) 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力度。
為(wei) 此,餘(yu) 曉暉建議:一是強化我國參與(yu) 全球數字治理工作統籌。二是把握關(guan) 鍵路徑,圍繞網絡與(yu) 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人工智能等領域貢獻中國方案。三是加大力度推動產(chan) 業(ye) 界參與(yu) 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四是加強數字治理人才培養(yang) 和儲(chu) 備。
數字經濟增長關(guan) 鍵在工業(ye)
在數字經濟發展與(yu) 數據基礎製度建設方麵,今年應當重點關(guan) 注哪些工作?
對此,餘(yu) 曉暉表示,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麵,下一步的重點應該聚焦在深化工業(ye) 數字化轉型。
“下一階段,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的重點在工業(ye) 。我國工業(ye) 數字化水平依然較低,工業(ye) 數字化滲透率僅(jin) 為(wei) 德國的1/2、美國的約2/3,尤其是,我國量大麵廣的中小微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基礎差,麵臨(lin) 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多重限製。因此,今年加快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重點應在工業(ye) 數字化轉型方麵發力。”餘(yu) 曉暉說。
在數據基礎製度建設方麵,餘(yu) 曉暉表示,首要任務是加快數據產(chan) 權製度的落地實施。我國數據資源豐(feng) 富,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位。數據要素價(jia) 值釋放進入初級階段,數據驅動經濟發展的能力逐漸顯現,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我國數據對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分別為(wei) 0.07%、0.16%和1.07%,數據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仍有較大潛力。
餘(yu) 曉暉表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jia) 值,是一項長期、係統的工程,可以考慮從(cong) “製度、市場、技術”三方麵協同發力。以數據三權分置的產(chan) 權製度為(wei) 突破口,加快推動數據基礎製度的完善、細化和落地。以數據確權、定價(jia) 、交易流通機製的建立完善,推動構建多層級數據要素市場。以打造可信任、可控製的數據流轉環境(可信數據空間)為(wei) 方向,探索形成體(ti) 係化的技術安排。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