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探索低碳轉型 發展綠色航運

發布時間:2021-07-22 09:16:37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國際海事組織第四次溫室氣體(ti) 排放研究報告預測,隨著全球貿易活動的持續複蘇和增長,航運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比例將進一步上升。各方需加快航運領域減排,積極發展綠色航運,助力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

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hui) 日前通過《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汙染公約》相關(guan) 修正案,製定了新的強製性全球航運業(ye) 減排措施,確保達到此前製定的船舶溫室氣體(ti) 減排目標。輿論認為(wei) ,全球航運業(ye) 減排對實現與(yu) 應對氣候變化有關(guan) 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意義(yi) 重大。

加快推動航運業(ye) 減排

根據修正案,國際海事組織致力於(yu) 推動全球航運業(ye) 實施減排新舉(ju) 措:一是建立能源消耗指數,引導各國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船舶能效;二是建立船舶年度運營碳強度指標和評級機製,鼓勵各國政府、港口以及其他相關(guan) 利益方對評級為(wei) A或B的船舶給予政策激勵,連續3年被評為(wei) D或E級別的船舶需要提交整改計劃,以此向市場及金融機構釋放信號。據悉,新措施有望於(yu) 2022年11月1日正式生效。國際海事組織秘書(shu) 長林基澤表示:“航運業(ye) 脫碳是一個(ge) 長期複雜的過程,也是必須共同選擇的道路。新措施的出台將有效引領全球航運業(ye) 加速實現脫碳目標。”

2018年,國際海事組織推出了全球航運業(ye) 溫室氣體(ti) 減排戰略規定。按照計劃,到2030年,國際航運業(ye) 碳強度將比2008年至少下降40%,到2050年,碳強度下降幅度將達到70%,溫室氣體(ti) 總排放量至少下降50%。一段時間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ti) 和航運國家紛紛加大政策力度,從(cong) 市場管理、技術研發和運營效率等方麵推動航運業(ye) 減排。

不久前,中國發布了海事係統“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建立全國船舶能耗中心、建立航運溫室氣體(ti) 減排檢測、報告和核算體(ti) 係、完善船舶能耗數據收集機製、實施船舶大氣排放清單和溫室氣體(ti) 排放清單製度等一係列措施,積極參與(yu) 航運業(ye) 減排全球治理。

歐盟於(yu) 2018年1月起實施大型船隻二氧化碳排量監控、報告和核查製度,噸位超過5000噸的貨船和客船在歐洲經濟區港口停泊,需要進行二氧化碳排放檢測。歐盟計劃近期提出歐洲碳排放交易體(ti) 係改革方案,航運業(ye) 將納入其中。今年4月,美國提出實現航運業(ye) 脫碳目標的承諾及措施,還與(yu) 挪威、丹麥等國家合作開發零碳排放清潔燃料。4月底,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宣布,將打造海事脫碳中心,與(yu) 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資助相關(guan) 研究和技術開發項目,致力於(yu) 減少航運業(ye) 的碳排放。

行業(ye) 轉型創造新機遇

專(zhuan) 家指出,隨著各國減排政策趨於(yu) 嚴(yan) 格,全球航運業(ye) 麵臨(lin) 的轉型壓力不斷增加。航運業(ye) 也在采取行動“化危為(wei) 機”,船舶節能環保技術,尤其是清潔燃料技術,正日益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麵對全球綠色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跨國企業(ye) 向航運公司施壓,要求其加快減排步伐。喜力公司近期宣布,到2040年,公司所有業(ye) 務合作將轉向實現零碳排放的航運企業(ye) 。聯合利華也宣布,到2039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其中包括海運服務。

去年10月,國際港口協會(hui) 與(yu) 國際海事組織“綠色航行2050項目”開展合作,將進一步支持各國開發額外工具,使港口變得更清潔、更環保,促進港口與(yu) 船企開展技術合作。今年3月,國際航運協會(hui)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hui) 、國際郵輪協會(hui) 等航運組織聯合宣布,支持聯合國成立50億(yi) 美元研發基金,開展船舶零碳技術等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與(yu) 應用。

全球主要航運公司也紛紛轉向新型清潔燃料開發。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計劃在2023年推出第一艘使用生物甲烷或可再生天然氣作為(wei) 燃料的船舶;去年8月,日本郵船公司、日本海運聯合公司以及日本海運協會(hui) 宣布一項聯合研發協議,計劃實現氨燃料油輪的商業(ye) 化,建立穩定而經濟的氨氣供應鏈;今年4月,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與(yu) 主要氨氣生產(chan) 商CF工業(ye) 公司簽署工程和供應合同,生產(chan) 綠色氨氣,將海洋部門確定為(wei) 目標消費者。

航運業(ye) 加快減排也催生了航運金融服務領域的變革。世界銀行報告預測,零碳燃料的廣泛運用,將為(wei) 船舶燃料市場帶來超1萬(wan) 億(yi) 美元的融資需求。2019年,由全球海事論壇等機構發起,花旗銀行等11家銀行共同簽署了“波塞冬原則”行業(ye) 框架,旨在引導金融機構將融資重點側(ce) 重支持環境友好型船舶製造,以實現國際海事組織製定的減排目標。截至目前,該框架的締約機構已增至26家,覆蓋航運融資總金額達到1850億(yi) 美元,約占全球航運融資額的一半。

實現脫碳目標麵臨(lin) 挑戰

航運業(ye) 是全球貿易的生命線,實現脫碳目標將麵臨(lin) 長期挑戰。有分析認為(wei) ,行業(ye) 麵臨(lin) 的主要挑戰在於(yu) 燃料問題。目前廣泛使用的液化天然氣無法滿足長期減排目標,氫能源、氨能源等可替代清潔能源供應量有限,且成本遠超傳(chuan) 統化石能源。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有關(guan) 報告指出,未來清潔能源將在國際航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相關(guan) 技術仍需數十年的探索和研發。

國際航運協會(hui) 建議,共同建立一個(ge) 規模達50億(yi) 美元的全球清潔燃料研發中心,加速推動航運業(ye) 清潔能源的發展。英國“綠色商業(ye) ”網站環境問題高級顧問喬(qiao) 納森·劉易斯表示,實現航運業(ye) 脫碳目標需要整個(ge) 行業(ye) 更強的共同意願。很多國家已擁有製造清潔替代能源的技術,但全球需要推動、發展和落實相關(guan) 政策,開發新的商業(ye) 模式,有效降低清潔能源成本。

盡管國際海事組織已製定全球範圍內(nei) 的減排目標和措施,但具體(ti) 區域和國家的減排目標不一致,若各自行動將使船舶碳減排的全球監管更加複雜化。此外,船舶零碳燃料的選擇還需考慮各國能源結構與(yu) 能源安全,航運業(ye) 低碳發展路徑尚不明晰。一些嚴(yan) 重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擔心,過於(yu) 激進的航運業(ye) 減排目標將對自身經濟發展帶來衝(chong) 擊。

美國密歇根大學造船與(yu) 海洋工程教授孫靜表示,科技創新是實現航運業(ye) 減排目標的關(guan) 鍵手段。目前,清潔能源發展速度趕不上需求,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最主要的障礙。孫靜認為(wei) ,電動化將是航運業(ye) 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戰略之一,通過先進的感應器、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船舶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排放,一些船隊已經實現了貨物裝卸係統電動化。

德國漢堡物流與(yu) 企業(ye) 管理技術大學教授阿蘭(lan) ·麥克基農(nong) 表示,未來更多地采取征收碳排放稅等基於(yu) 市場手段的政策,對航運業(ye) 實現減排非常必要。國際航運業(ye) 商會(hui) 秘書(shu) 長蓋伊·普拉頓表示,目前部分地區和國家在航運業(ye) 減排措施上進展明顯,但全球範圍內(nei) 在關(guan) 鍵問題上達成共識的程度較低,隻有真正形成全球一致的解決(jue) 方案才能最終取得成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