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17 09:33:57 中國水運網

近日,青島港碼頭,萊蕪鋼鐵集團采購的15.8萬(wan) 噸鐵礦石靠泊卸貨。
“我們(men) 這船礦砂今天報關(guan) 交稅,當天就放行了,原來可不敢想。”公司采購部門負責人台俊利說,得益於(yu) 海關(guan) 采取的“先放後檢”監管方式,鐵礦石卸船完成現場檢驗後第一時間就允許提離。
“海關(guan) ‘先放後檢’,鋼企受益最大。”台俊利說,現在公司進口鐵礦石平均提貨時間至少縮短了7天,用貨及時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也減少了資金占用。根據測算,公司全年可節約流動資金準備金2億(yi) 元,堆存費用80萬(wan) 元、物流費用60萬(wan) 元。
青島海關(guan) 轄區口岸是我國重要的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口岸,鐵礦、錳礦、鉻礦等進口量約占全國總進口量的五分之一。自2018年起,青島海關(guan) 對進口礦產(chan) 品實施“先放後檢”監管模式,進口礦產(chan) 品經放射性監測、外來夾雜物檢疫等現場檢驗檢疫符合要求後,即可提貨。
青島海關(guan) 商品檢驗處商檢二科科長薑世明介紹,實施“先放後檢”模式後,進口礦石通關(guan) 放行和實驗室檢測工作由原來“串行”操作改為(wei) “並行”操作,放行周期明顯縮短,進口礦石通關(guan) 放行時間基本就是礦船靠泊及卸貨周期,目前約為(wei) 3天,比模式調整之前周期減少7.5天,壓縮率達71%。
比起貨物驗放周期縮短,通關(guan) 成本的降低,更讓企業(ye) 稱讚。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位於(yu) 青島董家口港區內(nei) ,直線距離董家口港礦石碼頭約6.5公裏。海關(guan) 實施“先放後檢”以前,公司進口鐵礦石需先將礦石卸至港區堆場,經海關(guan) 檢驗合格後,方能將貨物運至企業(ye) 原料堆場。“先放後檢”政策出台後,青島海關(guan) 經過風險分析,允許青島特鋼進口鐵礦石采取“船廠直通”模式,即利用運輸皮帶,將其進口鐵礦石從(cong) 礦石碼頭以不落地方式直卸進廠區原料堆場,海關(guan) 在鐵礦運輸皮帶轉接節點實現現場查驗和機械化取樣。中信特鋼集團采購中心青鋼工作站劉秉慧經理表示,截至目前已對40萬(wan) 噸進口鐵礦實施“船廠直通”模式,僅(jin) 此一項即為(wei) 企業(ye) 節約成本200多萬(wan) 元。
對港口來說,“先放後檢”允許企業(ye) 在進口貨物卸畢後第一時間將貨物提離監管作業(ye) 場所,有效提升了港口大宗資源性商品集疏港效率,為(wei) 礦石吞吐量大港發展貿易創造了有利條件。
“如果光是裝卸,作為(wei) 一個(ge) 物流港,經濟貢獻量是不大的。所以我們(men) 正大力向貿易港轉型,給城市和區域發展帶來附加值。”青島港前港公司生產(chan) 副經理楊佩軍(jun) 表示,“港口堆場寸土寸金,鐵礦石通關(guan) 效率提高以後,港口泊位裝卸效率和礦石堆場利用率相應提高,港口堆存能力提升了18.2%,對提高港口綜合競爭(zheng) 力和促進港口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自推廣“先放後檢”模式以來,青島海關(guan) 已對3.11億(yi) 噸進口鐵礦、錳礦等礦產(chan) 品實施檢驗檢疫後提貨。得益於(yu) 此,2019年,青島港鐵礦混礦到港量1662萬(wan) 噸,完成混礦量1548萬(wan) 噸,位居全國首位,吸引全國8個(ge) 省市40餘(yu) 家鋼鐵企業(ye) 和貿易商到青島港采購,多家國外礦山正與(yu) 青島港洽談混礦加工業(ye) 務,青島港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礦石超市”。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