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15 09:28:30 經濟參考報

2020年製造業(ye) 穩增長啟幕 地方競相布局
新型基建投資新政將出,一批重大內(nei) 外資項目落地在即
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和振興(xing) 實體(ti) 的大梁,2020年製造業(ye) 穩增長大幕已經開啟。從(cong)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到今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再到相關(guan) 部委年度工作會(hui) 議,力挺製造業(ye) 發展頻頻被強調。多地也將製造業(ye) 發展置於(yu) 2020年經濟發展核心位置,紛紛製定發展路線圖,或致力於(yu) 提高製造業(ye) 在GDP中的比重,或瞄準打造以製造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製造業(ye) 發展競速賽已然打響。
更大規模的製造業(ye) 投資也有望加快啟動。《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吸引製造業(ye) 投資方麵,下一步我國將出台用地、用能等一攬子新政,推動一批製造業(ye) 重大內(nei) 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投產(chan) 。此外,圍繞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推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新政正在加緊醞釀,有望近期出台。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時,“製造業(ye) ”和“先進製造”共被提及五次之多,包括“增加製造業(ye) 中長期融資”“推進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優(you) 化升級”“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等。今年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確定促進製造業(ye) 穩增長的措施,穩定經濟發展的基本盤。2020年全國工業(ye) 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明確,聚焦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重點領域,加快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以及引導外資投向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ye) 。
地方層麵也在加快行動,緊鑼密鼓謀劃製造業(ye) 穩增長新舉(ju) 措,近期密集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釋放出明確信號。1月13日召開的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hui) 議,將加快建設製造強省列為(wei) 2020年省重點工作清單首位,提出創新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製造業(ye) 占GDP的比重,實現規模工業(ye) 增加值增長7.5%。其中包括大力培育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壯大消費品工業(ye) 集群,打造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基地。
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切實增強工業(ye) 經濟支撐能力當作2020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提出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力爭(zheng) 增長5%以上的目標,其中省屬口徑汽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力爭(zheng) 增加200億(yi) 元。
“各級政府已將製造業(ye) 穩增長置於(yu) 2020年經濟發展的核心位置。”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遠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製造業(ye) 穩增長有利於(yu) 激發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ye) 。同時,製造業(ye) 也是高科技發展的基本載體(ti) ,製造業(ye) 穩增長對於(yu) 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製造業(ye) 穩增長的核心並非總量擴張,而是結構優(you) 化。製造業(ye) 穩增長需要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抓手,優(you) 化製造業(ye) 結構,提升製造業(ye) 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韌性和潛力,完成製造業(ye) 從(cong) 大到強的轉型。”萬(wan) 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大規模製造業(ye) 投資正蓄勢推進。1月7日召開的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係統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快推進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優(you) 化升級,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力度,讓技術改造成為(wei) 全省“穩投資”“優(you) 結構”的堅實支撐。近日,江蘇省南京市175個(ge) 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413億(yi) 元。
其中,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無論是項目個(ge) 數還是年度計劃投資,都占到半壁江山。
據悉,下一步我國還將持續擴大製造業(ye) 開放,完善規劃、用地、用海、能耗等政策,推進製造業(ye) 重大內(nei) 外資項目盡快落地投產(chan) 。
“中國正加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製造業(ye) 投資將大幅提速。加大高端製造業(ye) 投資力度也可以避免傳(chuan) 統刺激所帶來的產(chan) 能過剩,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和水平。”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在推動製造業(ye) 重大內(nei) 外資項目落地方麵,林致遠指出,要讓投資主體(ti) 形成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在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減稅降費、法治化等方麵多下功夫。
章俊認為(wei) ,未來要通過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和相關(guan) 法律,進一步推動重大製造業(ye) 外資項目落地,打造內(nei) 外資企業(ye) 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此外,加快規劃自貿區用地或其他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設,從(cong) 區域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前對產(chan) 業(ye) 用地進行規劃,充分發揮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有關(guan) 部門正在醞釀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有望近期出台。
“目前新型基建更多集中於(yu) 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滿足製造業(ye) 創新升級的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強的創新特征。這就要求未來配套的投資支持政策,在落實好財稅、金融政策的同時,加大關(guan) 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研發和創新力度,加快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you) 化支持創新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推進投資領域的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改革,激發社會(hui) 資本投資的積極性。”劉哲說。
“新型基建投資支持政策應涵蓋多個(ge) 方麵。”章俊表示,尤其要改善包括市場準入在內(nei) 的新基建投融資環境。一方麵,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在專(zhuan) 項債(zhai) 和銀行配套融資層麵提供定向政策傾(qing) 斜;另一方麵,加大直接融資,推動新基建相關(guan) 企業(ye) 上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新基建項目的支持作用,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