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商務部 > 正文

商務部等13部門辦公廳(室)關於印發《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07-13 14:51:22 商務部網站

商辦流通函〔2023〕401號

商務部等13部門辦公廳(室)關(guan) 於(yu) 印發

《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商務、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xiang) 建設、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體(ti) 育、郵政管理部門,各銀保監局:

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十四五”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21〕56號)、《商務部等12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商流通函〔2021〕176號)等文件要求,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製定了《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商務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辦公廳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辦公廳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 體(ti) 育總局辦公廳

國家郵政局辦公室

2023年7月11日

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十四五”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21〕56號)、《商務部等12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商流通函〔2021〕176號,以下簡稱《意見》)等文件要求,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思路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缺什麽(me) 、補什麽(me) ”“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則,按照“試點帶動、典型引路、全麵推開”的路徑,聚焦補齊基本保障類業(ye) 態、發展品質提升類業(ye) 態,優(you) 化社區商業(ye) 網點布局,改善社區消費條件,創新社區消費場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將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ti) 。

二、工作目標

按照《意見》等文件明確的“十四五”時期每年選取試點、打造“百城千圈”的總體(ti) 目標,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麵推開,推動多種類型的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業(ye) 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you) 質,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規範有序、商居和諧的便民生活圈,服務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對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居民綜合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三、實施重點 

(一)係統謀劃設計,優(you) 化社區商業(ye) 布局。

堅持問需於(yu) 民與(yu) 頂層設計相結合,創新工作方式,將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納入街道社區的居民議事協商機製,摸清“有什麽(me) 、缺什麽(me) ”,研究“補什麽(me) 、如何補”。相關(guan) 城市要結合人口分布、消費習(xi) 慣等,科學編製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總體(ti) 方案及各生活圈子方案(以下稱“1+N”方案),因地製宜、一圈一策,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wei) 項目清單。推廣社區規劃師製度,支持設計師進社區,加強專(zhuan) 業(ye) 化指導,合理布局商業(ye) 網點,促進商業(ye) 設施與(yu) 公共設施聯動,商業(ye) 文化與(yu) 消費習(xi) 慣協調。

(二)改善消費條件,豐(feng) 富居民消費業(ye) 態。

在居民“家門口”(步行5-10分鍾範圍內(nei) ),優(you) 先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ye) 態,引進智能零售終端,讓消費更便捷。在居民“家周邊”(步行15分鍾範圍內(nei) ),因地製宜發展文化、娛樂(le) 、休閑、社交、康養(yang) 、健身等品質提升類業(ye) 態,讓消費更舒心。

發展“一店一早”。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類市場主體(ti) 發展,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社區超市)進社區,搭載代扣代繳、代收代發、打印複印等便民服務,提高便利化程度。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務”“互聯網+早餐服務”等為(wei) 主體(ti) ,構建多層次早餐供應體(ti) 係,增加網點密度,豐(feng) 富早餐品種,保障居民“吃得好”。

補齊“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場(菜店)標準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務業(ye) 態,提升環境、衛生和質量,促進放心消費、惠民消費。規範有序發展集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於(yu) 一體(ti) 的社區工坊,明碼標價(jia) ,提供平價(jia) 維修服務。

服務“一老一小”。鼓勵按照適老化標準建設改造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支持養(yang) 老機構利用配套設施提供社區養(yang) 老服務。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鼓勵建立社區護理站,為(wei) 行動不便的失能、殘疾、高齡、長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鼓勵家政、護理人員進社區,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複護理、精神慰藉等居家養(yang) 老服務。各類消費場所應保留現金、銀行卡等傳(chuan) 統支付方式和麵對麵人工服務,引導設立老年人、母嬰專(zhuan) 櫃和體(ti) 驗店。鼓勵社區商業(ye) 中心等場所建設母嬰設施並懸掛引導標識,發展嵌入式、標準化的托育機構和托育點,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lin) 時托、計時托等平價(jia) 服務。

(三)創新消費場景,增強多元消費體(ti) 驗。

改造傳(chuan) 統商業(ye) 載體(ti) 。引導鄰近居民區的傳(chuan) 統商場向社區商業(ye) 中心轉型,拓展特色餐飲、生活零售、文化休閑、兒(er) 童娛樂(le) 、運動健身、社區食堂等服務功能。

發展新型商業(ye) 模式。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平台下單+就近門店配送,就近門店下單+即時配送),賦能實體(ti) 門店,拓展服務半徑。支持淨菜進社區、進超市,發展“中央廚房+冷鏈+餐飲”模式,提升預製菜產(chan) 品質量品質。

激發服務消費活力。鼓勵健身房、遊泳館、多功能運動場、保健理療店等進社區,促進健康消費。鼓勵社區規範開展鄰裏節、美食節、團購節、家電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務等促消費活動,繁榮社區商業(ye) 。

促進融合協同發展。推動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與(yu) 養(yang) 老托育圈、文化休閑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務圈、快遞服務圈等圈圈相融,營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場景。

(四)推動技術賦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

推廣先進技術。鼓勵利用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商品、門店、會(hui) 員及供應鏈數字化,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綜合成本。發展智慧商店、共享書(shu) 店、智能快件箱等業(ye) 態,提供現場交互、無接觸交易、智能結算、自助售賣等服務,提升數字化體(ti) 驗。

搭建供需對接平台。構建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台,整合商戶資源,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利用大數據開展監測分析,精準補建網點,拓展服務功能,挖掘消費潛力。推廣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網點動態地圖、“小修小補”便民地圖,引導更多點位“進圖”,讓居民“找得到”。

(五)促進就業(ye) 創業(ye) ,提高社區居民收入。

為(wei) 居民在社區就業(ye) 提供便利,打造宜居宜業(ye) 環境。支持自由職業(ye) 者靈活就業(ye) 、遠程辦公、兼職就業(ye) ,從(cong) 事即時零售、餐飲服務、線上培訓等平台衍生業(ye) 務。支持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就業(ye) ,從(cong) 事創意經濟、個(ge) 性化定製化文化業(ye) 態等特色經營,創新網紅店、特色店、精品店。優(you) 先為(wei) 殘疾人等就業(ye) 困難人員推薦低門檻、有保障的愛心崗位,服務社區居民。尊重退休人員意願,發揮其在文化藝術、專(zhuan) 業(ye) 技術等領域專(zhuan) 長,鼓勵量力而行參與(yu) 誌願服務活動,為(wei) 有再就業(ye) 需求的退休人員提供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事關(guan) 百姓冷暖、民生福祉,既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有力舉(ju) 措,也是踐行商務為(wei) 民、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民生工程。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統籌協調推進。鼓勵實行市長(區長)負責製,科學建立工作體(ti) 係、政策體(ti) 係、評價(jia) 體(ti) 係,調動各方力量,探索形成長效機製。

(二)強化政策保障。

加強部門協調,將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與(yu) 城鄉(xiang) 社區服務體(ti) 係建設、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5分鍾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等工作相銜接,同謀劃、同選取、同推進,加強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釋放各類經營用房資源,加快出租轉讓、改造開發,支持引入專(zhuan) 業(ye) 化運營商,統一招商、運營、管理。充分利用周邊空置或過剩的舊廠房、倉(cang) 庫,以及閑置土地和違法建築拆後空地等,通過調整或兼容土地用途,改建一批貼近居民生活、綜合服務型的社區商業(ye) 中心、鄰裏中心等便民服務設施。鼓勵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圖書(shu) 館、娛樂(le) 健身等場所適當延長開放時間,提高設施使用率。支持把閑置核酸檢測亭改為(wei) 便民服務點,規範提供生活服務。

將超市、便利店、菜市場等納入保障民生、應急保供體(ti) 係,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等納入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微利、公益性業(ye) 態給予房租減免、資金補貼等支持。對於(yu) 符合條件的企業(ye)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做好金融服務。支持大型物業(ye) 公司向民生領域延伸,拓展“物業(ye) +生活服務”。鼓勵探索社區基金模式,規範運營管理,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按相關(guan) 規定落實創業(ye) 補貼、創業(ye) 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

(三)優(you) 化營商環境。

優(you) 化企業(ye) 開辦服務,推廣電子證照應用。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不得要求企業(ye) 必須在某地登記注冊(ce) ,不得為(wei) 企業(ye) 跨區域經營或遷移設置障礙,不得以是否在當地設立法人主體(ti) 為(wei) 條件對企業(ye) 差別對待。培育一批“名特優(you) 新”個(ge) 體(ti) 工商戶,適當給予政策和資源支持,鼓勵其做大做強,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探索黨(dang) 建引領、商協會(hui) 管理、共享共治等社區治理模式,促進共建共管。在符合安全生產(chan) 要求、城市管理規定且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科學布局移動商業(ye) 服務設施,規範“小修小補”等業(ye) 態經營行為(wei) ,提升治理精細化水平。

五、有關(guan) 要求

(一)統籌推動貫徹落實。各省級部門要加強統籌,按照“到2025年在全國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全麵推開”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按照《三年行動實施步驟安排》(附件1)抓好落實。已經作出部署的,要進一步對標對表、調整完善。尚未部署啟動的,要抓緊製定實施方案。相關(guan) 方案於(yu) 2023年9月底前報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下同)備案。

(二)紮實做好全國試點。第一、二批試點城市所在省份,要按照《意見》要求,做好試點城市的培育、評估工作,評估結果及時報商務部複核。按照《商務部辦公廳等10部門關(guan) 於(yu) 開展第二批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22〕100號)確定的原則、條件、流程、內(nei) 容等,繼續開展第三批試點城市申報。各省、自治區推薦原則上不超過5個(ge) 城市,直轄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推薦原則上不超過3個(ge) 區或師,計劃單列市可直接申報。請各省級部門於(yu) 2023年7月15日前,將申報材料(一式2份,含電子版)報商務部。

(三)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各試點城市要結合實際,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對照《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業(ye) 態“有沒有”分型表(試行)》(附件2)、《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服務“好不好”評價(jia) 表(試行)》(附件3)、《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滿意度調查表》(附件4),細化業(ye) 態配置要求,按照“基礎型、提升型、品質型”開展分級分類建設和評價(jia) 。要發揮市場主體(ti) 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參與(yu) ,培育形成一批重點企業(ye) 。請各省級部門於(yu) 每年11月底前,將便民生活圈分級分類驗收評價(jia) 情況和便民生活圈典型社區案例(每個(ge) 試點城市不超過2個(ge) )、重點企業(ye) 案例(每個(ge) 試點城市不超過5家)報商務部。

附件:1.三年行動實施步驟安排

2.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業(ye) 態“有沒有”分型表(試行)

3.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服務“好不好”評價(jia) 表(試行)

4.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滿意度調查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