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務院 > 正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降低市場主體製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2-09-15 17:23:49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

降低市場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

國辦發〔2022〕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優(you) 化營商環境、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是減輕市場主體(ti) 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ju) 措。當前,經濟運行麵臨(lin) 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市場主體(ti)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生產(chan) 經營困難依然較多,要積極運用改革創新辦法,幫助市場主體(ti) 解難題、渡難關(guan) 、複元氣、增活力,加力鞏固經濟恢複發展基礎。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場主體(ti) 信心,助力市場主體(ti) 發展,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破除隱性門檻,推動降低市場主體(ti) 準入成本

(一)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管理。健全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管理及動態調整機製,抓緊完善與(yu) 之相適應的審批機製、監管機製,推動清單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穩步擴大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範圍,2022年10月底前,各地區各部門對帶有市場準入限製的顯性和隱性壁壘開展清理,並建立長效排查機製。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推動出台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著力優(you) 化工業(ye) 產(chan) 品管理製度。規範工業(ye) 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使用等環節涉及的行政許可、強製性認證管理。推行工業(ye) 產(chan) 品係族管理,結合開發設計新產(chan) 品的具體(ti) 情形,取消或優(you) 化不必要的行政許可、檢驗檢測和認證。2022年10月底前,選擇部分領域探索開展企業(ye) 自檢自證試點。推動各地區完善工業(ye) 生產(chan) 許可證審批管理係統,建設一批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產(chan) 品鑒定等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實現相關(guan) 審批係統與(yu) 質量監督管理平台互聯互通、相關(guan) 質量技術服務結果通用互認,推動工業(ye) 產(chan) 品快速投產(chan) 上市。開展工業(ye)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信用分類監管,2022年底前,研究製定生產(chan) 企業(ye) 質量信用評價(jia) 規範。(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規範實施行政許可和行政備案。2022年底前,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逐項製定中央層麵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規範,省、市、縣級編製完成本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深入推進告知承諾等改革,積極探索“一業(ye) 一證”改革,推動行政許可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在部分地區探索開展審管聯動試點,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深入開展行政備案規範管理改革試點,研究製定關(guan) 於(yu) 行政備案規範管理的政策措施。(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切實規範政府采購和招投標。持續規範招投標主體(ti) 行為(wei) ,加強招投標全鏈條監管。2022年10月底前,推動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開標等業(ye) 務全流程在線辦理和招投標領域數字證書(shu) 跨地區、跨平台互認。支持地方探索電子營業(ye) 執照在招投標平台登錄、簽名、在線簽訂合同等業(ye) 務中的應用。取消各地區違規設置的供應商預選庫、資格庫、名錄庫等,不得將在本地注冊(ce) 企業(ye) 或建設生產(chan) 線、采購本地供應商產(chan) 品、進入本地扶持名錄等與(yu) 中標結果掛鉤,著力破除所有製歧視、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製。政府采購和招投標不得限製保證金形式,不得指定出具保函的金融機構或擔保機構。督促相關(guan) 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及時清退應退未退的沉澱保證金。(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持續便利市場主體(ti) 登記。2022年10月底前,編製全國統一的企業(ye) 設立、變更登記規範和審查標準,逐步實現內(nei) 外資一體(ti) 化服務,有序推動外資企業(ye) 設立、變更登記網上辦理。全麵清理各地區非法設置的企業(ye) 跨區域經營和遷移限製。簡化企業(ye) 跨區域遷移涉稅涉費等事項辦理程序,2022年底前,研究製定企業(ye) 異地遷移檔案移交規則。健全市場主體(ti) 歇業(ye) 製度,研究製定稅務、社保等配套政策。進一步提升企業(ye) 注銷“一網服務”水平,優(you) 化簡易注銷和普通注銷辦理程序。(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檔案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推動減輕市場主體(ti) 經營負擔

(六)嚴(yan) 格規範政府收費和罰款。嚴(yan) 格落實行政事業(ye) 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依法依規從(cong) 嚴(yan) 控製新設涉企收費項目,嚴(yan) 厲查處強製攤派、征收過頭稅費、截留減稅降費紅利、違規設置罰款項目、擅自提高罰款標準等行為(wei) 。嚴(yan) 格規範行政處罰行為(wei) ,進一步清理調整違反法定權限設定、過罰不當等不合理罰款事項,抓緊製定規範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政策文件,堅決(jue) 防止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執法等行為(wei) 。2022年底前,完成涉企違規收費專(zhuan) 項整治,重點查處落實降費減負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執行惠企收費政策等行為(wei)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規範市政公用服務價(jia) 外收費。加強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公用服務價(jia) 格監管,堅決(jue) 製止強製捆綁搭售等行為(wei) ,對實行政府定價(jia) 、政府指導價(jia) 的服務和收費項目一律實行清單管理。2022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nei) 全麵推行居民用戶和用電報裝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業(ye) 用電報裝“零投資”。全麵公示非電網直供電價(jia) 格,嚴(yan) 厲整治在電費中違規加收其他費用的行為(wei) ,對符合條件的終端用戶盡快實現直供到戶和“一戶一表”。督促商務樓宇管理人等及時公示寬帶接入市場領域收費項目,嚴(yan) 肅查處限製進場、未經公示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等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著力規範金融服務收費。加快健全銀行收費監管長效機製,規範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jia) 管理,加強服務外包與(yu) 服務合作管理,設定服務價(jia) 格行為(wei) 監管紅線,加快修訂《商業(ye) 銀行服務價(jia) 格管理辦法》。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ye) 等予以合理優(you) 惠,適當減免賬戶管理服務等收費。堅決(jue) 查處銀行未按照規定進行服務價(jia) 格信息披露以及在融資服務中不落實小微企業(ye) 收費優(you) 惠政策、轉嫁成本、強製捆綁搭售保險或理財產(chan) 品等行為(wei) 。鼓勵證券、基金、擔保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記、清算等費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清理規範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收費。加大對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收費行為(wei) 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推動各級各類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公示收費信息,嚴(yan) 禁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強製企業(ye) 到特定機構檢測、認證、培訓等並獲取利益分成,或以評比、表彰等名義(yi) 違規向企業(ye) 收費。研究製定關(guan) 於(yu) 促進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健康規範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收費等規範管理,發揮好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在政策製定、行業(ye) 自治、企業(ye) 權益維護中的積極作用。2022年10月底前,完成對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違規收費清理整治情況“回頭看”。(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動降低物流服務收費。強化口岸、貨場、專(zhuan) 用線等貨運領域收費監管,依法規範船公司、船代公司、貨代公司等收費行為(wei) 。明確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運輸環節的口岸物流作業(ye) 時限及流程,加快推動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等多式聯運改革,推進運輸運載工具和相關(guan) 單證標準化,在確保安全規範的前提下,推動建立集裝箱、托盤等標準化裝載器具循環共用體(ti) 係。2022年11月底前,開展不少於(yu) 100個(ge) 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減少企業(ye) 重複投入,持續降低綜合運價(jia) 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進一步優(you) 化涉企服務,推動降低市場主體(ti) 辦事成本

(十一)全麵提升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加快建立高效便捷、優(you) 質普惠的市場主體(ti) 全生命周期服務體(ti) 係,全麵提高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一網通辦”水平。聚焦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好一件事”,積極推行企業(ye) 開辦注銷、不動產(chan) 登記、招工用工等高頻事項集成化辦理,進一步減少辦事環節。依托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加快構建統一的電子證照庫,明確各類電子證照信息標準,推廣和擴大電子營業(ye) 執照、電子合同、電子簽章等應用,推動實現更多高頻事項異地辦理、“跨省通辦”。(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持續優(you) 化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優(you) 化壓覆礦產(chan) 、氣候可行性、水資源論證、防洪、考古等評估流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區域綜合評估。探索利用市場機製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更好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分階段整合各類測量測繪事項,推動統一測繪標準和成果形式,實現同一階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探索建立部門集中聯合辦公、手續並聯辦理機製,依法優(you) 化重大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對用地、環評等投資審批有關(guan) 事項,推動地方政府根據職責權限試行承諾製,提高審批效能。2022年10月底前,建立投資主管部門與(yu) 金融機構投融資信息對接機製,為(wei) 重點項目快速落地投產(chan) 提供綜合金融服務。2022年11月底前,製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措施。2022年底前,實現各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係統與(yu) 市政公用服務企業(ye) 係統互聯、信息共享,提升水、電、氣、熱接入服務質量。(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水利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國家能源局、國家文物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等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著力優(you) 化跨境貿易服務。進一步完善自貿協定綜合服務平台功能,助力企業(ye) 用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規則。拓展“單一窗口”的“通關(guan) +物流”、“外貿+金融”功能,為(wei) 企業(ye) 提供通關(guan) 物流信息查詢、出口信用保險辦理、跨境結算融資等服務。支持有關(guan) 地區搭建跨境電商一站式服務平台,為(wei) 企業(ye) 提供優(you) 惠政策申報、物流信息跟蹤、爭(zheng) 端解決(jue) 等服務。探索解決(jue) 跨境電商退換貨難問題,優(you) 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工作流程,推動便捷快速通關(guan) 。2022年底前,在國內(nei) 主要口岸實現進出口通關(guan) 業(ye) 務網上辦理。(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guan) 總署、國家外匯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切實提升辦稅繳費服務水平。全麵推行電子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shu) ,推動非稅收入全領域電子收繳、“跨省通繳”,便利市場主體(ti) 繳費辦事。實行匯算清繳結算多繳退稅和已發現的誤收多繳退稅業(ye) 務自動推送提醒、在線辦理。推動出口退稅全流程無紙化。進一步優(you) 化留抵退稅辦理流程,簡化退稅審核程序,強化退稅風險防控,確保留抵退稅安全快捷直達納稅人。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範圍,推行跨省異地電子繳稅、行郵稅電子繳庫服務,2022年11月底前,實現95%稅費服務事項“網上辦”。2022年底前,實現電子發票無紙化報銷、入賬、歸檔、存儲(chu) 等。(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國家檔案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持續規範中介服務。清理規範沒有法律、法規、國務院決(jue) 定依據的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建立中央和省級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清單。鼓勵各地區依托現有政務服務係統提供由省級統籌的網上中介超市服務,吸引更多中介機構入駐,堅決(jue) 整治行政機關(guan) 指定中介機構壟斷服務、幹預市場主體(ti) 選取中介機構等行為(wei) ,依法查處中介機構強製服務收費等行為(wei) 。全麵實施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收費項目清單管理,清理規範環境檢測、招標代理、政府采購代理、產(chan) 權交易、融資擔保評估等涉及的中介服務違規收費和不合理收費。(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健全惠企政策精準直達機製。2022年底前,縣級以上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要在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平台等醒目位置設置惠企政策專(zhuan) 區,匯集本地區本領域市場主體(ti) 適用的惠企政策。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對企業(ye) 進行分類“畫像”,推動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兌(dui) 現。鼓勵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惠企政策集中辦理窗口,積極推動地方和部門構建惠企政策移動端服務體(ti) 係,提供在線申請、在線反饋、應享未享提醒等服務,確保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穩崗擴崗等惠企政策落實到位。(各地區、各部門負責)

四、進一步加強公正監管,切實保護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

(十七)創新實施精準有效監管。進一步完善監管方式,全麵實施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監管信息共享互認,避免多頭執法、重複檢查。加快在市場監管、稅收管理、進出口等領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製度,依據風險高低實施差異化監管。積極探索在安全生產(chan) 、食品安全、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領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非現場監管,避免對市場主體(ti) 正常生產(chan) 經營活動的不必要幹擾。(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嚴(yan) 格規範監管執法行為(wei) 。全麵提升監管透明度,2022年底前,編製省、市兩(liang) 級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嚴(yan) 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建立違反公平執法行為(wei) 典型案例通報機製。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製度,防止任性執法、類案不同罰、過度處罰等問題。堅決(jue) 杜絕“一刀切”、“運動式”執法,嚴(yan) 禁未經法定程序要求市場主體(ti) 普遍停產(chan) 停業(ye) 。在市場監管、城市管理、應急管理、消防安全、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領域,製定完善執法工作指引和標準化檢查表單,規範日常監管行為(wei)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切實保障市場主體(ti) 公平競爭(zheng) 。全麵落實公平競爭(zheng) 審查製度,2022年10月底前,組織開展製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製競爭(zheng) 執法專(zhuan) 項行動。細化壟斷行為(wei) 和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認定標準,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yu) 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執法,依法查處惡意補貼、低價(jia) 傾(qing) 銷、設置不合理交易條件等行為(wei) ,嚴(yan) 厲打擊“搭便車”、“蹭流量”等仿冒混淆行為(wei) ,嚴(yan) 格規範滯壓占用經營者保證金、交易款等行為(wei) 。(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持續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嚴(yan) 格知識產(chan) 權管理,依法規範非正常專(zhuan) 利申請行為(wei) ,及時查處違法使用商標和惡意注冊(ce) 申請商標等行為(wei) 。完善集體(ti) 商標、證明商標管理製度,規範地理標誌集體(ti) 商標注冊(ce) 及使用,堅決(jue) 遏製惡意訴訟或變相收取“會(hui) 員費”、“加盟費”等行為(wei) ,切實保護小微商戶合法權益。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ye) 態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加強對企業(ye) 海外知識產(chan) 權糾紛應對的指導,2022年底前,發布海外重點國家商標維權指南。(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等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規範行政權力,切實穩定市場主體(ti) 政策預期

(二十一)不斷完善政策製定實施機製。建立政府部門與(yu) 市場主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常態化溝通平台,及時了解、回應企業(ye) 訴求。製定涉企政策要嚴(yan) 格落實評估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核等要求,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要充分聽取相關(guan) 企業(ye) 意見。2022年11月底前,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製落實情況專(zhuan) 項監督工作。切實發揮中國政府網網上調研平台及各級政府門戶網站意見征集平台作用,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調整的時度效,科學設置過渡期等緩衝(chong) 措施,避免“急轉彎”和政策“打架”。各地區在製定和執行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安全生產(chan) 等方麵政策時,不得層層加碼、加重市場主體(ti) 負擔。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評估評價(jia) 製度,政策出台前科學研判預期效果,出台後密切監測實施情況,2022年底前,在重大項目投資、科技、生態環境等領域開展評估試點。(各地區、各部門負責)

(二十二)著力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健全政務守信踐諾機製,各級行政機關(guan) 要抓緊對依法依規作出但未履行到位的承諾列明清單,明確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堅決(jue) 糾正“新官不理舊賬”、“擊鼓傳(chuan) 花”等政務失信行為(wei) 。2022年底前,落實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ye) 賬款強製披露製度,將拖欠信息列入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範圍。開展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行為(wei) 集中治理,嚴(yan) 肅問責虛報還款金額或將無分歧欠款做成有爭(zheng) 議欠款的行為(wei) ,清理整治通過要求中小企業(ye) 接受指定機構債(zhai) 務憑證或到指定機構貼現進行不當牟利的行為(wei) ,嚴(yan) 厲打擊虛假還款或以不簽合同、不開發票、不驗收等方式變相拖欠的行為(wei) 。鼓勵各地區探索建立政務誠信訴訟執行協調機製,推動政務誠信履約。(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堅決(jue) 整治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jue) 糾正各種懶政怠政等不履職和重形式不重實績等不正確履職行為(wei) 。嚴(yan) 格劃定行政權力邊界,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行政機關(guan) 出台政策不得減損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各地區要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舉(ju) 報和問題線索核查處理機製,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政務服務平台等渠道作用,及時查處市場主體(ti) 和群眾(zhong) 反映的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問題,切實加強社會(hui) 監督。國務院辦公廳要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適時通報損害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各地區、各部門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加強組織實施、強化協同配合,結合工作實際加快製定具體(ti) 配套措施,確保各項舉(ju) 措落地見效,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國務院辦公廳要加大協調督促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區各部門經驗做法,不斷擴大改革成效。

國務院辦公廳

2022年9月7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