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務院 > 正文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12-14 14:37:59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

國辦函〔2020〕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郵政局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快遞包裝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加強電商和快遞規範管理,增加綠色產(chan) 品供給,培育循環包裝新型模式,加快建立與(yu) 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ti) 係,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以綠色理念推動電商和快遞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市場主體(ti) 激勵約束機製,打造統一規範、競爭(zheng) 有序、監管有力的營商環境,推進快遞包裝管理製度和治理體(ti) 係現代化。

——堅持創新引領。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驅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開發應用新技術、新產(chan) 品,培育發展快遞包裝新業(ye) 態。以標準化和規範化為(wei) 主線,優(you) 化快遞包裝產(chan) 品供給結構,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轉型升級。

——堅持協同共治。壓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強化政府監督管理,加強政策引導,形成法律、標準、政策相互協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前後貫通,政府監管、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參與(yu) 三位一體(ti) 的快遞包裝協同治理體(ti) 係。

(三)主要目標。到2022年,快遞包裝領域法律法規體(ti) 係進一步健全,基本形成快遞包裝治理的激勵約束機製;製定實施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強製性國家標準,全麵建立統一規範、約束有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ti) 係;電商和快遞規範管理普遍推行,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wan) 個(ge) ,快遞包裝標準化、綠色化、循環化水平明顯提升。到2025年,快遞包裝領域全麵建立與(yu) 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ti) 係,形成貫穿快遞包裝生產(chan) 、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的治理長效機製;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wan) 個(ge) ,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新業(ye) 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二、完善快遞包裝法律法規和標準體(ti) 係

(四)健全法律法規體(ti) 係。推動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行業(ye) 管理法律法規與(yu) 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有效銜接,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ti) 法律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加快形成有利於(yu) 完善快遞包裝治理的法律法規體(ti) 係。研究修訂《快遞暫行條例》,細化快遞包裝生產(chan) 、使用、回收、處置各環節管理要求。製定《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進一步健全快遞包裝治理的監管手段和具體(ti) 措施。(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生態環境部、司法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建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聯合工作組,統一指導快遞包裝標準製定工作。製定覆蓋產(chan) 品、評價(jia) 、管理和安全各類別以及設計、生產(chan) 、銷售、使用、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環節的標準體(ti) 係框架圖。統一快遞綠色包裝、循環包裝的核心關(guan) 鍵指標要求,解決(jue) 部分標準引用層次複雜、關(guan) 鍵指標不清晰、內(nei) 容互不銜接等問題。清理一批與(yu) 行業(ye) 發展和管理要求不相符的現行標準。強化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形成動態反饋、及時修訂機製。(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參與(yu) )

(六)升級完善快遞包裝標準。抓緊製定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相關(guan) 強製性國家標準,提高標準約束力。建立健全可循環快遞包裝、產(chan) 品與(yu) 快遞一體(ti) 化包裝、合格包裝采購管理、綠色包裝認證等重點領域標準。研究製定可降解材料與(yu) 包裝產(chan) 品標識標準,進一步完善可降解快遞包裝標準,加快實施快遞包裝綠色產(chan) 品認證和可降解包裝產(chan) 品標識製度。開辟綠色通道,提高標準製修訂效率。(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參與(yu) )

三、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

(七)推進快遞包裝材料源頭減量。加強快遞領域塑料汙染治理,推動重點地區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推動全國快遞業(ye) 務實現電子運單全覆蓋,大幅提升循環中轉袋(箱)、標準化托盤、集裝單元器具的應用比例。推廣使用低克重高強度快遞包裝紙箱、免膠紙箱。鼓勵通過包裝結構優(you) 化減少填充物使用。(國家郵政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快遞包裝產(chan) 品規範化水平。統一規定快遞封套、紙箱、包裝袋等的規格尺寸、物理和安全環保性能,推動快遞包裝產(chan) 品實現標準化、係列化和模組化,提高與(yu) 寄遞物的匹配度,防止大箱小用,減少隨意包裝。全麵禁止電商和快遞企業(ye) 使用重金屬含量、溶劑殘留等超標的劣質包裝袋,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材料製成的填充物;違規生產(chan) 、使用問題突出地區人民政府要對有毒有害的劣質快遞包裝生產(chan) 企業(ye) 、違規使用的電商和快遞企業(ye) 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加強電商和快遞企業(ye) 與(yu) 商品生產(chan) 企業(ye) 的上下遊協同,設計並應用滿足快遞物流配送需求的電商商品包裝。選擇一批商品品類,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推進產(chan) 品與(yu) 快遞包裝一體(ti) 化,減少電商商品在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商務部、國家郵政局、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電商和快遞規範管理

(十)嚴(yan) 格快遞操作規範。完善快遞行業(ye) 末端網點分揀、投遞工作流程和封裝操作規範。推動快遞企業(ye) 完善內(nei) 部規章製度,建立快遞包裝治理工作體(ti) 係和管理台賬,將快遞包裝有關(guan) 規範納入從(cong) 業(ye) 人員上崗培訓,提升快遞員業(ye) 務技能。支持快遞企業(ye) 推行智能化、集約化作業(ye) 方式。將不規範分揀、投遞、包裝操作等行為(wei) 納入快遞行業(ye) 抽查事項目錄,推動解決(jue) 被動式過度包裝問題,暢通公眾(zhong) 投訴舉(ju) 報通道,規範快件投遞“最後一公裏”。(國家郵政局負責)

(十一)完善快遞收寄管理。推動快遞企業(ye) 將包裝減量化、綠色化等要求納入收件服務協議,加強對電商等協議用戶的引導。推動快遞企業(ye) 進一步規範散收件交付管理,引導用戶使用合格包裝產(chan) 品。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ye) 在網絡零售和快件收寄中為(wei) 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產(chan) 品,並通過積分激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國家郵政局、商務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動相關(guan) 企業(ye) 建立快遞包裝產(chan) 品合格供應商製度,鼓勵包裝生產(chan) 、電商、快遞等企業(ye) 形成產(chan) 業(ye) 聯盟,擴大合格供應商包裝產(chan) 品采購和使用比例。快遞企業(ye) 總部要加強對分支機構、加盟企業(ye) 的管理,建立針對分支機構、加盟企業(ye) 采購和使用包裝產(chan) 品的引導和約束機製。(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

(十三)推廣可循環包裝產(chan) 品。在電商和快遞業(ye) 務中,結合相關(guan) 應用場景和商品種類,組織開展公開征集、設計大賽等遴選推廣一批快遞包裝減量和循環利用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鼓勵在同城生鮮配送、連鎖商超散貨物流中推廣應用可循環可折疊快遞包裝、可循環配送箱、可複用冷藏式快遞箱,減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培育可循環快遞包裝新模式。鼓勵電商平台選擇部分商品種類,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zhuan) 區;支持快遞企業(ye) 和第三方機構通過信用質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多種模式,擴大可循環快遞包裝的使用範圍。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ye) 與(yu) 商業(ye) 機構、便利店、物業(ye) 服務企業(ye) 等合作設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投放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回收設施,豐(feng) 富回收方式和渠道。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建立健全上下遊銜接、平台間互認的運管體(ti) 係,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鼓勵通過股權合作、第三方運營等方式,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投放和回收設施共建聯營。(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加強可循環快遞包裝基礎設施建設。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場所,規劃建設一批快遞共配終端和可循環快遞包裝回收設施;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支持快遞共配終端和可循環快遞包裝回收設施建設;破解相關(guan) 設施進社區和公共場所的政策障礙,實行保障設施用地、減免設施場地占用費等支持政策。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示範。(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和各城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規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置

(十六)加強快遞包裝回收。鼓勵在校園、社區等場所的快遞網點開展快遞包裝紙箱集中回收,適度提升複用比例。推進快遞包裝材料和產(chan) 品綠色設計,鼓勵同類別產(chan) 品包裝使用單一材質材料,減少使用難以分類回收的材料和包裝設計,提升快遞包裝可回收性能。鼓勵發展“互聯網+回收”新業(ye) 態,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中可回收物的規範化、潔淨化回收。(國家郵政局、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規範快遞包裝廢棄物分類投放和清運處置。推動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在住宅小區、商業(ye) 和辦公場所合理設置分類收集設施,規範居民分類投放行為(wei) ,保障快遞包裝廢棄物及時得到清運。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分類處置,提高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加強垃圾焚燒發電企業(ye) 運行管理,確保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降低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填埋比例。(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支撐保障體(ti) 係

(十八)加強監督執法。加大快遞包裝治理的監督執法力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和定期摸底調查,強化剛性約束。將快遞包裝相關(guan) 標準實施情況納入電商和快遞行業(ye) 管理。對違反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強製性國家標準的行為(wei) ,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國家郵政局、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綜合性支持政策。對綠色快遞物流和配送體(ti) 係建設、專(zhuan) 業(ye) 化智能化回收設施建設等項目,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予以適當支持。研究將綠色、可循環快遞包裝生產(chan) 和規模化應用企業(ye) 列入綠色信貸支持範圍,在債(zhai) 券發行等方麵予以支持。落實快遞綠色包裝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發揮政府采購引導作用。落實現有稅收政策。中央財政通過現有部門預算資金支持開展快遞包裝生產(chan) 、使用和回收處置統計監測分析平台、執法和監管能力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國家郵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強化科技支撐。開發智能打包、膠帶與(yu) 紙箱分離等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功能包裝材料研發應用。開發應用快遞包裝操作和分揀配送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設施,提升快遞行業(ye) 集約化管理水平。加強產(chan) 學研銜接,加大快遞綠色包裝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力度。(科技部牽頭,各有關(guan) 部門參與(yu) )

八、強化組織實施

(二十一)加強部門協同。各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和政策銜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時總結推廣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有效管理措施、商業(ye) 模式和製度成果,協調解決(jue) 實施中的問題,重大情況及時按程序向國務院請示報告。(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落實地方責任。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做好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快遞包裝治理工作的統籌指導,細化任務措施,有力有序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日常管理,抓好組織落實。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示範的各試點城市人民政府要組織編製試點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機製,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和模式。(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

(二十三)加強宣傳(chuan) 引導。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ti) 等渠道,大力宣傳(chuan)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效,營造良好社會(hui) 氛圍。充分發揮消費者、新聞媒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等的監督作用,廣泛凝聚社會(hui) 共識,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快遞包裝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各有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