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務院 > 正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0-09-22 09:20:11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以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

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20〕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chuan) 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國內(nei) 消費恢複,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但也要看到,新型消費領域發展還存在基礎設施不足、服務能力偏弱、監管規範滯後等突出短板和問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為(wei) 著力補齊新型消費短板、以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引領加快新型消費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wei) 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以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引領,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補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規範創新監管方式,持續激發消費活力,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推動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技術、管理、商業(ye) 模式等各類創新,加快培育新業(ye) 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和各類消費業(ye) 態緊密融合,加快線上線下消費雙向深度融合,促進新型消費蓬勃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針對新型消費基礎設施不足、服務能力偏弱等問題,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liang) 個(ge) 積極性,進一步加大軟硬件建設力度,加強新裝備新設備生產(chan) 應用,優(you) 化新型消費網絡節點布局,加快補齊發展短板。

堅持深化改革、優(you) 化環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打破製約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順應新型消費發展規律創新經濟治理模式,係統性優(you) 化製度體(ti) 係和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促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培育壯大各類新型消費市場主體(ti) ,提升新型消費競爭(zheng) 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wei) 新型消費發展提供全方位製度和政策支撐。

(三)主要目標。

經過3—5年努力,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善,通過進一步優(you) 化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發展的環境、進一步提升新型消費產(chan) 品的供給質量、進一步增強新型消費對擴內(nei) 需穩就業(ye) 的支撐,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ye)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yu) 成熟。

二、加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

(四)進一步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建立健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加快社會(hui) 服務在線對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有序發展在線教育,推廣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學習(xi) 模式,推動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大力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互聯網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深入發展在線文娛,鼓勵傳(chuan) 統線下文化娛樂(le) 業(ye) 態線上化,支持互聯網企業(ye) 打造數字精品內(nei) 容創作和新興(xing) 數字資源傳(chuan) 播平台。鼓勵發展智慧旅遊,提升旅遊消費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大力發展智能體(ti) 育,培育在線健身等體(ti) 育消費新業(ye) 態。進一步支持依托互聯網的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遞送、住宿共享等新業(ye) 態發展。加快智慧廣電生態體(ti) 係建設,培育打造5G條件下更高技術格式、更新應用場景、更美視聽體(ti) 驗的高新視頻新業(ye) 態,形成多元化的商業(ye) 模式。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探索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ye) 態。推廣電子合同、電子文件等無紙化在線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體(ti) 育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支持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向線下延伸拓展,加快傳(chuan) 統線下業(ye) 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發展個(ge) 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chan) ,推動線上線下消費高效融合、大中小企業(ye) 協同聯動、上下遊全鏈條一體(ti) 發展。引導實體(ti) 企業(ye) 更多開發數字化產(chan) 品和服務,鼓勵實體(ti) 商業(ye) 通過直播電子商務、社交營銷開啟“雲(yun) 逛街”等新模式。加快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促銷活動,促進品牌消費、品質消費。(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鼓勵企業(ye) 依托新型消費拓展國際市場。推動電子商務、數字服務等企業(ye) “走出去”,加快建設國際寄遞物流服務體(ti) 係,統籌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業(ye) 務,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一流平台企業(ye) 和物流供應鏈企業(ye) 。充分依托新型消費帶動傳(chuan) 統商品市場拓展對外貿易、促進區域產(chan) 業(ye) 集聚。持續提高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優(you) 化申報流程。探索新型消費貿易流通項下逐步推廣人民幣結算。鼓勵企業(ye) 以多種形式實現境外本土化經營,降低物流成本,構建營銷渠道。(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guan) 總署、稅務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外匯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

(七)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you) 先覆蓋核心商圈、重點產(chan) 業(ye) 園區、重要交通樞紐、主要應用場景等。打造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新一代通信網絡。加快建設千兆城市。推動車聯網部署應用。推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支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多場景應用,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和城市建設數據匯聚。加大相關(guan) 設施安全保障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完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網絡。建立健全數字化商品流通體(ti) 係,在新興(xing) 城市、重點鄉(xiang) 鎮和中西部地區加快布局數字化消費網絡,降低物流綜合成本。提升電商、快遞進農(nong) 村綜合水平,推動農(nong) 村商貿流通轉型升級。補齊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分撥、包裝、預冷等集配裝備和分撥倉(cang) 、前置倉(cang) 等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推進快遞服務站、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無人售貨機、智能垃圾回收機等智能終端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推進供應鏈創新應用,開展農(nong) 商互聯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建設,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水平。鼓勵傳(chuan) 統流通企業(ye) 向供應鏈服務企業(ye) 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推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融合,加快區塊鏈在商品溯源、跨境匯款、供應鏈金融和電子票據等數字化場景應用,推動更多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積極開展消費服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豐(feng) 富5G技術應用場景,加快研發可穿戴設備、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超高清及高新視頻終端、智能教學助手、智能學伴、醫療電子、醫療機器人等智能化產(chan) 品,增強新型消費技術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廣電總局、銀保監會(hui) 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安全有序推進數據商用。在健全安全保障體(ti) 係的基礎上,依法加強信息數據資源服務和監管。加大整合開發力度,探索數據流通規則製度,有效破除數據壁壘和“孤島”,打通傳(chuan) 輸應用堵點,提升消費信息數據共享商用水平,更好為(wei) 企業(ye) 提供算力資源支持和優(you) 惠服務。探索發展消費大數據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規劃建設新型消費網絡節點。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打造新型消費增長極,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著力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you) 勢的區域消費中心,加強中小型消費城市梯隊建設。規劃建設城鄉(xiang) 融合新型消費網絡節點,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深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街區加快數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數字生活新服務。優(you) 化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便利店、農(nong) 貿市場等城鄉(xiang) 商業(ye) 網點布局,引導行業(ye) 適度集中。完善社區便民消費設施,加快規劃建設便民生活服務圈、城市社區鄰裏中心和農(nong) 村社區綜合性服務網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you) 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

(十二)加強相關(guan) 法規製度建設。出台互聯網上網服務管理政策,規範行業(ye) 發展。順應新型消費發展規律,加快出台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領域相關(guan) 配套規章製度,研究製定分行業(ye) 分領域的管理辦法,有序做好與(yu) 其他相關(guan) 政策法規的銜接。推動及時調整不適應新型消費發展的法律法規與(yu) 政策規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深化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按照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原則,為(wei) 新型消費營造規範適度的發展環境。強化消費信用體(ti) 係建設,構建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製,實現線上線下協調互補、市場監管與(yu) 行業(ye) 監管聯接互動,加大對銷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侵犯知識產(chan) 權、虛假宣傳(chuan) 、價(jia) 格欺詐、泄露隱私等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著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健全服務標準體(ti) 係。推進新型消費標準化建設,支持和鼓勵平台企業(ye) 、行業(ye) 組織、研究機構等研究製定支撐新型消費的服務標準,健全市場監測、用戶權益保護、重要產(chan) 品追溯等機製,提升行業(ye) 發展質量和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簡化優(you) 化證照辦理。進一步優(you) 化零售新業(ye) 態新模式營商環境,探索實行“一照多址”。各地對新申請食品經營(僅(jin) 限從(cong) 事預包裝食品銷售)的,可試點推行告知承諾製。各地可結合實際,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擴大推行告知承諾製的範圍。(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新型消費政策支持力度

(十六)強化財政支持。各級財政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按照市場化方式支持新型消費發展,促進相關(guan) 綜合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研究進一步對新型消費領域企業(ye) 優(you) 化稅收征管措施,更好發揮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稅務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優(you) 化金融服務。深化政銀企合作,拓展新型消費領域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結合新型消費領域相關(guan) 企業(ye) 經營特點,積極開發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優(you) 化與(yu) 新型消費相關(guan) 的支付環境,鼓勵銀行等各類型支付清算服務主體(ti) 降低手續費用,降低商家、消費者支付成本,推動銀行卡、移動支付在便民消費領域廣泛應用。完善跨境支付監管製度,穩妥推進跨境移動支付應用,提升境外人員境內(nei) 支付規範化便利化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通過發行新股、發行公司債(zhai) 券、“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生產(chan) 要素向更具前景、更具活力的新型消費領域轉移和集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完善勞動保障政策。鼓勵發展新就業(ye) 形態,支持靈活就業(ye) ,加快完善相關(guan) 勞動保障製度。指導企業(ye) 規範開展用工餘(yu) 缺調劑,幫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業(ye) 精準、高效匹配人力資源。促進新業(ye) 態新模式從(cong) 業(ye) 人員參加社會(hui) 保險,提高參保率。堅持失業(ye) 保險基金優(you) 先保生活,通過發放失業(ye) 保險金、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多措並舉(ju) ,加快構建城鄉(xiang) 參保失業(ye) 人員應發盡發、應保盡保長效機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醫保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組織保障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ti) 製機製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實施,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快研究製定以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具體(ti) 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確責任主體(ti) 、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政策合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各有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強化監測評估。加強新型消費統計監測,聚合各類平台企業(ye) 消費數據,強化傳(chuan) 統數據與(yu) 大數據比對分析,及時反映消費現狀和發展趨勢,提高政策調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完善政策實施評估體(ti) 係,綜合運用第三方評估、社會(hui) 監督評價(jia) 等多種方式,科學評估實施效果,確保各項舉(ju) 措落到實處。(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注重宣傳(chuan) 引導。創新宣傳(chuan) 方式,豐(feng) 富宣傳(chuan) 手段,加強支持新型消費發展相關(guan) 政策宣傳(chuan) 解讀和經驗推廣,倡導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消費理念,營造有利於(yu) 新型消費良性發展的輿論氛圍。(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充分認識培育壯大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新型消費的重要意義(yi) ,認真落實本意見各項要求,細化實化政策措施,優(you) 化製度環境,強化要素保障,持續擴大國內(nei) 需求,擴大最終消費,為(wei) 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

國務院辦公廳

2020年9月16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