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務院 > 正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20-07-21 14:19:21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ti) 的實施意見

國辦發〔2020〕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企業(ye) 困難凸顯,亟需進一步聚焦市場主體(ti) 關(guan) 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破解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強化為(wei) 市場主體(ti) 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為(wei)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

(一)優(you) 化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從(cong) 辦成項目前期“一件事”出發,健全部門協同工作機製,加強項目立項與(yu) 用地、規劃等建設條件銜接,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對項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預審、選址、環境影響評價(jia) 、安全評價(jia) 、水土保持評價(jia) 、壓覆重要礦產(chan) 資源評估等事項,實行項目單位編報一套材料,政府部門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同步審批、統一反饋,加快項目落地。優(you) 化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審批流程,實現批複文件等在線打印。(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全麵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對社會(hui) 投資的小型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由政府部門發布統一的企業(ye) 開工條件,企業(ye) 取得用地、滿足開工條件後作出相關(guan) 承諾,政府部門直接發放相關(guan) 證書(shu) ,項目即可開工。加快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係統與(yu) 投資審批、規劃、消防等管理係統數據實時共享,實現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chuan) 、相關(guan) 評審意見和審批結果即時推送。2020年底前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行政許可、備案、評估評審、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納入線上平台,公開辦理標準和費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抓緊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積極推進各類相關(guan) 規劃數據銜接或整合,推動盡快消除規劃衝(chong) 突和“矛盾圖斑”。統一測繪技術標準和規則,在用地、規劃、施工、驗收、不動產(chan) 登記等各階段,實現測繪成果共享互認,避免重複測繪。(自然資源部牽頭,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進一步簡化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審批和條件

(四)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圍繞工程建設、教育、醫療、體(ti) 育等領域,集中清理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在市場準入方麵對企業(ye) 資質、資金、股比、人員、場所等設置的不合理條件,列出台賬並逐項明確解決(jue) 措施、責任主體(ti) 和完成時限。研究對診所設置、診所執業(ye) 實行備案管理,擴大醫療服務供給。對於(yu) 海事勞工證書(shu) ,推動由政府部門直接受理申請、開展檢查和簽發,不再要求企業(ye) 為(wei) 此接受船檢機構檢查,且不收取企業(ye) 辦證費用。通過在線審批等方式簡化跨地區巡回演出審批程序。(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體(ti) 育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精簡優(you) 化工業(ye) 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等環節管理措施。2020年底前將保留的重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生產(chan) 許可證管理權限全部下放給省級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機動車生產(chan) 、銷售、登記、維修、保險、報廢等信息的共享和應用,提升機動車流通透明度。督促地方取消對二手車經銷企業(ye) 登記注冊(ce) 地設置的不合理規定,簡化二手車經銷企業(ye) 購入機動車交易登記手續。2020年底前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車型目錄和享受車船稅減免優(you) 惠的車型目錄發布程序,實現與(yu) 道路機動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公告“一次申報、一並審查、一批發布”,企業(ye) 依據產(chan) 品公告即可享受相關(guan) 稅收減免政策。(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hui) 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降低小微企業(ye) 等經營成本。支持地方開展“一照多址”改革,簡化企業(ye) 設立分支機構的登記手續。在確保食品安全前提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合理放寬對連鎖便利店製售食品在食品處理區麵積等方麵的審批要求,探索將食品經營許可(僅(jin) 銷售預包裝食品)改為(wei) 備案,合理製定並公布商戶牌匾、照明設施等標準。鼓勵引導平台企業(ye) 適當降低向小微商戶收取的平台傭(yong) 金等服務費用和條碼支付、互聯網支付等手續費,嚴(yan) 禁平台企業(ye)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不公平的高價(jia) 服務費。在保障勞動者職業(ye) 健康前提下,對職業(ye) 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單位適當降低職業(ye) 病危害因素檢測頻次。在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推行以保險、保函等替代現金繳納涉企保證金,減輕企業(ye) 現金流壓力。(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等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you) 化外貿外資企業(ye) 經營環境

(七)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通關(guan) 效率。推行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企業(ye) 提前辦理申報手續,海關(guan) 在貨物運抵海關(guan) 監管作業(ye) 場所後即辦理貨物查驗、放行手續。優(you) 化進口“兩(liang) 步申報”通關(guan) 模式,企業(ye) 進行“概要申報”且海關(guan) 完成風險排查處置後,即允許企業(ye) 將貨物提離。在符合條件的監管作業(ye) 場所開展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試點。推行查驗作業(ye) 全程監控和留痕,允許有條件的地方實行企業(ye) 自主選擇是否陪同查驗,減輕企業(ye) 負擔。嚴(yan) 禁口岸為(wei) 壓縮通關(guan) 時間簡單采取單日限流、控製報關(guan) 等不合理措施。(海關(guan) 總署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加快“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guan) 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拓展,實現港口、船代、理貨等收費標準線上公開、在線查詢。除涉密等特殊情況外,進出口環節涉及的監管證件原則上都應通過“單一窗口”一口受理,由相關(guan) 部門在後台分別辦理並實施監管,推動實現企業(ye) 在線繳費、自主打印證件。(海關(guan) 總署牽頭,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進一步減少外資外貿企業(ye) 投資經營限製。支持外貿企業(ye) 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推行以外貿企業(ye) 自我聲明等方式替代相關(guan) 國內(nei) 認證,對已經取得相關(guan) 國際認證且認證標準不低於(yu) 國內(nei) 標準的產(chan) 品,允許外貿企業(ye) 作出符合國內(nei) 標準的書(shu) 麵承諾後直接上市銷售,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授權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ye) 注冊(ce) 登記。(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進一步降低就業(ye) 創業(ye) 門檻

(十)優(you) 化部分行業(ye) 從(cong) 業(ye) 條件。推動取消除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以外的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cong) 業(ye) 資格考試,並將相關(guan) 考試培訓內(nei) 容納入相應等級機動車駕駛證培訓,駕駛員憑培訓結業(ye) 證書(shu) 和機動車駕駛證申領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從(cong) 業(ye) 資格證。改革執業(ye) 獸(shou) 醫資格考試製度,便利獸(shou) 醫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高校在校生報名參加考試。加快推動勞動者入職體(ti) 檢結果互認,減輕求職者負擔。(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促進人才流動和靈活就業(ye) 。2021年6月底前實現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職稱信息跨地區在線核驗,鼓勵地區間職稱互認。引導有需求的企業(ye) 開展“共享用工”,通過用工餘(yu) 缺調劑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統一失業(ye) 保險轉移辦理流程,簡化失業(ye) 保險申領程序。各地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在保障安全衛生、不損害公共利益等條件下,堅持放管結合,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完善對新業(ye) 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加快評估已出台的新業(ye) 態準入和監管政策,堅決(jue) 清理各類不合理管理措施。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診療範圍,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製定公布全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審批標準,加快創新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並推進臨(lin) 床應用。統一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標準,推動實現封閉場地測試結果全國通用互認,督促封閉場地向社會(hui) 公開測試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簡化測試通知書(shu) 申領及異地換發手續,對測試通知書(shu) 到期但車輛狀態未改變的無需重複測試、直接延長期限。降低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測繪資質申請條件,壓減資質延續和信息變更的辦理時間。(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增加新業(ye) 態應用場景等供給。圍繞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政務服務等領域,鼓勵地方通過搭建供需對接平台等為(wei) 新技術、新產(chan) 品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在條件成熟的特定路段及有需求的機場、港口、園區等區域探索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建立健全政府及公共服務機構數據開放共享規則,推動公共交通、路政管理、醫療衛生、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部門數據有序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中央網信辦、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

(十四)推進企業(ye) 開辦經營便利化。全麵推行企業(ye) 開辦全程網上辦,提升企業(ye) 名稱自主申報係統核名智能化水平,在稅務、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公積金、商業(ye) 銀行等服務領域加快實現電子營業(ye) 執照、電子印章應用。放寬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製。探索推進“一業(ye) 一證”改革,將一個(ge) 行業(ye) 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wei) 一張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跨地互認通用。梳理各類強製登報公告事項,研究推動予以取消或調整為(wei) 網上免費公告。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市場監管總局、國務院辦公廳、司法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持續提升納稅服務水平。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增值稅專(zhuan) 用發票電子化,主要涉稅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辦理。簡化增值稅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申報程序,原則上不再設置審批環節。強化稅務、海關(guan) 、人民銀行等部門數據共享,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推行無紙化單證備案。(稅務總局牽頭,人民銀行、海關(guan) 總署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進一步提高商標注冊(ce) 效率。提高商標網上服務係統數據更新頻率,提升係統智能檢索功能,推動實現商標圖形在線自動比對。進一步壓縮商標異議、駁回複審的審查審理周期,及時反饋審查審理結果。2020年底前將商標注冊(ce) 平均審查周期壓縮至4個(ge) 月以內(nei)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負責)

(十七)優(you) 化動產(chan) 擔保融資服務。鼓勵引導商業(ye) 銀行支持中小企業(ye) 以應收賬款、生產(chan) 設備、產(chan) 品、車輛、船舶、知識產(chan) 權等動產(chan) 和權利進行擔保融資。推動建立以擔保人名稱為(wei) 索引的電子數據庫,實現對擔保品登記狀態信息的在線查詢、修改或撤銷。(人民銀行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hui)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等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優(you) 化營商環境長效機製

(十八)建立健全政策評估製度。研究製定建立健全政策評估製度的指導意見,以政策效果評估為(wei) 重點,建立對重大政策開展事前、事後評估的長效機製,推進政策評估工作製度化、規範化,使政策更加科學精準、務實管用。(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各地區、各部門負責)

(十九)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聯係機製。加強與(yu) 企業(ye) 和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的常態化聯係,完善企業(ye) 服務體(ti) 係,加快建立營商環境訴求受理和分級辦理“一張網”,更多采取“企業(ye) 點菜”方式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熱線整合,進一步規範政務服務熱線受理、轉辦、督辦、反饋、評價(jia) 流程,及時回應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訴求。(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務院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及各地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抓好惠企政策兌(dui) 現。各地要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根據企業(ye) 所屬行業(ye) 、規模等主動精準推送政策,縣級政府出台惠企措施時要公布相關(guan) 負責人及聯係方式,實行政策兌(dui) 現“落實到人”。鼓勵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過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等方式,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對確需企業(ye) 提出申請的惠企政策,要合理設置並公開申請條件,簡化申報手續,加快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快速兌(dui) 現。(各地區、各部門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和要求,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研究推出更多務實管用的改革舉(ju) 措,相關(guan) 落實情況年底前報國務院。有關(guan) 改革事項涉及法律法規調整的,要按照重大改革於(yu) 法有據的要求,抓緊推動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國務院辦公廳要加強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業(ye) 務指導,強化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國務院辦公廳

2020年7月15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