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國務院 > 正文

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發布時間:2015-01-19 13:56:37 國務院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的意見
國發〔2014〕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規模迅速擴大,結構不斷優(you) 化,以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為(wei) 主體(ti) 的產(chan) 業(ye) 聚集效應日益增強。堅持改革創新,麵向全球市場,加快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促進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推動從(cong) 主要依靠低成本競爭(zheng) 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勝轉變,對於(yu) 推進結構調整,形成產(chan) 業(ye) 升級新支撐、外貿增長新亮點、現代服務業(ye) 發展新引擎和擴大就業(ye) 新渠道,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推動“中國服務”再上台階、走向世界,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以拓展國際國內(nei) 市場為(wei) 導向,圍繞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示範集聚的原則,著力激發企業(ye) 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盡快將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提高到一個(ge) 新水平。
  (二)發展目標。今後三年,培養(yang) 一批中高端人才、複合型人才和國際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服務外包知名企業(ye) ,建設一批主導產(chan) 業(ye) 突出、創新能力強、體(ti) 製機製先行先試的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集聚區;人才隊伍規模和素質進一步提高,吸納大學生就業(ye) 的數量大幅增長;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規模年均增長25%以上;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務外包業(ye) 務占比不斷提高;區域布局明顯改善,特色鮮明、優(you) 勢互補、協調有序的良性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務外包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政策體(ti) 係和服務保障體(ti) 係進一步完善。
  到2020年,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國際國內(nei) 市場協調發展,規模顯著擴大,結構顯著優(you) 化,企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顯著提高,成為(wei) 我國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提升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的重要途徑。
  二、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三)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導向。同步推進信息技術、業(ye) 務流程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著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業(ye) 務,促進向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定期發布《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加強對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積極拓展服務外包行業(ye) 領域,大力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設計、研發、互聯網、醫療、工業(ye) 、能源等領域服務外包;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教育、交通物流、健康護理、科技服務、批發零售、休閑娛樂(le) 等領域服務外包;積極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ye) 務,鼓勵金融機構將非核心業(ye) 務外包。
  (四)實施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適應全球服務業(ye) 加速跨國轉移新趨勢,進一步擴大與(yu) 有關(guan) 國家和地區服務外包交流與(yu) 合作。鞏固和加強與(yu) 發達國家合作,著力提高服務外包高端業(ye) 務比重;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不斷拓展新業(ye) 務和營銷網絡;深化與(yu) 周邊國家合作,推動服務標準出口;密切與(yu)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聯係,構建多元化市場新格局。
  (五)優(you) 化國內(nei) 市場布局。立足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現有基礎和發展趨勢,深度挖掘國內(nei) 服務外包市場潛力,構建以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為(wei) 主體(ti) ,結構合理、各具特色、優(you) 勢互補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發揮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及京津冀等區域已形成的產(chan) 業(ye) 集聚優(you) 勢,積極吸引國內(nei) 外創新資源,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平台,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率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帶動全國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發揮中西部地區的區位優(you) 勢,進一步加強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將推動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構建內(nei) 陸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的重要突破口,有序承接東(dong) 部地區和國際產(chan) 業(ye) 轉移。發揮東(dong) 北地區工業(ye) 體(ti) 係完整的優(you) 勢,不斷優(you) 化發展環境,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wei) 振興(xing) 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ti) 。支持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從(cong) 事服務外包業(ye) 務,鼓勵服務外包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推動服務外包企業(ye) 提升研發創新水平,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zhuan) 項、基金等)引導和支持企業(ye) 開展集成設計、綜合解決(jue) 方案及相關(guan) 技術項目等研發。鼓勵服務外包企業(ye) 加強商業(ye) 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積極發展承接長期合約形式的服務外包業(ye) 務。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集成服務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服務外包龍頭企業(ye) 。支持一批“專(zhuan) 、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務外包企業(ye) 。鼓勵企業(ye) 特別是工業(ye) 企業(ye) 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體(ti) 化格局,購買(mai) 非核心業(ye) 務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引導服務外包企業(ye) 通過兼並重組,優(you) 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配置,實現優(you) 勢互補。政府部門要不斷拓寬購買(mai) 服務領域,將可外包業(ye) 務委托給專(zhuan) 業(ye) 服務企業(ye) 。
  (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加強服務外包各類人才培養(yang) 培訓。采取引進和培養(yang) 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為(wei) 導向調整優(you) 化服務外包專(zhuan) 業(ye) 和人才結構,依照服務外包人才相關(guan) 標準組織實施教學活動,進行課程體(ti) 係設置改革試點,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ye) 。鼓勵高校和企業(ye) 創新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yang) ,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加強高校教師與(yu) 企業(ye) 資深工程師的雙向交流。全麵提升從(cong) 業(ye) 人員能力和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ye) 通過開展校企合作錄用高校畢業(ye) 生,建立和完善內(nei) 部培訓體(ti) 係。
  三、強化政策措施
  (八)加強規劃引導。全麵客觀評估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研究製訂《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的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科學謀劃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集聚區布局,盡快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有關(guan) 部門要將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集聚區的教育資源,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和移動互聯及新技術應用的基礎設施,以及企業(ye) 的技術、管理和商業(ye) 模式創新項目等納入“十三五”相關(guan) 規劃。
  (九)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雙邊經貿合作質量,在現有機製框架下有序推進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務實合作,營造有利於(yu) 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加大支持服務外包企業(ye) 參加國際展會(hui) 、項目洽談等活動。結合實施“走出去”戰略和對外援助,綜合運用貿易、出口信貸、對外投資合作和對外援助等多種措施,支持有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ye) “走出去”,開展研發外包、知識流程外包和業(ye) 務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項目合作。鼓勵企業(ye) 和機構在國際市場購買(mai) 技術含量高、業(ye) 務模式新的高端服務,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經驗,加快推動國內(nei) 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現有財政資金政策,優(you) 化資金安排和使用方向,改進支持方式,加大對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的支持,鼓勵開展國際服務外包研發、人才培訓、資質認證、公共服務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引導作用,通過設立國際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等市場化支持方式,引導社會(hui) 資金加大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企業(ye) 的投入,促進擴大服務出口。
  (十一)完善稅收政策。從(cong) 區域和領域上擴大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e) 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ye) 所得稅和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部分稅前扣除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實施範圍。根據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集聚區布局,統籌考慮東(dong) 、中、西部城市,將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從(cong) 21個(ge) 有序增加到31個(ge) 。實行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
  (十二)加強金融服務。拓寬服務外包企業(ye) 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原則,創新符合監管政策、適應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特點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推動開展應收賬款質押、專(zhuan) 利及版權等知識產(chan) 權質押。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有關(guan) 部門和監管機構的指導下依法合規創新發展,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ye) 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境外並購等業(ye) 務的支持力度,加強服務外包重點項目建設。鼓勵保險機構創新保險產(chan) 品,提升保險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麵,提高承保和理賠效率。利用現有資金政策,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加強對服務外包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擔保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ye) 進入中小企業(ye) 板、創業(ye) 板、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ye) 通過發行企業(ye) 債(zhai) 券、公司債(zhai) 券、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等方式擴大融資,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
  (十三)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境外投資審批製度改革,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實行備案為(wei) 主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縮小核準範圍,簡化審批手續。進一步提升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創新服務外包海關(guan) 監管模式。創新服務外包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所需樣機、樣本、試劑等簡化審批程序,實施分類管理,提供通關(guan) 便利。加快落實外匯管理便利化措施,具備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ye) 可申請參與(yu) 服務外包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研究推廣。鼓勵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為(wei) 從(cong) 事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的外籍中高端管理和技術人員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提高國際通信服務水平,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為(wei) 服務外包企業(ye) 網絡接入和國際線路租賃提供便利。
  四、健全服務保障
  (十四)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完善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的法律體(ti) 係,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和規範經營行為(wei) 。切實保障國家安全,對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等違法行為(wei) ,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加大服務外包領域版權、專(zhuan) 利、商標等知識產(chan) 權的執法監管力度。建立服務外包企業(ye) 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懲戒失信,打擊欺詐,完善服務外包企業(ye) 誠信體(ti) 係建設。鼓勵條件成熟的地方開展地方性立法,適時出台有關(guan) 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十五)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駐外使(領)館要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ye) 境外開展合作的指導協調力度,主動加強與(yu) 國內(nei) 主管部門的溝通配合,及時提供有效信息和政策建議。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的作用,提高服務和促進水平,加強行業(ye) 自律,研究製訂服務和人才標準,樹立“中國服務”品牌。充分利用現有服務外包交流合作平台,吸引跨國公司轉移國際服務外包業(ye) 務,鼓勵研究機構、商協會(hui) 、高校和企業(ye) 開展多種形式的務實合作。加強對服務外包公共信息服務,及時發布國際國內(nei) 市場動態和政策信息。
  (十六)加強統計分析體(ti) 係建設。科學界定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內(nei) 涵和外延,健全服務外包統計指標體(ti) 係和統計製度。加強服務外包統計信息係統建設。強化統計監測功能,推動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監測預警體(ti) 係建設。建立健全有關(guan) 部門服務外包信息共享機製。加強與(yu) 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行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信息交流與(yu) 合作,按月度發布服務外包統計數據。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的重大意義(yi)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製,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切實將本意見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商務部要加強統籌協調,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科學評估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對本意見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每年向國務院報告一次落實情況,重要問題及時報告。

  附件:1. 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2. 21個(ge) 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國務院
                            2014年12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序號

工作任務

負責單位

時間進度
1 定期發布《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 商務部牽頭,財政部、海關總署參加 2015年1月啟動
2 積極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鼓勵金融機構將非核心業務外包 人民銀行牽頭,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參加 持續實施
3
推動服務外包企業提升研發創新水平,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集成設計、綜合解決方案及相關技術項目等研發
科技部
持續實施
4
政府部門要不斷拓寬購買服務領域,將可外包業務委托給專業服務企業
財政部
持續實施
5
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服務外包專業和人才結構,依照服務外包人才相關標準組織實施教學活動,進行課程體係設置改革試點,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鼓勵高校和企業創新合作模式,積極開展互動式人才培養,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加強高校教師與企業資深工程師的雙向交流
教育部牽頭,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6
研究製訂《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有關部門要將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的教育資源,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及新技術應用的基礎設施,以及企業的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項目等納入“十三五”相關規劃
商務部牽頭,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參加
2015年1月啟動
7
加大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參加國際展會、項目洽談等活動
商務部牽頭,財政部參加
持續實施
8
完善現有財政資金政策,優化資金安排和使用方向,改進支持方式,加大對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支持,鼓勵開展國際服務外包研發、人才培訓、資質認證、公共服務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引導作用,通過設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引導基金等市場化支持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企業的投入,促進擴大服務出口
財政部牽頭,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9
從區域和領域上擴大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和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部分稅前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範圍
財政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參加

持續實施

10
將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從21個有序增加到31個
商務部牽頭,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外匯局參加

2015年1月啟動

11
實行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 財政部牽頭,商務部、稅務總局參加
持續實施
12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創新符合監管政策、適應服務外包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開展應收賬款質押、專利及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
人民銀行牽頭,財政部、商務部、銀監會參加
持續實施
13
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有關部門和監管機構的指導下依法合規創新發展,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境外並購等業務的支持力度,加強服務外包重點項目建設
商務部牽頭,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參加
持續實施
14
鼓勵保險機構創新保險產品,提升保險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麵,提高承保和理賠效率
保監會牽頭,財政部、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15
利用現有資金政策,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加強對服務外包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
財政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16
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進入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擴大融資,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
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參加
持續實施
17
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創新服務外包海關監管模式
海關總署牽頭,財政部、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18
創新服務外包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所需樣機、樣本、試劑等簡化審批程序,實施分類管理,提供通關便利
質檢總局牽頭,商務部、海關總署參加
持續實施
19
加快落實外匯管理便利化措施,具備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可申請參與服務外包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研究推廣
外匯局牽頭,商務部參加
持續實施
20
為從事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外籍中高端管理和技術人員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
外交部、公安部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質檢總局參加
持續實施
21
提高國際通信服務水平,支持基礎電信運營商為服務外包企業網絡接入和國際線路租賃提供便利
工業和信息化部
持續實施
22
建立服務外包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體係,懲戒失信,打擊欺詐,完善服務外包企業誠信體係建設
商務部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外匯局參加
2015年1月啟動
23
科學界定服務外包產業內涵和外延,健全服務外包統計指標體係和統計製度
商務部、統計局牽頭
2015年1月啟動
24
加強服務外包統計信息係統建設。強化統計監測功能,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監測預警體係建設
商務部牽頭,統計局參加
持續實施
25
建立健全有關部門服務外包信息共享機製
商務部牽頭,教育部、人民銀行、統計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參加
2015年1月啟動

 

 

附件2

21個(ge) 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西安、濟南、杭州、合肥、南昌、長沙、大慶、蘇州、無錫、廈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