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象智雲(yun) 科技介紹
武漢小象智雲(yun) 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物流信息化物流平台建設的科技型企業(ye) ,集成物流運輸、互聯網及物聯網平台開發運營、金融服務等一體(ti) 化的解決(jue) 方案,為(wei) 物流行業(ye) 提供高效的解決(jue) 方案及多樣化增值服務。
小象智雲(yun) 將逐步構建完整的物流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鏈,目前已成立“湖北小象物流服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小象物流聯運係統,實時采集人、車、貨全方位數據,實現異常狀態預警、曆史數據回溯,幫助物流企業(ye) 提高管理效率、增強風控能力,降低運營成本。
二、應用企業(ye) 情況介紹
應用企業(ye) 是以公路貨物運輸為(wei) 主,配送全國。現有車輛400餘(yu) 台,月運輸量10萬(wan) 噸,員工200餘(yu) 人。公司的運輸網絡,以高速公路和國家高等級公路為(wei) 依托,以站到站的運輸方式根據客戶需求,在全國建成了20多個(ge) 中樞城市網點,及遍布全國的信息化貨運網絡,為(wei) 客戶提供全方位一條龍服務。
三、應用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與(yu) 需求;
(一)應用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
1、行業(ye) 環境
在物資快速流通的現代社會(hui) ,公路貨物運輸作為(wei) 貨物運輸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重要性越發顯現出來,應用企業(ye) 需要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建設公路運輸信息化平台,這也是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向現代物流企業(ye) 轉變的入場券。
2、內(nei) 部問題
應用企業(ye) 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對物流管理係統的研發與(yu) 投入,但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時隨著公司業(ye) 務模式不斷創新與(yu) 規模的擴大,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需求更加細致、對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管理越來越精益化,現有的物流信息管理體(ti) 係就需要升級和完善。
(二)應用企業(ye) 麵臨(lin) 的需求
1、業(ye) 務拓展的需求
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壯大,對高效整合公司內(nei) 部(貨代、運力、倉(cang) 儲(chu) )、供應鏈上下遊、政府公共服務與(yu) 監管平台三方麵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的內(nei) 部係統無法滿足需求,當客戶需要的服務涉及內(nei) 部多個(ge) 協作資源時,物流數據的共享與(yu) 流轉效率低、數據的錯誤率高。
2、運單增加的需要
隨著運輸量的持續增加,對公司在運力調度,裝載優(you) 化、路線優(you) 化、運途監控等方麵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提升車輛的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增加運途的軌跡和可視化,而目前公司在這些方麵還無法滿足。
3、運力管理的需要
隨著業(ye) 務的拓展,公司在強化自身運力的同時也引入了社會(hui) 運力資源,但司機的核算周期長、溝通成本高等原因導致運力管理效率不高,司機黏性低,往往在業(ye) 務高峰期時出現運力不足。
4、業(ye) 務規範的需求
社會(hui) 運力的引入後業(ye) 務合規性的管理就成為(wei) 新的風控點,社會(hui) 車主與(yu) 公司之間的合作模式及符合法律的確權。票據規範的管理,車主勞務費及個(ge) 稅的申報也需要社會(hui) 運力的配合。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高效便捷的運營將直接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
三、項目建設內(nei) 容
(一)小象智雲(yun) 的原則和建設目標
小象智雲(yun) 本著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保障物流服務質量、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縮短物流流轉周期、降低物流服務成本的原則,建設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1) 流程規範、過程透明;
(2) 信息共享,拓展競價(jia) ;
(3) 優(you) 化管理、直采到車;
(4) 實時監控,加強風控;
(5) 提高效率、提升服務。
運力交易管理:包括社會(hui) 運力的實時競價(jia) 、合同物流的招標。實現了從(cong) 遊貨主取得的“承運訂單”到分包給下遊的“委托訂單”的交易管理;
運營過程管控:平台對承運商運輸過程的管控,包括調度、定位、提貨、磅單、在途、簽收、回單的全過程管理和信息共享,及過程追溯。
業(ye) 務風控審核:平台對業(ye) 務真實性的自證數據都做到的實時提取及風險提醒,包括合同、軌跡、票據、支付、保險等超過100項的風險評估規則。
承運商管理:平台內(nei) 建立了承運商準入、考核和淘汰的動態評價(jia) 指標庫,可以調整評價(jia) 指標,為(wei) 承運商管理提供客觀依據。
(二)針對應用企業(ye) 的建設內(nei) 容
應用企業(ye) 期望利用“互聯網+”物流的平台化模式,進行平台化管理,優(you) 化整車運輸的運力組織形式。目標集中在五方麵:一、交易透明,打破內(nei) 部交易潛規則;二、聯接外部資源,更廣範圍詢比價(jia) ;三、直采到車,去中間層降低物流成本;四、進行在途監控,形成銷售路徑數據,指導決(jue) 策;五、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客戶服務。
小象智雲(yun) 根據企業(ye) 需求,雙方成立專(zhuan) 項項目組,從(cong) 管理體(ti) 製、交易場景、風險控製等方麵,共同梳理形成完整的、體(ti) 係化的設計方案。
1、通過平台化管理,形成可視化的運力采購管控體(ti) 製
企業(ye) 實行統一的物流業(ye) 務平台化管理,對物流的運力資源采購進行集中可視化管理。
2、建立在線化的交易平台運行機製,進行風險評估
以在線化、流程化為(wei) 目標,建立專(zhuan) 屬詢價(jia) 通道,並對交易結果進行展示和追溯,接收監督。使用搶單競價(jia) 機製,充分公平競爭(zheng) 。
3、基於(yu) 末端聯接的資源管理
結合小象智雲(yun) 的在線交易業(ye) 務部署,使用運力管車助手,通過運單到車輛的綁定,實現對車輛資源的培育和可控,實現各業(ye) 務節點數據的實時更新與(yu) 共享。加強對交易中車輛的軌跡監控,數據分析評估,建立完善優(you) 質的雲(yun) 車庫資源,為(wei) 減少不合理、低附加值的中間層,直采到車做準備。
4、互聯互通的資源共享機製
通過小象智雲(yun) 聯接多家社會(hui) 運力資源平台,最大限度的實現外部資源互聯,在充分詢比價(jia) 的過程中持續優(you) 化資源,促進優(you) 質資源的引入,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麵幫助企業(ye) 在新增業(ye) 務線路和物流峰值期快速整合資源,為(wei) 建立敏捷供應鏈,柔性製造奠定基礎。
5、建立無車承運私有雲(yun) 平台支撐,創新物流價(jia) 值
通過小象智雲(yun) 平台積累數據,整合資源,擴充自己的運力池,形成雲(yun) 車庫,為(wei) 後期升級成為(wei) 私有雲(yun) 平台做積累。建立私有平台後,為(wei) 無車承運提供平台支撐,最終做到物流社會(hui) 化,與(yu) 集團企業(ye) 剝離,創新物流價(jia) 值。
6、實現票據規範的管理,為(wei) 無車承運的稅務要求做準備
通過資金流對接業(ye) 務數據,實現每筆交易數據均有詳細的業(ye) 務數據支撐,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可追溯性。解決(jue) 票據的歸集與(yu) 管理,係統依據車輛行駛軌跡提取ETC等電子票據。
四、項目方案設計
(一)應用企業(ye) 現有資源業(ye) 務合同物流流程上線方案
為(wei) 應用企業(ye) 設置平台委托方、承運方賬號和配套的聯運力管車助手賬號,對下屬分公司設置相對應的附屬賬號。將委托方和多個(ge) 承運方賬號進行合同綁定,進行線上操作發貨,合同配貨站通過聯運力管車助手認證車輛信息,LBS監控綁定,進行資源上線,促進企業(ye) 運力庫形成。
(二)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機製方案
按照設置好的賬號信息,對合同物流以外的臨(lin) 時物流發貨進行平台綁定,經過精準對接,幫助應用企業(ye) 聯接了多家對口平台進行搶單競價(jia) ,保證資源補充及充分詢比價(jia) 。通過框架合同的方式統一運力平台的服務標準、違約賠償(chang) 責任,傳(chuan) 遞責任,保證風控,統一服務,統一結算,減少原有模式的複雜操作。
(三)應用企業(ye) 深入末端資源聯接和管控方案
通過平台方(承運方)配套的聯運力管車助手賬號,不斷錄入新的車輛信息,積累車輛資源,通過聯運力管車助手對車輛形成有效的考核機製,把控風險,最終形成自己的運力池,建立企業(ye) 雲(yun) 車庫。
(四)無車承運私有雲(yun) 平台支撐
當企業(ye) 剝離物流業(ye) 務,形成社會(hui) 化三方的物流企業(ye) 進行服務時,將為(wei) 企業(ye) 部署私有雲(yun) 平台,借助私有雲(yun) 平台,聚集貨源、整合車源,幫助企業(ye) 成為(wei) 平台生態的聚合者、平台商業(ye) 模式的製定者、平台上最具成本優(you) 勢的承運方。做到貨源私有、平台私有、品牌私有、運力私有、生態私有等。通過私有平台建立平台生態,提供包括融資租賃、保險、金融、支付、加油、修車、集采等增值服務,為(wei) 企業(ye) 創收。
五、項目實施階段:
(一)理順管理架構、修訂完善製度、細化職責權限
為(wei) 全麵推進企業(ye) 的物流資源采購平台化,需要建立配套執行製度、監督獎懲機製,統一責任和管控目標,改變流程不清、目標失控的局麵。
(二)對原有業(ye) 務工作流程、交易場景及資源層級進行梳理,規劃部署上線。
通過對原有業(ye) 務的操作模式的梳理,通過API接口與(yu) 其訂單係統進行對接,直接物流發貨,做到平台操作一體(ti) 化,改變電話詢價(jia) 繁瑣且易產(chan) 生灰色收入的方式,使用平台形成承運方公平競價(jia) 體(ti) 製。以管控承運方為(wei) 目的,要求承運方運用聯運力管車助手,擴大熟車數量,建立自己的運力池,通過定位係統,有效節省匹配車輛的時間,貨物起運後,保證貨物安全。
(三)對資源目標、管控目標、成本目標進行數據化分析展示,細化執行。
(1)車源數據,通過聯運力管車助手聯接車輛為(wei) 企業(ye) 建立私有運力池,形成自己的車輛數據資源,可以有效把控常用車輛的運行比例及調度情況,為(wei) 直采到車奠定基礎。
(2)交易數據:使用平台交易數據導出,根據數據建立動態考核製度,實施資源管控,促進交易透明,優(you) 勝劣汰,另外根據交易價(jia) 格數據,做到對運輸市場價(jia) 格及用車高低峰期的預判,掌握議價(jia) 權。
(3)跟蹤數據:在平台進行網絡操作運輸,通過平台訂單轉聯運力助手的訂單,並操作派車形成車輛跟蹤數據,保證車輛、貨物安全,防止串貨情況的出現。
(4)稅務優(you) 化:將原有的現金結算切換至平台,通過平台完成對司機費用的時時支付和開票,解決(jue) 該企業(ye) 直采到司機後,進項抵扣的票據難題。
(5)財務支撐:聯合專(zhuan) 業(ye) 金融、保理機構,為(wei) 企業(ye) 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以緩解企業(ye) 的資金壓力。以完整的交易業(ye) 務數據鏈包括信息、交易、過程管理、結算、支付、發票,以可追溯的真實性數據為(wei) 主要依據完成授信,按單、按日計息。
(四)對企業(ye) 物流從(cong) 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的轉化,創新價(jia) 值
幫助企業(ye) 剝離物流業(ye) 務後轉變為(wei) 符合交通部要求的無車承運人企業(ye) ,並通過平台生態獲利,使企業(ye) 物流從(cong) 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化。
六、項目效益分析
應用企業(ye) 在平台上線後投訴率下降了80%,客服人員由以前的被動服務轉為(wei) 主動服務,平台對運單提示預警後,客戶人員會(hui) 主動聯係用戶,及時與(yu) 客戶溝通解決(jue) 問題;
物流準時交付率由平台實施前的92%上升到98%,係統會(hui) 根據路線及不同時間周期、動力資源空閑指數來給出一個(ge) 運達參考日期,以保證交付時間的合理性。
資金流轉率提升60%,通過和銀行、第三方支付通道的互聯,實現了運費的實時和周期性在線結算,對不同業(ye) 務類型的計費規則設定,以及不同的價(jia) 格策略支持,在不增加管理人員的前提下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為(wei) 公司整體(ti) 的發展提供支持。
基於(yu) 實時定位和軌跡的可視化管理係統的使用,進一步確保了貨物的準點率,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增加用戶對公司的信任度,從(cong) 而增加公司的業(ye) 務量。
七、項目經驗總結
2016年以來,國家各部委發布的關(guan) 於(yu) 物流行業(ye) 的發展相關(guan) 政策文件超過100份,2018年全國229家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ye) 整合了社會(hui) 運力135萬(wan) 輛,完成了貨運量3.7億(yi) 噸,車輛利用率提高了50%,在物流行業(ye) 的發展變革之際物流的發展麵臨(lin) 著新的機遇與(yu) 挑戰,企業(ye) 核心資源數字化,掌握資源越豐(feng) 富,信息質量越高,統計分析模型越精確的企業(ye) 將掌握市場話語權;組織結構向開放、聯接、互聯、互利發展,運營效率越高,成本管理越趨合理;技術的發展和迭代周期越來越快,建立以大數分析模型為(wei) 基礎的決(jue) 策、認識體(ti) 係將引導行業(ye) 的發展方向。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流聯運平台為(wei) 物流管理公司的生產(chan) 經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項目的實施中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
1、領導的鼎力支持是項目成功的最有力保障;
2、深入了解客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和實際體(ti) 會(hui) ,形成明晰的業(ye) 務流程標準,固化高效的操作和管理流程,是建設成熟度高業(ye) 務係統的關(guan) 鍵;
3、係統前端操作要做到極簡模式,對前端用戶做到無技術要求,會(hui) 用手機就行是提高用戶使用率的最佳推廣模式;
4、避免客戶一次性的大額投入,降低客戶的使用負擔和風險;
5、提高業(ye) 務流程的透明度能直接提升用戶安全感。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