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用企業(ye) 簡況
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民生”)成立於(yu) 2001年8月,是一家極富專(zhuan) 業(ye) 精神的第三方汽車供應鏈物流綜合服務商。2006年2月在香港聯交所創業(ye) 板上市,並於(yu) 2013年7月成功由創業(ye) 板轉主板交易,主要股東(dong) 為(wei)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民生實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美集物流有限公司。2017年長安民生在中國物流企業(ye) 中排名第29位,在汽車物流企業(ye) 中排名第3位。
長安民生已同長安汽車、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鈴木、北奔重汽、德爾福、偉(wei) 世通、西門子威迪歐、偉(wei) 巴斯特、台灣六和、寶鋼集團、正新輪胎、杜邦、本特勒、富士康等國內(nei) 外近千家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及原材料供應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guan) 係,為(wei) 客戶提供國內(nei) 外零部件集並運輸、散雜貨運輸、大型設備運輸、供應商倉(cang) 儲(chu) 管理、生產(chan) 配送、模塊化分裝、商品車倉(cang) 儲(chu) 管理及發運、售後件倉(cang) 儲(chu) 及發運、KD件包裝、保稅倉(cang) 儲(chu) 、物流方案設計、物流谘詢與(yu) 培訓等全程一體(ti) 化物流服務。
長安民生在全國設立了27個(ge) 分支機構,業(ye) 務網點遍布全國,建立了8個(ge) 倉(cang) 儲(chu) 發運基地(VDC)、3個(ge) 水運中轉站/碼頭、4個(ge) 鐵路中轉站、8個(ge) 長安福特PDC、3個(ge) 取貨點,掌控整車公路運力近6000輛,水路滾裝船29艘,零部件運輸車輛超過1000輛,為(wei) 實現未來全國網點間的多式聯運、高效協同聯動提供了可能。
長安民生是重慶市認定的企業(ye) 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ye) ,通過了工信部兩(liang) 化融合認證。公司總計申報專(zhuan) 利 73項,已下證10項,已受理13項,初審合格9項,實審中18項,已授權23項;總計參與(yu) 標準編製10項,已發布5項,即將實施1項,正在編製評審4項;總計獲得軟著25項,版權5項。“基於(yu) 車載智能終端和大數據雲(yun) 平台的汽車物流鷹眼慧運地圖運用”榮獲2018年重慶市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
2.企業(ye) 通過信息化技術要解決(jue) 的業(ye) 務流程、經營管理等方麵的突出問題或者行業(ye) 內(nei) 存在的影響物流效率的突出問題
長安民生現有整車倉(cang) 儲(chu) VDC(Vehicle Distribution Center)係統是一個(ge) 經過10年修改的訂製化係統,係統擴展性差,同時承載了較多的外掛程序,廢舊功能堆積,業(ye) 務相關(guan) 操作出現卡滯,數據處理、報表輸出異常等情況日漸頻繁。
同時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環境、汽車行業(ye) 環境、客戶需求已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主要情況如下:
中國經濟環境:“低成本時代”來臨(lin) ,企業(ye) 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尋找低成本要素新來源,降低運營成本,汽車行業(ye) 環境:汽車行業(ye) 呈現新技術跨界融合、服務體(ti) 驗網絡化、需求定製化的特點,主機廠對整車物流的協同性、專(zhuan) 業(ye) 性、柔性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新的服務、管理模式。汽車物流行業(ye) 處於(yu) 一個(ge) 轉型變革期,各種創新思維風起雲(yun) 湧,如果繼續沿用傳(chuan) 統的物流模式,我們(men) 將就會(hui) 被這個(ge) 工業(ye) 4.0時代所淘汰。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men) 必須轉變思維方式,從(cong) 原有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讓互聯網思維及大數據分析植入傳(chuan) 統業(ye) 務,線上與(yu) 線下結合,流程與(yu) 係統並行,以信息係統為(wei) 依托,邁出“智慧物流”第一步。
客戶需求: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等主機廠在銷售網絡逐年下沉,互聯網銷售模式逐漸興(xing) 起的多重影響下, OTD交付要求不斷提高,對整車倉(cang) 儲(chu) 發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wei) 此,長安民生物流構建了的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項目,項目聯合國內(nei) 物流係統建設經驗豐(feng) 富的唯智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進行研發實施,該係統覆蓋了我司整車倉(cang) 儲(chu) 從(cong) 商品車下線收車、發運出庫、發運出場等場景,包含現有舊係統的所有功能,增加了資源智能調度功能、場站智能化管理、盤存管理、自有車輛管理、過程質量管理,實現庫房作業(ye) 無紙自動化,調度管理智能化,操作過程管理精益集成化和倉(cang) 儲(chu) 場地運營可視化,有效提高操作效率,達到降本增效目的;同時具有快速模板化複製向外部進行市場化拓展能力,滿足多品牌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運營成本,高效完成客戶指標。
3.信息化進程,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問題與(yu) 解決(jue) 措施,企業(ye) 信息化是如何推進、組織,一步一步深入的?
3.1主要困難、問題和解決(jue) 措施
在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項目實施進程中,主要的困難和問題有以下五點:
1) 項目計劃上線時期為(wei) 銷售旺季,存在影響整車業(ye) 務操作風險;
2) 通過前期充分調研交流,國內(nei) 外市場上沒有成熟的解決(jue) 方案;
3) 項目時間緊、需求創新性高;
4) 係統實施要求有高可複製性,可實現快速推廣;
5) 涉及數據接口眾(zhong) 多,還有外部係統接口打通需要同步協調。
項目組經過多次調研、討論和規劃,整合主機廠、供應商等鏈條企業(ye) 需求和意見,並結合項目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製定了如下解決(jue) 措施:
1) 選擇合適的上線時間,做好應急預案;
2) 以業(ye) 務團隊為(wei) 主進行業(ye) 務場景梳理與(yu) 流程邏輯設計,並與(yu) 供應商共同評估實施可行性及折中方案;
3) 嚴(yan) 控時間節點、嚴(yan) 格任務分解和跟蹤;
4) 充分調研、細致設計,實現標準化、易用性、推廣性;
5) 做好與(yu) 外部係統接口建設同步的規劃,確保項目最終實施效果。
3.2項目推進和組織
為(wei) 保證項目的有序推進和問題及時響應,建立了項目組織機構,相關(guan) 資源保障和完備的項目管理機製:
1)組織機構
2)資源保障
硬件資源
知識產(chan) 權保障
a) 長安民生擁有標準產(chan) 品使用權;
b) 定製開發功能模塊供應商不能作商品軟件進行銷售;
c) 供應商協助長安民生進行信息化項目申報。
3)管理機製
項目組日誌製度,項目組每天填寫(xie) 項目日誌,總結日常工作;
項目組周例會(hui) 製度,項目組每周召開項目例會(hui) ,由雙方領導、項目經理、項目組成員參加的項目溝通會(hui) 議,對上周工作進行總結、問題與(yu) 風險分析及下周工作安排;
項目會(hui) 議紀要,針對項目過程中任何由雙方項目組參加的會(hui) 議,均要形成會(hui) 議紀要,對會(hui) 議達成的決(jue) 議簽字確認;
項目階段匯報,針對項目重要階段向雙方項目領導定期匯報,了解項目總體(ti) 進度及重大風險;
項目成員采用合同約定方式進行固定,不得中途換人。
4)項目計劃
製定了明確的項目計劃,嚴(yan) 格按進度推進。
4.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4.1信息化實施前後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全麵上線後,在當前作業(ye) 場景下,總體(ti) 操作效率提升15%左右,隨著作業(ye) 均衡性、業(ye) 務量的提升,操作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可達20%以上。
通過數據積累和分析,效率提升率主要受當日作業(ye) 量和任務鏈接率兩(liang) 大因素影響,即操作量越大、任務鏈接率越高則效率提升越明顯。
①當日作業(ye) 量:受限於(yu) 主機廠近期產(chan) 量低、發運量少的原因,導致不能有大幅提升。
②任務鏈接率:主機廠下線量不均衡(部分時段收車量少或無車收,隻能安排單獨出庫返修);收車和出庫任務比例不對稱,多數情況前半天能完成當日出庫任務,導致後半天僅(jin) 有收車任務而影響任務鏈接率。
基於(yu) 以上,後續會(hui) 跟主機廠持續對接探討,進行作業(ye) 流程和模式優(you) 化,使效率提升最大化。
同時基於(yu) 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的設計,優(you) 化了項目組織架構與(yu) 職能職責,實現了人員精簡和管理效率提升。設立了中控中心,優(you) 化後項目科室由6個(ge) 精減為(wei) 4個(ge) ,所需管理人員及操作工可精簡19%,在當前產(chan) 能下合計精減人員19人,年節約人力成本140萬(wan) 元。
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係統共計投入395.9萬(wan) 元(包含硬件),按每年節約人力成本140萬(wan) 元計算,預計3年可收回成本。
4.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改造與(yu) 創新模式的影響
通過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實施和上線應用,與(yu) 業(ye) 務流程的融合貫通,作業(ye) 模式的創新應用,有效提升了整個(ge) 倉(cang) 儲(chu) 管理作業(ye) 的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4.3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作用
i-VWMS係統的建設改善了原有VDC係統功能的缺陷,加強了係統靈活性,同時實現了場站智能化管理,能夠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也創新的研發應用了倉(cang) 庫作業(ye) 智能調度、智能鏈接、智能化庫位和交通車分配,在行業(ye) 具有領先水平,有效提高了公司在行業(ye) 倉(cang) 儲(chu) 領域的競爭(zheng) 力。
5.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體(ti) 會(hui) 、經驗與(yu) 教訓,推廣意義(yi)
5.1主要體(ti) 會(hui) 、經驗
本次項目實施時間緊,任務多,模式新,創新足,引導了整車倉(cang) 儲(chu) 操作流程變革。項目前期對係統供應商調研和選擇,軟件產(chan) 品選型,PDA硬件選型等方麵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促成了後續項目的順利開展。
同時在項目對標分析方麵也做了大量工作,為(wei) 項目的創新和高質量實施奠定了基礎。一是在行業(ye) 對標,一汽物流和捷富凱物流:主要對標了上線時間、係統功能模塊、係統覆蓋範圍、PDA硬件使用情況、智能調度算法應用和操作可視化管理等方麵;二是供應商間對標,對標了G7、安塔衛、唯智、曼哈頓、銳特、聯合利泰、恒拓、啟明信息等多達10家軟件開發供應商,通過對注冊(ce) 資金、團隊情況、項目實施、汽車物流案例、倉(cang) 儲(chu) 項目經驗、產(chan) 品情況/軟件許可、調度算法、可視化場站展示方案、定位方案等十幾項關(guan) 鍵指標逐一進行調研,挑選出3家意向供應商並進行深入調研,整個(ge) 調研周期前後長達1年。最終選擇了行業(ye) 內(nei) 綜合實力較強的唯智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整車智慧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i-VWMS項目的聯合開發實施。
5.2推廣意義(yi)
本項目在模式、運營管理、推廣方案等都有創新提升,具備良好的推廣示範意義(yi) :
(1)引入資源池管理模式,實現任務智能調度,效率提升;
(2)實現庫房庫位、人員可視化管理,簡化運營管理;
(3)支持快速建倉(cang) ,提高自主實施,實現降本增效;
(4)引入PDA設備,基本實現庫房無紙化管理。
6.本係統下一步的改進方案、設想,以及對物流信息化的建議
6.1下一步計劃
(1)對庫房投放AGV設備,完善優(you) 化AGV設備係統,並與(yu) i-VWMS係統完成對接;
(2)對無人機實現的巡庫盤點,規劃i-VWMS係統與(yu) 其信息接入的技術策略;
(3)未來在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後,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和信息與(yu) i-VWMS係統的融合應用;
(4)AI深度學習(xi) (自我學習(xi) ,VR虛擬顯示技術,場景模擬,技能培訓)的運用,通過大數據分析,有效預測每日駕駛員及交通車資源需求,提前對任務及資源瓶頸進行預判並處理;
(5)通過i-VWMS係統數據沉澱和流程成熟度提升,推進倉(cang) 儲(chu) 動作的專(zhuan) 業(ye) 化與(yu) 標準化,分解倉(cang) 儲(chu) 操作動作,減少倉(cang) 儲(chu) 操作時間,實現標準化,達到最優(you) 值。
6.2對物流信息化的建議
(1)物流企業(ye) 在實施信息化時,要同步考慮對流程的優(you) 化再造,不要拘泥於(yu) 對傳(chuan) 統流程的改善,應加入對先進生產(chan) 方式、先進物流設備的思考,以實現信息化係統對企業(ye) 未來發展的支持。
(2)在實施前信息化項目前,要站在行業(ye) 的視角對信息化係統進行頂層設計,不局限於(yu) 本企業(ye) ,提高係統的技術領先性、可複製性,以打造行業(ye) 級的信息化產(chan) 品為(wei) 目標,推動整個(ge) 行業(ye) 信息化能力提升和應用。
(3)在整個(ge) 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參照國家和行業(ye) 標準進行設計應用,對未形成標準的需要協同相關(guan) 方統一認知並形成標準,避免未來在多方協同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數據不統一。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