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ye) 簡況
山東(dong) 鼎軟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15年,是一家集物流管理谘詢、物流軟件開發與(yu) 實施、係統運維服務等為(wei)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IT服務提供商,致力於(yu) 為(wei) 物流與(yu) 供應鏈企業(ye) 提供最專(zhuan) 業(ye) 的一體(ti) 化信息係統解決(jue) 方案,讓更多的物流人簡單、快樂(le) 工作。根據物流公司信息化的訴求,公司主營產(chan) 品圍繞TMS運輸管理係統、WMS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DMS配送管理係統、VMS車輛運行監控係統、EMS企業(ye) 管理係統等展開,並可延伸至手機端APP、微信公眾(zhong) 號、微信小程序開發等主流技術,幫助物流企業(ye) 規範內(nei) 部管理、提高作業(ye) 時效。
公司以在物流和軟件行業(ye) 從(cong) 業(ye) 十餘(yu) 年的高級管理者為(wei) 核心人員構建谘詢和軟件開發項目團隊,打造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谘詢服務能力,具備成熟的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運輸管理係統、配送管理係統及車輛管理等供應鏈管理係統開發能力,以及配套的係統運營維護服務能力。現可提供物流行業(ye) 內(nei) 成熟的倉(cang) 儲(chu) 、運輸信息化解決(jue) 方案。
公司為(wei) 雙軟認證企業(ye) ,擁有15個(ge) 軟件著作權、多項物流信息化獎項、現代物流協會(hui) 理事會(hui) 員單位、中國物流與(yu) 采購信息話優(you) 秀案例,並與(yu) 濟南大學、山東(dong) 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guan) 係,共同研究、探索物流信息化的新技術、新方向。
二、應用背景分析
(一)信息化背景
隨著物流信息化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能力逐步增強,初步顯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為(wei) 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主要表現為(wei) :工業(ye) 物流信息化不斷深化,供應鏈管理和協同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企業(ye) 物流和物流企業(ye) 的信息化應用蓬勃發展,物流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集成發展成為(wei) 新趨勢;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和運營模式不斷創新,信息流對業(ye) 務資源的調配能力不斷提升;物流相關(guan) 信息服務業(ye) 和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應用效果初步顯現。 未來,隨著物流國際化、物流高級化的發展以及現代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物流係統各個(ge) 環節的作業(ye) 將會(hui) 出現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為(wei) 主的發展趨勢,物流信息平台,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將成為(wei) 物流行業(ye) 發展的中樞神經。
(二)項目背景
隨著物流供應鏈管理的不斷發展,各種物流信息的複雜化,各企業(ye) 迫切要求物流信息化,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盛行又給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近年來,我國公路運輸不斷湧現出資源浪費現象,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的情況在運輸市場普遍存在,為(wei) 了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不必要的社會(hui) 資源浪費,許多企業(ye) 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開始探索新的路徑,思索如何整合社會(hui) 運力資源,加快貨物流通,由此可見,促進我國公路貨運物流的信息流通,實現高效率的車輛和貨物配載,降低車輛空載率,對於(yu) 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具有重要的社會(hui) 意義(yi) 。為(wei) 了解決(jue) 物流行業(ye) 麵臨(lin) 的上述問題,眾(zhong) 多方便車主和貨主、縮小信息不對稱的貨運平台應運而生,它能夠有效緩解車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減少車輛空載,降低社會(hui) 成本,提升經濟效率,成為(wei) 物流行業(ye) 的新態勢。
三、貨運企業(ye) 存在的痛點
(1)服務與(yu) 誠信問題。貨運平台運營商為(wei) 拉攏用戶,采用地推方式進行擴張,並對地推人員加以獎金激勵,這就易造成地推人員隻在乎數量而忽視注冊(ce) 用戶質量,使得沒有任何資質審核的用戶進入平台。同時為(wei) 了留住客戶,平台上任何用戶都可以發布貨源信息,然而運營商對貨運信息的真實性沒有任何審核,平台虛假信息的泛濫,嚴(yan) 重影響用戶的留存。
(2)平台缺乏可靠的支付方式,用戶流失大。平台信譽不好主要體(ti) 現在用戶對平台的不信任,大部分的車主和貨主因為(wei) 支付方式不可靠,而對該平台失去信心,貨主擔心車主卷貨逃走,車主害怕送貨後不能馬上拿到運輸費,支付方式長期得不到解決(jue) 將會(hui) 嚴(yan) 重影響用戶對平台的體(ti) 驗,造成用戶流失。保障交易的安全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服務意識的展現,這是提高用戶黏度的有效措施。
(3)行業(ye) 標準化低,市場推廣難。結款方式、服務流程、運輸價(jia) 格、支付方式的不統一,加之裝車卸車等環節的不規範化,使得貨運平台的交易不能像一般的運輸一樣提供運單憑證,各平台的作用仍舊停留在提供信息上。
(4)信息係統不完善。一方麵,受專(zhuan) 業(ye) 物流人才的缺乏及資金不足等問題困擾,目前仍有較多的貨運平台信息化水平低下,資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平台實現對貨物的全程追蹤及查詢服務功能。另一方麵,大部分的車貨匹配平台缺乏智能化的供需匹配體(ti) 係,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人力進行權衡決(jue) 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下嚴(yan) 重製約貨運平台的進一步發展。
四、貨運平台的設計方案
(一)設計目標
1.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下單渠道單一
存在支付風險
價(jia) 格不透明
配送調度不合理
2.解決(jue) 措施
貨運平台,簡單說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在線平台實現貨運環節的去中介化,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和匹配效率,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種種問題,達到去中介化的目的,提高車輛滿載率。
(1)下單渠道多樣化。客戶可通過公司官網、手機APP、微信公眾(zhong) 號等下達訂單,也可通過線上或者線下電話的方式聯係平台客服,客服人員可協助客戶下單。
(2)運費查詢更便捷。客戶可通過輸入重量、起始地、終到地等關(guan) 鍵信息自主查詢參考運費,免去複雜繁瑣的電話溝通環節,方便快捷,提高用戶體(ti) 驗。
(3)路徑優(you) 化更智能。平台將GIS應用於(yu) 物流配送路徑優(you) 化環節,對車輛實時全程監控,為(wei) 企業(ye) 提供最為(wei) 科學的配送線路,幫助司機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貨物在途更透明。在貨運平台上交接的貨物,貨源方可以依托GPS/北鬥係統隨時跟蹤貨物運輸情況,掌握貨物在途信息。車源方可隨時登錄定位平台,掌控車輛運行及位置信息。
(5)線上支付有保證。基於(yu) 互聯網+物流背景下的貨運平台可支持使用網銀、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行的擔保支付交易平台來支付信息費、運費和代收貨款,方便客戶線上支付,降低平台發貨方和司機的支付風險。
(6)交易評價(jia) 互動性。貨運平台在交易界麵設置車貨雙方信用評價(jia) 功能,通過針對性地構建其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實現司機服務的透明化和公開化,以個(ge) 人信用和評價(jia) 信息作為(wei) 考量因素,篩選出信譽度好的個(ge) 體(ti) ,從(cong) 而為(wei) 其它貨主提供交易參考。
(二)設計思路
1. 業(ye) 務流程圖
圖1 業(ye) 務流程圖
業(ye) 務流程說明:
2.工作流程圖
圖2 工作流程圖
(三)功能設計
1. 功能框架圖
(1)客服PC端
圖3 客服PC端功能框架
(2)貨主端
圖4 貨主端功能框架
(3)司機端
圖5 司機端功能框架
2. 核心功能模塊
(1)客服PC端
①用戶管理
司機管理:用於(yu) 維護司機個(ge) 人信息和車輛信息。
貨主管理:用於(yu) 維護貨主個(ge) 人信息。
客服人員管理:用於(yu) 維護客服個(ge) 人信息。
②貨源管理
發布貨源:客服通過線上或者線下電話的方式等獲取客戶貨源信息,根據客戶需求協助客戶發布貨源信息。
貨源、司機信息查看:客服人員可在PC端查看貨源信息和司機信息。
貨源分配:貨源分配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客服把貨源指派給與(yu) 平台合作的特定司機,另一種是由查看到貨源信息的司機通過N輪競價(jia) 的方式搶單。
③係統設置
角色管理:可包括超級管理員角色和普通用戶角色(客服人員、司機、貨主),可根據客戶要求進行設置。
權限管理:不同的用戶可分配不同的權限。
組織架構管理:展示係統整體(ti) 的組織架構和業(ye) 務框架。
(2)貨主端
①發貨
貨源發布:貨主可在手機端發布貨源信息,發布完成可以在未接單貨源中查詢貨源信息。
未接單貨源:可查看已發布未接單的貨源信息。
已接單貨源:係統設置語音提示和短信提醒,貨主可查看司機已搶單或客服已分配的貨源信息和接單的車輛信息,運輸過程全程跟蹤,貨主可進行查詢貨物的在途信息。
曆史貨源:可查看已完成接貨任務的貨源信息,貨主可對配送的司機進行評價(jia) 和意見反饋,提交至平台,可作為(wei) 平台推選司機的依據。
(3)司機端
①接貨
查看貨源信息:司機可查看到貨主或者客服發布的貨源信息。
搶單:係統有新貨源時會(hui) 有語音提示和短信提醒功能,通知司機進行搶單。
接貨單:司機可將接貨單進行取消,將貨源退回未接貨源;搶單和客服指定分配的訂單會(hui) 在接貨單中,司機根據接貨單中的貨源信息去接貨,接貨完成後訂單進入曆史接貨單。
曆史接貨單:可查看已經完成的接貨任務。
②配送
線路規劃:司機接單後點擊勾選多票貨物開啟智能線路規劃,貨物開始發運時可集成GPS設備定位功能開啟地圖導航。
費用結算:費用結算有線上結算和線下結算兩(liang) 種方式,對於(yu) 付款方式為(wei) 發付和到付的客戶均可線上(微信、支付寶)結算,對於(yu) 月結的客戶可線下結算。
貨物簽收:司機送達目的地,收貨方進行貨物簽收,司機可拍照上傳(chuan) 至平台。
四、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現BSYC通過上線智能貨運平台,改變了原有的信息不對稱的局麵,其貨源發布功能充分實現了車與(yu) 貨的信息共享與(yu) 協同,滿足了貨主對信息共享的需求,解決(jue) 了用戶之間信息交互不暢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操作效率。由此對智能貨運平台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進行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1)降低物流成本。貨運平台的出現,其所呈現出的最大特點是可以使貨運信息更加透明化,能夠降低車貨雙方委托中介配貨的成本,實現去中介化,減少車貨雙方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成本浪費,實現車貨的智能匹配。
(2)提高客戶和司機滿意度。貨運平台的出現,在短時間內(nei) 促進車主和貨主的聯係,通過在線發布貨源和車源信息,供需雙方可通過在線平台進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供需雙方人工尋找匹配對象的時間及成本,有效地為(wei) 車貨雙方企業(ye) 節省時間及人力成本,降低客戶的投訴率,提高用戶體(ti) 驗。
(3)提高回款及時率。智能貨運平台可支持使用網銀、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行的擔保支付交易平台來支付信息費、運費和代收貨款,方便客戶線上支付,貨款實時到賬,提高回款及時率,增加客戶的滿意度。
五、對物流信息化的推廣意義(yi) 及建議
(一)推廣意義(yi)
1.節省資金投入。與(yu) 線下的經濟模式相比,貨運平台不僅(jin) 僅(jin) 方便操作,無需花費高昂的技術和人力,就能夠幫助消費者隨時跟蹤信息,做到讓消費者滿意。
2.增強用戶體(ti) 驗。消費者隻要下載客戶端還能夠實現即時與(yu) 客服人員溝通,也進一步為(wei) 企業(ye) 搭建起了信息發布的平台和溝通的橋梁,幫助國內(nei) 的物流熱線企業(ye) 追上移動信息化的步伐。
3.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在新時代下實現新的發展,提升了企業(ye) 知名度,擴大企業(ye) 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企業(ye) 在未來行業(ye) 競爭(zheng) 中的實力,更為(wei) 重要的是,對於(yu) 整個(ge) 物流行業(ye) 的信息化建設也產(chan) 生了重大的意義(yi) 。
4.針對物流行業(ye) 廣泛應用,可向貨代、分銷、供應鏈、倉(cang) 儲(chu) 行業(ye) 全麵推廣。產(chan) 品適用於(yu) 一線操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高層決(jue) 策人員。通過移動的優(you) 勢以及與(yu) 企業(ye) 現有平台的銜接,穩步提高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促進企業(ye) 快速準確決(jue) 策。針對企業(ye) 的不同需要,對單據和接口定製調整,即可實現移動終端與(yu) 企業(ye) 數據的無縫對接。
(二)建議
1.建立車貨信任體(ti) 係。嚴(yan) 格執行實名認證:在推廣階段,嚴(yan) 格按照實名製采集入駐平台的車主貨主真實信息,對於(yu) 缺少相關(guan) 資質的車輛和貨源企業(ye) 限製進入平台。對進入平台所有的司機貨主都實行線下認證、拍照、人工審核,人工審核確定後才準許用戶注冊(ce) ,同時構建關(guan) 係圖譜,以用戶交易對象、常跑線路、個(ge) 人信用、評價(jia) 信息作為(wei) 考量因素,篩選出信譽度好的個(ge) 體(ti) 。引入保險機製,針對市場混亂(luan) 問題,通過引入保險機構或賠付金製度,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關(guan) 係。
2.建立平台在線支付模式,增加用戶黏度。平台要想吸引用戶必須以用戶為(wei) 核心完善平台的信息化水平。交易的安全性嚴(yan) 重影響用戶留存,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平台要不斷分析用戶需求,開發適合的平台界麵和交易方式,可借鑒引入類似支付寶、微信一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監督車主和貨主之間在線交易,實現雙方交易的安全,從(cong) 而達到留住用戶目的。另外也可提供各種物流金融服務和開發車後市場來便利司機生活。
3.推進貨運過程標準化建設。首先實現信息傳(chuan) 遞的標準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對平台信息數據實行采集、分類、有序歸類,實現平台快速在線配貨和集成,利用標準化提升匹配效率;其次推進裝車卸車環節的規範化,節約裝卸時間,可通過規範貨物車型、車重、車長等基本運力標準化來實現;再其次是實現運輸價(jia) 格的標準化,根據各地區不同時段,通過預測去程返程配貨概率,製定依據實時供求關(guan) 係的價(jia) 格形成機製、價(jia) 格明細公開製;最後是實現知道付款方式和結款方式的標準化和智能化,采用智能化的交易模式,用戶隻要注冊(ce) 平台便可享受便利的支付和結款,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交易過程全程監督,實現透明化。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