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企業(ye) 簡況
卡行天下致力於(yu) 做中國最大的物流交易網絡平台,線上搭建物流交易全場景產(chan) 業(ye) 鏈的信息平台,通過線上跨公司協同連接,從(cong) 發貨、集貨、入庫、幹線運輸、分撥配送、簽收,實現一票到底的全鏈路智能供應鏈,同時集成實時交易、自動結算、全程可視和信用評價(jia) 等功能;線下搭建龐大的物流運輸網絡體(ti) 係,涵蓋物流交易場景的所有線下操作環節。卡行天下通過線上平台“天網”+線下樞紐網絡“地網”的融合聯動,實現物流服務的集約、共享、標準化和運營。
卡行天下用“互聯網+物流”的平台模式將分散在各地、沒有信息係統、缺少行業(ye) 自律和操作標準的中小微物流企業(ye) 進行串聯整合,推動物流行業(ye) 的整合優(you) 化、協同共享;實現了中小微物流企業(ye) 的信息化,為(wei) 客戶實現一票到底,全程可視,解決(jue) 物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wei) 物流服務標準的建立、組織協同效率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通過線上交易數據沉澱,線下操作品質的監控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建立信用體(ti) 係,提供金融資金扶持、保險產(chan) 品、卡車購買(mai) 及後市場等增值服務,形成了中小微物流企業(ye) 的生態體(ti) 係。
卡行天下的未來重點將放在物流網絡交易平台的搭建和運營、完善線下網絡兩(liang) 方麵,從(cong) 而為(wei) 中國的物流需求者提供標準化、可視化、高性價(jia) 比的運輸產(chan) 品和四通八達的全國網絡,致力打造以需求為(wei) 導向、資源整合為(wei) 關(guan) 鍵、專(zhuan) 業(ye) 化分工為(wei) 基礎、改善供應鏈公共服務為(wei) 目的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為(wei) 物流行業(ye) 的蓬勃發展、加快上海智慧供應鏈示範城市建設,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作出積極有效的嚐試和企業(ye) 應盡的貢獻。
截止2017年12月,卡行天下全國員工2200多人,網絡省際覆蓋率為(wei) 84%,地級市覆蓋率為(wei) 83%,區縣覆蓋率為(wei) 82%;並且在全國建立了現有250個(ge) 樞紐中心,26個(ge) 園區。已經覆蓋全國26個(ge) 省份、280多個(ge) 城市、2300多個(ge) 縣城,輻射鄉(xiang) 鎮2萬(wan) 餘(yu) 個(ge) 。加盟網點和加盟線路20000多家,城際直發線路為(wei) 7000條,運力資源20萬(wan) ,活躍數5萬(wan) 家,平台交易結算量個(ge) 超過100億(yi) 。
二、管控平台在實施之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物流公司業(ye) 務量的不斷增長,客戶不僅(jin) 追求貨物運輸的安全,對於(yu) 貨物運輸時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卡行天下在行業(ye) 內(nei) 率先實施物流供應鏈時效管控平台(以下簡稱管控平台),將發貨、集貨、入庫、幹線運輸、分撥配送、簽收等環節, 通過線下智能設備和線上信息係統對接,對各個(ge) 運輸環節的時效進行預警和報警,同時在異常情況發生時進行有效幹預,保障貨物按時送達。在管控平台實施之前,存在如下問題:
(1)貨物延遲,運輸時效沒有保障,客戶滿意度低(對客戶來說)
一票貨從(cong) 發貨人發出到收貨人簽收,需經過集貨、入庫、幹線運輸、分撥配送、簽收等多個(ge) 環節,倘若某個(ge) 環節出現延誤,勢必會(hui) 影響整體(ti) 運輸時效;再者,中小微物流企業(ye) 客戶服務意識不強,又沒有時效管控工具,導致貨物運輸的在途和節點變化沒有及時反饋給客戶,造成客戶服務體(ti) 驗不佳。
(2)物流企業(ye) 習(xi) 慣難以改變,行業(ye) 缺乏健全的運輸時效規則(對行業(ye) 來說)
一直以來,傳(chuan) 統公路零擔運輸企業(ye) 出於(yu) 成本的考慮,經常需要等待湊滿整車才能發車的情況,這極大地影響了運輸速度和服務效率。
(3)卡行天下缺乏一套有效的時效管理工具(對卡行來說)
卡行天下作為(wei) 優(you) 質高效的物流交易網絡平台,連接貨主、線路、樞紐、司機和收貨方在平台上進行交易,各方時效無法管控,經常出現運輸超時、中轉超時、配送超時等情況。
三、管控平台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yu) 解決(jue) 措施以及管控平台建設的組織、推薦和深入
(一)管控平台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yu) 解決(jue) 措施
(1)行業(ye) 沒標準,政策不支持
目前,物流行業(ye) 尚沒有標準的管控平台規則,每家物流公司在運輸時效考核規則方麵,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但卻是分散且孤立的,沒有統一性。而卡行天下作為(wei) 物流行業(ye) 的領導者,有責任和義(yi) 務來加速推動整個(ge) 物流行業(ye) 製定標準。
(2)車載設備安裝率低,車輛位置信息采集成本高,覆蓋率低
管控平台的時效考核,需要及時采集車輛位置數據和貨物位置數據,並保證數據真實有效。目前的解決(jue) 方案有車載設備和基站兩(liang) 種方式,但是車載設備安裝率低,有很多車輛沒有安裝GPS/北鬥設備,而基站是通過人定位到車,存在人車分離的情況,很難做到精準定位。卡行天下通過手機APP定位和道閘係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車輛在途和車輛出入園區定位,無需車主安裝設備,就能采集到實時的車輛位置數據。
(3)中小微物流企業(ye) 存在使用多套係統的情況,係統替換成本高
目前,中小微物流企業(ye) 大部分在使用傳(chuan) 統TMS係統,部分企業(ye) 已開始接觸SaaS TMS係統,還有一小部分尚未使用任何TMS係統。為(wei) 了滿足不同物流企業(ye) 的需求,卡行天下采取由簡至深的替換方式,來逐層進行用戶係統的分段式切換。對於(yu) 無任何使用係統經驗的用戶,進行全方位的係統培訓,以便用戶快速掌握技巧並投入使用;對於(yu) 使用其他類型係統的用戶,采取係統內(nei) 重點特色功能的推薦使用,讓用戶逐漸適應操作習(xi) 慣並成功進行係統替換。
(4)交易場景多,業(ye) 務規則複雜
卡行係統的用戶群有貨主、網點、樞紐、線路、司機、收貨人和外部用戶,所組成的交易場景有幾十種,導致時效規則很難統一,場景難以覆蓋。卡行天下通過分類匯總的方式,將交易分為(wei) 樞紐交易、自主交易、大車落貨、外發交易,由樞紐對所轄用戶進行時效管控,做到分而治之,滿足各類用戶對於(yu) 運輸時效的要求。
(5)運輸參與(yu) 方多,各方利益很難平衡
實施管控平台雖然能夠提高整體(ti) 運輸效率,但對於(yu) 各分段企業(ye) 的利益會(hui) 有所觸碰,滿足一方利益的同時可能會(hui) 損害另一方的利益。為(wei) 了確保交易平台中各方的利益,卡行天下對整個(ge) 運輸過程中所涉及的攬收、分撥、轉運、裝車、發車、市配、自提和簽收等環節進行了全麵合理的時效規劃,保證運輸中的重要節點都能夠實現實時監控,並做到利益平衡。
(二)管控平台實施步驟
項目整體(ti) 建設分為(wei) 六個(ge) 階段:
(1)第一階段:2016年10月,市場調研、項目規劃和立項。
(2)第二階段:2017年2月,智能設備升級選型和采購,包括巴槍、智能Pad、大屏顯示器、自主提貨機、標簽機、掃碼槍等。
(3)第三階段:2017年5月,升級改造智能設備平台,包括巴槍係統、自提櫃係統、道閘係統、GIS係統、在途可視化係統。
(4)第四階段:2017年7月,搭建規則引擎,包括規則包管理、規則管理、決(jue) 策表管理、預警和報警規則管理等。
(5)第五階段:2017年10月,搭建時效規則管控平台,包括整段時效規則、分段時效規則、預警和報警規則等。
(6)第六階段:2017年12月,用戶測試、用戶培訓、係統運行環境部署等。
(三)管控平台簡介
(1)供應鏈運輸時效管控平台是對運輸過程中的各個(ge) 環節進行時效考核和管控,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硬件技術,提高物流運輸時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2)產(chan) 品架構
(3)係統架構
四、管控平台主要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一)管控平台實施前後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1)客戶滿意度提高,投訴量降低
項目實施後,通過對人、車輛、貨物的監控和時效的管控,不斷優(you) 化現有流程,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 如:下圖為(wei) 某物流公司17年3月到18年3月客戶投訴票數的變化趨勢。從(cong) 圖中可以看出,該公司在2017年3月到12月的投訴票數居高不下,平均為(wei) 60.9票左右。而在使用卡行時效管控平台後,投訴票數下降到47.6票以下。
(2)縮短貨物交貨期,提高簽收及時率
項目實施後,通過對運輸鏈條的實時監控,完善全程信息跟蹤係統與(yu) 數據采集流程,做到信息當天反饋、當天分析,發現異常問題並及時解決(jue) 。從(cong) 而縮短貨物的交貨期,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貨準時率。如:下圖為(wei) 某物流公司17年到18年3月的貨物簽收及時率,17年平均每月簽收及時率是87%,自從(cong) 18年加盟卡行後,經過卡行標準化培訓和係統使用,簽收及時提升到了92%。
(二)管控平台實施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改造與(yu) 競爭(zheng) 模式的影響
(1)提升物流企業(ye) 管理效率
通過時效管控平台,物流企業(ye) 由粗放式的運營管理轉變為(wei) 精細化的運營規範管理,貨物從(cong) 攬收、儲(chu) 存、裝卸、加工,再到運輸的各個(ge) 節點都有固定的時效考核指標,從(cong) 而提升物流企業(ye) 的管理效率。
(2)提高物流企業(ye) 管理精度
時效管控平台的應用,改變了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通過人工電話查找貨物位置的方式,用戶可以通過時效管控平台,對運輸過程中各個(ge) 節點進行可視化管理,實現物流運輸全過程的監控,提高物流企業(ye) 的管理精度。
(三)管控平台實施對提高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作用
(1)合理規範運輸時效考核指標
通過實施標準化的運輸時效管控平台,針對外部用戶(網點、線路、司機)和內(nei) 部崗位(調度、單證、客服、樞紐總、片區總等)人員都必須遵循標準化的時效考核指標,將各個(ge) 節點的考核指標細化到每個(ge) 人,做到事有所管,違有所罰。
(2)提高物流企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實力
用戶通過管控平台,在異常貨物處理和貨物提交準時率上了有了很大提升,不僅(jin) 提高了物流公司綜合服務水平,同時還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在獲得良好口碑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hui) 和合作夥(huo) 伴,無形中提高了自身企業(ye) 在同行中的競爭(zheng) 實力。
五、管控平台過程中的主要體(ti) 會(hui) 、經驗、教訓
(1)行業(ye) 特性決(jue) 定智能物流供應鏈的普及尚需時日
傳(chuan) 統公路物流行業(ye) 一直無法擺脫“小散亂(luan) 差”的標簽,對於(yu)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接受程度較低,從(cong) 業(ye) 人員的整體(ti) 素質偏低,導致在係統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這就需要卡行天下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yang) 用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思維,耐心的聽取用戶的心聲,盡最大努力幫助傳(chuan) 統型物流企業(ye) 向智能型物流企業(ye) 過渡。
(2)挖掘用戶需求,發現用戶痛點,解決(jue) 用戶難題
在進行係統調研時,我們(men) 不僅(jin) 收集到用戶對現有係統的使用反饋,同時挖掘到用戶在時效方麵的痛點。我們(men) 在設計管控平台時,積極聽取用戶意見,簡化操作流程,不給用戶增加額外成本,確保產(chan) 品能夠符合用戶的需求和操作習(xi) 慣。
(3)希望上級主管部門協同解決(jue) 車輛數據采集難題
目前行業(ye) 雖然有車載GPS設備、基站和APP等手段采集車輛的位置,但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上級主管部門能將車輛進入高速路出入口的位置數據共享給卡行天下,那麽(me) 這一舉(ju) 措將對物流行業(ye) 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六、項目的應用推廣意義(yi)
(1)構建行業(ye) 標準化的運輸時效管控規則
卡行天下作為(wei) 物流行業(ye) 的領導者,需要我們(men) 為(wei) 物流企業(ye) 提供運輸產(chan) 品和優(you) 質服務,標準化的時效規則有助於(yu) 物流企業(ye) 提高自身的服務水準,同時提高在行業(ye) 中的競爭(zheng) 實力。
(2)完善貨物運輸時效鏈
從(cong) 貨主發貨,網點承接、樞紐集約、線路運輸,再到樞紐配送,我們(men) 需要製定運輸鏈條中各個(ge) 角色和各個(ge) 環節的運輸時效規則,才能更好地幫助物流企業(ye) 進行貨物的集約和預配載,提高車輛的滿載率,同時提高企業(ye) 利潤。
(3)構建一體(ti) 化物流體(ti) 係
運輸時效管控平台,實現了整個(ge) 物流運輸供應鏈的全程可視化管控,同時能夠集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信息服務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優(you) 化物流資源配置、降低貨物損耗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同時,將物流各環節整合在一起,將過去分散在各處的物流資源進行集中處理,發揮整體(ti) 優(you) 勢和規模優(you) 勢,發揮提升整個(ge) 物流行業(ye) 的效率。
目前傳(chuan) 統的物流企業(ye) 在互聯網和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下,正在向網絡化、自動化、實時化、智能化、可視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而智慧物流供應鏈也是物流行業(ye) 發展的一大趨勢,屆時卡行天下在運輸時效管控平台項目的布局,將具有一定的借鑒價(jia) 值和深遠意義(yi) 。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