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ye) 基本介紹
1.1平台使用方概況
湖南遠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湖南省最大、最現代化的國有內(nei) 河航運企業(ye) ,是省內(nei) 最具影響力的集裝箱代理及運輸企業(ye) 。公司主營“湖南-上海”集裝箱內(nei) 支線運輸、國際貨運代理、內(nei) 貿集裝箱運輸、項目物流等業(ye) 務,為(wei) 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綜合物流及配套服務,對促進湖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實現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做出了積極貢獻。
1.2平台建設方概況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交通運輸廳批準成立的,以物流信息平台相關(guan) 技術研發和服務為(wei) 主業(ye) 的國有企業(ye) 。公司主要負責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運營和管理,以先進的IT技術為(wei) 核心,以物聯網和智能物流為(wei) 基礎,著力打造物流信息應用服務的綜合型平台。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作為(wei)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交換網絡的省級區域平台,承擔國家物流信息基礎交換網絡節點的數據交換和服務交換工作。平台全麵整合交通運輸的公路、水運、鐵路、航空及郵政物流等物流信息資源,通過推進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提供物流信息共享及應用服務,幫助物流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實現數據交換與(yu) 共享,提高物流企業(ye) 信息化水平,推動物流行業(ye) 升級和轉型。
2.平台介紹
2.1平台概況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依據國家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綱要》精神,由交通運輸部和湖南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推進的區域公共平台,是構成“1+32+nX” 框架的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組成部分。承擔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基礎交換網絡節點的數據和服務交換任務,同時也是湖南省交通信息化重點建設工程。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立足綜合交通運輸,全麵整合交通運輸中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及郵政等物流信息資源,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wei) 核心,以物聯網、智慧物流為(wei) 基礎,以優(you) 化市場資源配置、整合行政服務為(wei) 重點,著力消除物流產(chan) 業(ye) 信息孤島現象,從(cong) 而實現為(wei) 區域物流產(chan) 業(ye) 降本增效的目標。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將運用科學高效的建設和運營方法,積極服務湖南省經濟全麵發展,全力支撐湖南省物流大通道建設工作。
2.2平台功能定位
基於(yu) 市場綜合分析,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應該是一個(ge) 綜合應用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體(ti) 主要體(ti) 現在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供企業(ye) 應用服務,建設互聯及通道,做好政務監管的橋梁四個(ge) 層麵。
圖1:平台功能定位
其服務內(nei) 容包括:提供物流資源信息共享池,促進物流資源的開放共享;提供物流SAAS係統服務,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信息化需求;建設平台級行業(ye) 應用,推動物流創新;建立行業(ye) 交換通道及接口標準,實現行業(ye) 互聯互通;打通政府與(yu) 企業(ye) 間信息通道,透明物流政務信息;落實物流行業(ye) 動態及信用監測,提供規劃及決(jue) 策支持。
2.3平台業(ye) 務框架
圖2:平台業(ye) 務框架
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是一個(ge) 有機體(ti) ,以標準和通道中心、智能大數據中心建設為(wei) 主體(ti) 。並以這兩(liang) 大中心作為(wei) 其他應用服務的基礎性支撐,發揮公共平台巨大整合效應。
2.4平台技術框架
平台整體(ti) 技術架構分物聯網技術層、物流要素對象層、基礎設施層、數據交換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展現層。具體(ti) 如下圖所示:
圖3:平台技術框架
3.使用方前期存在問題分析
通過前期對企業(ye) 的實地調研,發現企業(ye) 在協同辦公、生產(chan) 資源管理、數據交換、接入平台等方麵的需求極為(wei) 迫切。當前企業(ye) 最為(wei) 迫切的需求,也正是目前物流信息化推進中最為(wei) 突出的問題。
(1)各個(ge) 部門、平台的信息孤島問題難以消除。
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是個(ge) 跨地域跨部門跨行業(ye) 的多維產(chan) 業(ye) ,而隨著目前物流信息化的推進,僅(jin) 實現了物流信息的初步集聚,而各政府部門、各行業(ye) 平台之間的信息仍無法完全共享利用,也無法實現資源的集聚。例如遠洋集運公司業(ye) 務涉及到的貨代、船公司、港口單位、車隊、海關(guan) 、商檢等多部門多平台,信息流轉不暢,孤島效應明顯。
(2)企業(ye) 本身對生產(chan) 資源管理、調度困難。
湖南遠洋集運本身運營的一定船舶、車輛資源,前期基本是靠手工記錄各個(ge) 船舶、車輛的基本信息,沒有對船舶、車輛資源進行係統化管理;船舶、車輛的進出港調度也沒有實現動態管理,無法及時掌握船舶、車輛的運行情況,不能及時對船舶、車輛運力資源進行及時調配;同時針對船舶、車輛本身維修記錄、備件、油耗等運行參數,都沒有有效的進行管理。
(3)通航、交通信息管理缺失。
前期由於(yu) 沒有對接政務係統,不能及時了解各個(ge) 港口水位信息、天氣信息等影響通航因素,不能為(wei) 航行提供決(jue) 策依據;同時,也無法掌握各個(ge) 道路的交通運行情況,無法及時有效的規劃路線。
(4)無法實現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流通。
前期貨主無法直接下單,請求托卡服務;船舶、車隊也無法獲取相關(guan) 的貨源信息;遠洋集運公司也無法及時掌握貨源信息,以及車隊,船舶運行情況,也無法實現公--水、公—鐵聯運無縫對接。
4.信息化進程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問題與(yu) 解決(jue) 措施
(1)個(ge) 性化需求與(yu) 通用性功能相衝(chong) 突。
在平台應用於(yu) 遠洋集運企業(ye) 的過程中,平台可以滿足通用性功能對企業(ye) 的使用,但與(yu) 企業(ye) 逐步深入溝通需求時,企業(ye) 有很多個(ge) 性化的需求。考慮到今後係統的可擴展性,平台積極探索個(ge) 性化需求背後的通用性,優(you) 化部署,迭代更新至產(chan) 品中,豐(feng) 富係統功能,擴大應用範圍。
(2)不同用戶對操作流程要求不一樣。
在平台應用部署前,針對同一個(ge) 業(ye) 務的處理流程與(yu) 邏輯,平台沒有結合企業(ye) 區分、細化具體(ti) 的操作用戶,造成部分操作用戶對流程提出了異議。後期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不同操作用戶做了適當調整。幫助客戶解決(jue) 實際問題,並引導客戶一起推進項目目標的實現。
(3)外部資源平台對接標準難統一
平台應用到企業(ye) 過程中,涉及到與(yu) 不同的既有係統平台進行資源對接,對接過程中標準不統一,協調進度難以推進。後期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不斷與(yu) 外接平台進行討論、磨合,確定基礎的標準體(ti) 係;分步驟、分批次對接實施,直到全部完成對接需求。
5.信息化主要收益與(yu) 評估
5.1信息化實施前後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1)企業(ye) 獲得的經濟效益。
1)通過實施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以後,企業(ye) 實現對公司旗下的 商用船舶進行了有效管理,實現了船舶調度、船舶管理、船員管理、船舶油耗、航道水文、財務管理等;同時對公司旗下車輛建立車輛檔案,實現實時定位,可視化監控,實現動態管理;通過以上措施,節約了大約60%的管理成本,有利於(yu) 企業(ye) 準確、高效的管理生產(chan) 資源。
2)通過接入平台以後,企業(ye) 可以充分獲取物流信息,查詢整個(ge) 湘江航道船舶信息;查詢得到接入平台的大量的物流車輛信息,對運輸資源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解決(jue) 運力不足問題。
3)通過實施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企業(ye) 協同辦公效率大大提升,大量減少了企業(ye) 的溝通成本,通過實際測算大約節約溝通成本的40%左右,有效了提高了溝通效果,讓信息多跑路。
4)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了從(cong) 貨代下單、托卡服務、集運貨代、車隊運輸、碼頭進去場、船舶運輸、報關(guan) 、商檢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務鏈條打通,全流程可查、可追溯。
(2)平台實現的社會(hui) 效應。
1)通過實施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了全省物流基礎信息共享平台,物流企業(ye) 、物流園區、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都可以充分共享物流基礎信息,實現了物流信息的開放、公平、公正。
2)遠洋集運通過實施平台後,可以更好的高效服務湖南省出口型企業(ye) ,幫助企業(ye) 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場,助力湘江經濟帶建設。
3)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作為(wei)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的區域公共平台,致力於(yu) 物流基礎信息平台的建設,物流信息互聯互通標準體(ti) 係的推廣,努力構建物流信息大數據服務能力,為(wei) 綠色智慧物流做出貢獻。
5.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改造與(yu) 競爭(zheng) 模式的影響
(1)采用物流基礎數據標準體(ti) 係,為(wei) 將來的互聯互通打下基礎。
為(wei) 了實現企業(ye) 物流基礎數據與(yu)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互聯互通,企業(ye) 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在建設時,就嚴(yan) 格采用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標準體(ti) 係,主要包括:數據元(包括代碼集)、道路運輸電子單證、物流場站電子單證、倉(cang) 儲(chu) 電子單證和貨代電子單證等標準。標準落實以後,可以方便企業(ye) 接入區域中心、國家平台,增強企業(ye) 參與(yu) 全球物流市場的能力。
(2)簡化和規範業(ye) 務流程,實現全流程可控可管。
通過平台項目的實施,重新梳理了企業(ye) 業(ye) 務流程,簡化和規範了業(ye) 務流程。貨代人員可以直接使用APP下單,司機人員、船舶負責任可以直接使用APP接收調配運輸信息,貨物信息可以直接上傳(chuan) 到報關(guan) 係統,商檢可以快速獲取貨物檢驗信息。通過一係列的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隔離,解決(jue) 互聯互通,有效提高信息流轉速度,實現全流程可控可管。
(3)對內(nei) 合理組織生產(chan) 資源,對外提供接入服務能力。
企業(ye) 通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生產(chan) 資源信息化管理能力,企業(ye) 對內(nei) 可以合理組織自身船舶、車輛的生產(chan) 資源,對外可以提供自身生產(chan) 資源,參與(yu) 到大物流體(ti) 係中去;也可以獲取到其他企業(ye) 的生產(chan) 資源,提升企業(ye) 自身滿足服務的能力。
(3)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企業(ye) 決(jue) 策更科學。
通過信息化平台的建設,同步將企業(ye) 整體(ti) 的物流信息都匯聚到信息平台上,實時監控各個(ge) 業(ye) 務環節,為(wei) 決(jue) 策層提供準確的決(jue) 策依據。
5.3信息化實施對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作用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實施後,不僅(jin) 使遠洋集運在自身業(ye) 務流程、資源調配、管理效率上,獲得長足進步;也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通過平台獲取全省的運力資源信息、倉(cang) 儲(chu) 資源信息、政策資源信息的渠道,充分參與(yu) 到大物流中,有效的提升企業(ye) 參與(yu) 物流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水平,幫助企業(ye) 合理配置生產(chan) 要素,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6.實施經驗與(yu) 教訓以及未來展望與(yu) 推廣
6.1平台實施經驗與(yu) 教訓
(1)重視企業(ye) 實地調研,做好需求分析。
每個(ge) 企業(ye) 的實際情況不一樣,麵對的問題不一樣,要重視企業(ye) 的實地調研工作,做好需求分析,搞好信息化谘詢工作。針對企業(ye) 實際的需求要點,提煉信息化功能需求,反複與(yu) 企業(ye) 探討、確認,取得認可。確認最終的實現方案,要能解決(jue) 企業(ye) 的實際問題。
(2)在基礎標準體(ti) 係規範上,提供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
前期遠洋集運接入平台的過程中,發現標準化的服務,並不能完全滿足企業(ye) 的個(ge) 性化需求。為(wei) 了更好的滿足企業(ye) 的需求,平台積極探索個(ge) 性化需求背後的通用性功能,組織技術攻關(guan) ,突破瓶頸,解決(jue) 實際問題。終於(yu) 在平台適應性上取得突破,提升了物流基礎信息采集、存儲(chu) 、處理能力,加強了適應物流細分領域的個(ge) 性化需求。
(3)加強平台項目人員管理。
項目人員的管理,不僅(jin) 涉及到本身平台建設方的人員管理,還涉及到平台需求方的人員管理;需要盡早把重要業(ye) 務相關(guan) 的人員或者熟悉業(ye) 務的人員納入到項目中來,做好項目溝通與(yu) 製度的執行。確保有效推進項目進度。
6.2平台未來展望與(yu) 推廣
(1)建立一個(ge) 物流行業(ye) 的信息共享中心。具體(ti) 分商務信息和政務信息兩(liang) 條線。商務信息主要是麵向企業(ye) 業(ye) 務執行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資訊、地理信息;政務信息則是既麵向政府,又麵向企業(ye) 提供的動態監測、行業(ye) 信用、行政法規等權威信息。
(2)基於(yu) 市場應用的基礎上,搭建SAAS應用係統中心,建設一批基於(yu) 上下遊協同應用的物流基礎信息化產(chan) 品。
(3)通過整合資源,試點建設幾個(ge) 具有創新模式的平台應用產(chan) 品,如共同配送、共享甩掛、公共訂艙、跨境電商等,構建物流模式創新產(chan) 品中心;同時要加快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特別是在物流跟蹤、RFID應用、商品溯源方麵要能試點,建立平台的物聯網集成中心。
7.係統改進與(yu) 設想以及信息化建議
7.1改進與(yu) 設想
(1)資源匯聚形成階段。
資源匯聚階段通過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台、資源共享平台、行業(ye) SAAS應用係統等落地服務,實現物流供需資源的開發與(yu) 共享,將傳(chuan) 統的線下模式升級為(wei) 信息流引導下物流和資金流的線上互動,形成全新的物流生態體(ti) 係。
(2)大數據形成階段。
大數據形成階段通過對物流資源共享、SAAS應用平台、供應鏈協同的不斷深化完善,逐漸積累、形成湖南物流產(chan) 業(ye) 大數據體(ti) 係,將平台的信息資源發展為(wei) 極為(wei) 寶貴的信息資產(chan) 。在公共領域為(wei) 政府實現行業(ye) 扶持政策的精準投放,物流產(chan) 業(ye) 戰略布局規劃提供智能分析和決(jue) 策依據。
(3)拓展增值服務階段。
通過平台不斷聚集的用戶資源,依托大數據的行業(ye) 指導,平台將大力拓展增值服務,推出一係列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增值服務產(chan) 品,如物流金融、共同保險、平台創新服務、廣告營銷、O2O消費等增值服務。
7.2信息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總量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需要中國物流企業(ye) 和從(cong) 業(ye) 人員,加速自身改造升級,以滿足用戶對物流的高效、安全、可靠需求。物流行業(ye) 要在本輪創新大潮中,引領全球物流行業(ye) 的深刻變革。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物流業(ye) 智能化水平。
加強物流大數據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前沿物流模式創新,像無人駕駛應用於(yu) 物流行業(ye) ;車聯網,船聯網等物聯網形態嚐試;汽車快捷支付手段等使用;集裝箱智能化,港口智能化,倉(cang) 儲(chu) 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平台的投入等等,實現物流業(ye) 整體(ti) 智能化水平提升。
(2)構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前期大量物流企業(ye) ,物流園區,第三方公司搭建了自身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幫忙企業(ye) 實現了物流信息內(nei) 部流轉。但是各個(ge) 平台之間,信息相對孤立;同時,物流行業(ye) 平台與(yu) 政府相關(guan) 的政務平台,信息流通不暢。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提到,民生保障服務相關(guan) 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hui) 開放。物流數據也是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數據,所以加緊構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才能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物流基礎服務能力。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