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物流將跨越國與(yu) 國之間的壁壘,我們(men) 希望構建一張沒有國界、自由流轉的72小時全球物流網”
作者:王燕青
6842公裏,8小時,這是從(cong) 上海到莫斯科的飛行時長。
一個(ge) 俄羅斯網購用戶通過阿裏巴巴旗下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下單後,從(cong) 中國賣家發貨,到俄羅斯消費者最終拿到貨,要多長時間?
2016年之前,這個(ge) 數字大概在50天左右。中國郵政用20天時間把貨送到俄羅斯,俄羅斯郵政再用30天時間把貨配送到俄羅斯網購用戶手裏;2018年3月29日之前,這個(ge) 數字被縮短到15天,俄羅斯前20個(ge) 城市80%的網購用戶可以收到來自中國的包裹;現在,這個(ge) 數字被壓縮到5至7個(ge) 工作日。
對於(yu) 已能享受30分鍾達的中國網購用戶來說,5至7個(ge) 工作日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事情,但對俄羅斯網購用戶來說,卻是網購體(ti) 驗質的飛躍。這背後是俄羅斯龐大、臃腫和低效郵政係統的重構和再造,而推動它新生的功臣是中國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菜鳥”)。
菜鳥顯然不滿足於(yu) 5至7個(ge) 工作日這個(ge) 時長,它的終極目標是未來為(wei) 全球20億(yi) 消費者提供全球72小時達的物流配送服務。菜鳥總裁萬(wan) 霖曾坦言,目前菜鳥的能力距離這個(ge) 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菜鳥是一個(ge) 剛成立5年的創業(ye) 公司,但隨著阿裏的戰略性開發,以及未來五年1000億(yi) 資金的投入,菜鳥實現目標的時間表可能提前,甚至遠超預期。
萬(wan) 霖,菜鳥網絡總裁,同事眼裏標準的理工男、科學家。合作夥(huo) 伴驚歎他對業(ye) 務的熟悉和精通。他帶領菜鳥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圖 / 朱丹陽
2018年3月和5月,菜鳥相繼開通了“杭州—莫斯科”和“香港—比利時”兩(liang) 條定期洲際航線,這是全球唯一在運行的電商專(zhuan) 屬洲際航線,也是菜鳥從(cong) 無到有申請下來的。萬(wan) 霖說,未來菜鳥還將開通更多的定期專(zhuan) 屬洲際航線,打造一張全球洲際航線網絡。
菜鳥打造的這張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已經聚集了八十多個(ge) 全球物流合作夥(huo) 伴、231個(ge) 跨境物流倉(cang) 庫,能覆蓋224個(ge) 國家和地區。除此以外,西班牙、荷蘭(lan) 、法國以及東(dong) 南亞(ya) 多個(ge) 國家已實現72小時達。
在資本和技術的推動下,菜鳥正在豹變為(wei) 世界級物流協同平台。“世界級”這個(ge) 夢想早已在萬(wan) 霖和同事們(men) 心中落地,他對每一位菜鳥同事說,“隻有菜鳥飛起來,世界才會(hui) 真正變小。阿裏巴巴的每一個(ge) 業(ye) 務都讓世界不一樣,而菜鳥的眼光格局不一樣,業(ye) 務就不一樣,世界就會(hui) 因為(wei) 菜鳥而不一樣。”
全球布網的邏輯 上篇
從(cong) 未來看現在
隨著國內(nei) 電商紅利接近尾聲,國際化和新零售成為(wei) 阿裏全力推動的新增長方向。2016年3月,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yun) 在參加博鼇亞(ya) 洲論壇時首次提出了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電子世界貿易平台)概念,為(wei) 全球中小企業(ye) 提供一切全球貿易的基礎設施,實現“全球買(mai) 、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10月,馬雲(yun) 在雲(yun) 棲大會(hui) 上宣布了純電商時代的終結,提出了新零售概念。
在馬雲(yun) 不遺餘(yu) 力的推動下,eWTP被寫(xie) 進2016年杭州G20公報的第30條中。2017年12月,在世界貿易組織第11次部長級會(hui) 議上,WTO、世界經濟論壇與(yu) eWTP建立了長期對話機製。兩(liang) 天後,WTO發布《電子商務聯合聲明》,提出要通過電商幫助中小企業(ye) 開展國際貿易。2018年4月,聯合國工業(ye) 發展組織(簡稱“聯合國工發”)與(yu) 阿裏達成合作。
馬雲(yun) 曾表示,在幾十年內(nei) ,WTO讓6萬(wan) 家大型企業(ye) 實現了全球化,而eWTP要幫助剩下的80%中小企業(ye) 實現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產(chan) 生一次更大的推動。
兩(liang) 年前,馬雲(yun) 跟萬(wan) 霖交流的主題開始集中在“全球化”,“這是整個(ge) 菜鳥,包括整個(ge) 阿裏巴巴集團很大的機會(hui) 。”
全球跨境B2C電商市場的強勁增長驗證了馬雲(yun) 的構想。據公開數據,到2020年,全球跨境B2C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wan) 億(yi) 美元。其中,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更加迅猛。阿裏研究院數據則顯示,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將達12萬(wan) 億(yi) 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而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跨境電商占外貿進出口比重大約為(wei) 17%。由此可見,跨境電商發展的速度之快。
阿裏巴巴自己在跨境電商業(ye) 務上的發展速度更快。2018年5月4日,阿裏發布的2018財年財報顯示,其旗下跨境電商平台東(dong) 南亞(ya) 電商平台Lazada和全球零售市場平台全球速賣通(Ali Express)帶動阿裏國際商業(ye) 零售業(ye) 務收入同比增長94%。早在2017年4月,全球速賣通海外買(mai) 家數量就已經突破了一個(ge) 億(yi) ;另外,截至2018年3月,來自7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8000個(ge) 品牌通過天貓國際向中國銷售。
2017年11月,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台)位於(yu) 吉隆坡機場的中國境外首個(ge) 超級物流樞紐正式奠基。該項目宣告菜鳥全球智慧物流網絡新增了大型海外橋頭堡,菜鳥朝著全球72小時邁了一大步
一張全球互通的貿易網絡正在形成,而eWTP的構建很考驗阿裏在全球構建的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平台的能力。萬(wan) 霖在全球速賣通海外用戶破億(yi) 時曾表示,菜鳥將推動全球跨境物流向全球供應鏈升級,打造一個(ge) 服務eWTP的智能物流基礎設施。
2018年1月,菜鳥召開戰略大會(hui) 。此時萬(wan) 霖更多的是在梳理菜鳥未來五年的戰略部署,“麵對這麽(me) 多可能性和變化的時候,一個(ge) 想想我們(men) 能幹什麽(me) ,另外一個(ge) 也是從(cong) 未來向現在來看,我們(men) 該幹什麽(me) 。”馬雲(yun) 和阿裏巴巴CEO、菜鳥董事長張勇(花名“逍遙子”)都給了他很多建議。
馬雲(yun) 甚至特意趕過來參與(yu) 菜鳥戰略會(hui) 議。在戰略會(hui) 上,馬雲(yun) 再次強調和分享了全球化的重要性,“(講了)他在全球化上對我們(men) 的一些期待。”馬雲(yun) 每次見到萬(wan) 霖都會(hui) 講,全球化物流基礎設施要走出去。
最終,整個(ge) 核心管理層將菜鳥的未來五年規劃為(wei) “一橫兩(liang) 縱”戰略。“一橫”,是做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把物流不斷地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這件事情我認為(wei) 隻要我們(men) 足夠專(zhuan) 注、耐心,未來會(hui) 產(chan) 生巨大的價(jia) 值”;“兩(liang) 縱”,一是為(wei) 新零售供應鏈提供解決(jue) 方案;另一個(ge) 則是全球化。
萬(wan) 霖有全局觀,他能跳出當下的業(ye) 務範式展望未來。他相信阿裏的全球化將為(wei) 全球貿易帶來深遠的變革,這也是未來的方向,“物流是全球化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必須比業(ye) 務走得快一點,等到業(ye) 務都已經出去了,再去建基礎就來不及了。”萬(wan) 霖意識到菜鳥的責任重大,“(物流先行)才能夠讓整體(ti) 的節奏跑起來”,“雖然現在我們(men) 全球化的業(ye) 務占整體(ti) 業(ye) 務比例不是太大,但是我們(men) 認為(wei) 這塊是著重要做的。”萬(wan) 霖的策略是,集中優(you) 勢資源,將新零售與(yu) 全球化落實為(wei) 菜鳥構建未來智慧物流的兩(liang) 大著力點。
今年2月3日,在2018年C2M智能科技峰會(hui) 上,萬(wan) 霖進一步向外界堅定闡述了菜鳥的這一戰略。
阿裏高層對菜鳥的重視程度也在增加。4月,逍遙子在澳大利亞(ya) 考察時分享阿裏全球化稱,阿裏的全球化是整體(ti) 業(ye) 務基礎設施的全球化,在全球化中,物流比信息流和資金流更難,無捷徑可循,它必須要兼顧效率、規模和前瞻性,要進行長期規劃;5月4日,阿裏發布2018財年財報後的分析師電話會(hui) 上,逍遙子進一步定位菜鳥在阿裏國際化中的角色,“菜鳥將繼續聚焦在建設全球數字物流基礎設施上。”
2016年9月22日,坐落在西藏的紮西宗鄉(xiang) ,由90後少年楊濤打理的菜鳥驛站開始運營。該驛站處於(yu) 紮西宗鄉(xiang) 中心位置,距離珠峰大本營隻有1個(ge) 小時的路程,改變了珠峰腳下沒有專(zhuan) 業(ye) 快遞線路的曆史,讓快遞可以直達珠峰
繼淘寶、天貓、螞蟻金服之後,菜鳥正成為(wei) 阿裏越來越重視的戰略板塊。早在去年9月,阿裏就對菜鳥完成了一筆53億(yi) 元人民幣的增持,獲得51%的控股權,同時宣布未來五年對菜鳥投入1000億(yi) 元,進一步推進智能倉(cang) 庫、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
有了戰略,更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對於(yu) 萬(wan) 霖來說,推動戰略落地是更關(guan) 鍵的事。萬(wan) 霖的理解是,“定了方向之後,你要有能力通過頂層設計,把你定的這個(ge) 戰略方向拆解成具體(ti) 的戰略和打法,這個(ge) 是必須要有的”,不然,戰略就成了空中樓閣。
挑戰物流全球化
萬(wan) 霖,加入菜鳥前,原本是亞(ya) 馬遜高管,對精細化管理和鏈式增長有著深刻的理解。2017年1月,萬(wan) 霖正式擔任菜鳥總裁。
萬(wan) 霖對物流行業(ye) 的理解似乎已經融入其DNA,“我非常熟悉亞(ya) 馬遜那樣一套體(ti) 係”,而到了阿裏之後,他開始用“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把曾經的經驗和邏輯分解到菜鳥的每一個(ge) 決(jue) 定中。適應,並融合,這對管理而言,是一個(ge) 很大的挑戰,加上菜鳥要幹的事對行業(ye) 而言,也是一個(ge) 顛覆性的創新,“這是菜鳥最難的地方”,也是最吸引萬(wan) 霖的地方。
阿裏內(nei) 部常說的一句話被萬(wan) 霖反複提及,“因為(wei) 相信才看見,你得相信長遠的未來這個(ge) 信念,然後你再去做。”物流業(ye) 態創新見效慢,但對全行業(ye) 的影響是深遠的,萬(wan) 霖要通過自己和菜鳥團隊的努力,讓這些變化和效應慢慢顯現,“(這)才能讓別人真正相信,然後更多人加入進來(去改變這個(ge) 業(ye) 態)”,“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ge) 比較大的挑戰。”
萬(wan) 霖在闡述菜鳥全球化時多次提及“這是挑戰”,他是一個(ge) 謹慎而理性的人。他對未來的預判都建立在詳細的論證之後。這件事的挑戰在於(yu) ,“國內(nei) 有巨大的業(ye) 務量,基礎設施(物流)建設跟在主業(ye) 後麵跑,去快速響應(就可以)”,而在全球化上,整個(ge) 阿裏的全球化也是在剛剛起步階段,單量業(ye) 務還沒有完全成型,業(ye) 務量雖然數字很龐大,但跟國內(nei) 相比,還不在一個(ge) 量級,“在還看不到很具體(ti) 的業(ye) 務單量的時候,你要先去把這個(ge) 基礎設施給搭建起來,這對你的判斷的考驗是很大的”,物流是一項重投入業(ye) 務,“一旦投入下去不可能馬上改變,而全球化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它的鏈路很長,不像國內(nei) 很快就到了。”
在整個(ge) 國際物流鏈路中,海關(guan) 、國檢、各國政策、知識產(chan) 權等各種因素,都會(hui) 對物流鏈路產(chan) 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它的不確定性明顯高於(yu) 國內(nei) 。
關(guan) 曉東(dong) ,菜鳥國際總經理。他帶著菜鳥國際團隊全球飛,麵對區域性差異的巨大挑戰,被評價(jia) 為(wei) 可為(wei) 整個(ge) 物流行業(ye) 提供創新而合乎邏輯的解決(jue) 方案 圖 / 朱丹陽
關(guan) 曉東(dong) 是菜鳥國際業(ye) 務負責人,他原來在DHL工作過很長時間,是全球化物流領域的資深人士。2017年3月,萬(wan) 霖力邀關(guan) 曉東(dong) 加入菜鳥。萬(wan) 霖對關(guan) 曉東(dong) 的評價(jia) 是,他的經驗不僅(jin) 僅(jin) 是在跨境電商,而且可以為(wei) 整個(ge) 物流行業(ye) 、供應鏈提供創新而合乎邏輯的解決(jue) 方案。
關(guan) 曉東(dong) 認為(wei) 他所麵臨(lin) 的挑戰是,很多國家之間的區域性差異很大,“大家對服務、成本、用戶體(ti) 驗、消費習(xi) 慣的訴求都不一樣,即使在歐洲,每一個(ge) 國家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國家是貨到付款,因為(wei) 不願意透露他的信息,有些國家可能就是說不習(xi) 慣用櫃子”,更為(wei) 細致的,“不同國家對於(yu) 商品有一些不同規定,比如有一些國家對生鮮和食品,可能會(hui) 有不同的要求。”
馬雲(yun) 鼓勵萬(wan) 霖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不確定性。“他說你短周期內(nei) 會(hui) 看到所有都是不確定性,如果你看長期,你會(hui) 發現它是確定的。”
菜鳥從(cong) 2014年就已經開始布局全球化業(ye) 務。最近這兩(liang) 年,隨著阿裏全球化進程加快,菜鳥全球化也在加速。“隨著業(ye) 務量的增長,我們(men) 就開始思考整體(ti) 的全球72小時到達的布局”,通過對菜鳥跨境包裹網絡、海外倉(cang) 庫體(ti) 係和供應鏈能力的全麵梳理,萬(wan) 霖帶領團隊漸漸廓清了菜鳥全球化的方向和目標。
菜鳥憑借在中國本土市場打造的出色的數據運營能力,在全球化過程中受到了所在國政府和國際物流合作夥(huo) 伴的歡迎。比如阿裏打造的數字清關(guan) 技術和能力,複製到荷蘭(lan) 、印度、馬來西亞(ya) 等國都很成功。關(guan) 曉東(dong) 說,菜鳥提供的兩(liang) 地清關(guan) 模式和技術是全球範圍內(nei) ,“可以在一個(ge) 小時之內(nei) 處理單量最大的(模式)”,“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當地的合作方,他們(men) 希望(菜鳥)有一些新的模式幫助它們(men) 重構業(ye) 務模式和流程”,“幫助他們(men) 進一步提升(業(ye) 務能力)。”
在技術和資本的加持下,中國的物流業(ye) 態已經日漸成熟,“中國的快遞服務應該是全球最好的,中國的消費者享受的服務,也是全球最好的,在任何一個(ge) 國家都做不到這樣一個(ge) 服務。”關(guan) 曉東(dong) 認為(wei) ,未來三到五年,菜鳥在全球物流行業(ye) 的發展趨勢是,“可能會(hui) 獨占鼇頭”,“中國的物流公司會(hui) 在全球版圖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大家看到全球四大物流公司中,中國已經有一席了”,而菜鳥會(hui) 集中展示自己的技術自信和模式自信。
頭號合作夥(huo) 伴
我們(men) 在莫斯科地標性建築堤岸大廈見到了菜鳥俄羅斯大區總監瓦西裏耶夫。他告訴我們(men) ,菜鳥正在與(yu) 俄羅斯當地的合作夥(huo) 伴和航空公司進行深度溝通,“確保他們(men) 能在48個(ge) 小時內(nei) 交付”,“48個(ge) 小時內(nei) 完成所有包裹從(cong) 中國到俄羅斯的終端環節。”
這對俄羅斯物流體(ti) 係而言是一個(ge) 革命性的時刻。瓦西裏耶夫說,“過去四年,菜鳥給俄羅客戶帶來的改變和價(jia) 值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2013年3月,俄羅斯郵政因為(wei) 全球速賣通大促而爆倉(cang) ,其CEO被政府撤換。2015年6月,在俄羅斯信息部長撮合下,俄羅斯郵政與(yu) 菜鳥開始進行合作。到2016年11月,俄羅斯郵政開始脫胎換骨,年跨境包裹量從(cong) 三年前的3000萬(wan) 上升到了2.3億(yi) ,其中80%來自速賣通,在俄羅斯前20個(ge) 城市,80%的用戶15天就能收到來自中國的包裹。現在,這個(ge) 周期縮短至5-7天,不久的未來更會(hui) 有突破性的速度。
菜鳥速度讓瓦西裏耶夫看到了背後的深意,“我們(men) 為(wei) 國際業(ye) 務製定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消費者能明確感受到收到包裹時發生的劇烈變化。”
“把整個(ge) 俄羅斯郵政體(ti) 係進行了一次重構,”關(guan) 曉東(dong) 知道“重構”意味著推倒、重來,這對一家政府擁有的巨無霸機構來說並非易事。“俄羅斯郵政是有著四五十萬(wan) 雇員的一個(ge) 龐大體(ti) 係”,雖然它擁有四萬(wan) 兩(liang) 千個(ge) 分支機構,能夠到達俄羅斯最遠的西伯利亞(ya) 地區,但它的配送網絡按照區域劃分,對提升物流效能有很大的阻礙,內(nei) 部信息化程度也非常落後,“(菜鳥要做的)就是讓包裹在俄羅斯每一個(ge) 地方都有更多的確定性。”
“我們(men) 讓不同的交付階段確定下來”,“整合了所有包裹,開始做精細化分揀。”瓦西裏耶夫服務過不止一家中國公司的俄羅斯業(ye) 務,他認為(wei) 菜鳥在做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事,這件事關(guan) 乎“未來10年的市場。”
瓦西裏耶夫常常聽馬雲(yun) 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從(cong) 物流角度來說,我們(men) 已經這麽(me) 做了。”2015年,菜鳥在俄羅斯開發了“無憂物流服務”,“這意味著賣家不必做任何事,我們(men) 為(wei) 他們(men) 做了一切,我們(men) 分揀、做標簽、做出口等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men) 也為(wei) 他們(men) 提供保險”,“我們(men) 希望賣家隻關(guan) 注並做好銷售這一件事。”
瓦西裏耶夫相信這家來自中國的偉(wei) 大公司能做到。因為(wei) 他們(men) 正在改變俄羅斯消費者的消費習(xi) 慣。“原先,俄羅斯市場80%是貨到付款”,這被每一個(ge) 俄羅斯消費者認為(wei) 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但在一年半前,“我們(men) 開放了移動支付,這是百分之百的預付款。”瓦西裏耶夫說,當時沒有人相信它能成功,“但它最後還是成功了。”
信心對瓦西裏耶夫而言尤為(wei) 重要。菜鳥在俄羅斯市場開始以更為(wei) 靈活的方式為(wei) 其提高效能,“我們(men) 開始整合像DPD這樣的本土大型快遞公司”,“我們(men) 也打算開辟區域倉(cang) 庫網絡。”這是一件有意義(yi) 的事、偉(wei) 大的事,因為(wei) 有了穩定的物流體(ti) 係和服務,“人們(men) 可以把速賣通視為(wei) 一個(ge) 可以買(mai) 到所有東(dong) 西的地方”,菜鳥提供最堅實的保障。他沒有告訴11歲的女兒(er) 他在這家中國公司工作,但女兒(er) 選擇了速賣通作為(wei) 唯一的網購通道。
俄羅斯郵政副總裁謝爾蓋從(cong) 一開始就代表俄羅斯郵政與(yu) 菜鳥進行具體(ti) 的數據對接、係統重建,“今年的包裹數量比去年增長了40%,而且去年也比前年增長了40%,我們(men) 的任務是和菜鳥一起努力,以更積極的合作應對包裹增長帶來的壓力。”他預計,“未來的俄羅斯市場會(hui) 有更迅猛的增長”,菜鳥也已經成為(wei) 他們(men) 的頭號合作夥(huo) 伴。
“(俄羅斯物流)整個(ge) 網絡重構了,它們(men) 現在到任何地方都有一個(ge) 相對比較確定的服務時效。而且信息化基本已經達成,這就是菜鳥在裏麵扮演的一個(ge) 角色。”關(guan) 曉東(dong) 提及的“角色”意識已經成為(wei) 菜鳥的共識。
全球網絡格局已現
菜鳥要在這張覆蓋全球的物流大網中扮演什麽(me) 樣的角色?萬(wan) 霖為(wei) “這張網絡”推演了菜鳥的深度進化,它通過全球智慧路由,連接起了國際倉(cang) 儲(chu) 、國際運輸和配送以及海關(guan) 商檢。包括GFC全球履約中心倉(cang) (Global Fulfillment Center,簡稱GFC倉(cang) )、EWTP超級物流樞紐、定期專(zhuan) 屬洲際航線等方麵的快速推進。同時,菜鳥搭建的全球物流網絡平台上也聚合了近百家國際物流合夥(huo) 夥(huo) 伴。對於(yu) 菜鳥來說,下一步就是在既定的格局內(nei) 繼續深耕細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到目前為(wei) 止,菜鳥已經在洛杉磯、馬德裏、法蘭(lan) 克福、悉尼、奧克蘭(lan) 、首爾、大阪、香港等地布局了10個(ge) 全球訂單履約中心。
菜鳥GFC倉(cang) 與(yu) 初級的海外集貨倉(cang) 不同,海外商家可以通過GFC倉(cang) 進行就近補貨,消費者可以向GFC倉(cang) 直接下單。GFC倉(cang) 整合了消費者的交易、支付和物流信息,能夠將進口商品遞送時間從(cong) 兩(liang) 周縮減為(wei) 5天。並且,消費者可以實時查看GFC倉(cang) 發出的貨物的訂單攬貨、入庫出庫、幹線航班、轉關(guan) 清關(guan) 等信息。
菜鳥通過技術打通了GFC倉(cang) 背後的語言、貿易和清關(guan) 等障礙,提升了跨境電商的購物體(ti) 驗和物流效率。關(guan) 曉東(dong) 說,“未來的物流將跨越國與(yu) 國之間的壁壘,我們(men) 希望構建一張沒有國界、自由流轉的72小時全球物流網。”
唐韌,“乘風破浪”菜鳥網絡海關(guan) 清關(guan) 技術對接人。他喜歡有挑戰的事。去年迎戰“雙11”做海關(guan) 項目的時候,同事對他開玩笑說:你訂的是自殺式KPI 圖 / 朱丹陽
對“自由流轉”這四個(ge) 字,唐韌也深有體(ti) 會(hui) 。自從(cong) 2008年加入阿裏,他一直在中後台係統開發崗位。2016年10月,唐韌加入菜鳥,“以前台的角度去看係統開發,去看看前台業(ye) 務怎麽(me) 做”,這在唐韌看來是直麵“商業(ye) ”這個(ge) 戰場。他為(wei) 菜鳥解決(jue) 了海關(guan) 係統的對接與(yu) 開發,真正打開了“自由流轉”的關(guan) 鍵閥門。
去年11月3日,菜鳥首個(ge) eWTP級物流樞紐在馬來西亞(ya) 吉隆坡機場成功落地。該項目成為(wei) 菜鳥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橋頭堡。在eWTP級物流樞紐背後,更為(wei) 龐大的是菜鳥構建的本地化倉(cang) 配體(ti) 係和物流網絡體(ti) 係。
菜鳥通過與(yu) 阿裏投資的本地化電商平台Lazada以及馬來西亞(ya) 郵政、新加坡郵政合作,構建起了鏈接中國與(yu) 東(dong) 南亞(ya) 的物流網絡。同時,菜鳥在東(dong) 南亞(ya) 已經布局了數十個(ge) 物流倉(cang) 庫,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等重要區域。
去年雙十一,Lazada高層專(zhuan) 程到了杭州,與(yu) 菜鳥進行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的對接,“我們(men) 把它所有倉(cang) 庫係統全部遷移成我們(men) 的一個(ge) 打包係統”,成為(wei) 整體(ti) 全球網絡的一部分。菜鳥團隊也在幫助Lazada在當地拿地建倉(cang) ,“進行下一步物流技術的升級”,萬(wan) 霖看好Lazada的本地化能力和經驗,“雙方能夠充分的協助和賦能,而不是重複建設”,“對菜鳥來說,是組合成一張高效的全球網絡。”
國內(nei) 地方政府也在抓緊eWTP口岸試點建設。今年1月,杭州政府也開始加快推進eWTP杭州實驗區建設進度。逍遙子曾表示,eWTP的核心是“e”,必須每個(ge) 國家、每個(ge) 口岸都建立電子化的大數據驅動的“單一窗口”。隨著馬來西亞(ya) eWTP級物流樞紐的建成和杭州eWTP杭州實驗區的推進,未來可以向世界其他地區快速複製。
同時,菜鳥開始建設定期專(zhuan) 屬的洲際航線。這是基於(yu) 關(guan) 曉東(dong) 加入菜鳥後與(yu) 萬(wan) 霖討論最多的事,“怎麽(me) 提升服務,怎麽(me) 提升國際物流效率。”當跨境電商這部分可以實現“到歐洲國家平均十天的效率”時,關(guan) 曉東(dong) 提出了更加苛刻、但也是性價(jia) 比最高的時效,“五天”。
“五日達”與(yu) “十日達”完全是不一樣的運營模型,“物流最主要的就是組網,從(cong) 攬收到幹線到末端,包括中間的這條鏈怎麽(me) 組織是最優(you) 的?”為(wei) 了達到這個(ge) 效率,菜鳥開始建立“全球骨幹網”,“幫助我們(men) 更大地把業(ye) 務量聚集在一起,通過業(ye) 務量的聚集我們(men) 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才能夠提升(效能)。”
菜鳥現在有一百多人的團隊負責骨幹網的搭建,通過航空鏈路、洲際航線組建枝幹,加上末端的配送網絡,其中運用菜鳥先進的數據化運營能力,實現全鏈路參與(yu) 骨幹網絡。
到目前為(wei) 止,在菜鳥的全球物流骨幹網上,有一百多家國外物流公司在進行合作。全球最大的郵政體(ti) 係萬(wan) 國郵聯也是菜鳥的合作方,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快遞公司、本地化末端公司都是菜鳥的合作方。
這張已經成型的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已經開始發揮自我價(jia) 值。2018年5月18日,菜鳥發布了“不斷電計劃”,產(chan) 品在海外生產(chan) 後,商家便將貨物交給菜鳥,通過數據預測隨時將商品從(cong) 海外送入中國,從(cong) 而大規模減少缺貨斷貨的發生概率,保證消費者的購買(mai) 需求。這個(ge) 計劃,進一步提升了購物體(ti) 驗,並降低了供應鏈成本。
全球布網的技術自信 下篇
平台鏈接者
菜鳥布局全球智慧物流網絡的底氣在於(yu) 其在中國本土市場上的成功。
到目前為(wei) 止,菜鳥已經通過電子麵單、智能分單、超級機器人倉(cang) 庫、末端配送機器人等技術,搭建起了一個(ge) 智能化與(yu) 自動化的物流網絡。它展現了未來全球物流行業(ye) 的遠景。其在本土市場打磨出來的成熟經驗複製是構建全球智慧物流網絡的基石。
從(cong) 菜鳥成立之初,打造智慧物流網絡的初心就始終沒有變過。2013年5月28日,阿裏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複星集團、中國郵政集團、中國郵政EMS、順豐(feng) 集團、天天、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以及相關(guan) 金融機構,合資共建菜鳥,它的任務是建設“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
馬雲(yun) 在菜鳥成立時就給團隊設置了員工人數的上限,他認為(wei) ,菜鳥要成為(wei) 一家數據公司,而不是一家物流公司,它的人數上限不能超過五千人。
中通董事長兼總裁賴梅鬆當時也在深圳參加了菜鳥成立儀(yi) 式。他清楚地記得馬雲(yun) 在現場向合作夥(huo) 伴傳(chuan) 遞的一個(ge) 理念,“菜鳥的出發點是幫助物流企業(ye) 提升效益。”這讓他在內(nei) 心深處認可菜鳥的平台模式。
穀雪梅,菜鳥CTO,花名康朵。在公司內(nei) 部大家都喜歡叫她“阿姨”,據說是源自逍遙子在一次電話會(hui) 議上喊她“阿姨”,自此廣為(wei) 流傳(chuan) 圖 / 朱丹陽
五年來,菜鳥高管團隊的初心始終未變。目前,在萬(wan) 霖和菜鳥CTO穀雪梅(花名“康朵”)搭檔的管理層團隊班子裏,菜鳥的技術公司定位已經非常牢固。萬(wan) 霖可能在不同的場合描述過菜鳥的模樣,當他在杭州的辦公室回顧時,仍然顯得很激動,“我希望菜鳥要做的這件事情不是一個(ge) 傳(chuan) 統的物流公司或者是一個(ge) 傳(chuan) 統的模式,而是用技術、數據去改變物流這樣一個(ge) 非常傳(chuan) 統的行業(ye) 。”
為(wei) 了說服康朵加入菜鳥,萬(wan) 霖專(zhuan) 門請她吃了頓飯。康朵曾與(yu) 李開複搭檔,擔任穀歌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她是一個(ge) 典型的理性思維主導者,追求第一性原理,一切解決(jue) 問題的路徑在她那裏都可分解可求證可數據化。
康朵對萬(wan) 霖的印象是,“一個(ge) 科學家出身的人,有著強邏輯。”一頓飯的時間,萬(wan) 霖似乎沒有跟康朵談任何具體(ti) 的工作,也沒有談物流,但她已經可以判斷萬(wan) 霖是不是同類人。萬(wan) 霖就問了康朵一個(ge) 問題,“你喜歡什麽(me) 樣的人?”
康朵說,聰明的人。
他倆(lia) 相視而笑。在探究問題的本源上,他們(men) 有著相同的能力和執著。康朵很純粹,也很直接,她能看到問題、解決(jue) 問題而不會(hui) 糾纏冗餘(yu) 的人情世故。
對康朵而言,如果一件工作不能讓她感到快樂(le) ,那絕對不是她追尋的事業(ye) 。她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很自我的追求,但如果人人都能在菜鳥這件事上獲得快樂(le) ,那這便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事業(ye) 。
菜鳥依然是一家創業(ye) 公司,“還是如履薄冰的(感覺)。”這份謹慎的危機感緣於(yu) ,“大公司如果要做一件偉(wei) 大的事,中間是允許犯錯的,是承擔得起的”,“創業(ye) 公司要做一連串快速的決(jue) 定,但是基本對錯誤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康朵謹慎地做每一個(ge) 決(jue) 策,也要求團隊有快速的自我修複能力。
她是帶著對“互聯網”的理解加入菜鳥的,“我給菜鳥技術團隊的使命,就是構建數據驅動的社會(hui) 化物流協同平台”,第一步,“使菜鳥整個(ge) 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更互聯網化。”
技術流的菜鳥從(cong) 成立時起,就堅持用技術的方式去解決(jue) 傳(chuan) 統物流行業(ye) 的痛點。
第一個(ge) 切入點是電子麵單。2014年5月,菜鳥正式推出了標準化的公共電子麵單平台。通過與(yu) 各家快遞公司和商家係統打通匹配,並向全行業(ye) 開放免費申請接入,實現快遞從(cong) 攬收、中轉到配送的全程信息化標準化。
麵對幾千家物流合作夥(huo) 伴、上千萬(wan) 淘寶賣家,萬(wan) 霖記得2014年剛推行時,滲透率隻有5%。
但它的優(you) 勢是顯而易見的。有了這個(ge) 電子麵單平台,商家隻要跟菜鳥的平台對接一次,它就可以服務任何一個(ge) 商家。“把原來N對N的網絡結構,變成了N對1再對N的網絡結構,這實際上通過一個(ge) 技術和平台的作用,使得網絡結構改變之後,極大地簡化了推廣成分。”萬(wan) 霖在技術與(yu) 商業(ye) 的邊界尋找可能。
中通是電子麵單的大力支持者。2014年5月6日,賴梅鬆在中通理事會(hui) 上提出要使用電子麵單,“(即使在當時)管理層有些人是反對的,最後也是派下去必須要推”。賴梅鬆的堅持很快得到了驗證,也獲得了管理層的大力支持,“今天來看對社會(hui) 的作用非常的大”,“對企業(ye) (的作用)是降低成本”,“原來五聯單印要1毛錢,現在電子麵單隻要5分錢,這數字非常龐大。”“對社會(hui) 來講是減量環保,減少了很多紙張消耗和汙染。”
2017年雙十一期間,天貓包裹量達到8.12億(yi) ,能繞地球1200圈,每個(ge) 包裹省5分錢,能省掉四千多萬(wan) 成本。而新推的智能打包算法可以節省4100萬(wan) 個(ge) 箱子,相當於(yu) 保住53萬(wan) 棵梭梭樹。
這些技術正在逐漸成為(wei) 全行業(ye) 的標配。過去五年,菜鳥為(wei) 國內(nei) 物流行業(ye) 帶來的最大價(jia) 值其實歸結為(wei) 兩(liang) 個(ge) 詞:智慧和綠色。
菜鳥也開始通過技術構建包括快遞網、倉(cang) 配網、末端網、農(nong) 村物流網和跨境網在內(nei) 的五張網。其中,快遞網是通過電子麵單、智能分單、智能發貨引擎和雲(yun) 客服對快遞公司進行數據賦能。
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將菜鳥定義(yi) 為(wei) “一個(ge) 開放生態的建設者”,“因為(wei) 在整個(ge) 物流供應鏈裏要做別人還沒有做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真正地能夠為(wei) 整個(ge) 物流供應鏈的各個(ge) 環節提供鏈接,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提升效率和服務體(ti) 驗,從(cong) 社會(hui) 上講,降低了整個(ge) 社會(hui) 物流履約的成本”,“一開始它的定位就是平台的鏈接者。”
對技術底色的向往
“菜鳥是一個(ge) 平台,但是這個(ge) 平台,到底是個(ge) 業(ye) 務的平台,還是一個(ge) 技術的平台,還是人工智能數據的一個(ge) 平台?”哥德是第一代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的研發者。他是一個(ge) 技術極客,他到菜鳥後考慮的第一個(ge) 問題是,“我們(men) 能不能把人工智能技術、把機器人技術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
如果更酷一點,“我們(men) 創造一個(ge) 完全自主的機器人呢?”這個(ge) 機器人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室內(nei) 室外都能跑、還能坐電梯,至少先在阿裏巴巴園區把包裹送到員工的工位上。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ge) 高難度的挑戰哥德帶著兩(liang) 三個(ge) 人在自己的工位上征服了。他這才意識到,“菜鳥可以是一個(ge) 技術平台”,對於(yu) 菜鳥來說,要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平台,隻是一個(ge) 選擇。這個(ge) 選擇,基於(yu) 這個(ge) 平台的價(jia) 值觀和文化。
哥德,菜鳥第一代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的研發者,因此得名“小G他爹”。80後,摩羯座,在同事眼裏“相比女人,他更愛機器人” 圖 / 朱丹陽
哥德喜歡研究數學。在他看來,一切問題的本源,包括技術的哲學問題和機器人的人性,都可以歸結為(wei) “數學”,“我不是一個(ge) 機器人,我是一個(ge) 人”,“但是你知道我們(men) 以數學的方式表達,人這個(ge) 概念到底是什麽(me) 呢?以數學方式表達出來的那個(ge) 人,可能跟我們(men) 認識的那個(ge) 人不一樣,甚至我們(men) 每個(ge) 人認知的那個(ge) 人的概念都不一樣”,“這就是人現在跟機器人沒法比的地方。”
“你會(hui) 跟小G聊天嗎?”
哥德愣了,“我覺得這隻是一個(ge) 功能設定的過程”,“如果你想讓它有聊天功能,其實我們(men) 就可以設定進去。”
一開始,哥德和團隊還真的討論過要不要讓小G會(hui) 聊天的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它的親(qin) 近感會(hui) 更好”,“甚至它帶來的服務品質也更好”,也有顯而易見的劣勢,“我們(men) 需要的是一款物流機器人,效率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它在街上逮到誰就跟誰聊天,那效率就非常糟糕了。”
雖說小G被哥德界定為(wei) “工具”,但也有意識模糊的時候。最初小G被帶到阿裏前沿科技的展館裏測試,突然,機器人在沒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況下自動往外走,“我們(men) 當時還沒有在係統端有一些非常嚴(yan) 格的介入措施。”
看著小G往外走,一群工程師趕緊衝(chong) 到小G麵前,攔住它,攔了半天,後麵有個(ge) 同學說,“我們(men) 按一下急停按鈕不就好了嗎?”一群人怔住了。在跟人的慣性思維做鬥爭(zheng) 時,有時候你會(hui) 忘了小G是個(ge) 機器人。
當然,到目前為(wei) 止,菜鳥無人機器已經實現了多次迭代。從(cong) 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到小G2代,再到小Gplus,早已實現了智能無人駕駛以及緊急狀況下的人工遠程接管。
2016年年初,菜鳥組建E.T.物流實驗室,“關(guan) 心文明,(具有)科幻感”,這是哥德對技術底色的向往。在這個(ge) 前沿實驗室的推動下,倉(cang) 內(nei) 複雜揀貨機器人矩陣、無人送貨機等也得到了實際研發和應用。
2017年10月,菜鳥在廣東(dong) 惠陽發布超級機器人旗艦倉(cang) 。倉(cang) 儲(chu) 運營方北領科技、智能機器人硬件生產(chan) 商上海快倉(cang)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快倉(cang) 科技“)作為(wei) 協作方,與(yu) 菜鳥一起對惠陽機器人倉(cang) 進行了移庫升級。在機器人幫助下,一個(ge) 揀貨員隻要走原來5%的步數,就可以完成原來揀貨量的三倍任務。
2017年3月,菜鳥和軟銀完成對快倉(cang) 科技的兩(liang) 億(yi) 元B輪融資。快倉(cang) 現已合作客戶包括百世物流(快倉(cang) 天使投資人)、京東(dong) 、唯品會(hui) 、中國郵政、Paul Frank、聯合利華、壹健康等。而阿裏是百世物流的第一大股東(dong) 。
江逸,菜鳥超級無人倉(cang) 技術專(zhuan) 家。他經常抱著一個(ge) 筆記本,跟著一個(ge) AGV狂奔,因為(wei) 倉(cang) 庫特別大,從(cong) 這頭到那頭,隔空喊:測試成功啦! 圖 / 朱丹陽
菜鳥本身提供的是一個(ge) 協同機製。前沿技術和商業(ye) 運作,更好地促進人機協同,提升效率,幫助行業(ye) 增效。“我們(men) 希望在花了錢的同時,能夠看到實際的效益”,“除了幫我們(men) 的合作夥(huo) 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之外,也希望能夠給這些設備商,尤其是新型設備商(發起商),提供比較好的場景和未來的空間。”菜鳥超級無人倉(cang) 技術專(zhuan) 家江逸說。
“菜鳥是場景驅動,通過場景產(chan) 生需求再聚焦”,技術是對“聚焦”的最優(you) 化處理。張春暉最初是從(cong) 微軟到阿裏的。他在阿裏花了六年完成了智能手機操作係統的開發和商業(ye) 化運用,因為(wei) 看好無人駕駛在物流行業(ye) 的應用而到了菜鳥,全麵負責E.T.物流實驗室。他將現階段的重點聚焦無人技術,優(you) 先做無人車。
張春暉,菜鳥ET物流實驗室主任。他從(cong) 微軟到阿裏,曾長期擔任阿裏YunOS總裁,一手打造了互聯網汽車,具有造車基因。看好無人駕駛在物流行業(ye) 的應用 圖 / 朱丹陽
他跟萬(wan) 霖說起三年以後要做的事,“一定是無人駕駛,這對菜鳥很重要。”他很篤定,也想得很紮實,“這不是一天兩(liang) 天的事情,我覺得至少是十年的事情。十年的事情就不是說急於(yu) 求成怎麽(me) 樣對吧?”他問旁人,隻是已經有了答案,“無人駕駛的影響肯定是深遠的,它不光影響一個(ge) 產(chan) 業(ye) ,更多影響的是城市。”張春暉說,他想象中的未來城市,一定是一個(ge) 高效的、合理優(you) 化的、資源極大節約的城市。
而技術,這個(ge) 在菜鳥被不斷強調的基礎能力,“將漸漸把複雜的東(dong) 西工具化,成本會(hui) 變得越來越低”,唐韌說,他們(men) 總是在嚐試“用技術突破邊界去推動業(ye) 務模式創新”。
對於(yu) 未來,萬(wan) 霖希望菜鳥能夠繼續增厚自身的技術,菜鳥現有的3000人團隊中,有一半以上是技術人員,他覺得還不夠,“我們(men) 希望它打造更厚的技術平台,更厚的綜合性平台。”
物流促進消費
追求極致及技術應用之外,菜鳥還在探索創造新的模式去服務消費者。逍遙子曾說,菜鳥要開辟物流新賽道,要針對商家和消費者兩(liang) 個(ge) 端的不同需求,去提供新零售物流解決(jue) 方案。
“未來的消費者有更多的定製化需求,”萬(wan) 霖對此提出基於(yu) 一切服務的前提,“怎麽(me) 去滿足這樣一些更多樣化的、更靈活的、更貼身的需求?”歸結為(wei) 兩(liang) 個(ge) 層麵,用更靈活的方式滿足需求,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未來的物流一定是社會(hui) 化的、去中心化的。”
2017年2月,淘寶天貓已經大規模上線當日達和次日達的商品,這被認為(wei) 是繼“包郵”服務後,物流行業(ye) 第二個(ge) 現象級創新,反過來驅動了電商前端的消費。
萬(wan) 霖認為(wei) ,在現在的物流市場裏,“模式效率做到非常非常高了,但很有可能它過一段時間並不匹配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菜鳥應該搭建兩(liang) 層能力,“一層是基礎設施,把物流要素連接起來,把人、車、庫房數字化,讓它實時在線可調度、可調配,這些東(dong) 西是不會(hui) 變的,不管你上麵需求怎麽(me) 變化”,這是菜鳥非常堅定並且會(hui) 持續去做的事,而不斷去變化和適應的是,“用數字化的技術設施不斷組合、創造新的模式,更貼近消費者去滿足他的需求。”
在菜鳥的創新模式中,已經誕生了兩(liang) 個(ge) 新物流樣板,分別是天貓超市的一小時達、天貓下單門店發貨的2小時達。這些是即時物流的代表模式。
在新零售模式下,菜鳥自2017年10月起開始嚐試與(yu) 線下實體(ti) 店展開合作。通過把杭州、寧波、溫州、合肥等地的10家銀泰百貨接入菜鳥門店發貨係統,消費者可以用“喵街”APP購買(mai) 商品,選擇“到店自提”或者“配送上門”。
2018年1月,菜鳥與(yu) 屈臣氏聯合,把全國近400家屈臣氏門店改造成前置倉(cang) ,實現“網上下單 樓下發貨”的新零售物流服務;4月,菜鳥又與(yu) 母嬰連鎖商城“樂(le) 友”達成合作,複製“網上下單 樓下發貨”的分鍾級配送體(ti) 驗。
萬(wan) 霖對需求動態很敏感。“原來的商家其實是一個(ge) 很小的商家,但是它隨著天貓成長,越做越大,(每天)發一兩(liang) 千個(ge) 包裹和發十幾個(ge) 包裹是完全不同的問題。他自己已經幹不了了”,“等到他有了足夠的規模,他又在想怎麽(me) 能夠把庫存提前放到最近的地方去,而不是用原來單點發的模式去做”,基於(yu) 這樣的發展需求,“菜鳥開始搭建大家共享的一個(ge) 網絡。即使再大的商家自己去建這樣一個(ge) 網絡也是不現實的。”其中包括倉(cang) 儲(chu) 資源的共享等,“成本、體(ti) 驗、效率,都能快速提升。”
以菜鳥與(yu) 海爾旗下的日日順物流合作為(wei) 例,菜鳥通過全國智能倉(cang) 配網絡、運營大數據和算法能力,可以讓日日順做到“單未下,貨先行”,把貨物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cang) 庫。而這種模式也在菜鳥全球智慧物流網絡中看到了應用,比如其剛剛推出的“不斷電計劃”。
萬(wan) 霖還在考慮的是,如何把農(nong) 村物流通路延展到全國60萬(wan) 個(ge) 行政村。“村絕大多數快遞公司都送不到”,別人做不到的、難做的事,菜鳥就要考慮如何以一個(ge) 更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去做,“搭一套公共的網絡,每個(ge) 縣開班車到每個(ge) 村去,不管是誰的包裹都可以搭載同樣一套體(ti) 係,這樣整個(ge) 社會(hui) 的效率和成本都會(hui) 下降,村裏的這些消費者也能體(ti) 會(hui) 到更好的服務。”
夥(huo) 伴價(jia) 值
在通往成功彼岸的道路上,菜鳥仍將奮鬥很長時間。對於(yu) 它的合作夥(huo) 伴來說,菜鳥能共苦,但能否同甘?菜鳥現在免費向夥(huo) 伴開放的產(chan) 品和服務,未來會(hui) 收費嗎?
“從(cong) 我們(men) 的角度來講,雖然我們(men) 短期內(nei) 不是把盈利作為(wei) 最優(you) 先的訴求,但是(最終)都是得盈利的。”而目前,“整個(ge) 基礎設施數據化的事情才剛剛開始”,“更多是把標杆做出來,有示範效應。”萬(wan) 霖和團隊想要打造產(chan) 生更大價(jia) 值的菜鳥,“現在的基礎設施是免費的,但是當你創造更多真摯的服務時,(能)產(chan) 生更大的價(jia) 值。”
目前,菜鳥也在探索,像電子麵單、數據連接這樣的基礎服務,能不能“長出非常非常多有價(jia) 值、真實的數據化的產(chan) 品出來”,“但是要達到這樣一個(ge) 對生態的信任度和這樣一個(ge) 緊密的連接是需要過程的”,萬(wan) 霖從(cong) 一開始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不是說你菜鳥站出來說,我要做這樣一個(ge) 東(dong) 西,大家就相信或者大家第一天就完全接受了。”
“找到更多能夠創造十塊錢價(jia) 值的產(chan) 品”才能為(wei) 生態合作夥(huo) 伴提供更為(wei) 持續的價(jia) 值,“如果你能夠幫助消費者省十塊錢,你向他收一塊錢兩(liang) 塊錢都不是什麽(me) 問題,你最終沒有給他產(chan) 生足夠價(jia) 值,這個(ge) 錢你也是收不上來的。”
賴梅鬆說,他從(cong) 來沒有懷疑過菜鳥的價(jia) 值,而處於(yu) 這個(ge) 裂變的時代,他和他的企業(ye) 要做的,“很簡單,根據行業(ye) 發展和社會(hui) 需求,強大自己,去適應,去融合。”他相信,“菜鳥一定是要做一家賦能的、與(yu) 物流企業(ye) 共同成長的公司。”
最終,這是一個(ge) 大閉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yu) 進來”,“而不是說我追求自己的掌控度,我做一個(ge) 很小的閉環。”在這條賽道上,或許根本稱不上賽道,因為(wei) 在這個(ge) 新物種創造上,菜鳥還沒有同質性很強的競爭(zheng) 對手。不管怎麽(me) 樣,萬(wan) 霖和他的同事們(men) 找到了去實現願景的通道,“放棄對於(yu) 小閉環的可控性,大家一起進入到大閉環中間來,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這樣才能形成一個(ge) 真的閉環。”萬(wan) 霖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men) 要通過一個(ge) 個(ge) (鏈)點把產(chan) 品的核心價(jia) 值做出來,讓大家看到這樣的模式比自己去搭一個(ge) 小閉環(要強)”,這樣的效率體(ti) 驗會(hui) 讓夥(huo) 伴的協同機製更有效。
康朵的技術邏輯是,“未來,社會(hui) 會(hui) 有一個(ge) 更精細化的分工,我們(men) 應該把每一段都交給更專(zhuan) 業(ye) 的人去做,這樣大家把精力省下來,可以做更多關(guan) 於(yu) 未來的創新”,如果在未來的整個(ge) 大物流市場,“大家的信任成本非常高,而效率很低,中間各種層級很多,這一定是不對的。”
趙劍鋒,點我達創始人兼CEO。作為(wei) 菜鳥的合作夥(huo) 伴,他認為(wei) 菜鳥是“一個(ge) 開放生態的建設者”、“平台的鏈接者” 圖 / 朱丹陽
作為(wei) 菜鳥合作夥(huo) 伴,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深度認同康朵的技術邏輯,“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專(zhuan) 長,把自己所擅長的那一段搞好,把別的交給合作夥(huo) 伴,大家相互協同、開放協作,隻有這樣,整個(ge) 行業(ye) 才能發展得更好。”
萬(wan) 霖認同夥(huo) 伴價(jia) 值,“不管是國內(nei) 做新零售,還是未來我們(men) 要去全球化的市場上搭建盈利(模式),也是一樣要靠合作夥(huo) 伴的。”
而菜鳥從(cong) 技術到運營各層麵展示出來的開放、協同或許已是其骨子裏的基因,不會(hui) 變,也不能變。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