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數年間,外界給予德邦快遞的標簽是“物流界順豐(feng) ”,那麽(me) 今時今日,德邦快遞早已超脫了這一標簽,正崛起為(wei) 快遞江湖的“另類王者”。
4月17日晚,德邦股份(加代碼)交出了登陸A股以來的第一份“成績單”。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人民幣203.50億(yi) 元,淨利潤人民幣5.47億(yi) 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9.70%和43.87%,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更是達到55.28%。
而成績單上最大的亮點,當屬公司過去5年著力打造的快遞業(ye) 務,在2017年完成收入69.28億(yi) 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7.58%。
細數德邦快遞一路“封王”的曆程中,貫穿始終的是“差異化、專(zhuan) 注和穩健”這一係列實業(ye) 界致勝的關(guan) 鍵詞。
眼下,步入物流快遞業(ye) 競技“中場賽段”的德邦快遞,已將“大件快遞發德邦”作為(wei) 了口號,而這艘“將另類進行到底”的巨艦前方,還有近三千億(yi) 的市場藍海等待開掘。
順勢而為(wei) 掘金大件快遞千億(yi) 級市場“藍海”
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政策召喚下,2017年被認為(wei) 是國內(nei) 消費升級時代開啟的元年。對於(yu) 與(yu) 消費升級息息相關(guan) 的快遞物流業(ye) ,業(ye) 界人士紛紛思考在這一新時代背景下賦予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新使命,“順勢而為(wei) ”成為(wei) 時代關(guan) 鍵詞。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jun) 在總結小米高成長秘訣時曾提出一個(ge) 關(guan) 鍵詞:順勢而為(wei) ,即要看清這個(ge) 時代成全你做什麽(me) 樣的事情。正是對時代大趨勢的精準把握,小米成為(wei) 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風口上那隻被吹起的“豬”,締造了製造業(ye) 神話。
的確,如果細究改革開放40年來的企業(ye) 成長史,“順勢而為(wei) ”無不成為(wei) 成功企業(ye) 的密鑰之一。
曆數德邦快遞過去22年的成長曆程,你會(hui) 發現,其“順勢而為(wei) ”的基因從(cong) 一開始就已種下。
本世紀初,國內(nei) 公路高速網絡雛形漸顯,這給國內(nei) 物流快運業(ye) 長期依賴航空運輸的局麵提供了發展契機。彼時,德邦快遞創始人崔維星果斷出手,於(yu) 2001年4月在廣州白雲(yun) 區新市貨運市場開通了第一條從(cong) 廣州到北京的汽運專(zhuan) 線,這項業(ye) 務帶來的貨量讓德邦快遞嚐到了公路快運的甜頭。由此而始,德邦快遞開啟了從(cong) 航空快運業(ye) 務轉型為(wei) 綜合物流集團的升級跨越。
眼下,消費升級時代浩蕩而至,對於(yu) 快遞物流業(ye) ,眾(zhong) 所認同的大勢所趨是瞄準大件快遞市場,因為(wei) 居家大件快遞已然成為(wei) 新的網絡消費主力軍(jun) ,人們(men) 的網購消費習(xi) 慣已從(cong) 小件商品延伸到電器、家具類大件物品。
在零擔快運領域深耕起家的德邦快遞,在2013年開始進入快遞領域,過去5年取得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90%的驕人戰績。但至今數十億(yi) 的收入體(ti) 量相比於(yu) 其他快遞巨頭動輒百億(yi) 級的營收規模,仍需要一個(ge) 出奇製勝的“殺手鐧”。
於(yu) 是,順勢而為(wei) 的德邦快遞在2018年伊始打出“大件快遞發德邦”的響亮口號,將大件商品作為(wei) 進軍(jun) 快遞戰場主攻的方向。
在以零擔快運為(wei) 主業(ye) 期間,德邦快遞曾創下年均持續複合增長60%,5年收入增長10倍的佳績。盡管如此,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仍向外界坦言,德邦快遞當初從(cong) 零擔快運切入快遞領域,一個(ge) 最大的初衷是“零擔物流這個(ge) 市場目前增長較緩慢”,行業(ye) 發展的天花板似乎觸手可及。
如果說5年前德邦快遞進軍(jun) 快遞業(ye) 源自於(yu) 另一種意義(yi) 上的“順勢而為(wei) ”,那麽(me) 5年後的今天,把準“大件快遞”這一行業(ye) 升級命門則為(wei) 德邦快遞未來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按照相關(guan) 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國內(nei) 的大件快遞市場未來三年內(nei) 的市場規模將可達2700億(yi) 元之巨,這顯然要比已漸趨飽和的傳(chuan) 統快遞和快運市場更具成長想象空間。
剛剛舉(ju) 行的德邦2018年會(hui) 上,崔維星擲地有聲地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德邦快遞希望在保證零擔業(ye) 務穩定增長的同時,能成為(wei) 大件快遞的代名詞。
深諳差異化競爭(zheng) 之道
在眾(zhong) 多企業(ye) 的成功秘訣中,“順勢而為(wei) ”可能是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能精準卡位行業(ye) 痛點,打造差異化競爭(zheng) 之道,則顯得更難能可貴。
過去幾年,快運和快遞企業(ye) 的互相跨界一度硝煙四起,最終頭破血流、苟延殘喘者有之,銷聲匿跡者也比比皆是,無不考驗著入局者的生存之道。
對於(yu) 進軍(jun) 大件快遞,崔維星和德邦快遞的高管團隊們(men) 也曾費盡思量,甚至找來國際頂尖的戰略谘詢公司來問診把脈,最終用連年近乎翻倍增長的營收數字逐步驗證這一戰略選擇的正確性。
大件快遞之於(yu) 德邦的優(you) 勢到底何在?業(ye) 界有識者對此的分析認為(wei) ,線上銷 售的大件商品和輕小件商品相比,單件貨物價(jia) 值較高,在快遞過程中易破損,單件重量大、需要特殊的物流設備進行搬運,需要專(zhuan) 業(ye) 的大件搬運設備輔助投遞上門,對大件的安裝服務還需培訓投遞員專(zhuan) 業(ye) 安裝技能。
這些特點就決(jue) 定了,傳(chuan) 統輕小件快遞公司和零擔物流公司轉型大件快遞服務商麵臨(lin) 著諸多困境,但這恰恰卻是深耕大件零擔快運領域多年的德邦快遞的優(you) 勢所在。
因此,“3公斤到30公斤”大件從(cong) 一開始就被定位為(wei) 德邦快遞打造差異化競爭(zheng) 模式的精準卡位區間,在德邦快遞推出的服務產(chan) 品中,“3.60特惠件”一度打響品牌,從(cong) 計價(jia) 方式、安全運輸、終端派送、保價(jia) 服務等全方位定製服務,並保證所有大件貨物100%免費送上樓。
事實上,德邦快遞對於(yu) 差異化競爭(zheng) 之道的參悟,還有其他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一個(ge) 頗為(wei) 業(ye) 界關(guan) 注的例證,便是其未采用行業(ye) 常見的加盟模式,而是堅守搭建自營網絡。
截至2017年底,直營網點達到5278個(ge) ,建立了130個(ge) 分撥中心,已基本實現全國省級行政區、地級、區級城市的全覆蓋。
對於(yu) 自營模式的專(zhuan) 注,曾經一度讓外界質疑,德邦快遞的發展速度可能沒有采用加盟模式來得快。
對此,崔維星曾對外表示,之所以采用自建方式,是因為(wei) 從(cong) 長遠看,直營更容易把控質量。而德邦快遞希望為(wei) 客戶提供優(you) 質、可靠、及時的服務,所以始終堅持營業(ye) 網絡自建策略。
而更為(wei) 重要的是,崔維星利用其特有的會(hui) 計專(zhuan) 家思維,給出了更值得業(ye) 界深思的經濟賬。他認為(wei) ,如果采用加盟的方式,當初每年業(ye) 務收入增長200%、300%也很有可能。但是要達到連續10年200%、300%增長,顯然很難。況且,“這種激進的發展速度下,你吃下了一個(ge) 不太健康的東(dong) 西,太撐了會(hui) 需要消化,從(cong) 第三年開始甚至10%或者-10%的增長都有可能。畢竟加盟會(hui) 有很多管理弊病,對管理的挑戰遠遠大於(yu) 現在。自建雖然看起來比較慢,但如果按照50%-60%的速度增長10年,也頗為(wei) 可觀。”
如今看來,一如崔維星所預期的10年50%的穩增長已然實現,而更大的意義(yi) 或許在於(yu) ,通過營業(ye) 網點自建,的確使得德邦快遞提高了市場敏銳度,可以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以及更加精確地指導公司對物流運營中心的選址。
2018年初,德邦上市披露的按招股書(shu) 中,擬將募集的近30億(yi) 元資金重點投入到自營網絡的進一步擴建上。顯然,這位王者要將“另類”的差異化競爭(zheng) 進行到底。
物流界的“華為(wei) ”並非虛妄
在快遞業(ye) 內(nei) ,人們(men) 除了常將德邦快遞拿來與(yu) 順豐(feng) 做比較外,它還被說成是快遞界的“華為(wei) ”。
對此,崔維星在諸多場合並不回避自己與(yu) 順豐(feng) 的對標,但在德邦快遞內(nei) 部,他更願意用各種方式向本土最優(you) 質的公司華為(wei) 致敬。
在崔維星看來,“華為(wei) 是當今中國管理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因此,德邦快遞主要學華為(wei) 一家。光績效考核就認真學了三年,嚴(yan) 格按照流程辦法落實、按照責任結果甄選人才,把人放在合適的崗位,讓人才在“槍林彈雨”中成長。
國內(nei) 物流行業(ye) 經曆過去數年的草根式生長,多數企業(ye) 的眼界大都集中於(yu) 如何在激烈拚殺中謀得升級,根本無暇顧及如何培養(yang) 人才,鍛煉專(zhuan) 業(ye) 化隊伍。而德邦快遞則在學習(xi) 華為(wei) 的過程中,自成一套體(ti) 係,也因此曾被稱作快遞行業(ye) 的“黃埔軍(jun) 校”。
在德邦快遞校園招聘版圖上,較為(wei) 側(ce) 重中西部和東(dong) 北部的院校,例如,武漢、西安、東(dong) 北和西北等地的高校,用德邦快遞的話說是“學習(xi) 如何種花花草草”的學校成了德邦快遞的人才基地。
德邦快遞秉持的原則是,與(yu) 其選擇一流院校的最末端的畢業(ye) 生,不如選擇二流院校頂尖的畢業(ye) 生。從(cong) 人才軟性特質而言,快遞行業(ye) 基層工作需要從(cong) 事一定的體(ti) 力勞動,因此,堅韌抗壓和吃苦耐勞成為(wei) 德邦快遞校園招聘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
其次,由於(yu) 校園招聘是為(wei) 德邦中高層儲(chu) 備管理人才,因此,所有的校園招聘畢業(ye) 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生幹部經曆。此外,在招聘的過程,還會(hui) 考察候選人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執行力以及團隊影響力,這就是德邦快遞的“人才畫像”。
在招聘的過程中,德邦快遞首先向候選人傳(chuan) 達一種觀念,德邦快遞的員工需要隨時接受包括地點和職位上的各種調派。像華為(wei) 一樣,招聘的員工也被安排到異地服務,比如,南方學生通常會(hui) 被派去北方城市。這樣使得人才的成長更加單純、高效。
今年1月,德邦快遞上市的敲鍾儀(yi) 式前,崔維星直言道,“德邦是48歲的崔維星帶著平均年齡35歲的高管在戰鬥”,這種管理層年齡結構顯然不同於(yu) 業(ye) 內(nei) 眾(zhong) 多巨頭,從(cong) 另一層意義(yi) 上來看,或許意味著在未來的同台競技中,德邦快遞年輕化的血液將迸發出超於(yu) 同行的力量。
在德邦股份2017年年報開篇的“致股東(dong) 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從(cong) 國家政策、行業(ye) 的發展來看,物流快遞行業(ye) 正處於(yu) 一個(ge) 非常美好的春天。德邦快遞將始終堅持“物暢其流,人盡其才”的使命,貫徹“以客戶為(wei) 中心,以進取者為(wei) 本,以團隊創高效,堅持自我反思”的核心價(jia) 值觀,在原有行業(ye) 地位與(yu) 優(you) 勢的基礎上,持續學習(xi) 和變革,最終為(wei) 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與(yu) 體(ti) 驗,為(wei) 社會(hui) 創造更多的價(jia) 值。
看來,這位快遞業(ye) 正在崛起的王者,誓要將“另類”和卓著進行到底。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