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以永輝為例 生鮮商超如何打造供應鏈

發布時間:2016-05-04 11:13:43 托比網

實體(ti) 零售業(ye) 不管如何定位,不管未來技術如何更新,降低價(jia) 值全鏈條的總成本,擴大末端消費者價(jia) 值,應當是零售業(ye) 永恒不變的追求。回歸零售本質要去關(guan) 注顧客和商品,末端類似的情況下,核心是供應鏈的打造。為(wei) 什麽(me) 很少有企業(ye) 能類同永輝、大潤發這樣?企業(ye) 的生態係統有很大的差別,驅動係統也有很大的差別。今天要尋找新的溢價(jia) 和價(jia) 值增量,需要更多的針對性。永輝超市,除了BravoYH、微店、上蔬永輝、與(yu) 中百合作、電商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其垂直供應鏈打造動作。

一、生鮮供應鏈

生鮮的供應鏈有生類和熟類,大多數企業(ye) 重心還在生這一類,永輝其實也在這一階段,大潤發算是國內(nei) 較好的。 

許多超市將未來立足於(yu) 社區生鮮,但事實上很難找到盈利點,是因為(wei) 未解決(jue) 高毛利熟類的問題,當一家門店生鮮占比50%以上時,生鮮再怎麽(me) 火旺,門店綜合毛利也會(hui) 偏低,而永輝恰恰隻是因為(wei) 做起了生類的規模,不解決(jue) 熟的問題,永輝早晚也要走下神壇,但目前我們(men) 看到永輝在品質化方麵的巨大進步。 

1、生鮮生類 

核心是要保持商品鮮活,要在商品最佳保質期內(nei) 實現規模采購,本質核心是效率。這其中涉及兩(liang) 個(ge) 問題: 

一是企業(ye) 現有的條件。你沒有冷鏈係統、也沒有足夠多的門店終端出口,從(cong) 市場上拉來一車貨很快賣掉就是效率和效益;你有冷鏈和分銷終端,從(cong) 山東(dong) 蔬菜基地拉來十車可能更有價(jia) 值。從(cong) 這個(ge) 角度,不同的規模,效率是不同的。從(cong) 單品上說,分攤采購費用之後的售價(jia) ,仍能有足夠的毛利空間並建立完全價(jia) 格優(you) 勢,采購即可實施。 

二是運營能力。一個(ge) 商品最大鮮度是一天,你兩(liang) 小時能陳列在店裏,新鮮和價(jia) 值一定驚人,一個(ge) 商品最大鮮度是一個(ge) 月,你兩(liang) 三天就能到店,那也一定很有競爭(zheng) 力;其次是鮮度保持能力,需要有措施,冷鏈到店了,賣場溫度高的要死,鮮度也會(hui) 失的更快!運營能力不足,企業(ye) 會(hui) 像便秘一樣難受。 

大單或源頭采購的核心是除了創造比競爭(zheng) 對手更好的品質和價(jia) 格口碑外,關(guan) 鍵是毛利,多少的量足夠支持大單,企業(ye) 可以用單品進行倒算

在這兩(liang) 個(ge) 問題的基礎上,供應鏈核心需要圍繞商品的保值時效分類推進: 

一是超短保質期鮮貨,更加適合近地采購,向源頭投放標準化管理器具。如綠葉菜類、活水,本地市場乃至源頭散戶直送效率可能更高,在品質管理的基礎上,門店自采可以開放大門。因為(wei) 遠了,鮮度受損,反複搬運,商品受不起折騰。 

另一方麵,鮮活商品目前總體(ti) 而言源頭生產(chan) 處於(yu) 低端、粗放式管理模式、並且種植戶更多為(wei) 應對市場考慮,因而此類商品更適合於(yu) 向源頭投放標準管理器具,並且也可為(wei) 未來的冷鏈整合提供接口。 

二是中度保質期商品,如核果等,適合真正運作大單。這類商品,核心是要管理源頭的分揀分級。 

許多超市的直采工作,有賴於(yu) 在源頭尋找代理人,事實上由代理人進行當地資源整合,商品、市場不同表現水平不同,有些是公司、有些是合夥(huo) 合作社、有些甚至是村支書(shu) 等個(ge) 人。這本也無可厚非,但企業(ye) 核心要破解偽(wei) 支持及偽(wei) 源頭。 

生鮮的偽(wei) 源頭,一是表現為(wei) 並未找到最大、最有價(jia) 的產(chan) 區,二是許多產(chan) 區找個(ge) 代理人或者包工頭,做甩手采購,不管過程、不管等級、不管包裝、不管品質,到時商品成本附加過高或次品過多,真正的效率,還是需要深入的源頭細節管理。為(wei) 此: 

a)提前的源頭行情調研及規劃,不是等到采購前;可以結合產(chan) 品的關(guan) 鍵生長階段進行調研;

b)確定品質標準,美化包裝水平; 

c)開發多源頭調研及合作; 

d)采購直采期間的行為(wei) 管理,合理控製成本; 

e)嚴(yan) 格的等級驗收標準;

f)通過係統進行源采單品管理。 

中國的市場很大,沒有一家超市可以完全消化市場產(chan) 量,但對優(you) 質貨源的爭(zheng) 奪還是存在的。當所有企業(ye) 都開始源頭直采時,事實上比較的是超市間的口碑價(jia) 值,所以鮮活品有些超市與(yu) 永輝一比,感覺出樣量、價(jia) 格硬生生的被比下去了。

反思一下,其實我們(men) 的綜合價(jia) 值鏈並沒有完全放大出和永輝一樣的價(jia) 值。你在做源頭的事情,但並沒有源頭的質量,企業(ye) 模式易學,質量卻難為(wei) 。 

三是相對長保質期單品。如幹雜南北貨、米糧,可以升級再設計和進行品牌打造。金龍魚、福臨(lin) 門、恒大、香滿園、北大荒等等,都是企業(ye) 包裝出來的。分揀和品牌影響有差別。稍微有實力的企業(ye) 隻要有心,結合當地產(chan) 地並與(yu) 當地農(nong) 技政府機關(guan) 合作,完全可以打造出很有溢價(jia) 特征的品牌。當然源頭還是很重要,因為(wei) 會(hui) 影響顧客的心智,東(dong) 北黑土地和江南水鄉(xiang) 的品牌更容易增加品牌溢價(jia) 。 

四是技術實現延長的保質期。如冰鮮,企業(ye) 供應鏈的核心是技術和冷鏈係統。 

從(cong) 趨勢上看,海產(chan) 品隻會(hui) 越來越稀有。產(chan) 地越少、生產(chan) 能力下滑的品種,結合消費趨勢判斷,企業(ye) 需要為(wei) 此建立自身的冷鏈存儲(chu) 能力。就冰凍海產(chan) 品來說,封魚季你有大庫放量,對銷售明顯是一種優(you) 勢。但此種投入會(hui) 大些,企業(ye) 完全可走市場化之路。 

這樣分類以後,我們(men) 可以明顯的判斷有些商品靠不靠譜,所以許多門店的進口生鮮做的很差,因為(wei) 本質上,圍繞供應鏈做的保障工作很差,不是陳列不好或員工不努力。 

生鮮供應鏈有激發銷售倍增的可能。比如你突然去源頭采購了一批質量和鮮度都超好的商品,不排除銷售幾倍幾十倍的往上翻,但要總逮到這樣的好事,企業(ye) 需要靈活的單品操作能力。 

要實現生鮮的激發放大價(jia) 值,變革采購組織,深耕源頭還是核心;另一方麵,賣的能力也需要進一步進行激發。永輝與(yu) 農(nong) 戶推進類合夥(huo) 人製度、為(wei) 采購提供了股權激勵、與(yu) 員工開展的合夥(huo) 人製度(靈活確定合夥(huo) 範圍、每月溝通目標責任後實施超額分成),從(cong) 價(jia) 值鏈角度,是打通了全環節。我們(men) 的許多企業(ye) ,還有很大的空間,要 

學成永輝,更多要從(cong) 自身的組織人員配置、人員激勵、采賣全鏈條效率進行設計和積累,定價(jia) 上,放權民生品,抓住價(jia) 值品,提供更高品質,可以在經營中實現結構平衡。生鮮,高品質下的性價(jia) 比是關(guan) 鍵,顧客並不完全在乎價(jia) 格。 

2、生鮮的熟類關(guan) 鍵是技術控製 

這方麵沒有捷徑可走,如要自營,需要踏踏實實的積累和培養(yang) 人才,像大潤發的麵包大師傅、麵點大師傅,這些人為(wei) 什麽(me) 願意在超市幹而不去專(zhuan) 業(ye) 品牌店,待遇足夠,激勵足夠。 

但很少有企業(ye) 願意這樣做,在賣場之中,這些課別相對勞效非常低下,但在生鮮係統中卻是結構性的補充作用,今天這種挑戰更大,小眾(zhong) 風格化的麵包、麵點和熟食店在社區大量湧現,他們(men) 口味獨特、包裝誘人、環境溫馨,顧客對超市單一工業(ye) 化表現的商品選擇必然減少,超市也需要應勢而變。我們(men) 看到大潤發有些門店放大了麵食、現製熱食、特色聯營等內(nei) 容,保持了現場的加工熟類吸引力。 

如果是聯營,設計好的激勵機製很有必要。很多超市不把聯營當人看,一味的強調管理和費用扣收,而忽視了對於(yu) 商品質量、風格、誘人食欲的現場,讓顧客感覺到賣場熟類購買(mai) 食欲是聯營管理的核心要素;因為(wei) 這類技工很難替代,超市更應該做的是服務。永輝會(hui) 用類技術合夥(huo) 的機製操作,無疑會(hui) 激發工藝人的積極性;隻不過這些課別本身需要賣場綜合人氣的互動,要做好確實需要魄力。 

二、食品供應鏈 

就近年超市實際經營的結果,標準食品、百貨和家紡應該受到的衝(chong) 擊最大,電商雖然因為(wei) 假貨備受詬病,但實體(ti) 店並不值得在這一過程中有所慶幸,很多時候顧客已經分好了自己的購物渠道,並且相當多的顧客在乎的是否物有所值。我們(men) 可以預判,移動電商並不會(hui) 因國家工商總局的抽檢報告而降低自身的增幅。 

讓超市食品業(ye) 績下滑的,除了電商的便利,更核心的是供應鏈效率的差異,當廣告、促銷員、物流費、零售商收費通通疊加在食品單品上時,標準食品的渠道成本必然高居不下,相對專(zhuan) 賣店、相對店數,商品價(jia) 格必然偏高。雙十一進行的實體(ti) 店比價(jia) ,多少有點呈一時之快的嫌疑,雖然大家麵臨(lin) 共同的品質問題。另一方麵因中間溝通效率過低,商品從(cong) 生產(chan) 到達終端的時間必然較長。從(cong) 設計、生產(chan) 的過程,也會(hui) 在包裝時尚度、試銷期等方麵與(yu) 電商存在效率差異,多數廠家自己開始電商業(ye) 務之後,必然對傳(chuan) 統渠道依賴度逐步降低。 

1、實體(ti) 零售業(ye) 需要設計機製,讓新品在終端更快的流轉 

但大多數情況是,供應商很有激情鋪放新貨,而缺乏熱情去移走滯銷品,像便秘一樣占據貨架的無效商品過多,本質是消費者展示效率的低下。更好的展示、更好的價(jia) 格、更多樣的品種、更時尚的包裝應當是工業(ye) 品供應鏈追求的效果。

2、真正提高渠道效率 

一是盡快推動以銷售為(wei) 主要合作方式的供應商激勵計劃,應將大部分通道費用轉化到銷售實現和差價(jia) 收益為(wei) 主的方式中,打造真正的交易公平; 

二是放開供應鏈信息,讓供應商直接連接實體(ti) 店的終端庫存; 

三是暢通商品進出機製,大幅降低或放棄新品費,實施滯銷品淘汰降低; 

四是通過技術手段控製渠道內(nei) 的總庫存,精準物流,告訴周轉:隻有供應商渠道的總成本得以降低,在傳(chuan) 統渠道中能賺到錢,標準食品的供應商才有為(wei) 這一渠道努力的可能。 

淘寶衝(chong) 充斥著假貨對於(yu) 實體(ti) 店來說是個(ge) 機會(hui) ,真正能抓住機會(hui) ,是供應鏈更加高效、更值得信賴的商品經營。 

對實體(ti) 店來說,標準食品及工業(ye) 品的采購可以減少,而把合作機製優(you) 化作為(wei) 主要的供應鏈打造方向,就像百貨的二房東(dong) ,你隻掌控收費,就得給付費方自由。

3、高效管控營運端 

此外,讓供應商很痛苦的除了與(yu) 采購簽訂好的一紙合同,物流鏈和營運鏈巨大的協調成本往往也會(hui) 令供應商苦不堪言。實體(ti) 店總部與(yu) 門店隱形爭(zheng) 權也會(hui) 給供應商帶來巨大的支出。門店怠工式協作、不專(zhuan) 業(ye) 的操作也會(hui) 令供應商無言以對。在這一過程供,除了大品牌,供應商總是夾心餅幹,不同的係統,類似問題或多或少的存在。

總部規定的新品、陳列、執行的價(jia) 格、做好的促銷規劃,門店執行度千差萬(wan) 別,不見得所有的係統都能非常強大。食品更需要從(cong) 全價(jia) 值鏈角度進行管理。 

a)營采需要樹立良好的營運規則,明晰責任,令行禁止; 

b)保障采購的工作規劃專(zhuan) 業(ye) 度,這是門店執行力的前提;

c)與(yu) 供應商約法三章,給予工作協調的唯一對口,不能讓供應商投訴無門; 

d)關(guan) 鍵是建立總部的終端資源管理能力; 

e)約定門店營運靈活度的範圍; 

f)通過係統數據管控諸如陳列、價(jia) 格、周轉、訂貨量等關(guan) 鍵要素。 

三、百貨供應鏈

百貨有生鮮一樣拓展源頭縮減供應鏈成本的空間,也有長保質期的、可設計的特性,因此,快周轉的品類成為(wei) 自有品牌選擇的核心。今天,隨著電商的發展、小規模生產(chan) 普遍化,自有品牌、買(mai) 手製再次成為(wei) 熱詞。百貨必須用更為(wei) 急迫的方式實現供應鏈變革,既要強調生鮮一樣的發現能力,也要強調食品一樣的去庫存能力,否則展廳現象將會(hui) 越來越明顯。

隨著新消費人群的崛起,家庭對於(yu) 百貨消費的頻率事實上在加快,像家用的很多瓶、罐、盆、坐、睡、洗、潔、護、盛、裝等用具,時尚化和更新周期都越來越短,一個(ge) 杯子用幾年的時代漸漸走遠。在這樣的情況下,超市商品更新速度其實遠遠慢於(yu) 專(zhuan) 業(ye) 店,往往隻是在走基本款,更多是采購眼光和生活體(ti) 驗的的問題。

綜上所說,百貨的供應鏈事實上是一體(ti) 化運營的問題。 

1、把流行百貨和風格百貨作為(wei) 主題業(ye) 務導向 

所謂流行,眼光和鑒賞能力非常重要。把握的好,吃飽喝足,把握不好,慘不忍睹。所謂流行,還要承擔風險,變化快是突出特征,需要反映機製。所以很多服裝直采很難操作,去庫存的問題太過痛苦。 

2、源頭開發時基本選擇 

過去很多超市嚐試過OEM,自有品牌。過去由於(yu) 缺乏設計能力、品質管控能力、終端消化規模及去庫存能力,與(yu) 品類原有品牌衝(chong) 突,並且員工也缺乏售賣積極性,很多企業(ye) 嚐試過,但失敗了。國內(nei) 超市行業(ye) 自有品牌做的好的似乎沒幾個(ge) 。目前值得稱道的屈臣氏自有品牌貨品占整體(ti) 比例約20%~25%,萬(wan) 寧似乎也有亮點,多數企業(ye) 並不突出。 

正因如此,先要把商品的發現能力放入供應鏈管理的第一條。但源頭開發仍可以作為(wei) 首要選擇,要了解商品的工藝、流程、成本,也可在源頭采購的過程中補充專(zhuan) 業(ye) 知識。

隨著經濟形勢的常態低迷,眾(zhong) 多源頭廠家也迫切希望找到終端出口,采購起訂量下降為(wei) 源頭采購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一些淘寶村、鎮及城市,一些特種產(chan) 業(ye) 城市都有很大的源頭采購的空間。 

3、先從(cong) 供應商拿貨開始 

自有品牌是方向,但沒有能力,沒有人才,還是先別玩。如果真的要找人,比較適合與(yu) 品類生產(chan) 廠商找人,要懂得生產(chan) 、懂得工藝、懂得銷售、懂得渠道,但對傳(chuan) 統超市來說,暫時還是慎重一些,和供應商一起拿貨,改善供應商合作條件,快速的去庫存在當前階段更為(wei) 適合。 

為(wei) 此,采購需要多關(guan) 注商品的周轉效率,多從(cong) 流行、風格、功能角度提出單品建議,而聯合供應商多從(cong) 工藝、成本、質感方麵進行商品組織。對百貨來說顧客的需求往往可能是激發出了的,一個(ge) 非常個(ge) 性的用具,可能產(chan) 生爆品效果,企業(ye) 供應鏈,在於(yu) 有人才有眼光去組織。 

總結而言,超市的供應鏈事實上分三類:

一是超市有能力源頭的,如生鮮及百貨,靠的是采購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激勵機製; 

二是依賴社會(hui) 品牌的,如日化中的大牌,靠的是企業(ye) 的終端規模和合作機製; 

三是中間層,如眾(zhong) 多的食品品牌,靠的是企業(ye) 合作機製及規劃組合能力。 

今天,其實我們(men) 的一切探索應該是圍繞效率展開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大的效率,最適合自身的機製,一切都要回歸到更好的讓顧客開心的本質,為(wei) 此,全供應鏈條上利益應當是一致的。 

零售業(ye) 把供應商當做魚肉的時代已經漸漸走遠,今天的零售渠道平台需要升級自身的平台角色,特別是要把服務能力做強,提高自己業(ye) 務信息化的水平,在網絡、開放、整合的今天,暢通供應鏈的實物流和信息流,降低渠道總成本,以最為(wei) 高效的方式實現消費滿足,將始終是商業(ye) 的王道!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