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青島新東方集裝箱儲運有限公司:集裝箱場站業務管理係統

發布時間:2016-02-03 11:02:16 青島新東(dong) 方集裝箱儲(chu) 運有限公司

一、應用公司簡介

青島新東(dong) 方集裝箱儲(chu) 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東(dong) 方)成立於(yu) 1999年,成立之初是作為(wei) 中海集運(船公司)在青島口岸開設航線而設立的配套企業(ye) ,為(wei) 中國海運集團全資公司。目前新東(dong) 方已發展成為(wei) 集堆場服務、倉(cang) 儲(chu) 分撥、多式聯運、散雜貨操作等多種業(ye) 務模式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物流企業(ye) 。

新東(dong) 方現資產(chan) 總額1.5億(yi) 元,本部位置緊鄰青島前灣港碼頭和保稅港區,擁有堆場麵積16萬(wan) 平方米(另有580畝(mu) 場區正在推進中),倉(cang) 儲(chu) 資源2萬(wan) 平方米,並配備專(zhuan) 業(ye) 高效的作業(ye) 機械設備、進箱叉車、拖車等70餘(yu) 部,依托中海集團強大實力,為(wei) 廣大客戶提供全天候24小時優(you) 質集裝箱堆場、倉(cang) 儲(chu) 、進出口、散雜貨、商檢查驗等全流程、供應鏈綜合性物流服務。

目前在用的集裝箱場站業(ye) 務管理係統具有先進完善的作業(ye) 模塊,對堆場業(ye) 務、倉(cang) 儲(chu) 業(ye) 務等各業(ye) 務模塊均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持,通過EDI係統,公司可直接與(yu) 客戶、船公司、代理、碼頭、海關(guan) 、三檢等進行數據交換傳(chuan) 輸,確保準確、及時、快捷地為(wei) 客戶服務。同時南北港區全覆蓋的即時作業(ye) 和監控係統保證各項操作、服務的有序進行。 公司實行操作人員實行三班製,提供全方位、全天候24小優(you) 質高效的服務。

二、企業(ye) 在信息化實施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企業(ye) 的發展和業(ye) 務的拓展,生產(chan) 操作作業(ye) 量越來越大、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原有操作模式和業(ye) 務係統已無法適應公司的發展速度,老問題在加重,新問題在產(chan) 生。

1、集裝箱在場站的進出、堆存、集疏港仍依賴粗放的區域規劃,不同船公司、不同航線、不同箱況等僅(jin) 能做大區域內(nei) 的規劃和掌控,生產(chan) 調度人員對場地作業(ye) 的規劃和實際掌控無法精細化指導,公司不能實時細致的掌握現場生產(chan) 任務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2、由於(yu) 場地作業(ye) 的手工粗放管理,具體(ti) 箱號的集裝箱所在“街貝行層”的位置需要現場箱管員在場地實際查找,通過手持對講機來安排集裝箱叉車和集卡車進行作業(ye) ,效率極其低下。因集裝箱箱位不具體(ti) ,在指定操作某集裝箱時需要集裝箱叉車進行大量的翻倒作業(ye) 來尋找該集裝箱,大量燃油被浪費,機械無效磨損,生產(chan) 成本大幅拉高。

3、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商檢、海關(guan) 等國家機構對進出口的管理越來越嚴(yan) 格,對業(ye) 務生產(chan) 的直接影響就是要求公司定時且必須完全精確的和其進行EDI數據通訊,對相關(guan) 的業(ye) 務和集裝箱信息要求非常細非常全,指定箱號、指定封號等情況越來越多。

4、原作業(ye) 模式下大量的現場箱管人員在場地巡回指揮作業(ye) ,而集裝箱堆場內(nei) 有大量空重集裝箱堆放,隨著業(ye) 務量的增長場地現場作業(ye) 的集裝箱叉車、集卡車等大型機械和車輛逐步增多,對現場箱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風險越來越大。

5、原模式下使用的係統僅(jin) 有逐票手工計費功能,業(ye) 務員需對每票作業(ye) 及作業(ye) 所執行的計費操作手工錄入信息,工作量很大,同時由於(yu) 人工計費,公司在監管上隻能依靠後置的商務部門抽查,監管效果差效率低。

以上等等所麵臨(lin) 的問題和困難都要求新東(dong) 方對生產(chan) 操作模式進行大規模的完善,模式流程的改變隨之要求量身定做的信息化係統——集裝箱場站業(ye) 務管理係統替代原有係統來對業(ye) 務生產(chan) 提供支持。

三、項目內(nei) 容

(一)設計目標

開發一個(ge) 能夠覆蓋新東(dong) 方生產(chan) 業(ye) 務的計算機管理信息係統,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采用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信息處理方法,在建立場站綜合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集裝箱場站業(ye) 務管理係統,實現對集裝箱生產(chan) 業(ye) 務的控製和管理。

在現場生產(chan) 作業(ye) 方麵,以場站作業(ye) 特點為(wei) 依據,對集裝箱、貨物、應收應付費用等實現跟蹤控製,通過計算機處理,建立起高效優(you) 化的作業(ye) 模型。

在信息交換方麵,與(yu) 集裝箱碼頭、船公司(船代)、貨主(貨代)、海關(guan) 、商檢、外理之間便利交換數據。係統產(chan) 生各種電子報文或統計報表,滿足船公司和貨主的需求,達到了各單位之間數據共享的目的。

係統主要目標如下:

 在集裝箱運輸行業(ye) 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滿足船公司、貨主、貨運代理、海關(guan) 、商檢、青島港對新東(dong) 方的要求。

 密切關(guan) 注IT 技術發展,采用無線調頻技術,實現無線場站管理,做到實時集裝箱管理。實現場站機械、集卡和大門可以通過無線終端設備與(yu) 公司的有線網絡通訊。

 改變過去理貨工作方式,將送貨與(yu) 收費、預配箱、實裝貨統一起來,更好為(wei) 貨主服務,減少客戶投訴。

 實現場站內(nei) 全麵監控,並連接到公司網絡係統,可以隨時查看場地運作情況。

 實施全公司各種業(ye) 務產(chan) 生費用的商務審核,保證公司的收益。

 實現入網計算機及通信的基本管理和監控,建立靈活的網絡管理和可靠的安全係統。

(二)係統架構原則概述

 在統一的標準下建立完善的用戶身份驗證和角色權限管理,這樣可以實現用戶的單點登錄,同時做為(wei) 統一的管理可以避免用戶權限混亂(luan) ,導致影響內(nei) 部的信息安全;

 在建立各係統前統一對係統的安全服務和策略進行製定,並保證對應的係統都能達到對應的標準,將便於(yu) 管理和保證信息安全。

 係統內(nei) 外部接口,需要根據碼頭和場站周邊情況,建立統一的係統接口標準和數據交換機製,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將減少大量的信息整合的時間和費用。

 建立統一的對外服務平台,對外進行信息的發布等,同時信息平台可以使用係統安全策略和接口標準。

 把各項生產(chan) 業(ye) 務流程納入到生產(chan) 管理係統中,在生產(chan) 管理係統將涵蓋單證管理,計劃管理,堆場管理、大門管理、調度管理、無線終端管理、裝箱管理、拆箱管理、修箱管理、倉(cang) 儲(chu) 、計費等模塊,對於(yu) 決(jue) 策輔助分析可以部分集成在生產(chan) 係統中,也可以通過數據標準接口放在例如OA或者BI等係統或工具下進行更深層次的展現。

 圍繞著生產(chan) 管理係統,根據實際業(ye) 務發展需求,逐步使用人力資源、OA、知識管理係統、物資管理係統來加強企業(ye) 人力資源管理、采購管理、內(nei) 部辦公效率等。

 信息標準和流程標準的製定是新東(dong) 方流程標準化和信息標準的一個(ge) 過程,要不斷標準並改進自己的流程,與(yu) 此同時信息的標準應配合流程的標準同步進行完善,做到流程信息化。

 通訊網絡及基礎設施是軟件的支撐平台,信息化的發展即是軟件和硬件的同步發展,合理規劃新東(dong) 方的硬件的發展和運營維護,從(cong) 而保證信息係統長久、良好的為(wei) 新東(dong) 方服務。

 物流新技術是場站信息化發展的一個(ge) 重要部分,需要考慮的新技術的穩定性和場站業(ye) 務的實際需求來逐步引進新技術來提高場站的對外服務水平及信息化水平。

(三)係統實施上線

1、難點

對於(yu) 生產(chan) 係統項目,大家都知道是三份開發七分實施,實施的準備工作、對上線可能存在問題的預判及解決(jue) 預案是否準備充分,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了項目的成功與(yu) 否。

本項目實施存在不少困難,大致如下:

 工作模式改變,員工需熟練掌握操作規範並從(cong) 內(nei) 心接受改變,適應新的東(dong) 西。

 操作流程的改變必然帶來工作量的轉移,部門和部門之間、崗位和崗位之間的分工、協作、職責的調整,以及帶來的待遇變更。

 場地集裝箱信息在不準確的情況下,係統上線數據初始化問題。

 生產(chan) 不能停頓情況下,係統實施的實時切入問題。

 生產(chan) 為(wei) 7X24小時服務,在複雜情況下係統發現的bug後不停機如何處理。

2、準備

為(wei) 了避免以上困難造成上線失敗,新東(dong) 方從(cong) 多方麵入手做好準備,確保無誤:

 成立上線執行小組,包括公司領導、相關(guan) 部門領導、IT和各部門指定的資深員工,明確各人員職責,製定上線計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

 召開上線動員大會(hui) ,召集所有關(guan) 鍵性的人員做上線動員,表明公司上線的信心和決(jue) 心,以及絕不允許出現任何懈怠和抵製強推上線的堅決(jue) 態度。

 嚴(yan) 格考核係統培訓效果,員工明確自己在整個(ge) 係統中的位置和作用,認識到各自工作的重要性,確保數據及時準確。

 明確流程調整後員工職責和待遇。

 成立數據初始化小組,負責場地集裝箱信息的清點、記錄、錄入等數據準備工作;

3、實施

為(wei) 規避風險,避免造成生產(chan) 中斷影響客戶服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新東(dong) 方按照“由易到難、由少到多、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推進。提前和客戶溝通,首先選取某一客戶的一條航線進行切入,執行新老係統並行,在實際操作中熟練員工、檢測BUG;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所發現問題得以逐條處理。項目組討論分析確認生產(chan) 安全性後,所有客戶的的業(ye) 務操作納入的係統操作,為(wei) 防萬(wan) 一出現係統崩潰情況不致生產(chan) 中斷,新老係統進行了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並行,最終係統上線實施順利完成,項目得以驗收。 

四、信息化實施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通過現場無線即時係統模塊全麵提升場地箱位的準確性,現場管理已經可以達到碼頭前沿管理水平,集裝箱在係統內(nei) 已經可以和場地區位一一對應,集裝箱作業(ye) 效率大幅提升,燃油等生產(chan) 成本降低。現場箱管員分流到其它崗位,補充了其它部門力量,現場人員的取消使生產(chan) 安全方麵的風險和人力成本得以降低。

中控功能模塊的部署,使新東(dong) 方的作業(ye) 任務和生產(chan) 資源(人、機、物、場地等)由原來的分散管理升級為(wei) 統一調度,生產(chan) 操作的統籌性提高大幅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提升了對業(ye) 務生產(chan) 全局性、一體(ti) 化和操作細節的掌控力度。

商務監管方麵,完善了場地各項費用的計費和收費管理,加強了各項費率在執行的過程中的議價(jia) 和監管,提升了對應商務的應收、應付的明細管理,進而提升到對應的成本管理。

場內(nei) 拆箱業(ye) 務,倉(cang) 儲(chu) 業(ye) 務、修箱業(ye) 務等納入到係統管理,利用流程性的係統管理,把各信息孤島對應業(ye) 務間的信息進行傳(chuan) 遞,使堆場服務水平的整體(ti) 提高。

數據完備性提高,針對業(ye) 務進行叉車作業(ye) 量和效率分析,針對場地進行場地利用率和箱周轉率的分析,針對商務進行單箱作業(ye) 成本分析等高端分析,為(wei) 公司進行決(jue) 策提供了數據依據。

五、係統下一步的改進方案、設想

集裝箱場站業(ye) 務管理係統的上線成功,為(wei) 新東(dong) 方企業(ye) 管理和生產(chan) 經營提供了一個(ge) 良好有效的工具,生產(chan) 效率、作業(ye) 成本、管控水平等方麵均有大幅提升,客戶、海關(guan) 、商檢等也對項目予以充分肯定。

係統畢竟存在生命周期,時代在發展、生產(chan) 在擴大、要求在提高,為(wei) 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更好的為(wei) 客戶服務,係統也將做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集裝箱進出場的無人道口項目、比如客戶費用結算的便捷支付項目、比如微信平台客戶自助辦理項目、比如集裝箱自動識別項目等等已列入下一步的開發規劃。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