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北京建工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企業OA係統及清軟偉業網絡商務管理係統

發布時間:2015-12-30 14:36:24 北京建工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一、企業(ye) 簡況

1.物流公司簡介。

北京建工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前身為(wei) 1964年成立的北京市建築材料供應公司,現隸屬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注冊(ce) 資金3000萬(wan) 元人民幣,是北京市具備項目物資供應總承包功能的綜合性物流配送企業(ye) 。

2.企業(ye) 所屬行業(ye) 、規模、所有製類型。

物流公司所屬行業(ye) 為(wei) :建築材料行業(ye) ,現有員工48人,所有製類型為(wei) :國有控股企業(ye) 。

3.企業(ye) 管理模式與(yu) 營銷模式的主要特點。

(1)管理模式:集體(ti) 決(jue) 議模式,重要事項特別是對公司生產(chan) 經營影響較大的事件,通過會(hui) 議討論進行決(jue) 策。日常管理工作由經理做決(jue) 策並負最終責任。

(2)營銷模式為(wei)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其中線下模式為(wei) 以重點大客戶為(wei) 中心,通過重點工程產(chan) 生品牌效應,吸引其他客戶,進而推廣公司其他建材產(chan) 品。線上模式為(wei) :通過物流官方網站和物流微信公眾(zhong) 平台進行宣傳(chuan) ,並定期舉(ju) 行線上活動,帶動線下銷售。

二、物流公司信息化實施前存在的問題

(1)日常行政工作效率偏低,阻礙了公司的正常發展。

物流公司在實施信息化之前,行政審批全部為(wei) 手批,遇到主管部門領導出差或其他原因,審批手續長時間不能通過,以至於(yu) 部分工作不得不拖延,進而影響整體(ti) 工作效率,特別是遇到需要及時處理的業(ye) 務工作,容易被擱置,而市場變化莫測,機會(hui) 稍縱即逝。在信息化實施之前的落後行政審批手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ye) 的正常發展。

(2)企業(ye) 信息化程度較低,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網絡經濟。

在信息化實施之前,物流公司獲得信息的渠道主要通過傳(chuan) 統媒體(ti) (報紙、電視、雜誌、同行之間的交流等),信息渠道偏窄,不能獲取有效信息,一些信息在獲取的同時已經失去意義(yi) ,網絡時代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信息,企業(ye) 需要根據市場信息及時調整戰略方向,以保持正確的航向。

(3)對行業(ye) 信息了解較少,對行業(ye) 的發展趨勢把握的不夠準確。

在信息化實施之前,物流的對行業(ye) 信息的了解主要通過行業(ye) 協會(hui) 和大客戶之間的交流,不能全麵了解行業(ye) 趨勢,隻是通過一些事件判斷市場需求,很難把握市場的真實情況。無法了解行業(ye) 數據,不能製定科學的營銷策略。

三、物流公司信息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實施過程。

(1)企業(ye) OA係統的應用

1.員工習(xi) 慣於(yu) 傳(chuan) 統工作方式,需要對工作進行重新梳理。

長期以來,員工已經熟悉既有的工作方式,而且他們(men) 已經習(xi) 慣於(yu) 這種長期以來的工作方式,而信息化的事實是對傳(chuan) 統工作方式的一種變革,員工需要調整工作思路和方式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工作模式,在短期內(nei) 看工作效率有所下降而非提高,隻有當員工逐漸適應新的工作方式並習(xi) 慣與(yu) 信息化的新模式工作效率才逐步提高,伴隨這員工與(yu) 家屬係信息化模式,工作效率也隨之成倍提高。

2.信息化的實施與(yu) 企業(ye) 原有規章製度產(chan) 生衝(chong) 突,需要調整製度以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企業(ye) 原有的規章製度是為(wei) 傳(chuan) 統工模式製定的,信息化實施之後,問題逐漸暴露,部分規章製度需要進行修改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模式,原有製定的針對紙質版辦公條件的製度,就逐步失去存在的意義(yi) ,而一些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卻沒有相應的、有效的製度去規範,新的製度亟需逐步完善。

(2)清軟偉(wei) 業(ye) 網絡商務管理係統的應用

1、提升企業(ye) 效率

企業(ye) 經營部門的主要產(chan) 品為(wei) 快消品;應用清軟偉(wei) 業(ye) 網絡商務管理係統(以下簡稱清軟)對快消品的采購、銷售、庫存以及財務做賬等等一道道程序和環節,中間任何拖延與(yu) 錯誤都會(hui) 造成企業(ye) 效率的降低,比如以往完全依靠人工盤點倉(cang) 庫,不僅(jin) 費力而且費時,還容易出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倉(cang) 庫的管理效率;再比如在財務做賬上,日常的業(ye) 務往來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財務數據,每日、每周與(yu) 超市的對賬會(hui) 消耗大量的人力,可以說效率很低下。而依靠清軟軟件就不僅(jin) 可以方便的與(yu) 超市的軟件係統進行銜接,而且也使得工作內(nei) 容更加準確和快速。

2、節約企業(ye) 資源

清軟軟件可以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損耗,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因為(wei) 豬肉產(chan) 品的特殊性,很多消耗具有隱蔽性,不易發覺。以往都是等問題出現後,再想辦法解決(jue) ,是在已經給企業(ye) 造成損失情況下的“亡羊補牢”。而清軟軟件的引進就會(hui) 很徹底的解決(jue) 這一問題,因為(wei) 清軟軟件作為(wei) 單據管理,分為(wei) 入庫、出庫、庫存三個(ge) 模塊,操作人員的權限和責任清晰,可以為(wei) 任何的具體(ti) 的“跑冒滴漏”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責任人來承擔責任。

四、信息化實施效益與(yu) 評估

(1)信息化實施前後的效益指標對比、分析

通過對數據分析顯示,信息化的實施使得物流公司日常行政工作效率及業(ye) 務效率提高35%-60%,大幅度的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促進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能動性。員工可以隨時了解行政、業(ye) 務審批流程到了那一步,下一個(ge) 需要誰來審批,公司管理層辦公不再受限於(yu) 環境約束,隻要身邊有一台聯網的電腦便可以隨時進行流程審批 ,極大地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通過信息化的實施,公司新建的信息化平台不僅(jin) 僅(jin) 是日常辦公的行政平台,還是員工之間交流、學習(xi) 、互動的綜合平台,員工可以通過信息化平台發表意見和建議,企業(ye) 也可以通過信息化平台向員工傳(chuan) 達價(jia) 值觀和目標,從(cong) 而在全體(ti) 員工中形成一股凝聚力,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這是傳(chuan) 統經營模式所不能完成的。

(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改造與(yu) 競爭(zheng) 模式的影響

信息化的實施使物流公司麵對市場競爭(zheng) 由被動變主動,使物流對市場變化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和調整。傳(chuan) 統經營模式對信息的了解是滯後的,信息化實施之後企業(ye) 對市場信息的掌握是同步進行的,傳(chuan) 統競爭(zheng) 模式是一種防禦性的競爭(zheng) 模式 ,主要目的在於(yu) 保障業(ye) 務量的基礎上力求有所突破,而信息化條件下的競爭(zheng) 模式則是一種進攻性的競爭(zheng) 模式,通過主動出擊,爭(zheng) 取更大的市場占有量。

(3)信息化是對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作用

信息化的實施是對公司業(ye) 務流程的全麵改造,業(ye) 務人員不需要再投入時間到繁瑣的業(ye) 務流程審批中,從(cong) 而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專(zhuan) 注於(yu) 業(ye) 務,企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因此得到了大幅提高。

五、 物流公司信息化實施體(ti) 會(hui) 、經驗和教訓及推廣意義(yi)

(1)信息化實施體(ti) 會(hui) 和經驗

企業(ye) 實施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是公司發展的必然結果,信息化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辦公效率的提高,將員工從(cong) 日常行政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他們(men) 有更多的時間去專(zhuan) 注於(yu) 本職工作。然而實施信息化是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員工需要摒棄舊的觀念,需要逐步適應新的信息化條件辦公模式。

(2)推廣意義(yi)

信息化的實施不僅(jin) 對物流來說意義(yi) 重大,同樣對於(yu) 發展中的其他企業(ye) 也一樣不可或缺,是企業(ye) 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曆的一個(ge) 過程,是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始終重塑,也是對管理模式的一次變革。

六、物流下一步改革方案。

物流下一步將繼續深化信息化的實施,將物流信息化平台打造為(wei) 一個(ge) 及辦公、交流、學習(xi) 的綜合平台。主要目標有以下兩(liang) 點:

(1)企業(ye) 信息化的基礎建設

企業(ye) 著重建設物流信息化規劃和相應標準、規範,並開展物流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模式的探索。另外針對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優(you) 化。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

資源共享服務的信息平台,擴大信息及數據規模,全麵立體(ti) 的將企業(ye) 所有業(ye) 務進行信息化改造。其中,重點是整合供應鏈各環節物流信息、物流監管、物流技術、設備等資源,提供並優(you) 化信息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