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盤點:菜鳥布局快遞數據的5大動作

發布時間:2015-08-03 11:06:02 站長之家

仔細盤點和觀察菜鳥近期以來的一係列動作不難發現,經過兩(liang) 年的梳理和摸索後,菜鳥已經全線布局快遞大數據業(ye) 務。
  一、物流預警雷達
  必殺技:迎戰雙11,高峰期預測訂單流量流向。
  阿裏巴巴到目前為(wei) 止,最成功的營銷就是創造了雙11這個(ge) 電商購物節。自2010年開始,連續5年,一次比一次瘋狂,締造全球紀錄的單日交易額也產(chan) 生了巨大的訂單和包裹量。在經曆了2010年和2011年“雙式”的物流洗禮後,阿裏巴巴從(cong) 2012年開始,啟動了物流預警雷達係統,旨在幫助快遞合作夥(huo) 伴提前預測訂單的流量和流向,從(cong) 而有效避免爆倉(cang) 。
  然而,在2012年天貓雙11預警雷達係統運行時對服務器的壓力較大,由於(yu) 對網點沒有做預測,很多物流主要問題集中在網點積壓,盡管當時的雷達線路預測準確率達到80%以上,但因為(wei) 對係統壓力預估不足,導致部分數據同步延遲了20多小時。
  學費總是要交的。在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後,原阿裏物流事業(ye) 部與(yu) 菜鳥網絡整合,物流數據平台初步打通,物流預警雷達也開始進行升級和改造,新增了區域和網點預測等諸多功能。
  付出總有回報。在2013年和2014年的雙11大考中,菜鳥物流預警雷達可以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且深受快遞公司追捧。全新的物流數據雷達不僅(jin) 可以監控中轉站,還可以監控到行政縣區和服務網點的層麵,監控範圍從(cong) “主動脈”覆蓋到“毛細血管”,這些數據將幫助電商平台和快遞公司做決(jue) 策,通過線路預測幫助各大快遞公司分撥點不爆倉(cang) ,並有利於(yu) 提升快遞“最後一公裏”的服務質量。商家也可以通過數據雷達對物流訂單實施管理,攬收率、在途率、簽收率等一目了然。
  這是菜鳥在快遞大數據方麵第一個(ge) 成功的產(chan) 品和應用。
  二、電子麵單平台
  必殺技:串聯商家數據,提升發貨速度。
  2014年5月,菜鳥網絡聯合三通一達等14家主流快遞公司推出了電子麵單平台。各大快遞公司和商家都可申請免費接入使用。據菜鳥表示,這是其聯合快遞公司推進快遞行業(ye) 使用大數據的一個(ge) 努力,得到了各快遞公司的熱捧。
  申通快遞總裁陳小英近日就明確對外表示,“菜鳥的大數據平台為(wei) 快遞企業(ye) 和行業(ye) 服務水平及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幫助,希望能加深與(yu) 菜鳥戰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電子麵單等數據上實現無縫對接。”
  中通更是全力擁抱菜鳥聯手推出的大數據產(chan) 品,在全體(ti) 係內(nei) 全力推廣菜鳥電子麵單,菜鳥數據顯示,中通一半的淘寶、天貓訂單都已經使用了菜鳥電子麵單,並在此基礎上與(yu) 菜鳥進一步開展大數據的應用。韻達等快遞公司也在不遺餘(yu) 力的推廣菜鳥電子麵單。
  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紙質麵單,電子麵單是一種高效率、環保的信息化麵單。通過數據的流轉,菜鳥網絡電子麵單係統可以串聯快遞公司、商家與(yu) 消費者的數據信息。各快遞合作夥(huo) 伴的數據顯示,使用電子麵單,發貨速度能提升30%以上。
  三、物流APP裹裹
  必殺技:能查能寄,統一快遞流量入口。
  5月28日,菜鳥兩(liang) 周年之際召開的首屆江湖大會(hui) 上,菜鳥科技總裁童文紅在介紹其五大戰略的時候,正式向外屆推出了這款升級版的物流APP——裹裹。
  對於(yu) 裹裹,童文紅這樣描述:“這將是幫助億(yi) 萬(wan) 消費者連接起來的APP”。童文紅表示,當時做這個(ge) APP的時候也猶豫過的,覺得消費者應該屬於(yu) 大家的,菜鳥好像不應該去做這個(ge) APP。“但是後來我們(men) 覺得,因為(wei) 消費者是不會(hui) 因為(wei) 今天用了申通就去下個(ge) 申通的APP,用了圓通就下個(ge) 圓通的APP,這是很窄的。我們(men) 是希望消費者所有跟物流業(ye) 務相關(guan) 的就下載一個(ge) APP,這是我們(men) 大家的APP,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夠跟我們(men) 的APP形成快速的互動。”在她看來,未來末端的多樣性分層服務,很多時候也可以通過這個(ge) APP實現。
  時至今日,“裹裹”已經上線。到目前為(wei) 止,據驛站觀察,全峰、優(you) 速、宅急送、圓通、快捷、百世匯通等快遞公司都已經明確表態接入裹裹APP。通過“裹裹”,消費者不但可以查詢所有快遞信息,還能夠通過搜索附近的驛站寄發快遞或者自提快遞。
  對於(yu) 菜鳥推出的這一終端殺器,遞易智能CEO鄒建華認為(wei) :“這是商業(ye) 競爭(zheng) 的結果,由於(yu) 淘係掌握70%左右上端貨源,在終端推出輕應用就會(hui) 很強勢,可以預見的一年內(nei) ,所謂快遞100,查快遞……等等純粹終端快遞信息的三方公司將被‘裹裹’滅殺。”
  匯通天下總裁翟學魂則提出:“淘寶已經是七八成的快遞流量入口了,再來個(ge) APP是要做到100%?”
  不管眾(zhong) 評如何,“裹裹”的麵世,必將掀起新一輪的快遞界移動入口之爭(zheng) 。
  四、大數據路由分單
  必殺技:取代人工分單,提升中轉分揀效率。
  菜鳥網絡趙劍介紹說,目前人工記憶分揀的正確率在95%左右,菜鳥網絡運用了大數據分析,結合高德地圖的空間定位技術,可用數據實現包裹跟網點的精準匹配,準確率達98%以上,隨著大數據沉澱,可向100%接近。
  根據目前快遞企業(ye) 收件路徑,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包裹先集中到分撥中心,再按照收貨地址將包裹歸類後分往下一個(ge) 網點。分撥中心流水線上會(hui) 有大量的分揀員,他們(men) 需要看著包裹上的地址信息,憑記憶確定包裹下一站到達哪個(ge) 網點。每個(ge) 包裹需要3-5秒的時間來判斷下一個(ge) 路徑並進行分揀,快遞公司啟用大數據路由分單後,隻需1-2秒即可完成這個(ge) 動作。
  此外,憑人工記憶分單,耗時、耗力也容易出錯。不少消費者查看包裹物流詳情時,也許會(hui) 發現自己的包裹明明已經到達本市,卻好幾天才收到。趙劍表示,這很有可能是包裹被分撥錯了網點造成的。一個(ge) 城市少則幾十萬(wan) ,多則數百萬(wan) 個(ge) 地址,全靠人腦來記,難免會(hui) 出點差錯。“用大數據代替人力勞動,不僅(jin) 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更能夠降低出錯率。”
  靠人工記憶分揀,分撥中心分揀員變得非常核心,他們(men) 通常需要培訓半年才能上崗,一個(ge) 大型分撥中心網點,會(hui) 有200名以上專(zhuan) 門處理分單信息分揀員。這類人才在雙11這類大促的時候很難大量招聘,所以每逢大促,快遞企業(ye) 時常因人手不足導致快件積壓。
  未來隨著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投入,大數據路由分單可以完全將人力從(cong) 這部分工作中解脫出來,這意味著快遞公司分撥中心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五、高德地圖製導末端配送
  必殺技:精確地址庫,提供更精準的線路規劃和配送分派。
  對於(yu) 這個(ge) 產(chan) 品,菜鳥目前還沒有過多的表述。但是從(cong) 已透露的信息我們(men) 仍然能夠汪晰地看到這個(ge) 產(chan) 品的強大:
  聯合高德的地圖以及大數據處理產(chan) 生的四級地址庫可以匹配消費者的配送地址到結構化的鄉(xiang) 鎮/街道。有了這些架構化的地址信息,就可以提供更精準的線路規劃和配送分派,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有效幫助各快遞公司提升服務。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