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讓銀行的目光從(cong) 個(ge) 體(ti) 中小企業(ye) 擴展到整個(ge) 供應鏈,從(cong) 靜態關(guan) 注受信企業(ye) 轉換到動態關(guan) 注整個(ge) 供應鏈及交易運行。作為(wei) 國內(nei) 首家試水供應鏈金融的機構,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從(cong) 最初的“1+N”模式到如今致力於(yu) 構建互聯網化產(chan) 融結合生態圈,一路走來,漸行漸穩。
供應鏈金融作為(wei) 一項金融創新,已在國內(nei) 外悄然興(xing) 起並逐步發展起來,《歐洲貨幣》雜誌將其形容為(wei) 近年來金融機構交易性業(ye) 務中最熱門的話題,並稱該業(ye) 務在未來幾年中將持續增長。
在我國,供應鏈金融是中小企業(ye) 融資需求與(yu) 金融機構轉型需求催生的產(chan) 物。中小企業(ye) 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器,但是“小企業(ye) 追著銀行跑,銀行追著大企業(ye) 跑”的形勢不改,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問題成為(wei) 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攔路虎;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意味著我國商業(ye) 銀行“坐吃息差”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銀行麵臨(lin) 業(ye) 務轉型壓力。供應鏈金融通過物流、資金流、控製技術的結構化運用,提升了中小企業(ye) 的信用水平,可有效降低其融資成本,並有望成為(wei) 銀行新的業(ye) 務增長點。
我國的供應鏈金融始於(yu) 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2003年提出的“1+N”供應鏈融資模式。2005年,平安銀行將供應鏈金融業(ye) 務提升為(wei) 全行戰略業(ye) 務,在總行建立了貿易融資部並成立了專(zhuan) 業(ye) 審批團隊,緊接著又在2006年推出“供應鏈金融”業(ye) 務品牌。此後,其他金融機構紛紛效仿,供應鏈金融業(ye) 務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從(cong) 1+N到N+N
平安銀行是國內(nei) 首家明確提出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商業(ye) 銀行,一直將供應鏈貿易融資作為(wei) 其公司業(ye) 務戰略發展重點,其供應鏈金融業(ye) 務模式依次經曆了三個(ge) 發展階段。
2003年,平安銀行在業(ye) 內(nei) 率先提出“1+N”模式,形成供應鏈金融最原始的1.0版本。簡單地說,“1+N”模式中,“1”指的是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ye) ,“N”則是供應鏈的上下遊中小企業(ye) 。以“1”的信譽和實際交易擔保“N”的融資,不僅(jin) 降低了單個(ge) 企業(ye) 的信用風險,更將銀行的金融服務對象上拓下延,實現金融服務“橫到邊、豎到底”,保障了“產(chan) ——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平安銀行也順理成章地成為(wei) 該項業(ye) 務的“試驗田”,處於(yu) 供應鏈條上的原料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中小企業(ye) ,可以采用預付、應收和存貨三類融資方式。平安銀行以一個(ge) 大企業(ye) 為(wei) 核心,掌握產(chan) 業(ye) 鏈上所有企業(ye) 的物流和資金動向,為(wei) 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ye) 提供“團購式貸款”。這種貸款模式比針對單個(ge) 企業(ye) 貸款的風險小得多。
但是,這種線下供應鏈金融在風險管理方麵遭遇到兩(liang) 個(ge) 難點,一是金融機構對存貨數量的真實情況不好把控,難以核實是否存在重複抵押行為(wei) ;二是如何管理經營過程中的操作風險。
金融危機爆發後,傳(chuan) 統企業(ye) 加快了其電子商務化進程,同時也加快了供應鏈協同和供應鏈整體(ti) 競爭(zheng) 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開始依托電子商務平台,整合供應鏈資源,消除環節浪費,降低鏈條交易成本。順應這種潮流,平安銀行於(yu) 2012年發布了其供應鏈金融2.0版本,新版本集成了預付線上融資、存貨線上融資、線上反向保理、電子倉(cang) 單質押線上融資、核心企業(ye) 協同、增值信息服務、公司金衛士等7種產(chan) 品與(yu) 服務。通過登錄平安銀行企業(ye) 網銀——“線上供應鏈金融”通道,企業(ye) 即可在線完成合同簽約、融資申請、質押物在線入庫、存貨管理、打款贖貨等主要業(ye) 務流程。較之線下供應鏈融資方案,供應鏈金融2.0的核心優(you) 勢是銀行、核心企業(ye) 以及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三者之間的互動、協同與(yu) 多方信息的可視化。1.0版本是單向的,主要模式是銀行向客戶提供產(chan) 品,而2.0版本則是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針對供應鏈各個(ge) 環節,平安銀行以多方協同的方式提供資金支持與(yu) 增值信息服務。
然而,供應鏈金融2.0版本的理念還是停留在“以銀行融資為(wei) 核心”的層麵上,資金往來處於(yu) 首要位置。隨著互聯網公司不斷入侵銀行領域,線上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痛點”逐漸顯現出來:一方麵,金融脫媒使得核心企業(ye) 對銀行的議價(jia) 能力進一步增強,而核心企業(ye) 是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ye) 務的關(guan) 鍵;另一方麵,在2.0模式下,依然沒有扭轉“中小企業(ye) 追著銀行跑”的狀況。
2014年7月10日,平安銀行在深圳隆重推出橙e平台,將線上供應鏈金融全麵升級到“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集成服務的全新高度。橙e網是由平安銀行出資建設和運營的電子商務雲(yun) 服務平台,它聯合物流企業(ye) 、第三方信息平台等戰略合作夥(huo) 伴,讓中小企業(ye) 免費使用雲(yun) 電商係統。借助這一係統,中小企業(ye) 可以快速實現上下遊商務的電子化協同,實現訂單(商流)、運單(物流)、收單(資金流)一體(ti) 化,並便捷地享受由訂單促發的物流、保險、結算、融資等商務服務的一站式獲取。此次橙e平台顛覆了以往以融資為(wei) 核心的金融模式,更多以企業(ye) 的交易流程為(wei) 核心,並將過去圍繞核心大企業(ye) 的“1+N”模式,拓展為(wei) 圍繞中小企業(ye) 自身交易的“N+N”模式,在線集成物流、供應鏈管理等商務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進一步優(you) 化了全產(chan) 業(ye) 鏈的商務服務生態。
當金融融合電商
橙e平台最受關(guan) 注的主要功能——“生意管家”可以對進銷存、訂單運單收單等進行管理。中小企業(ye) 還可以選擇移動APP“橙e記”實時記錄多個(ge) 門店流水賬、管理欠賬,並能即時發起主動收款。平安銀行則在平台上向用戶推薦供應鏈融資產(chan) 品,或者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在線投資理財及在線保險服務。“生意管家”正是此次平安供應鏈金融新變化的核心,被稱為(wei) 免費ERP。該項目下包含有訂單管理、倉(cang) 庫管理、運輸管理、收付款管理及老板駕駛艙等功能,幾乎覆蓋了傳(chuan) 統企業(ye) ERP,並且由平安銀行免費提供。
橙e平台“我要融資”模塊,將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傳(chuan) 統優(you) 勢推向更縱深的全鏈條、在線融資服務,把既往主要服務於(yu) 大型核心企業(ye) “1”的上下遊緊密合作層的供應鏈融資業(ye) 務,縱深貫通到上遊供應商的上遊、下遊分銷商的下遊。與(yu) 此同時,橙e平台為(wei) 供應鏈融資的各相關(guan) 方(如授信客戶、核心企業(ye) 、保險公司等)提供了一個(ge) 電子化作業(ye) 平台,使客戶的融資、保險、物流監管等作業(ye) 全程在線。這可以說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一次跨越。
基於(yu) “橫到邊、豎到底”縱深服務理念,平安銀行順應實體(ti) 經濟電商化發展趨勢,深度融合了產(chan) 業(ye) 與(yu) 金融,通過集團協同、同業(ye) 聯盟、商務聯盟、政務聯盟等批量獲得客戶,引領著公司業(ye) 務互聯網化發展。借助橙e平台,平安銀行將產(chan) 品研發、平台建設與(yu) 新業(ye) 務拓展融為(wei) 一體(ti) 。
開啟“熟人生意圈”
平安銀行的橙e平台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了電子商務轉型升級的新思路。對於(yu) 大部分中小企業(ye) 來說,依托“上遊供應商+下遊客戶”的交易鏈條,與(yu) 熟客做生意,維護並擴大原有客戶價(jia) 值的緊迫性與(yu) 重要程度,往往優(you) 先於(yu) 嚐試“網上開店、網上購物”拓展陌生的新客源,更遑論網上開店平添線上線下協同、專(zhuan) 人運營和平台抽成的成本與(yu) 挑戰。橙e平台提供免費的中小企業(ye) 電商雲(yun) 服務平台,能夠讓中小企業(ye) 的商務活動以最快速度、零成本實現企業(ye) 商務流程的電子化。
橙e平台可謂是獨樹一幟,在現今市場上很難找到專(zhuan) 門服務“熟客電商”的模板和參照物。盡管在商業(ye) 模式上它與(yu) 針對陌生客戶的網絡購物平台阿裏、京東(dong) 等較為(wei) 接近,但二者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
橙e平台打出“陌生人的社交圈是陌陌,熟人的社交圈是微信,陌生人的生意圈是阿裏巴巴,而做熟人的生意圈則是橙e平台”的口號,其戰略定位是要幫助中小企業(ye) 上下遊之間熟客交易快速實現電子商務轉型,這與(yu) 依托自建供應鏈渠道撮合陌生人交易的阿裏巴巴業(ye) 務實屬兩(liang) 種思路。故此,兩(liang) 種模式在服務對象、服務鏈條、融資服務和理財服務方麵存在顯著差異。
三方共贏平台範本
平安銀行對橙e平台的構建思路是“共性平台+應用子集”。針對不同行業(ye) ,平安銀行隻需要在共性的係統平台上,不斷增加不同行業(ye) 的應用子集,便可以較低成本完成與(yu) 各類客戶的係統對接。
2014年8月末,平安銀行與(yu) 海爾集團合作推出“采購自由貸”業(ye) 務。隻要是海爾認定的經銷商,合作一年以上,無需任何抵押擔保,即可通過橙e平台申請該貸款產(chan) 品。海爾與(yu) 平安的合作,整合了平安銀行的資金、業(ye) 務以及技術優(you) 勢和海爾集團分銷渠道網絡、交易數據和物流業(ye) 務等要素的雄厚積澱,通過平安銀行金融服務平台和海爾集團自建的日日順B2B平台的對接,產(chan) 業(ye) 與(yu) 金融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集合在了一起。
從(cong) 業(ye) 務模式上看,平安銀行依次推出了采購自由貸控貨模式和采購自由貸信用模式。控貨模式的利益相關(guan) 者包括經銷商、日日順平台、平安銀行和海爾RDC倉(cang) 庫四個(ge) ,之所以稱為(wei) 控貨模式,是指在經銷商到期打款贖貨前,貨物始終由海爾控製,在得到平安銀行贖貨通知並由日日順平台確認後,海爾RDC倉(cang) 庫才能發貨。控貨模式能解決(jue) 海爾經銷商淡季打款預定空調等有較長備貨期的商品融資,但如果是彩電、冰箱等季節性不明顯、提貨周期非常短的產(chan) 品線,則需要更靈活的貸款模式。因此在控貨模式推出了一段時間後,平安銀行向海爾經銷商推出了信用模式。海爾經銷商的貸款時間可根據過往銷售周期製定,提貨時也不再需要打款贖貨,更契合經銷商的資金使用方式。信用模式充分利用了海爾及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持續積累的交易數據,平安銀行通過海爾平台係統持續跟蹤經銷商的經營情況來防範風險。
不管是哪種模式,經銷商僅(jin) 登錄海爾日日順平台便可完成貸款支用、歸還、查詢,在整個(ge) 業(ye) 務流程中不用跑銀行,全部由係統自動處理。在海爾互聯網轉型這一重要曆史契機,選擇了平安銀行作為(wei) 其戰略合作夥(huo) 伴,來為(wei) 其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融資難和信息化落後等一係列難題,推動其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圈的建設。海爾打造的日日順平台加上橙e平台,無疑是經銷商轉型電商的最好選擇之一。
隨著海爾與(yu) 平安銀行合作的不斷深入,通過互聯網平台的數據交換,雙方“掘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的機會(hui) 也將越來越大。海爾與(yu) 橙e平台進行合作的互聯網化產(chan) 融結合商業(ye) 模式,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銷售體(ti) 係。平安銀行借助海爾完善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載體(ti) 日日順平台,進入到了整個(ge) 生產(chan) 體(ti) 係、流通體(ti) 係、銷售體(ti) 係、融資體(ti) 係、交付體(ti) 係,深度地與(yu) 海爾結合在一起,優(you) 化了整個(ge) 生態圈。同時,借助商業(ye) 信用和交易信息,平安銀行可以差異化降低海爾經銷商信貸門檻和借貸成本,提升作業(ye) 效率。
可以預期,橙e平台將在助力海爾及其經銷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革中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為(wei) 打造一個(ge) 海爾、平安銀行、經銷商三方共贏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圈奠定基礎。
供應鏈金融,大有可為(wei)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利率市場化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商業(ye) 銀行都在積極地尋求轉型發展,供應鏈金融作為(wei) 轉型的著力點和創新發展的突破口之一,有助於(yu) 商業(ye) 銀行實現業(ye) 務鏈條下沉和向中小企業(ye) 融資的傾(qing) 斜。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根據供應鏈上的實際貿易背景和主導企業(ye) 的信用水平,以企業(ye) 貿易行為(wei) 所產(chan) 生的確定的未來現金流為(wei) 直接還款來源所進行的單筆或額度授信方式的融資業(ye) 務,其本質就是將供應鏈上下遊的中小企業(ye) 在核心企業(ye) 的信用提升下,獲取更多的平台金融服務。
平安銀行不僅(jin) 是國內(nei) 最早推出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銀行,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其在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方麵也一直走在業(ye) 內(nei) 前列,有許多發展理念與(yu) 經驗值得學習(xi) 與(yu) 借鑒。
首先,供應鏈金融為(wei) 銀行提供了更多強化客戶關(guan) 係的寶貴機會(hui) 。供應鏈金融提供了一個(ge) 切入和穩定高端客戶的新渠道,通過麵向供應鏈係統成員的一攬子解決(jue) 方案,核心企業(ye) 被“綁定”在提供服務的銀行。同時,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站在產(chan) 業(ye) 供應鏈全局的高度,將中小企業(ye) 與(yu) 核心企業(ye) 的資信捆綁來提供授信,更多的中小企業(ye) 獲得了融資機會(hui) 。
其次,供應鏈金融很好地實現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使銀行風險管理模式得以優(you) 化。銀行圍繞核心企業(ye) ,管理上下遊企業(ye) 的資金流和物流,把單個(ge) 企業(ye) 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wei) 供應鏈企業(ye) 整體(ti) 的可控風險,通過企業(ye) 之間交叉聯係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製在最低水平。
第三,供應鏈金融有利於(yu) 降低商業(ye) 銀行的經濟資本消耗。根據巴塞爾資本協議有關(guan) 規定,貿易融資項下風險權重僅(jin) 為(wei) 一般信貸業(ye) 務的20%。此外,供應鏈金融涵蓋傳(chuan) 統授信業(ye) 務、貿易融資、電子化金融工具等,不僅(jin) 能有效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融資難問題,又能延伸銀行的縱深服務,為(wei) 銀行拓展中間業(ye) 務增長提供較大空間。
在未來,各家商業(ye) 銀行要創新有特色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發展有層次、多元化的供應鏈金融體(ti) 係,形成差異化競爭(zheng) 戰略。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構建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利用服務平台所收集信息進行數據挖掘,開發不同的產(chan) 品滿足相應需求,實時根據企業(ye) 的交易信息為(wei) 企業(ye) 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