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北京7-11一半中幹被挖角 萬科:不是我們幹的

發布時間:2015-05-07 10:44:02 每日經濟新聞

北京的便利店業(ye) 態來了“野蠻人”。
  昨天,一家名為(wei) “鄰裏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鄰裏家商貿公司)的便利店,在多個(ge) 招聘網站發布了從(cong) 前台到新店擔當在內(nei) 的大量招聘信息。此前幾天,這家公司已經因為(wei) 從(cong) 北京最大的便利店7-11大挖中層管理者,而且被猜是萬(wan) 科進入便利店產(chan) 業(ye) 而火了一把。
  不過記者昨天下午證實:這家公司並非萬(wan) 科旗下,萬(wan) 科也未有挖角7-11。
  根據計劃,這家目前仍舊“神秘”的鄰裏家商貿公司,欲一年內(nei) 在京開設200家便利店。一旦這個(ge) 目標達成,其在京規模將超越7-11。作為(wei) 新進入者,提出如此豪邁的計劃,其背後資源是什麽(me) ?
  欲年內(nei) 在京開店200家
  事情要從(cong) 7-11大批量的中層管理者被挖走說起。
  根據北京便利店市場消息,4月下旬,7-11近30位中層管理者集體(ti) 離職,其中包括20多名區域經理、2名大區經理以及市場開發部門的人員。在北京市場,7-11分成了四個(ge) 大區,每個(ge) 大區經理分管4~7名區域經理。有人據此算了一筆賬:按這些數目,此番挖角占了北京7-11中層的半壁江山。
  如此大手筆“斂才”,操縱這一切的企業(ye) 隨即吸引了行業(ye) 關(guan) 注。根據《北京商報》的最新報道,將上述人員一並挖走的公司為(wei) 鄰裏家商貿公司。不過,記者卻沒有查詢到這家新晉公司的工商注冊(ce) 資料。
  昨天,這家公司又在多個(ge) 招聘網站發布了職位需求。根據其附上的資料,鄰裏家商貿公司於(yu) 2015年4月注冊(ce) 於(yu) 北京西城區,注冊(ce) 資金為(wei) 1億(yi) 元。其計劃一年內(nei) 在北京範圍內(nei) 開設連鎖便利店200餘(yu) 家,之後業(ye) 務拓展將輻射國內(nei) 一線城市。寥寥數句的介紹,也未有提及背後的投資者以及公司法人等信息。
  另一方麵,從(cong) 2013年開始,萬(wan) 科也在積極推廣其布局的“鄰裏家”社區商業(ye) 概念。按照萬(wan) 科商業(ye) 的規劃,社區商業(ye) 品牌“鄰裏家”係列主要以社區配套為(wei) 主,集咖啡館、便利店、菜場等社區生活必要設施。因而,同是“鄰裏家”,市場似乎順理成章地將這一公司貼上了萬(wan) 科的標簽。更有人士指出,萬(wan) 科應當會(hui) 不到最後死不承認。
  隨後,記者輾轉聯係上了鄰裏家商貿公司的一位便利店開發員,其表示“網上信息不準確”,公司並非萬(wan) 科旗下。對於(yu) 近期從(cong) 7-11大量挖人一事,他這樣回應:“我們(men) 也是很有實力的企業(ye) ,不亞(ya) 於(yu) 萬(wan) 科。”但出於(yu) 謹慎,其並未透露更多公司的背景,僅(jin) 表示全新一代的便利店將於(yu) 近期呈現。
  針對從(cong) 7-11挖人一事,萬(wan) 科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方也向記者進行了否認,表示鄰裏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並非萬(wan) 科旗下。“我們(men) 有提過一個(ge) 品牌的概念——鄰裏家,而這個(ge) 公司和我們(men) 一點關(guan) 係也沒有,隻是重名。”他表示,萬(wan) 科目前在便利店方麵沒有打算,社區商業(ye) 探索主要是針對食堂等在嚐試,暫時沒有零售、快消方麵的考慮。
  北京便利店競爭(zheng) 不激烈
  如此來看,這家新冒出來的便利店企業(ye) 同萬(wan) 科並無關(guan) 係,但眼下,便利店業(ye) 態大熱,其意圖盤踞北京市場而後在一線城市擴張的策略仍舊為(wei) 業(ye) 界驚歎。
  今年3月份,外資零售巨頭家樂(le) 福啟動入華20年來最大規模改革——在華將大力發展“CarrefourEasy”便利店新業(ye) 態,國際零售巨頭麥德龍同樣也悄然進入便利店領域,新推品牌“合麥家”。此外,天虹商場、華潤萬(wan) 家旗下蘇果、東(dong) 莞美宜佳等亦在加快推進便利店擴張業(ye) 務。
  的確,便利店似乎成為(wei) 了零售業(ye) 持續下滑中的一個(ge) 例外。根據上個(ge) 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的“2014年度行業(ye) 發展狀況調查”,全國排名前55家的便利店門店數增長了7.8%,從(cong) 有可比數據的便利店企業(ye) 來看,企業(ye) 銷售額增長了17.7%,高於(yu) 百強銷售增長12.6個(ge) 百分點,銷售增幅在包括百貨、賣場等在內(nei) 的各業(ye) 態中最高。
  “相比上海,北京市場便利店的競爭(zheng) 弱很多。盡管7-11、全家以及物美等多有布局,但在數量上,相比上海的動輒千家的規模,北京市場單個(ge) 品牌幾百家門店的數量算少的。”上海尚益企業(ye) 谘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告訴記者。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盡管從(cong) 北京市場試水避開了高強度的市場競爭(zheng) ,但鄰裏家商貿公司一出手即要在京開出200家門店的規劃還是有些“激進”。要知道,在北京深耕了十幾年的7-11目前於(yu) 這一市場也不過170餘(yu) 家門店。
  此外,市場有商機並不代表收成好,7-11就是一個(ge) 代表。根據王府井公布的2014年度報告顯示,王府井目前持有7-11(北京)有限公司25%股份,但這部分持股給王府井帶來了259.1萬(wan) 元虧(kui) 損。
  胡春才表示,一年內(nei) 200門店的開店速度很快,達到的難度不小。“對於(yu) 一個(ge) 新進入者來說,這樣的規劃更利於(yu) 聚集人才和資本,吸引眼球。起碼也是抓住了眼下便利店二次發展的機會(hui) 。”
  在上述人士看來,開設便利店是一個(ge) 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慢慢積累。“便利店並不好做,也很容易虧(kui) 損。到目前為(wei) 止,中國市場便利店賺錢的不多,7-11還沒有盈利,本土的快客虧(kui) 損也較為(wei) 嚴(yan) 重。”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