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邏輯:線上有順豐(feng) 優(you) 選保證貨品,運輸是順豐(feng) 的優(you) 勢,線下是延伸到社區終端的嘿客,順豐(feng) 要打造的是一個(ge) 打通線上購物與(yu) 線下投取的平台,企圖構建新型購物模式。
可能陷阱:順豐(feng) 天然缺乏做門店、和消費者直接打交道的基因,沒能正確掌握消費者心理,想把太多業(ye) 務裝進嘿客。結果,嘿客最搶眼,也是唯一比較靠譜的業(ye) 務,還是“快件自寄自取”。
正能量的行為(wei) 有兩(liang) 種,一種是燃燒自己點亮別人,這是道德向信仰的升華,是最高境界;一種是方便別人成就自己,這是互利,是正確的商業(ye) 之道;其他諸如忽悠別人而自己漁利,甚至自損三千的,自然不在正能量之列。
在商言商,2014年5月,順豐(feng) 推出嘿客,除了承載順豐(feng) 站點的功能外,還有數碼、服飾、預購、水電繳費、電話充值等便民服務,網購線下體(ti) 驗O2O,甚至還有個(ge) 神秘的金融服務。順豐(feng) 對嘿客的定位顯然不是個(ge) 多功能的站點,而是社區活動的物流中心。順豐(feng) 這麽(me) 個(ge) 龐然大物,布局O2O,讓整個(ge) 市場嘩然,可想象的戰略布局,似乎讓別家都無路可走。大家都不禁發問:嘿客,你究竟準備做哪般? 而嘿客上線大半年後,大家忽然發現,嘿客好像沒有想象中的那麽(me) 恐怖,很多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這個(ge) 就在家門口的電商終端。
嘿客怎麽(me) 玩
要研究順豐(feng) 嘿客,必須先看看與(yu) 之配合發展的順豐(feng) 優(you) 選的業(ye) 務發展與(yu) 布局:
2012年,順豐(feng) 優(you) 選正式上線,在北京區域全品類配送,積累數據。2013年,從(cong) 年初的上海、廣州、深圳三個(ge) 城市擴張到覆蓋全國的常溫配送,還整合基地,打造直供平台,建造讓生鮮產(chan) 品直供電商平台的渠道。2014年入駐京東(dong) ,實施多平台戰略,開始尋求增量,降低自己的營銷費用。
2014年,順豐(feng) 嘿客啟動,借便利店全線布局社區末端,從(cong) 嘿客的功能來看,無論是O2O,還是末端配送,都是服務於(yu) 順豐(feng) 優(you) 選這一大戰略的一個(ge) 環節,而優(you) 選又是采用順豐(feng) 自己的“順豐(feng) 冷運”。所以,將嘿客理解為(wei) 冷鏈末端一個(ge) 很重要的節點更為(wei) 恰當。
2014年下半年,嘿客接連推出開放平台,啟動新冷庫,並在三四線城市加強拓展,布局全網冷鏈,打造“順豐(feng) 冷運”,繼續尋求增量,力圖讓更多的業(ye) 務量利潤來支撐前期的硬件投入。順豐(feng) 優(you) 選總裁李東(dong) 啟指出,順豐(feng) 推出優(you) 選,開始做電商的真實意圖,在於(yu) 積累生鮮冷鏈的經驗和延伸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優(you) 選出發建立在倉(cang) 儲(chu) 和配送末端的經驗,未來可能成為(wei) 集團新的增長點之一”。順豐(feng) 依托大量來自優(you) 選的生鮮配送訂單,積累和發展了冷鏈配送的經驗,大量投資溫控類的資本,並為(wei) 自己和其他電商提供冷鏈遞送服務。
必然:一個(ge) 節點的實驗
在物流行業(ye) ,有一個(ge)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窘境:但凡優(you) 質物流的運行,都是需要大量資產(chan) 支持的(優(you) 質的設備和運行管理),而巨大的前期投入,又需要很大的業(ye) 務量及利潤來支持。尚處於(yu) 發展階段的中國物流企業(ye) ,往往沒有優(you) 質的設備和設施支持搶占足夠多的訂單,難以產(chan) 生足夠的利潤以維持資本投入。沒有良好的用戶體(ti) 驗,中國的消費者也不會(hui) 養(yang) 成依賴物流的消費習(xi) 慣,如何打破這個(ge) 窘境,很考驗各個(ge) 物流企業(ye) 的智慧和魄力。
很顯然,順豐(feng) 一直在嚐試,從(cong) 未中斷。順豐(feng) 是一個(ge) 不想給電商打工的快遞企業(ye) ,一直想利用自己的絕對優(you) 勢對抗與(yu) 融合。眼下采用的方式是先創造需求,產(chan) 生足夠的業(ye) 務量以養(yang) 活自己的冷鏈業(ye) 務,再以成熟和優(you) 質的冷鏈運送能力支持自己和其他電商的運輸需求。
順豐(feng) 包裹業(ye) 務的時效在國內(nei) 無出其右,不論本土還是外資快遞及物流企業(ye) 。憑借這一核心優(you) 勢,順豐(feng) 能在物流這一層麵上與(yu) 電商進行碰撞,相互依存,而為(wei) 了避免在與(yu) 電商的業(ye) 務中完全失去優(you) 勢,順豐(feng) 也開始麵向訂單來源的電商行業(ye) ,進行後向整合。
未來的購買(mai) 模式,極可能是這樣的:快遞公司取代消費者,將億(yi) 萬(wan) 消費者花在去商場和回家路上的、零散的、隨機的時間和人力整合起來,並對其進行排列整理,用快遞公司的力量去取代,完成“商店——家”的運輸。商場不再是進行實物買(mai) 賣、物流交換的地方,而隻是展示、交易、進行信息流和現金流交換的地方,現金流甚至都可以在線上交換。
這一切,最終都歸結到了嘿客這個(ge) 話題上來。很明顯,從(cong) 順豐(feng) 的整體(ti) 布局和發展上來說,嘿客就是整個(ge) 大環中的一個(ge) “節點”,一個(ge) 順豐(feng) 冷鏈業(ye) 務末端遞送的節點。順豐(feng) 為(wei) 了尋求節點的解決(jue) 方案做過許多嚐試。
順豐(feng) 在2011年便開始與(yu) 現有便利店(7-11、千惠等)合作,積累一定末端節點的運行經驗。但由於(yu) 依附於(yu) 他人,自主能力極為(wei) 有限,除了降低一定末端配送成本和減弱最後公裏配送難題外,順豐(feng) 無法通過該模式創造附加價(jia) 值,比如溫控、產(chan) 品推廣。
2012年,順豐(feng) 為(wei) 獲得更大的末端節點控製能力,嚐試自己運營便利店,這便是順豐(feng) 嘿客的前身。但該項目輕視了零售行業(ye) 的運營難度,且無法滿足對人力和管理的要求。小範圍試行一陣後,要麽(me) 關(guan) 閉,要麽(me) 變成純粹的快件收發點,順豐(feng) 便利店項目铩羽而歸。
最後,順豐(feng) 索性刨除掉零售部分。嘿客出現了。整個(ge) 嘿客店零庫存,無需考慮上貨、補貨等一係列牽扯精力的部分,隻做展示、下單、產(chan) 品推廣,及之前已有的一些末端物流服務功能,嘿客成了順豐(feng) 的一個(ge) 入口端,為(wei) 順豐(feng) 優(you) 選帶來一定業(ye) 務量,攤平成本,為(wei) 之後“順豐(feng) 冷運”的優(you) 質運行帶來硬件保障。
“順豐(feng) 冷運”現已開放,為(wei) 其他電商平台做專(zhuan) 業(ye) 的冷鏈運輸,保證了同行業(ye) 的蔬果、生鮮產(chan) 品的運輸質量。在國內(nei) ,這種規模和標準,還有時效性的服務隻有順豐(feng) 可以提供。布局於(yu) 末端的嘿客讓原本優(you) 秀的冷鏈再優(you) 秀一點,讓末端配送的質量更加可控。相較於(yu) “幹線溫控+落地配”的兩(liang) 段式服務,擁有嘿客的順豐(feng) 冷運,全程自己負責,打造一段式服務,並且各個(ge) 連接環節都有相應的溫控設備,不會(hui) 發生溫控的空白環節,以至於(yu) 整體(ti) 效果遇到難以逾越的短板。
啞然:走樣的末端節點
前文說過,嘿客無法依靠類似便利店的實體(ti) 業(ye) 務,而是靠順豐(feng) 的遞送能力。所以一個(ge) 提供線上線下購買(mai) 、速遞送達的商業(ye) 模式很值得嚐試。順豐(feng) 希望能推出一個(ge) 新的消費模式,打造新的平台,讓消費者產(chan) 生新的消費習(xi) 慣。現在淘寶確實方便,但缺少的是什麽(me) ?就是實物的體(ti) 驗和高品質的遞送服務。嘿客想從(cong) 這個(ge) 方向切入進來,並繼續深入挖掘到社區的消費能力。
嘿客的服務也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是為(wei) 優(you) 選服務的(線上):包括平台推廣、合作夥(huo) 伴的產(chan) 品廣告、現場下單,加速消費轉換率、O2O線下端口,加速消費習(xi) 慣的培養(yang) ,告訴消費者他們(men) 要的。二是為(wei) 冷鏈服務的(線下):溫控—冷藏、冷凍設備成為(wei) 嘿客標配;儲(chu) 存—降低配送失敗率;自提—降低最後一公裏配送成本。
但從(cong) 經營了大半年之後再看,大家一直吐槽和詬病的就是,走進嘿客茫然不知所措,隻好小心地問客服,得到答案後,似懂非懂地“啊……啊……”然後,離開。所以,嘿客的構想是將購物流程變簡單,但事實卻是更複雜。
嘿客最初帶來的眾(zhong) 多服務內(nei) 容,現在再來看,也就“快件自寄自取”比較靠譜,其他像“商品預購”,通過海報、PAD展示等,讓人感覺很突兀,中國人現在的消費習(xi) 慣是要麽(me) 到實體(ti) 店選購,要麽(me) 網上下單家裏等快遞,這種“海報+PAD”的方式讓中老年人有種“傳(chuan) 統+高科技”騙人的感覺。在店麵購買(mai) 消費,還是要網上下單,給人的感覺更多是為(wei) 順豐(feng) 優(you) 選進行實體(ti) 推廣。店內(nei) 有與(yu) 商品對應的二維碼,但商品種類不多,需要瀏覽詳細信息還是要到網頁瀏覽。
即使在國外通行的目錄式銷售,放在國內(nei) 都有待驗證;“網購線下體(ti) 驗”、“JIT服務”是方向、是未來,但關(guan) 鍵是你的線上能力,如果豐(feng) 富的商品、可比的價(jia) 格、買(mai) 家的評價(jia) 等,都不到位,什麽(me) 體(ti) 驗都是空話;至於(yu) “金融服務”、“便民服務”等增值、引流項目,則是大樹主幹長出後生出的分支,現在隻能說是想象;革命要有火種,你的客戶、你的粉絲(si) 是誰?他們(men) 要什麽(me) ?總之,現在的順豐(feng) 嘿客連很多專(zhuan) 業(ye) 人士都沒看懂,看似簡單,卻不夠簡單、不夠極致。O2O沒有什麽(me) 神秘,你可以不讓人尖叫,但不可以讓人尷尬和不懂。
而且,新興(xing) 的消費模式或平台是需要投入,但任何商業(ye) 模式都需要符合市場的規律。嘿客店麵成本高,單店所帶來的訂單,和相同麵積的便利店所產(chan) 生的單位收益完全無法比較,所以一直是虧(kui) 損。
順豐(feng) 嘿客想打響品牌,培養(yang) 消費者新的消費習(xi) 慣,結合自己的配送優(you) 勢,將末端配送難控製的新鮮蔬果送到消費者手裏,順帶主推紅酒、奶粉、電子產(chan) 品等高附加值商品。但高成本所帶來的虧(kui) 損,讓順豐(feng) 隻能利用嘿客作為(wei) 配送流程服務,以消減物流成本。直接結果就是,讓嘿客成為(wei) 了末端配送的小型分撥中心、自提中心。當然,代收快遞的地方可以降低一部分末端配送的成本,但僅(jin) 就這單一功能來說,物業(ye) 和儲(chu) 物櫃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嘿客還有一個(ge) 最大的尷尬就是,大部分需要自提的消費者,都是因為(wei) 在淘寶購物而產(chan) 生的包裹,而淘寶上大多數買(mai) 家、賣家的物流首選,都不是順豐(feng) 。
嘿客確實是一個(ge) 很大的噱頭,但與(yu) 其相符的用戶體(ti) 驗卻沒有達到。嘿客與(yu) 普通電商的一大差異,本來就應該是實物體(ti) 驗,但大多商品在嘿客是沒有實物展示的。如果要走實物展示,那嘿客成本會(hui) 進一步飆升。
順豐(feng) 嘿客的出現,最終是為(wei) 了推廣社區消費平台,其本來的規劃是貼近高檔成熟小區的,但單店的盈利能力有限,運營需要公司補貼加上預算不夠的原因。很多嘿客沒能選到足夠好的位置,原本就是為(wei) 了挖掘社區線上消費的新模式,地段的改變導致消費人群也就大大不同。
期待突圍
順豐(feng) 嘿客到底應該完善末端物流?布局社區O2O?還是一箭雙雕合二為(wei) 一?快遞自提引流,社區O2O開花。這事兒(er) 當然不可簡單而論,現在經常講“閉環”,那是要有落地的生態邏輯,落空了就成了“上環”。
從(cong) 市場端來看,快遞自提據說目前占比不到20%,而且可能校園占據相當比例(可以理解為(wei) 非社區O2O目標客戶),規模尚小,末端物流問題其實更多是體(ti) 現在物流、電商一端。所以,目前快遞自提引流有限,而末端物流是需要一套相對獨立的解決(jue) 方案,像阿裏、亞(ya) 馬遜合作店模式就比較務實。
順豐(feng) 要做社區O2O,要看兩(liang) 點:首先,目前市場有多大?其次,社區O2O的落腳點雖然是在末端物流(也可以將它看做新消費的入口),但關(guan) 鍵點目前來看似乎不在這裏,商品品質和送貨速度相較之下,大家還是更看重貨物品質,這恰恰是順豐(feng) 的短板,所以這裏的1+1就不一定大於(yu) 2。要想知道這個(ge) 大家現在已然知曉的結果,並不一定要一次直接開500家、2000家店試水,做個(ge) App就可以快速試錯,順豐(feng) 在這裏卻顯得有錢任性,也難怪粉絲(si) 糾結。
順豐(feng) 當然也看到了開店的高成本,若隻做快遞最後一公裏的承包商,顯然讓人欲哭無淚,順豐(feng) 自己也在期待突圍。
最直接的成本收回思路就是廣告展示,順豐(feng) 通過優(you) 選,配合嘿客平台,為(wei) 製造品牌供應商進行廣告推廣,可以產(chan) 生收益並降低成本。在嘿客和順豐(feng) 優(you) 選的所有產(chan) 品,都是有實際生產(chan) 品牌的,和淘寶的廣大產(chan) 品不同,這些供應商可以,也願意支付推廣費用。如果順豐(feng) 可以幫它們(men) 占據更多的市盈率,並加快銷售速率的話,良性的合作關(guan) 係會(hui) 迅速建立。
其次,是生鮮市場。
但凡需要保存,都會(hui) 有一定的風險。各種水果菜蔬市場或者海鮮類的商鋪,都存在提供的商品不夠新鮮的可能。順豐(feng) 如果做到一提起生鮮就想起順豐(feng) ,那是怎樣的消費概念呢。
生鮮類產(chan) 品末端配送的不可控性,對品控提出了很大挑戰。在運輸上,順豐(feng) 可以說是有保證的,產(chan) 品品質就是關(guan) 鍵。現在購買(mai) 都要在菜市場或者超市實物挑挑選選,如果順豐(feng) 的每次成品控製都很好,那這一“線上消費,線下收件”的模式就可以很快建立起來。
而且,中國城市人口密度很高,且社區消費的模式購買(mai) 頻次非常高,這裏有海量的市場,直達社區的消費模式,能夠成功催生一批高品質生鮮產(chan) 品供應商,通過直達消費者的快遞模式,跳過中間各層分銷商,跳過中途的儲(chu) 存運輸風險,直達最終消費者,這也不失為(wei) 順豐(feng) 的一個(ge) 好選擇。
總之,從(cong) 長遠來看,做嘿客,做平台,或許是順豐(feng) 最好的選擇。但在如何打造嘿客的關(guan) 鍵問題上,順豐(feng) 確實是做快遞起家,天然欠缺做門店、做零售、和消費者直接打交道的基因,現在不溫不火的狀態也屬意料之中。要完全改變消費者購物模式、徹底串聯“供應商——消費者”,絕對是個(ge) 了不起,卻異常艱辛、困難的任務,順豐(feng) 和他的嘿客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