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私人倉儲試水2.0

發布時間:2015-02-17 12:03:28 互聯網

創業(ye) 地點:北京
  
創始人:秦軒

商業(ye) 模式:私人存儲(chu) O 2O,提供一站式物品寄存服務,24小時上門取送。
 
融資情況:A輪獲紀源資本數百萬(wan) 美元。

因為(wei) 搬家或者家裏空間不夠,給自己的物品另找一個(ge) 安身之所?在大街上隨機問路人,幾乎沒多少人聽過這種源自美國的自助式私人倉(cang) 儲(chu) 。可大城市尺土寸金、流動性強的特點,還是讓不少人覺得這項業(ye) 務在中國大有可為(wei) ,近兩(liang) 年陸續有創業(ye) 公司冒出。

租下門店、劃分倉(cang) 儲(chu) 、布控安防,私人倉(cang) 儲(chu) 的模式大同小異。已在線下運營兩(liang) 年的迷你考拉,最近在“倉(cang) ”之外推出存放小型物品的“盒”,用戶可以用A pp下單、專(zhuan) 人上門取送,

以適應更靈活、便捷的存儲(chu) 需求。

存儲(chu) 盒O2O服務

秦軒曾經在美國求學、工作,對私人倉(cang) 儲(chu) 相當熟悉。而當他在2011年回國的時候,卻發現這項業(ye) 務在中國是一片空白,偏偏自己又經常出差外派,沒地方存放的物品隻好都扔掉。這段經曆讓他萌生了往這個(ge) 方向創業(ye) 的想法。

在美國,提供私人倉(cang) 儲(chu) 服務的公司達數千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正所謂“橘生於(yu) 南為(wei) 橘,生於(yu) 北為(wei) 枳”,這種模式在中國有多大市場?秦軒對南都記者分析,相比美國絕大多數用戶是因為(wei) 搬家等流動性原因而存放物品,國內(nei) 的應用更加廣泛。比如:節節攀升的房價(jia) 和稀缺的城市空間資源,使得另找地方存儲(chu) 物品、釋放家裏空間的需求會(hui) 越來越明顯;除了個(ge) 人和家庭,迷你考拉的用戶裏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小型企業(ye) ,他們(men) 每做完一次市場推廣活動都需要找一個(ge) 可以存放物料的地方,而租倉(cang) 庫顯然比租辦公室劃算。

過去兩(liang) 年裏,秦軒在北京的核心商圈開了多家門店,提供1-30立方的多種倉(cang) 型,如果用戶需要更多空間,可以專(zhuan) 門定製儲(chu) 物方案。為(wei) 什麽(me) 要在存儲(chu) 倉(cang) 的基礎上發展更迷你的存儲(chu) 盒呢?他解釋,這是滿足兩(liang) 種不同的需求:前者適合搬家、長期出行時存放家具、家電等大件物品,是一種臨(lin) 時性的存儲(chu) 場景;後者不一定在流動的時候才用到,隻要覺得家裏空間不夠大,都可以用這種盒子長期存放物品,比如放書(shu) 籍、CD等等,由配送員24小時上門取送。存放後,用戶可以用A pp實時管理、隨時存取,就像一個(ge) 網盤似的。據悉,下一個(ge) 版本的A pp還將實現跟蹤、搜索等功能。

低頻市場粘性強

做私人倉(cang) 儲(chu) 這門生意不是租個(ge) 門店再招租那麽(me) 簡單,布控安防是一大投入。秦軒介紹,倉(cang) 庫都是恒溫恒濕,而且安防聯網,任何一個(ge) 角落出現異常就會(hui) 馬上報警;迷你考拉盒的安保措施相當,更高科技的一點是配備了藍牙解鎖,隻有用戶通過他的A pp才可以打開。與(yu) 安防相呼應的是一套賠付機製,每個(ge) 存儲(chu) 倉(cang) 和盒子的基本保險都在數千元。

與(yu) 此同時,倉(cang) 儲(chu) 需要最大化地利用空間、控製成本,才能“有利可圖”。他告訴南都記者,以倉(cang) 體(ti) 這一環節為(wei) 例,團隊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摸索核心最優(you) 的生產(chan) 與(yu) 合成方式,現在所有倉(cang) 體(ti) 的每個(ge) 零件都是可分開的,想要怎樣的空間,把標準化的零件像拚接木一樣“組裝”就行。

“相對於(yu) 大多數互聯網創業(ye) 公司,私人倉(cang) 儲(chu) 在線下要花更多功夫,是一種比較重的模式,回報周期相對較長,而且成長速度受門店所限,規模化效應也來得慢。”秦軒坦言,目前公司還處於(yu) 投入階段,不過,他看好存儲(chu) 是個(ge) 長線行業(ye) ,雖然不是高頻需求,但勝在粘性強,迷你考拉在北京的1000多個(ge) 用戶裏,70%以上都存儲(chu) 超過半年,而且一旦跟用戶建立起信任,下次有存放物品需求,還會(hui) 來找你。

從(cong) 市場競爭(zheng) 的情況看,私人倉(cang) 儲(chu) 作為(wei) 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一個(ge) 分支,一些大型開發商也有意涉足,作為(wei) 社區的配套產(chan) 品,比如萬(wan) 科就推出過名為(wei) “萬(wan) 物倉(cang) ”的自存倉(cang) 服務。對此,秦軒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需要專(zhuan) 注才能建立品牌的細分領域,作為(wei) 副業(ye) 或者附加服務賺錢不太可行,反倒是基於(yu) 私人倉(cang) 儲(chu) 未來有更多可延伸的空間,比如閑置物品交換,不過前提是把現有業(ye) 務做出品牌、做大規模。”

風言風語

需求場景不明顯

●點評人:起點創業(ye) 營創始合夥(huo) 人査立

私人倉(cang) 儲(chu) 這門生意很傳(chuan) 統,簡單來說租個(ge) 地方給人存放物品,就看有沒有人願意花錢租。在美國,很多人在搬家、搬公司的時候會(hui) 用到,除此以外,一般人家裏有足夠大的空間,都不需要另外找存儲(chu) 的地方。在中國,人們(men) 向來沒有私人倉(cang) 儲(chu) 的概念:那些北漂的年輕人,大多是拎個(ge) 包就走的,本來就沒帶什麽(me) 家具;公司外派、換到別的城市居住,原來的家具就賣掉或者扔掉就好了;至於(yu) 說買(mai) 不起大房子、通過倉(cang) 儲(chu) 釋放空間,房子小的人會(hui) 買(mai) 很多東(dong) 西放家裏嗎?要是很貴重的物品,比如珠寶首飾等,那完全可以拿到銀行保管箱,總之,我沒有看到私人倉(cang) 儲(chu) 在中國有很明確的需求場景。

小型物品存放有市場

●點評人:戈壁投資合夥(huo) 人徐晨
  
私人倉(cang) 儲(chu) 在中美的業(ye) 態不一樣。在美國,一方麵家裏空間大,家具、設備多,而且更換成本比較高。舉(ju) 個(ge) 例子,在北美買(mai) 一個(ge) 爐灶,最便宜也要2000-3000美金,因此很多人在更新設備的時候不會(hui) 把舊的馬上扔掉;另一方麵,北美和加拿大的地都很便宜,最小的存儲(chu) 空間跟一間小屋子差不多大,因此人們(men) 很自然就養(yang) 成了存儲(chu) 家具的習(xi) 慣。加上北美有相當大比例的人是不買(mai) 房隻租房的,搬家的時候這種中轉存儲(chu) 空間就顯得更為(wei) 重要。而在中國,一般人家裏沒有特別大件的物品,而且家具、家電產(chan) 品降價(jia) 趨勢明顯,要換基本就把舊的扔了,因此存大件物品的需求不明顯。

倒是存放小型物品的盒子會(hui) 有市場需求。比如放一些紀念品、工藝品、個(ge) 人信件、小孩玩具等等,考慮到涉及的保險金額有限,一般都不會(hui) 是價(jia) 值很高的物品。至於(yu) 這門生意能不能做成,就看綜合空間利用率和價(jia) 格以後,這筆賬能否算得過來。具體(ti) 來說,單個(ge) 用戶的存儲(chu) 體(ti) 量小,意味著空間分割程度高,企業(ye) 是否有更強的優(you) 化集成能力;在定價(jia) 策略上,如果太貴,想必多數人寧可放棄存儲(chu) ,但如果既要投入上門取送的物流成本,又要走中低價(jia) 路線,那對創業(ye) 公司來說將是挺大的挑戰,尤其在前期用戶不多的時候。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企業(ye) 自己的運營能力,能否合理控製每個(ge) 環節成本,比方說把門店遷至相對偏遠的地方,節省租金。總的來看,私人倉(cang) 儲(chu) 目前仍然是一個(ge) 相對小眾(zhong) 的市場,也許能做成,但在成長性、規模化方麵沒有太大想象空間。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