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實戰:亞馬遜的倉儲管理的操作模式

發布時間:2015-02-05 10:36:01 第一物流網

在亞(ya) 馬遜英國的庫房裏麵,聖誕節期間每天有超過40萬(wan) 件商品在等待被運往各地。
  存貨補貨方式的貨位係統,其構成要素有二:1.檢貨區與(yu) 存貨區分離;2.貨位與(yu) 庫存數量綁定。
  檢貨區與(yu) 存貨區分離,從(cong) 表麵上看,檢貨員的檢貨路徑縮短了,而存貨區可以使用立體(ti) 存儲(chu) 方式,存儲(chu) 密度提高,有著明顯的好處,但這也導致了係統邏輯複雜,尤其是補貨邏輯極為(wei) 複雜,難以操作。
  而貨位與(yu) 庫存數量綁定,則有著明顯的好處,如果將這一思想貫徹到極致,則會(hui) 自然而然地出現本篇將要介紹的貨位係統,不如稱其為(wei) 庫存貨位綁定的貨位係統,簡稱為(wei) Bin係統,這也就是亞(ya) 馬遜公司的倉(cang) 庫管理係統。
  Bin係統操作流程
  1.收貨:
  收貨時實際是將采購訂單看作一個(ge) 貨位,運貨車看作另外一個(ge) 貨位,收貨員將貨品逐個(ge) 從(cong) 采購訂單的貨位轉移到運貨車的貨位上去。這樣的操作精度高,而且效率也相當的高。
  2.上架:
  上架實際上也是貨品從(cong) 待上架的貨位(運貨車)中的貨品轉移到存儲(chu) 用的貨位上的過程。
  上架操作按批次進行,每一個(ge) 運貨車作為(wei) 一個(ge) 批次,一個(ge) 批次中包含了多次的上架操作。每一次的上架操作隻涉及一個(ge) SKU,在操作時,需要輸入係統的信息為(wei) :上架SKU,目標貨位,上架數量(批次號中已經包含了運貨車貨位的信息)。
  在Bin係統下,由於(yu) 貨位和貨品數量相綁定,因此在上架操作時,也不要求將一個(ge) SKU一次性放到同一個(ge) 貨位上,而是可以根據貨架的實際剩餘(yu) 究竟情況靈活安排到兩(liang) 個(ge) 、三個(ge) 甚至更多的貨位上。
  由此可以看到,在Bin係統下,上架員具有相當的靈活性,看到哪裏有空隙,就可以將貨品放到哪裏。這樣的庫房,雖然在看起來會(hui) 很淩亂(luan) ,貨架上放著各種各樣的東(dong) 西,雜亂(luan) 無章,但實際上所有的信息都存儲(chu) 在貨位係統中,任何需要都可以隨時滿足。
  3.盤點:
  在Bin係統下,每一個(ge) 存儲(chu) 貨位中,分別有幾個(ge) SKU,每個(ge) SKU有多少數量,這些信息都是在貨位係統存儲(chu) 的。並且,由於(yu) 每一次庫存實物操作都與(yu) 在係統中相對應,所以實物與(yu) 係統是同步更新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盤點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貨位操作。即時,在盤點的同時進行上架、檢貨等操作,對於(yu) 盤點精度也完全沒有影響。這是其他的任何係統都無法做到的。
  4.檢貨:
  在Bin係統中,由於(yu) 貨位與(yu) 貨品數量綁定,因此在生成檢貨批次的同時,可以指定檢貨庫位,隻有被指定的有檢貨需求的貨位會(hui) 被路徑規劃係統所考慮。
  例如,訂單中需要10個(ge) SKUA,而當前可用庫存共計有23個(ge) SKUA,這23個(ge) 貨分別位於(yu) LocationA,B,C上,分別有8個(ge) ,9個(ge) ,6個(ge) ,則係統使用其中的10個(ge) ,例如從(cong) LocationA,B上分別占用8個(ge) ,2個(ge) ,則LocationA上的8個(ge) 以及LocationB上的2個(ge) 庫存屬性會(hui) 設置為(wei) “訂單占用庫存”。
  檢貨時,根據所有已占用庫存貨位的位置,自動規劃出檢貨路徑。檢貨時,隻能檢出“訂單占用庫存”,而不能檢出普通庫存。
  檢貨時檢出的貨品,放在檢貨容器中,同樣也是一種特殊的貨位。
  5.出貨:
  出貨時,訂單中包含的貨品,從(cong) 檢貨容器中轉移到包裹,包裹號一樣可以追蹤。
  綜上所述,Bin係統將貨品、貨位、數量的綁定關(guan) 係做到了極致。這樣做的好處可以有目共睹,Amazon所使用的貨位係統原理上與(yu) 上述一致,支持起了每年400億(yi) 美元的銷售規模,並且完全可以支持到更大的規模。
  但是也必須清醒地到,Bin係統可以實現庫存的精密化管理,但是成本非常高。首先,Bin係統數據庫雖然結構較簡單相對較簡單,但是數據量很大,任何的庫存轉移的操作都必須與(yu) 係統同步,造成了數據庫的讀寫(xie) 負荷極大,對數據庫係統的可靠性、穩定性的要求很高;其次,所有庫存轉移的操作與(yu) 係統同步都需要設備,這些設備必須具有移動能力,相當於(yu) 每個(ge) 操作人員都必須配備,這一投資也是非常巨大的。以最為(wei) 常用的Symbol的RF移動掃描槍為(wei) 例,一台就要將近8000元,每個(ge) 操作員工一台的話,設備投放是非常大的。
  Bin係統的要點
  1.將整個(ge) 庫房,所有用於(yu) 放貨的物理空間都標記為(wei) container(其實就是貨位),container與(yu) 貨品,貨品庫存數量綁定。
  以收貨過程為(wei) 例,在Bin係統中,操作人員在收采購訂單後,收得的實物往往放在運貨車(托盤或者小車)上,這時運貨車就是一個(ge) 容器。運貨車有自己的編號(即相當於(yu) 貨位編號),在此運貨車上的所有貨品及其數量都綁定起來。
  運貨車和采購訂單是多對多的關(guan) 係,也就是說,若采購訂單比較大,其貨品可以放在多個(ge) 運貨車上,而采購訂單較小時,也可以將多個(ge) 采購訂單放在一個(ge) 運貨車上。
  在使用Bin係統後,明顯可以看到兩(liang) 個(ge) 好處:
  A.以前收貨時,往往是清點確認數量後,再在係統中確認收貨數量;而采用Bin係統後,可以認為(wei) 采購訂單為(wei) 一個(ge) 貨位,而收貨動作就是將貨品從(cong) 采購訂單的貨位中轉移到運貨車的貨位上。因此,收貨操作時可以采用一邊掃描一邊收貨的方式。這樣做,將收貨和點數結合起來,效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逐個(ge) 掃描的方式實際是係統點數,收貨人員可以將精力放在檢查貨品是否合格,提高了收貨質量。
  B.收貨後,由於(yu) 運貨車上的貨品及其數量在係統中有記錄,則上架員可以直接上架。上架時直接按照運貨車的數據即可,而不用去匹配采購訂單數據。這樣有利於(yu) 上架員工作量的平衡,也提高了精確度。
  2.不同的container(貨位),有不同的屬性,對應於(yu) 不同的操作任務。
  貨品在庫房中,實際是處於(yu) 不斷流轉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收貨、上架、存儲(chu) 、檢貨、發貨,其中檢貨、發貨都可能是由於(yu) 訂單、調撥、退貨的需求而發起。各個(ge) 操作環節時涉及到的容器(貨位),設置為(wei) 不同的屬性,隻能由相對應的操作對應使用。
  這也就是說,收貨使用的容器隻能用於(yu) 收貨以及其相關(guan) 的操作,例如是上架,而不能用於(yu) 檢貨;退貨檢貨時使用的容器也隻能用於(yu) 退貨檢貨,而不能用於(yu) 訂單檢貨。
  這樣的規定後,某一容器隻能用於(yu) 與(yu) 其屬性相關(guan) 聯的操作中,而不能濫用,減少了操作中的錯誤。例如,收貨完成後,收到的貨品隻能放到收貨處的運貨車上,而不能放到檢貨使用的運貨車中,這樣不會(hui) 發生錯亂(luan) 。
  3.數據結構設計,SKU與(yu) Location是多對多的關(guan) 係,某一SKU可以存放於(yu) 多個(ge) Location,某一個(ge) Location也可以存放多個(ge) SKU。
  每一個(ge) SKU在每一個(ge) Location的數量都作了記錄。另外,還需要再引入當前庫存屬性的概念。庫存數量即對應於(yu) 庫存結構中所指的幾種分類。
  4.任何貨位變更的操作,都必須與(yu) 係統同步。
  例如,在移貨(貨品從(cong) 一個(ge) 貨位上移動到另外的貨位)操作中,需要輸入係統的參數有:移動貨品SKU編號,移動貨品數量,源貨位,目標貨位。例如,在某一個(ge) SKUO從(cong) LocationA向LocationB移動N個(ge) ,在移貨操作前後,相關(guan) 貨位的數據記錄分別如下:
  再例如,在檢貨時,若檢起一件貨品的實物,需要在係統中輸入貨品所在貨位,貨品的SKU號,貨品的數量。在實際的檢貨操作中,往往是係統指定了貨位,操作人員是按照係統的提示走到某個(ge) 貨位,取下貨品,掃描SKU即可完成檢貨操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