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ye) 簡介
北京華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信息中心,是中石油集團的信息化建設內(nei) 部支持單位之一,具有係統集成資質,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ti) 係認證,是集團公司“能源一號”網會(hui) 員單位。公司專(zhuan) 注於(yu) 物流信息化解決(jue) 方案的設計、集成和服務,在地理信息和位置服務的建設和應用方麵有著極其豐(feng) 富的經驗,具備獨立實施軟硬件產(chan) 品研發和配套運維服務的能力,經營範圍包括信息係統整體(ti) 設計、信息戰略規劃、技術開發、係統集成、數據整合、管理谘詢和運維服務等。公司擁有“車船管控係統”、“危貨品綜合服務平台係統”、“GIS平台門戶係統”、“GIS資源管理係統”、“GPS車輛監控係統”等7項軟件著作權,擁有自主研發的“寶石花”萬(wan) 輛危化品運輸車輛服務平台,及配套的“寶石花”終端等係列產(chan) 品,為(wei) 集團公司和社會(hui) 化物流企業(ye) 提供運輸全過程的管理和服務,為(wei) 30多家企業(ye) 、2萬(wan) 多車輛提供管理和位置服務。公司在物流地理信息建設與(yu) 應用、應急/HSE地理信息專(zhuan) 題建設與(yu) 應用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的成果,與(yu) 地理信息行業(ye) 的主管部門和優(you) 秀企業(ye) 有著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
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是中石油內(nei) 唯一的公路運輸專(zhuan) 業(ye) 隊伍,是國家一級道路貨運企業(ye) ,具有涉外運輸、危險品運輸、國際國內(nei) 海陸空貨運代理、進出口貿易、建築安裝、路橋施工、對外承包工程等經營資質。
公司一貫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截止2013年底,在信息化建設方麵累計完成了過億(yi) 的資金投入,覆蓋了公司生產(chan) 業(ye) 務、安全管控等方方麵麵。公司從(cong) 2004年起大規模應用GPS/GPRS/GIS技術,率先開始整合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車輛監控係統,2006年就初步實現了上萬(wan) 台車輛在統一平台中的集中監控。隨著WCDMA、車載視頻、北鬥衛星定位等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投入以及ERP、HSE等信息化係統的實施,成功實現了運單100%電子化管理,對在途車輛100%的實時跟蹤,以及對危化品運輸的可視化管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嚐試應用北鬥定位係統,是國家北鬥民用示範企業(ye) 之一,並獲得了“兩(liang) 化融合先進單位”、集團公司信息化先進單位等相關(guan) 獎勵。
二、實施信息化之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公司在位置服務平台實施之前,存在如下問題:
(1)安全形式嚴(yan) 峻
危化品易燃、易爆、易中毒、易汙染,運輸中一旦肇事就可能釀成重特大事故,後果嚴(yan) 重,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和國家安監總局相關(guan) 部委都對危化品運輸安全極其重視,從(cong) 政策、製度、法規方麵都做了較嚴(yan) 格的規定,各運輸企業(ye) 也不斷加大管理力度,但該類運輸安全事故仍無法避免。
(2)管控環節不連續
公司運輸單據在ERP係統裏,且采用的是每月集中錄入一次的方式,在行程跟蹤和車輛監控時看不到車輛運單的實時數據,看到有車輛違規行駛,也隻能事後核實,造成管控環節脫節;
(3)數質量管理手段缺乏
數質量問題是危化品運輸中的常見現象,車輛行駛過程中情況千變萬(wan) 化,堵車、紅綠燈路口、車輛故障等都會(hui) 造成行車過程中臨(lin) 時停車,而位置數據隻能告訴管理人員車輛停車了,至於(yu) 為(wei) 什麽(me) 停車,隻能問押運員或駕駛員,由於(yu) 沒有現場資料,無法核實現場情況,數質量成為(wei) 管理環節中最頭疼的事情。
(4)管理要求不一致,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運輸公司業(ye) 務分布在全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ge) 省、500多個(ge) 地市,各單位在公司要求下自行製定了具體(ti) 要求的業(ye) 務管理要求,由於(yu) 使用著不同的監控係統,係統實現的功能和技術水平也不一致,使各單位的係統對業(ye) 務的支撐水平相互間差距較大。
三、信息化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yu) 解決(jue) 措施以及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推進和深入
1.信息化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yu) 解決(jue) 措施
(1)前期現狀繁雜冗亂(luan) ,且需求不明確
僅(jin) 在車輛監控方麵,各單位就使用著近40套來自不同開發商的係統,有些單位部署了服務器,有些單位直接使用著社會(hui) 運營商的監控係統,有些單位僅(jin) 僅(jin) 掛了個(ge) 形式,給社會(hui) 運營商交錢做樣子,實際上沒有開展監控工作,有些單位在車輛上安裝了采集終端後疏於(yu) 維護管理,有超過半數的終端不能正常應用。同時,由於(yu) 各單位又針對自己業(ye) 務所處的大環境製定了更加具體(ti) 、更加實際的業(ye) 務管理模式,比如湖北襄樊配送就山區道路多的現狀,要求罐車行駛在山路時速度不能超過60公裏/小時,道路斜度大於(yu) 30度時則不能在下雨天行駛。公司總部的業(ye) 務部門不能詳細反映各基層單位業(ye) 務流程存在的問題,使項目前期調研非常困難,需求無法明確。
針對此問題,通過成立聯合項目組,把信息口和業(ye) 務口的人組織到一起,把總部和典型基層的優(you) 秀業(ye) 務人員加入到項目組裏,在需求調研和分析期間大家聯合辦公,短時間內(nei) 梳理出項目組認為(wei) 合理的業(ye) 務模型,再拿著梳理出的業(ye) 務模型到總部和基層征集意見建議,再對反饋內(nei) 容進行整理,通過三輪意見反饋和梳理,最終明確了位置服務平台的業(ye) 務需求,保證了係統的建設效果。
(2)平台接口需求複雜,技術架構要求較高
平台與(yu) 運輸ERP係統、一次物流配送係統、二次物流配送係統、庫站管理係統等各係統之間的運力資源信息、司押人員信息、車輛調度信息、貨品在途信息、交貨信息等係統都有密切的聯係,與(yu) 各地運輸管理部門的指定係統間也要互傳(chuan) 數據,根據業(ye) 務需求,還要獲取社會(hui) 共用信息比如天氣、路況等相關(guan) 數據,這些係統有些具備了接口條件,有些還不具備,但短期內(nei) 會(hui) 上線運行,進行對接,這就使得係統接口需求複雜待定。
麵對這一要求,項目組通過引入企業(ye) 數據總線、共享數據緩存、組件化等技術,實現係統的開放性,保證係統的擴展性。針對不同的係統或設備接口,通過製定數據傳(chuan) 輸標準來規範數據傳(chuan) 輸協議,統一數據出入口。對車載終端,通過充分借鑒國家或相關(guan) 部委的已有標準規範來製定數據傳(chuan) 輸協議,使符合國家標準的終端可無縫接入;對氣象服務數據接口、路況服務數據接口、地質災害服務數據接口等外部接口通過與(yu) 相對應的數據服務提供商的充分溝通交流,以及完善的服務協議來規範雙方的責任義(yi) 務,確保數據獲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3)平台數據量大,用戶訪問要求高
平台承載2萬(wan) 輛車的監控,危貨車輛數據回傳(chuan) 間隔為(wei) 5到30秒,預報警內(nei) 容多,僅(jin) 在速度限製方麵就有不同車型限速不同,白天晚上限速不同,不同道路限速不同,不同省份的工作時間不同,不同天氣限速不同等等。在用戶訪問方麵,運輸公司有專(zhuan) 兼職的監控人員一千多人,這些監控員每天要對實時產(chan) 生的各類報警信息進行及時處理,要對當天產(chan) 生的報警信息進行回放核實,還要在年底年初或月底月初時對本單位的車輛全年/全月行駛情況進行統一的回放比對,對係統數據寫(xie) 入、存儲(chu) 、處理、計算、提取、傳(chuan) 輸、展示等性能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前期項目組通過數據分表、建立中間表、庫庫分離、部署任務調度服務等各種手段來優(you) 化係統性能,在大數據技術得到推廣後,項目組調整了底層技術架構,利用分布式文件係統、Key/Value數據結構進行數據存儲(chu) ,使係統數據量大的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
2.信息化實施步驟
(1)2004年,各基層單位自行引入或建設了車輛GPS監控係統,采用了拿來主義(yi) ,直接納入社會(hui) 運營商的平台或者由各開發商給建設部署本單位的係統,基本上都是小型係統,能實現百輛級車的監控。
(2)2006年,自主建設了車輛GPS監控係統,充分考慮了運輸公司在車輛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麵的業(ye) 務經驗,逐步在公司內(nei) 進行試點應用。
(3)2008年,提升了自主建設的車輛GPS監控係統,充分考慮了在公司集中部署監控係統、統一監控係統的可行性,開始進行公司GPS監控係統的整合。
(4)2009年,完成了公司車輛GPS監控係統的整合,完成“萬(wan) 輛危化品運輸物聯網”項目的建設,並研發了“寶石花”GPS車載監控終端,獲得了中石油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
(5)2010年,對公司“寶石花”位置服務平台進行整體(ti) 升級,對“寶石花”GPS車載終端進行技術升級,完成了北鬥定位終端的示範應用,開展了基於(yu) WCDMA的車載視頻係統的建設和車載視頻終端的安裝實施,被總參列為(wei) 北鬥示範民用單位,獲得了“兩(liang) 化融合先進單位”稱號。
(6)2012年,實現了位置服務平台和運輸ERP係統、車載視頻係統的集成對接,實現了在監控係統中對運單實時數據的查看,並完善了物流專(zhuan) 題數據,完成了“基於(yu) 北鬥的移動危險源監控係統”建設,使危化品車輛運輸在途安全管控更加到位。
(7)2013年,規劃並建設了麵用集團和社會(hui) 用戶的位置服務綜合平台,平台終端容量為(wei) 30萬(wan) ,首批接入終端6萬(wan) ,其中視頻終端5000台。
3.位置服務綜合平台簡介
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1)通過GPS/北鬥衛星定位技術、GPRS/WCDMA無線傳(chuan) 輸技術、GIS應用技術、OBD等車聯網相關(guan) 技術等的融合,實現運輸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2)通過基於(yu) 全B/S架構的信息係統,為(wei) 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車隊、配送中心、分公司提供車輛實時監控、調度服務,用戶可以在電子地圖上直觀看到車輛所在的位置、車輛的行駛狀態、速度、拉運的貨品以及貨品的收發站等信息。
(3)係統豐(feng) 富的報警預警信息為(wei) 車輛安全管控提供了第一手管理依據。
(4)係統對接和監管服務。
(5)車載視頻
(6)行為(wei) 分析
係統提供日常行車監控功能,為(wei) 上層單位直觀了解單位所屬車輛的宏觀狀態,掌握車輛的整體(ti) 運行情況,為(wei) 基層單位具體(ti) 掌握所屬車輛的運行狀況,對車輛行駛的全過程進行掌控,提高車輛的整體(ti) 管理水平;行車安全管理功能使上層單位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進行宏觀管控,實現車輛運行的“事前預警與(yu) 防範、事中監控與(yu) 服務、事後分析與(yu) 改進”全程監控與(yu) 服務,各地區公司對所屬車輛進行具體(ti) 的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服務,進行安全考核;車輛調度功能為(wei) 基層單位的調度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基礎的人和車資源信息,掌握單位車輛的運能運力,並能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ti) 的業(ye) 務流程完成對公務用車、班車和生產(chan) 用車的調度工作;提供政府監管服務,與(yu) 交通部全國聯網聯控平台對接,滿足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管要求。
平台的業(ye) 務流程如下圖所示:
通過對信息源的采集和處理,滿足各層級用戶在車輛調度、車輛監控、安全管控和監管數據上報等方麵的業(ye) 務需求。
四、信息化主要效益分析與(yu) 評估
1.信息化實施前後的效益對比
(1)直接效益
係統建成使用後,在為(wei) 車輛管理業(ye) 務帶來優(you) 化和提升的同時,也將對降低成本、減少事故損失有較明顯的直接作用。
根據運輸公司的曆史數據統計情況看,從(cong) 2008年開始使用車輛GPS監控係統到2010年期間,百萬(wan) 車公裏事故頻次從(cong) 0.35起降到0.19起;百萬(wan) 車公裏受傷(shang) 率從(cong) 0.3人降到0.19人;百萬(wan) 車公裏經濟損失率從(cong) 1.18萬(wan) 元降到0.85萬(wan) 元。如果按車平均每車每天行駛約170公裏,每年行駛300天估算,每年減少事故損失約600餘(yu) 萬(wan) 元。
(2)間接效益
有效提高集團公司對道路運輸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能力,促進了數據共享,顯著改善車輛行駛安全,減少違規違章駕駛行為(wei) ,減少交通事故,有利於(yu) 落實企業(ye) 安全管理主體(ti) 責任,係統在大範圍內(nei) 推廣和實施了衛星定位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物流產(chan) 業(ye) 鏈條的完善。
2.信息化實施對企業(ye) 業(ye) 務流程改造與(yu) 競爭(zheng) 模式的影響
通過位置服務平台將運力情況、行車檢測、車輛調度、過程監控、運單執行情況、行駛分析、行程回放等運輸的全過程結合起來,車輛調度業(ye) 務不再是盲目調度,而是根據車輛狀況、車輛運力情況、車輛所在位置等信息實現合理調度。結合係統提供的車載視頻數據簡化了交貨流程,明確司押人員責任,減少了貨品數質量問題的發生,大幅提高了服務質量。
3.信息化實施進一步提高了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作為(wei) 已成立60多年專(zhuan) 業(ye) 運輸企業(ye) ,運輸公司在運輸管理方麵有著豐(feng) 富的車輛管理、單車核算管理和運輸全業(ye) 務管理經驗,通過信息化係統的建設,尤其是位置服務綜合平台的建設,把運輸公司多年的車輛管理經驗進行了標準化和數字化,通過信息化把老經驗轉化為(wei) 可完全繼承、完全遵守的規則,又通過信息化進一步優(you) 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帶動了管理理念的提升,進而進一步提高了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五、信息化過程中的主要體(ti) 會(hui) 、經驗、教訓以及推廣意義(yi)
1.信息化體(ti) 會(hui) 和經驗
回顧華油信通為(wei) 中石油運輸公司建設位置服務綜合平台以及對運輸公司信息化的建設實施過程,主要的經驗體(ti) 會(hui) 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1)良好的業(ye) 務調研和業(ye) 務需求梳理是信息化建設成功的根本
信息化是客觀的,是標準的,是固化的,是明確的。要做好信息化,首先要明確業(ye) 務需求,梳理業(ye) 務需求,穩定業(ye) 務模式,才有利於(yu) 信息係統更好的設計及實施。投入在業(ye) 務調研和業(ye) 務需求梳理上的時間是最有價(jia) 值的,隻有得到業(ye) 務人員的認可,信息係統才能得到實際應用,才能發揮出信息化的價(jia) 值。項目還要有關(guan) 鍵業(ye) 務人員的全程參與(yu) ,隨時糾正係統的設計成果和實施成果,隻有通過在可控範圍內(nei) 的不斷糾偏和調整,最終才能達到預期的係統建設目標。
(2)正確的架構選型是信息係統建設成功的保障
信息係統作為(wei) 一個(ge) 投入較大、需要持續運維、支持業(ye) 務日常應用的工具,在係統設計之初對業(ye) 務發展的認知不可能百分百準確,尤其是對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長遠規劃來說,業(ye) 務的實際發展可能與(yu) 預期的有較大偏差,這就要求信息係統在設計架構方案時要能把準方向,準確選型,要有前瞻性,使係統在後期業(ye) 務調整時,可以通過完善、維護、升級來支撐業(ye) 務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使信息化投資更具價(jia) 值。如果選型不正確,可能造成係統短期內(nei) 就無法支撐業(ye) 務的發展,在上線運行一段時間後甚至需要被完全推翻、重新來過才能跟上業(ye) 務發展的腳步。
(3)一定要堅持業(ye) 務主導,發揮業(ye) 務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信息化項目的需求來源於(yu) 業(ye) 務。
,信息化係統的建設過程也要堅持業(ye) 務主導的原則,如果離開業(ye) 務部門的支持和推動,即便是一個(ge) 完全實現了需求的信息係統,也可能在上線運行後成為(wei) 死係統,有了業(ye) 務驅動,才有用戶應用,用戶也會(hui) 不斷提出優(you) 化建議,促使信息係統更加完善,更加實用。但同時項目組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cong) 技術角度和整體(ti) 的角度來把握從(cong) 建議到需求的轉化,確保係統具有實效,功能不雜亂(luan) 。
2.信息化推廣意義(yi)
(1)寶石花位置服務平台立足於(yu) 整合管理和多方協同,初步實現了運輸的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管理,為(wei) 危化品運輸的安全監控、運輸管控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信息化方案。針對規模以上企業(ye) 的車輛“點多、線長、麵廣”的業(ye) 務現狀,需搭建統一的車輛管理係統,實現企業(ye) 層麵的宏觀資源管控,逐步規範車輛管理業(ye) 務,實現車輛的集約化和規範化管理。係統作為(wei) 企業(ye) 物流管理係統的子係統和數據源,其升級建設及與(yu) 其它物流子係統的應用集成,將輔助整個(ge) 物流供應鏈體(ti) 係發揮更大的作用。係統為(wei) 小微物流企業(ye) 提供一個(ge) 具備個(ge) 性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可幫助其拓展業(ye) 務、整合資源、規範管理、樹立品牌,與(yu) 其一起成長。
(2)作為(wei) 管理平台、服務平台和交易平台相互集成形成的綜合業(ye) 務係統,係統支持利用各種車載感知設備對物流運輸過程中人員、車輛、貨物、道路、天氣等全部要素信息的采集、處理、傳(chuan) 輸和交互,以此作為(wei) 生產(chan) 管理的準確依據。支持運輸生產(chan) 的事前計劃、事中監控、事後評估和應急處理功能,支持全環節的自動化、主動化、實時化和規範化,具備麵向物流企業(ye) 、企業(ye) 物流提供直接服務,同時滿足政府監管要求的能力。
(3)係統支持北鬥定位和GPS定位終端,支持基於(yu) 3G通信的車載視頻係統,支持ODB行車電腦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和展示,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是車聯網的典型應用案例,對物流信息化和物聯網應用都有著一定的促進和推動、帶動作用。
六、信息化下一步改進方案和設想
係統現在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並且得到公司各級用戶的認可。從(cong) 危貨公路運輸全麵管控的角度出發,下一步將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加以改進。
(1)優(you) 化駕駛行為(wei) 分析功能,繼續加強對車輛本身的行駛、動力、傳(chuan) 動等係統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檢測車輛配件的異常情況,用直觀的方式為(wei) 車輛司乘人員和車輛維修人員提供更多參考,同時利用更豐(feng) 富的數據來對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能和習(xi) 慣進行分級評估,將行車的潛在風險提醒給駕駛員,進一步提升係統對危化品運輸的安全保障功能。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對車輛胎壓、發動機各項參數等數據的采集,通過在車載終端對接行車電腦,獲取了與(yu) 車輛行駛安全相關(guan) 的數據,下一步將提升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逐步實現對駕駛員行車習(xi) 慣、行車危險預警等對安全更有幫助的功能。
(2)提煉不同用戶群的不同需求,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分離各子係統,使係統的功能更加有針對性,並要優(you) 化係統操作界麵,提高用戶界麵的友好性,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高用戶的操作方便性。要進一步了解客戶體(ti) 驗,在保證安全的同時,讓用戶感覺更方便,更容易操作,並且要提高係統用戶操作失誤的可修複性。
(3)進一步優(you) 化平台協議。目前平台在客戶端監控中的地圖使用上采用的柵格圖像傳(chuan) 輸底圖的方式占了大量網絡資源,需要進一步對協議進行優(you) 化,減小數據流量,增加傳(chuan) 輸效率。同時還需要對視頻的傳(chuan) 輸和播放協議進行提升和優(you) 化,做好視頻抽幀功能,在圖像清晰、能分辨出車輛周邊情況以及司乘人員動作的前提下,可以將目前的每秒25幀抽成每秒5幀,且優(you) 化其壓縮和傳(chuan) 輸協議,減少傳(chuan) 輸流量,還需要對異常情況下的視頻上傳(chuan) 與(yu) 定位數據結合上進行進一步試驗,使兩(liang) 項功能無縫融合,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ti) 驗。
(4)繼續擴充平台數據來源。以行車安全為(wei) 中心,完整全麵地考慮影響行車安全的要素,多渠道獲取各類要素數據,為(wei) 管理人員和司乘人員提供更多安全服務。目前已經開展了對氣象地質災害預警數據與(yu) 本平台結合的實驗,後期還可以考慮對路況數據、司乘人員傳(chuan) 感數據等的采集,使與(yu) 行車安全相關(guan) 的數據得到豐(feng) 富,再經過綜合分析處理,給用戶提供更加接近真實的數字行車現場。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