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ye) 案例 > 正文

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整車倉儲調度係統

發布時間:2015-01-04 13:59:18 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

1 公司簡介

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03年元月,由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是隸屬於(yu) 江淮汽車集團的獨立法人,注冊(ce) 地——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紫蓬路江汽工業(ye) 園。公司注冊(ce) 資本6800萬(wan) 元, 201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6.8億(yi) 元。

自有運輸車輛(包括客車)164台,擁有零部件、整車倉(cang) 儲(chu) 和配送中心5座,自有倉(cang) 儲(chu) 麵積32000㎡,租賃倉(cang) 儲(chu) 麵積32534㎡,整車庫麵積24.7萬(wan) ㎡公司現有員工580人,參與(yu) 公司日常經營注冊(ce) 人員約2200人。

公司重點業(ye) 務關(guan) 聯單位: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核心客戶為(wei)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幾乎涵蓋江淮汽車產(chan) 品線的全部物流過程,包括原材料進出物流、倉(cang) 儲(chu) 配送、生產(chan) 物流、產(chan) 成品物流、車輛管理和維修、客運與(yu) 租賃服務等一係列業(ye) 務。

 

2 實施信息化之前存在的問題

2.1 係統出現問題追溯困難

信息化項目實施以前,我公司隻有一個(ge) 簡單的發運調度(簡稱S係統),僅(jin) 用於(yu) 實現簡單的調度管理功能,由於(yu) 當時我公司沒有自己的係統運維能力,係統的軟硬件都是托管與(yu) 主機廠,係統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且解決(jue) 問題還需請主機廠相關(guan) 人員給予支持,處理效率低且無法實現對係統的正真管控。

2.2 無法對公司現有整車業(ye) 務進行整體(ti) 管控

公司信息化項目實施之前,所有的整車入庫出庫都需要在主機廠ERP中進行操作,數據查詢等工作都需要借助ERP進行。另外,物流公司本身使用的調度係統功能較為(wei) 單一,對發運流程的各個(ge) 節點管控的不足,無法實現對物流業(ye) 務各個(ge) 節點的實時跟蹤,缺少管理的落腳點。

2.3 缺少核算業(ye) 務的係統支持

公司兩(liang) 個(ge) 整車事業(ye) 部,每年的發運量要高達40萬(wan) 量以上,成本及收入的核算要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在沒有係統支撐的條件下,隻能通過人工在表格中進行梳理確認,工作量巨大,且準確性不高,造成核算部門任務繁重。

2.4 係統自動化有限

由於(yu) 倉(cang) 儲(chu) 係統為(wei) 主機廠ERP係統,無法實現定製開發,入庫出庫等操作無法通過自動掃碼實現,需要手工輸入庫位號等信息,不僅(jin) 操作效率低、易出錯,且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3 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點

本次項目是自物流公司成立以來實施的最大力度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但是也正因為(wei) 如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也是與(yu) 項目的範圍和投入成正比的。

3.1 實物流與(yu) 信息流的不匹配問題

乘用車由於(yu) 之前的業(ye) 務流程較為(wei) 穩定,所以在流程梳理環節問題較少,那麽(me) 係統上線之後基本能夠實現實物流與(yu) 信息流的一致;但商用車部分由於(yu) 新的發運場地搬遷與(yu) 係統上線為(wei) 同一時間,即在流程還沒有穩定的情況下就實施了係統的上線工作,出現了較為(wei) 明顯的不匹配情況,導致一度影響到了現場的發運效率;

3.2 接口數據傳(chuan) 遞問題

兩(liang) 個(ge) 整車項目在係統上線過程中都存在較多的數據傳(chuan) 遞問題。由於(yu) 物流公司的倉(cang) 儲(chu) 發運業(ye) 務都需要與(yu) 上遊主機廠ERP、DMS等係統進行數據交互,以確保係統之間的數據能夠實時共享,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做了較多的以中間表作為(wei) 傳(chuan) 輸方式的接口,在數據傳(chuan) 遞過程中出現部分延遲,甚至需要人工幹預才能完成部分異常數據的傳(chuan) 輸,效率較低且造成現場操作人員的抱怨。

 

4 問題處理機製

為(wei) 解決(jue) 信息化項目推進過程中產(chan) 生的各項問題,項目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確保項目推進的有效。

 進一步強化項目管理機製,每日輸出項目組日計劃。周計劃以及月計劃,每周定期召開項目組周例會(hui) ,匯報項目進展以及問題處理進度,確保項目在推進過程中能夠全局管控;

 對於(yu) 商用車係統上線後存在的係統流程與(yu) 實際業(ye) 務物流不能完全匹配的情況,項目組組織專(zhuan) 項流程小組對商用車流程進行再次的流程梳理及信息確認,上報公司領導審批之後安排項目組進行二次軟件開發,確保信息流與(yu) 實物流的一致性;

 由於(yu) 中間表這種接口方式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以及問題追溯困難的弊病,經於(yu) 上遊主機廠信息部門協商,將現有接口方式變更為(wei) webservice,確保數據交互的及時性以及接口出現問題的可追溯性。

 

5 效益分析

5.1 技術水平

5.1.1本項目基於(yu) 可實現多基地、多平台、多倉(cang) 庫,多種運輸聯運的運作要求,較大程度的實現了整合可用資源,降低物流作業(ye) 成本的目的。

5.1.2 TMS係統與(yu) GPS平台進行數據交互,可實時跟蹤板車的在途情況,並且進行軌跡回放,查看車輛行駛軌跡。當車輛進入目的地20km範圍時,係統可自動判斷運抵,降低超期率。

 

 

5.1.3 整車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即WMS係統,通過係統實車掃碼入出庫自動為(wei) 商品車分配庫位、釋放庫位。同步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將流轉駕駛員與(yu) 商品車綁定,實現了過程的可追溯。

 

5.1.4 裝載現場管理方麵,將承運商上報運力資源的管理舉(ju) 措實現在係統中,要求以發運計劃提前一天上報運力,如此進行三日滾動,綜合入場作業(ye) 及出庫作業(ye) 節拍核定時間軸,優(you) 化調度板車進出場裝車秩序,實現以係統固化的手段降低管理難度。

 

 

5.1.5 BMS,即計費管理係統。物流行業(ye) 普遍存在先完成業(ye) 務,次月開票,第三個(ge) 月結算的普遍弱勢現場,對於(yu) 物流企業(ye) 如何準確及時的核定成本收益,為(wei) 經營決(jue) 策提供依據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ye) 的普遍問題,此次通過BMS,實現了商品車出庫在途即開始計算成本和收益的預結算管理,結合管理指標項目的控製,可為(wei) 公司決(jue) 策者提供更直觀、準確的經營指標數據。另外,針對公司財務管理細化與(yu) 下沉的需求,以內(nei) 部二級核算為(wei) 需求的突破點,著重開發了一係列核算報表,極大減少了核算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有效提高了核算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

 

 

5.1.6 實現了閑置訂單的回收再分配。保障了整體(ti) 的OTD。在訂單管理方麵,整車物流企業(ye) 一直存在問題,由於(yu) 缺乏有效手段,訂單前端的承運商的壓板,物流調度的訂單分配的無序化,訂單分配後承運商響應情況的追蹤,及相應的考核問題一直存在,直接導致物流企業(ye) 訂單OTD達成效率偏低,據此建立了專(zhuan) 項解決(jue) 方案,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包含訂單分配承運商的自動化,建立在承運商拚板業(ye) 務模式下物流公司的調度審核與(yu) 退回機製,包含通過報表,消息的手段對緊急或臨(lin) 近超期訂單的預警信息推送,在多種業(ye) 務模式下,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多種相對有效的管理手段與(yu) IT解決(jue) 方案。

 

 

5.1.7 實現了支持主機廠,承運商與(yu) 經銷商等多方基於(yu) 訂單的關(guan) 鍵節點實時查詢。達到了領先水平。信息快速及時的共享與(yu) 傳(chuan) 遞是物流企業(ye) 的基本需求,對於(yu) 整車物流來說,主機廠,承運商,經銷商,及物流公司關(guan) 注的點有所不同,主機廠更關(guan) 注業(ye) 務鏈條的兩(liang) 端(入庫與(yu) 經銷商收車),承運商關(guan) 注車輛的配載,路線與(yu) 運抵,經銷商關(guan) 注質量與(yu) 交期,而物流公司則從(cong) 整體(ti) 保障著整個(ge) 業(ye) 務鏈的順暢。項目組經過詳細的調研走訪,對每個(ge) 不同角色所關(guan) 注的節點進行提煉,針對性的進行IT規劃與(yu) 設計,確保每個(ge) 管理角色都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化有效支持與(yu) 管理變革的合理化建議。

 

 

5.1.8 幫助主機廠從(cong) 單純的物流管理方到第四方物流管理者的角色轉變。在運營模式上實現創新式的轉變。隨著物流行業(ye) 的快速發展,第三方的局限性會(hui) 愈發明顯,向第四方角色的轉型成為(wei) 新課題,物流公司不僅(jin) 需要將視角關(guan) 注自身,更需要關(guan) 注更為(wei) 廣泛的行業(ye) 鏈條,從(cong) 供應商,主機廠,第三方物流公司,IT信息中心多個(ge) 角度解決(jue) 目前存在的問題,根據這種趨勢,物流公司積極推動業(ye) 務鏈條信息化的縱向整合,IT的產(chan) 品鏈條覆蓋到整車運輸中零部件入場運輸,備件運輸,備件倉(cang) 儲(chu) ,整車倉(cang) 儲(chu) ,整車運輸等所有環節,覆蓋全麵的業(ye) 務平台與(yu) 配套的解決(jue) 方案,能夠極大地支撐第三方物流向第四方轉變。

5.1.9 實現了協同運作。將主機廠,營銷公司,倉(cang) 庫與(yu) 承運商納入一個(ge) 平台,共同運作。單純的第三方物流管理能解決(jue) 的問題有限,本係統為(wei) 相關(guan) 業(ye) 務鏈條的各個(ge) 角色都設計了符合自身情況的信息化平台,通過標準化接口或直接使用相同的平台使信息化的通道更為(wei) 暢通,擁有行業(ye) 特性的集成業(ye) 務角色的IT設計,保障了物流信息鏈的完整與(yu) 及時,使企業(ye) 整合上下遊資源的能力大幅提升。

5.2 效益分析

5.2.1 優(you) 化管理

通過實施出廠物流公司整車物流信息化項目,使得管理要求得到落實,管理規範得到貫徹,整車從(cong) 倉(cang) 儲(chu) 到運輸整個(ge) 過程全麵受控,全麵的獲得了整個(ge) 業(ye) 務運行管理的主動權利。各個(ge) 環節的責任和要求明確,任務分配清晰,業(ye) 務開展準確有序。之前由於(yu) 責任不清晰存在的散亂(luan) 情況基本杜絕。項目中引入了良性的競爭(zheng) 機製,降低了管理風險的同時也使得供應商各自的優(you) 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麵,形成了團結協作的工作態勢。

5.2.2 提高效率:

借助項目實施,業(ye) 務管理流程得到全麵貫徹,使得整車倉(cang) 儲(chu) 和運輸效率獲在總體(ti) 上獲得了提升。業(ye) 務管理部門借助信息係統,方便快捷準確的下達各種指令,同時能及時的獲取業(ye) 務運行的狀態並對整體(ti) 運作做出調整,極大的提升了管理部門的運作效率。供應商在業(ye) 務流程和係統的幫助下,按照規範和要求運作,減少各個(ge) 層麵上的模糊和反複,不僅(jin) 極大的提高了現場的作業(ye) 效率,還能很好完成了之前無法達到的各項考核要求。

5.2.3 管理考核成本降低:

通過RFID掃描等設備,對入庫作業(ye) ,分揀出庫作業(ye) 等業(ye) 務過程中所有信息點進行自動采集,並形成考核報表,對外部和內(nei) 部考核構成有效的數據支撐,減少或消除了人工統計過程中造成的大量成本浪費。

5.2.4 提高現成管理準確率:

通過對入庫,揀選、出庫流程的重新梳理,在入庫,出庫,點檢,發運等環節使用強製的係統掃描管理,在庫區分配,車輛揀選,出庫,車道點檢,發運掃描燈業(ye) 務階段有效防止人為(wei) 錯誤的產(chan) 生。

5.2.5 核算效率提升:

通過係統自動結算收入和成本,並支持多種不同的結算方式,快速及時的提供各種支持公司二級核算的財務報表,提高財務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

5.2.6 減少浪費:

從(cong) 原先的每年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的被動,轉變為(wei) 一次投資年年獲益。使得業(ye) 務的管理部門可以從(cong) 日益繁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有人力和時間去做更有價(jia) 值的工作和其他開創性的業(ye) 務。供應商在合格完成同樣的業(ye) 務量的前提下用工人數卻是在減少。

 

6 下一步工作計劃

6.1 進一步完善製度建設

信息化的工作不能全部依靠技術手段支持,還需要通過相對應的管理製度,共同推動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製度建設將為(wei) 我公司2014年度信息化重點工作之一,不斷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製度、規範和流程。

6.2 加強信息化規劃

公司2012年編製了《安徽江汽物流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用於(yu) 指導公司在十二五期間的信息化工作開展。兩(liang) 年後的今天,我公司基本按照《規劃》中的思路開展信息化工作,但細節方麵,需要對《規劃》有一個(ge) 階段性的總結,並且對公司目前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問題需要有清晰、客觀的認識,那些就需要進一步對《規劃》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晚上本年度的信息化工作計劃,確保信息化工作能夠更有效的推進。

6.3 “統一平台、達標部署、達標應用”

整車信息化工作雖都已實施上線,並且運行穩定,但仍有部分工作需要後期不斷跟進,其中重點為(wei) “統一平台、達標部署、達標應用”,如何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及承運商物流運作效率,整合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建立統一的物流調度中心,是對後期信息化係統的一個(ge) 挑戰。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