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25 10:02:35 經濟日報

近日,湖北武漢市18條低空試點航線獲批。武漢市提出,到2030年,全市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千億(yi) 元,進入國內(nei) 低空經濟綜合實力第一方陣。政策催化,資本追捧,除了武漢,各地也布局火熱,競逐這條新賽道。
低空經濟是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3000米內(nei) 低空空域各類飛行活動,輻射帶動相關(guan) 領域融合發展所產(chan) 生的綜合經濟形態。中國民航局發布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wan) 億(yi) 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wan) 億(yi) 元。
低空經濟被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典型代表。我國發展低空經濟,有市場需求優(you) 勢,也有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勢,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低空經濟尚處於(yu) 起步階段,要提前識別和防範產(chan) 業(ye) 風險。謹防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單一模式、同質化競爭(zheng) 。
發展低空經濟,頂層設計是關(guan) 鍵。空域是戰略資源,應當加強戰略管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可進一步拓寬“空中市場”,爭(zheng) 取在科技創新、現代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應進一步深化對低空經濟的認識,結合本地資源稟賦錯位競爭(zheng) ,找到最適宜的發展方向。
發展低空經濟,設施建設是基礎。需著力完善通用機場、起降點、維修站等地麵設施網,健全通信、導航、氣象、監測等低空智能信息網,積極爭(zheng) 取空域資源、擴充低空飛行航線網,打造覆蓋全域的低空飛行服務網,全力搭建低空經濟發展的空中路網。
發展低空經濟,研發製造是核心。需聚焦完善整機製造、關(guan) 鍵係統研發、關(guan) 鍵零部件生產(chan) 、新型材料供應等全產(chan) 業(ye) 鏈,加強技術創新和項目招引,培育頭部企業(ye) 、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做大做強做優(you) 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
發展低空經濟,拓展應用是抓手。需加快發展應急救援、交通物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文化旅遊等“低空+”多業(ye) 態應用場景,持續推動低空經濟走進千家萬(wan) 戶、賦能千行百業(ye) 。
同時,加快構建空中交通管理規範,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打下基礎。我國目前麵臨(lin) 著低空開放與(yu) 空中安防的矛盾,低空開放應在保障飛行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製度協同,創新運行機製,構建規範高效的空中交通運行保障體(ti) 係。
低空經濟是條新賽道,不能“炒概念”“趕時髦”,更不能急功近利、急於(yu) 求成。隻有統籌布局,立足已有優(you) 勢,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政策保障,加強技術支撐,才能讓低空經濟飛得更久更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