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7-13 15:05:57 中國網信雜誌

這是一個(ge) 東(dong) 方大國創新活力的律動。
5G建設和應用領跑世界;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完成全球組網;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上榜總數多年蟬聯第一······從(cong) 一窮二白到建成全球門類最齊全的工業(ye) 體(ti) 係,從(cong) 互聯網的後來者到勇立數字化發展潮頭,這個(ge) 曾誕生過四大發明的東(dong) 方國度,在千年之後的信息時代依然能為(wei) 天下之先。
放眼全球,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日益成為(wei) 改變世界競爭(zheng) 格局的重要力量,成為(wei) 大國競爭(zheng) 的製高點。數字技術從(cong) 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一個(ge) 國家的前途命運,從(cong) 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福祉。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wei) 的曆史機遇期,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新時代的中國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敏銳把握信息革命發展機遇,作出“必須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持續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昂首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牢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新機遇
當東(dong) 方大國跨越滄桑歲月走向複興(xing) ,當數字技術加速發展引領未來,如何聚力創新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當前中國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2013年,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的“課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來到中關(guan) 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與(yu) 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曆史性交匯,為(wei) 我們(men)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機會(hui) 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
五年後,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提出“曆史性交匯期”,指出“現在,我們(men) 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性交匯期”,強調這是“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也是“差距拉大的嚴(yan) 峻挑戰”——“我們(men) 必須清醒認識到,有的曆史性交匯期可能產(chan) 生同頻共振,有的曆史性交匯期也可能擦肩而過。”
曆史機遇稍縱即逝,使命在肩時不我待。
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算學、醫學、農(nong) 學······回望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華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為(wei) 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然而,鴉片戰爭(zheng) 後,近代中國一次次被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領土幅員遠不如己的國家打敗。
“曆史告訴我們(men) 一個(ge) 真理:一個(ge) 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ge) 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2014年6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揭示曆史演進中蘊含的深刻邏輯。
在這次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從(cong) 總體(ti) 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格局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
如何解局?“中國要強盛、要複興(xing) ,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men) 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麵亦步亦趨。我們(men) 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總書(shu) 記的話擲地有聲。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從(cong) 科研院所、高校,到高新技術企業(y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走進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you) 勢。”這步先手棋,總書(shu) 記長遠謀劃、親(qin) 自部署。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科技、人才、創新“三個(ge) 第一”的重要論斷······
在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的重要論斷,引領中國迎來“科學的春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大戰略抉擇,指引中國進入新一輪的具有戰略意義(yi) 的創新周期。從(cong) “第一生產(chan) 力”到“第一動力”,是一次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對馬克思主義(yi) 科學技術觀和生產(chan) 力理論的重大豐(feng) 富和發展。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wei) 進。
當前,信息技術成為(wei) 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zheng) 高地。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興(xing) 數字技術躋身全球科技創新第一梯隊;信息領域研究前沿核心論文份額和施引論文被引頻次份額位居世界第二,計算機科學論文被引次數持續位列世界第一;5G實現技術、產(chan) 業(ye) 、網絡、應用全麵領先;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you) 越的網絡基礎設施;發明專(zhuan) 利、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躍居全球首位······我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神州大地激蕩著“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
“網信事業(ye) 代表著新的生產(chan) 力和新的發展方向”“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為(wei) 重要內(nei) 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men) 要把握這一曆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闊步邁向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中國,正行進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節點。
2021年10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zheng) 重點領域,我們(men) 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
抓住“先機”事關(guan) 寫(xie) 好中國夢這篇大文章,事關(guan) 找回“失去的二百年”。這一次,中國走在了時代前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著眼信息革命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時代脈動,敏銳感受時代聲音,科學回答時代命題。在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數字技術創新由跟跑為(wei) 主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轉變。
不斷強化關(guan) 鍵領域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把發展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陝西梁家河,青年習(xi) 近平帶隊到四川學習(xi) 沼氣池建設技術,帶頭建起陝西省內(nei) 第一口沼氣池;河北正定,在時任縣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的大力推動下,1984年正定縣建立信息中心,同年,全縣手搖電話升級為(wei) 程控電話,並成功舉(ju) 辦了全省第一個(ge) 縣級“技術信息交易大會(hui) ”,推出科技項目1500項;福建歲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xi) 近平總結“南平經驗”,科技特派員試點紮根八閩、走向全國;主政浙江,推進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通過狠抓“第一生產(chan) 力”來落實“第一要務”······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chuan) 信”、北鬥組網、大飛機首飛······中國“趕上世界”的強國夢實現了曆史性跨越。
“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ti) 設計”“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ge) 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以數字技術為(wei) 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創新奮進的多彩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chan) 業(ye) 變革,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zheng) 格局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關(guan) 鍵核心技術日益成為(wei) 新一輪國際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
2016年4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shu) 記指出,“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同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相比,我們(men) 在很多方麵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在互聯網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共享、產(chan) 業(ye) 實力等方麵還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術上”“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men) 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是我們(men) 最大的隱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飽含著深沉的憂患意識,是深刻洞察和敏銳把握信息革命發展大勢作出的重要判斷,既是明確要求,也是殷切期待,為(wei) 我國加快突破核心技術指明了前進方向。
什麽(me) 是核心技術?在這場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開宗明義(yi) 指出,“可以從(cong) 3個(ge) 方麵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我們(men) 準確理解和把握核心技術提供科學指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jue) 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寄托著對加快建設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關(guan) 心和厚望。
移動通信是創新最活躍、滲透最廣泛、帶動最顯著的高技術領域之一,對材料、芯片、器件、儀(yi) 表等領域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2019年6月6日是我國5G商用進程中意義(yi) 非凡的一天。這一天,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曆史從(cong) 不辜負搏擊者、奮進者。多年來,我國移動通信堅持國際化發展道路,以開放促競爭(zheng) ,以競爭(zheng) 促創新,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5G領跑的重大跨越,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
當前,6G發展正處於(yu) 願景需求形成及關(guan) 鍵技術遴選窗口期,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布局6G發展。我國早在2018年便成立6G工作推進組,推動6G願景需求和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經過不懈努力,全球6G技術專(zhuan) 利申請量中,我國以40.3%的占比高居全球首位。
積力之所舉(ju) ,則無不勝也;眾(zhong) 智之所為(wei) ,則無不成也。
關(guan) 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通常具有開發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等特點,難以單純依靠單方麵力量實現突破。
2021年10月18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牽住數字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ge) ‘牛鼻子’,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七次會(hui) 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意見》。會(hui) 議指出:“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要把政府、市場、社會(hui) 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you) 化機製、協同攻關(guan) 。”
這是獨樹一幟的中國方案。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jue) 戰決(jue) 勝,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係統的國家。
起步晚、底子薄,獨立建成世界一流衛星導航係統,曾被西方國家認為(wei) 是中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men) 硬是憑著一路奮起追趕,堅持自主創新、分步建設、漸進發展,從(cong) 1994年立項到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係統,從(cong) 2012年開始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到2020年服務全球······26年間,中國北鬥探索出一條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從(cong) 有源到無源、從(cong) 區域到全球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dong) 方傳(chuan) 奇。
這是我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的生動縮影。北鬥工程啟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nei) 先後調集了400多家單位、30萬(wan) 餘(yu) 名科技人員參與(yu) 研製建設,構建了兩(liang) 家衛星總體(ti) 、多家單機研製定點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彰顯出中國優(you) 勢的強大競爭(zheng) 力。
恒者行遠,思者常新。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前沿技術多次成為(wei)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的主題。
量子技術的潛力令人難以想象:經典計算機需要100年才能破譯的密碼,量子計算機可能在幾秒間就突破。2020年10月16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ju) 行第二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係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從(cong) 多次刷新光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到“九章二號”“祖衝(chong) 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麵世、建成千公裏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再到發射“墨子號”量子衛星回答“愛因斯坦之問”······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加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
仰望星空,北鬥指路、“墨子”探索宇宙奧秘;俯瞰大地,智能高鐵奔馳、5G基站拔節而起······從(cong) 浩瀚星空到神州大地,留下了無數中國人追夢的足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數字技術“無人區”的探索日漸成為(wei) 常態,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方麵取得一係列重大進展,牢牢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強化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
企業(ye) 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yu) 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有利於(yu) 加快核心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推動數字技術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深度融合。
2023年4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的意見》等重要文件,指出“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是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舉(ju) 措”······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明確了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的戰略意義(yi) ,深化了對創新發展規律的認識,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企業(ye) 創新主力軍(jun) 作用指明了方向。
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
2016年1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重慶京東(dong) 方考察,在柔性屏、超高清顯示屏等產(chan) 品前觀看演示,了解8.5代液晶顯示生產(chan) 工藝流程等。總書(shu) 記指出:“創新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和市場製勝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隻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yu) 突破。”
總書(shu) 記的囑托言猶在耳,京東(dong) 方不負使命重托,始終把“創新”擺在第一位,不斷書(shu) 寫(xie) 創新“答卷”新篇章。如今,京東(dong) 方自主設計的第六代柔性屏成功投入量產(chan) ,廣泛應用於(yu) 折疊屏手機和智能汽車等領域。同時,第8.5代TFT-LCD生產(chan) 線成為(wei) 全國極具盈利能力的半導體(ti) 顯示生產(chan) 線之一。
近年來,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不斷跑出“加速度”、邁上“新台階”。京東(dong) 方、TCL華星等一批企業(ye) 迅速成長,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顯示麵板年產(chan) 能達2億(yi) 平方米,產(chan) 業(ye) 規模躍居全球第一,扭轉了液晶顯示麵板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麵,中國實現由“少屏之痛”到“產(chan) 屏大國”的華麗(li) 轉身。
2021年3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察看公司產(chan) 品展示,走進企業(ye) 車間,了解精密設備生產(chan) 等情況。“現在就看誰能搶抓機遇,誰有這樣的擔當和使命感,誰有這樣的能力做好。”在同企業(ye) 員工代表交流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抓創新不問‘出身’,隻要能為(wei) 國家作出貢獻,國家都會(hui) 全力支持。”兩(liang) 個(ge) 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烏(wu) 托邦平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記。而“天問一號”上搭載的多套光學係統及鏡頭,正是由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創新不問“出身”,越來越多的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主力軍(jun)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ye) 增長至40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達到45.4萬(wan) 家;企業(ye) 研發投入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已超過四分之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ye) 參加或牽頭的占比已接近80%;截至2022年2月,估值10億(yi) 美元以上的獨角獸(shou) 公司在中國有300多家,數量僅(jin) 次於(yu) 美國,企業(ye) 活力與(yu) 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國家戰略和產(chan) 業(ye) 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ye) 創新支持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ye) 參與(yu) 國家重大創新,推動企業(ye) 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激發人才創造活力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適應網信特點的人事製度、薪酬製度,把優(you) 秀人才凝聚到技術部門、研究部門、管理部門中來。”“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
2020年9月11日,習(xi) 近平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聽取意見。在這場座談會(hui) 上,人才成為(wei) 焦點話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而插話,時而記錄。他說:“我們(men) 是感同身受的!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yu) 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何吸引和培養(yang) 頂尖人才?總書(shu) 記思慮深遠:“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步子還要再大一點。步子大一點也是膽子大一點,引入更開放、更靈活的機製。”
打破“藩籬”,引來“鳳凰”。《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43項改革措施,為(wei) 科技體(ti) 製改革畫出“施工圖”,《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深化科技獎勵製度改革的方案》等一係列重磅文件出台;重大科研攻關(guan) 項目實施“揭榜掛帥”“賽馬”製,賦予科學家更大的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在前沿探索項目中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製······破除體(ti) 製機製瓶頸,科研人員吃上“定心丸”。
“我原來在正定工作時,就知道這裏是咱們(men) 國家科研院所裏很重要的一個(ge) ,久仰大名啊!”2023年5月12日上午,正在河北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石家莊的中國電科產(chan) 業(ye) 基礎研究院。剛一抵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同研究院的同誌們(men) 親(qin) 切交流起來,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對科技工作者說:“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ge) 個(ge) 科技尖兵、科技方陣。”
從(cong) 新中國成立時我國專(zhuan) 門從(cong) 事科學研究的人員不足500人,到如今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千裏馬”競相奔騰,天下英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局麵加速形成。
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使他們(men) 成為(wei) 科技創新主力軍(jun) 。”
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齡32.5歲;北鬥導航衛星的“專(zhuan) 列”長征三號甲係列運載火箭的總體(ti) 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越來越多青年人才在技術創新的第一線茁壯成長,匯成建設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澎湃“後浪”。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艱苦奮鬥、不懈努力,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永葆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推動我國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推動數字技術向上向善
當前,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中國。5G通信、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讓生產(chan) 生活更加便利;網絡購物、移動支付、雲(yun) 服務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競相湧現。在工廠車間,人工智能高效協調任務、管控過程,大幅提高生產(chan) 效率;走進茶園,數字化管理係統實時提示著茶園的光照度、風向、風速等信息,為(wei) 管護工作提供信息支撐······放眼大江南北,數字技術正在賦能千行百業(ye) ,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近年來,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催生一大批新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但與(yu) 此同時,侵害個(ge) 人隱私、平台壟斷、數據泄露、算法濫用等問題也時有出現。發展與(yu) 規範成為(wei) 數字技術的“兩(liang) 翼”。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麵可以造福社會(hui) 、造福人民,另一方麵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民眾(zhong) 利益。從(cong) 世界範圍看,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國防等領域傳(chuan) 導滲透。”
圖之於(yu) 未萌,慮之於(yu) 未有。“要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維護人民利益和國家安全,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範,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蹤發展動態,積極探索發展規律”“要全麵提升技術治網能力和水平,規範數據資源利用,防範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係列重要論述充分體(ti) 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防範風險挑戰的戰略自覺。
近年來,我國堅持發展與(yu) 規範並重,推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一係列法律法規陸續出台,積極引導數字技術向上向善,在守正創新中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e) 態的治理路徑,我國數字技術發展環境逐步優(you) 化,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和保障。
構築自立自強數字技術創新體(ti) 係,為(wei) 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chong) 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給各國帶來的機遇更加廣闊,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願望更加強烈。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2023年5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2023中關(guan) 村論壇致賀信。
一段時間以來,個(ge) 別國家為(wei) 鞏固在科技領域的壟斷優(you) 勢,把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構築“小院高牆”,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打造所謂“芯片聯盟”“清潔網絡”等科技“小圈子”,強推“脫鉤斷鏈”,無端阻斷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
“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為(wei) 限製、遏製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曆史和現實一再表明,違背科技發展規律,損害全球共同利益的做法,最終隻會(hui) 堵自己的路。
創新發展、合作共贏,是人間正道、大勢所趨。
從(cong) 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到泰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從(cong) 莫桑比克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到中歐班列的定位導航,全球半數以上國家和地區使用北鬥係統,“中國的北鬥”成為(wei) “世界的北鬥”;與(yu) 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guan) 係,簽訂116個(ge) 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啟動53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推動成立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實施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聯合示範項目······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以開放的思維和舉(ju) 措融入全球技術創新網絡,深入參與(yu) 全球技術創新治理,為(wei) 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技術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今天,中國的技術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技術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
中國人民從(cong) 艱難困苦中一路走來,經曆過無數次驚濤駭浪,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腳步。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ti) 水平大幅提升,我們(men) 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2021年5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
曆史正在掀開新的篇章。
“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wei) 什麽(me) 近代科學和工業(ye) 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曾經,“李約瑟之問”讓無數中國人扼腕深省。
而今,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新時代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和能力搶占製高點、把握主動權。
“嫦娥五號”完成地外天體(ti) 采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前往火星的星際路程,“羲和號”實現太陽探測零的突破,這是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實現的重要突破;人工智能加快應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世界第一,這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科技冬奧”、遠程醫療,各領域數字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中國數字技術實力正在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cong) 點的突破邁向係統能力提升······
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
“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ti) 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黨(dang) 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進號角,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構築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ti) 係”成為(wei) 強化數字中國關(guan) 鍵能力的重要目標。
一個(ge) 曆史悠久並富有堅韌品質的文明,一個(ge) 充滿智慧且飽含奮進力量的民族,迎來了新時代和新夢想。這一代人,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中不斷翻越新的高峰。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道路如砥,行者無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們(men) 將牢牢把握建設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以隻爭(zheng) 朝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搶抓全球科技發展先機,加快構築自立自強數字技術創新體(ti) 係,努力推動數字技術加快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