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14 10:05:08 人民日報

走進廣東(dong) 深圳TCL華星t6智能工廠,無塵車間內(nei) ,第十一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chan) 線高速運轉。一片片玻璃被機械臂輕輕提起,經過鍍膜、蝕刻、灌晶等上百道工藝流程,“變身”為(wei) 90英寸高清液晶麵板。
“廠區總麵積比6個(ge) 足球場還大,每天生產(chan) 數萬(wan) 塊麵板,許多的環節實現了智能製造。”TCL華星高級副總裁陳盛中舉(ju) 例,製造液晶麵板,需要查找顯示屏上的微小電路缺陷,以前工廠要請上百人來做,現在依靠人工智能檢測係統,效率提升了15倍。“準確性更高,而且隻需10個(ge) 人輔助就能完成。”
高清顯示、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軟件、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ye) 重鎮,同時也是我國軟件與(yu) 信息技術服務業(ye) 重鎮,2021年,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突破9000億(yi) 元,占全市GDP比重達30.5%,規模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強在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堅定
“傳(chuan) 統工廠在生產(chan) 製造、管理運營等方麵已經跟不上新形勢,必須依靠數字化來應對”
位於(yu) 深圳市寶安區的創維5G+8K柔性智能工廠裏,有一條“智能1號線”。這條運行15年的老產(chan) 線,卻一點看不到“老樣子”。
看倉(cang) 儲(chu) ,數千種原材料由機器人精準識別、自動搬運;
看生產(chan) ,自動點膠、自動檢補焊、自動封箱,多種機器人緊密配合;
看運維,8K攝像機、8K+VR眼鏡連上5G信號,實施遠程維修……
“這是我國第一條完成智能化改造的彩電生產(chan) 線。”創維集團總工程師吳偉(wei) 說,作為(wei) 龍頭企業(ye) ,他們(men) 深刻感受到,“傳(chuan) 統工廠在生產(chan) 製造、管理運營等方麵已經跟不上新形勢,必須依靠數字化來應對。”
滿足消費需要,研發流程要縮短。吳偉(wei) 分析,消費者會(hui) 對廠商提出更多個(ge) 性化要求,以前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傳(chuan) 達到研發部門,如今打通數字化平台,消費意見直達企業(ye) 研發。
適應市場變化,製造流程要改造。“拓展海外市場後,許多國家市場偏小,生產(chan) 變成了小批量、多批次,對生產(chan) 線提出了柔性定製要求。”吳偉(wei) 說,運用5G專(zhuan) 網、雲(yun) 網融合,創維的同一條生產(chan) 線可生產(chan) 多種不同規格的產(chan) 品,轉產(chan) 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wei) 1個(ge) 小時。
降低綜合成本,管理流程要完善。以前各工廠之間數據互不連通,同一工廠也有數十套不同係統,而且數據依靠人工提取分析。TCL華星搭建移動辦公平台後,各業(ye) 務數據都能一鍵查詢,極大提升了集成化管理水平。數字化為(wei) 降本增效提供了優(you) 質工具。
數字化不僅(jin) 有利於(yu) 企業(ye) 自身,也給整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帶來好處。
海能達通信深圳工廠是全球最大的專(zhuan) 業(ye) 對講機生產(chan) 基地。製造對講機需要上千個(ge) 元器件,對應數百家供應商,考驗著協同配合能力。
“以前發郵件告知供應商預計交貨的數量和時間。如果訂單臨(lin) 時產(chan) 生變化,很難及時反應調整。”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孫萌介紹,去年公司上線數字化供應商管理係統,顯著提升了協同效率。供應商能更快按需備料,製造商也能及時跟進供應商發貨進度,第一時間投產(chan) 。
數字化還能更好把控供應鏈質量。孫萌解釋:“原先物料入庫才能質檢,現在零配件合不合要求、良率如何,供應商發貨前我就能提前獲知並幹預,既提升質量,又省時省力。”
優(you) 在數字產(chan) 業(ye) 化基礎堅實
“深圳聚集了一批對口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對製造業(ye) 升級改造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在一批龍頭企業(ye) 帶動下,深圳的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呈現出軟硬雙驅、數實融合的發展特點。
“電子信息製造業(ye) 能快速推進數字化,是因為(wei) 深圳聚集了一批對口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賽昇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京南分析,“這些數字服務型企業(ye) 對製造業(ye) 升級改造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在工業(ye) 富聯的深圳工廠,上料自動化、檢測自動化、物流智能化,廠房不必開燈,能實現全自動作業(ye) 。支撐這座“熄燈工廠”的,就有騰訊WeMake提供的數字底座。
騰訊雲(yun) 副總裁、智能製造負責人曹磊介紹,工廠生產(chan) 數據實時上傳(chuan) 到雲(yun) 端,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其進行模擬分析,提出優(you) 化生產(chan) 的新方案。“比如通過分析機床刀具的數據模型,預測其損耗狀況和更換周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停產(chan) 維修的影響。”如今,騰訊WeMake已服務42萬(wan) 家製造企業(ye) 、覆蓋26個(ge) 行業(ye) 、開放超過4900個(ge) 工業(ye) 應用,有效幫助降低製造業(ye) 數字化門檻。
除了大型數字服務商,“小而精”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也在深圳遍地開花。
深圳模德寶科技有限公司,專(zhuan) 注模具及精密零部件數字化服務。“模具是製造業(ye) 的‘工業(ye) 之母’,我們(men) 花費20年時間,建成了累計超百萬(wan) 條精密製造工藝信息的數據庫,破解了模具製造質量低、交付慢、依賴人工等難題。”模德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成亞(ya) 飛說,企業(ye) 已幫助電子信息行業(ye) 超過50%的核心企業(ye) 進行產(chan) 品創新。
蘑菇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深耕通用工業(ye) 設備數智化運維與(yu) 數智化節能。蘑菇物聯製造工廠端事業(ye) 部總經理謝波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雲(yun) 智控,能實現中央空調、空壓機等設備預測性維護和智能調控,在一家電子企業(ye) 投用後,僅(jin) 一年就節省電費超200萬(wan) 元。
格創東(dong) 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工業(ye) 數據應用,已沉澱近3萬(wan) 個(ge) 工業(ye) 模型,積累了成熟的工業(ye) 軟件開發能力。格創東(dong) 智駐華星IT交付中心客戶成功部部長劉豐(feng) 洋說,“曾經,半導體(ti) 等行業(ye) 普遍依賴國外工業(ye) 軟件,經過潛心鑽研,我們(men) 實現了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等核心工業(ye) 軟件的國產(chan) 化替代。”
深圳為(wei) 何能孕育出如此多的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製造集群密集,市場需求龐大。劉豐(feng) 洋表示,深圳及其周邊形成了許多中高端製造業(ye) 集群,比如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對產(chan) 品精度要求更高,電子產(chan) 品更新迭代較快,就需要企業(ye) 不斷提質增效,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可以有效滿足這類需求。
基礎設施完善,產(chan) 業(ye) 基礎堅實。深圳市工信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深圳5G基站數已達6.4萬(wan) 個(ge) ,5G基站密度全國領先,5G商業(ye) 部署和規模化應用成績突出,為(wei)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政策環境優(you) 越,轉型支撐有力。“政府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創新人才政策,也吸引著高端要素聚集。”謝波說,公司的工業(ye) 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就是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有關(guan) 部門還打造了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供給資源池,促進業(ye) 務加快拓展。
重在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搭建更多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數字賦能平台,壯大複合型人才隊伍”
繼續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還有哪些堵點需要打通?哪些難點需要破解?
從(cong) 供給看,一些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雖然有數字技術,但對工業(ye) 製造不了解,導致數字產(chan) 品不符合實際需求。
“供需不匹配,主要是因為(wei) 缺乏連接‘橋梁’,也就是複合型人才。”劉豐(feng) 洋透露,目前國內(nei) 既懂工業(ye) 又懂數字化的人才還很少。“做工業(ye) 互聯網不能隻會(hui) 寫(xie) 代碼,現代工廠涉及大量專(zhuan) 業(ye) 術語和複雜流程,必須深入廠房研究每個(ge) 具體(ti) 場景,量身定製。”
從(cong) 需求看,部分電子信息龍頭企業(ye) 實現了數字化,但還有不少企業(ye) 對數字化認識不清晰、不準確。
對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來說,數字化意識亟待加強。“產(chan) 業(ye) 集群想實現高效協同,需要提升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的數字化水平。”成亞(ya) 飛說。
“數字化轉型需要製造企業(ye) 由內(nei) 而外來推動,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謝波認為(wei) ,隨著市場競爭(zheng) 更加激烈,中小型製造企業(ye) 也應主動把數字化能力植入發展策略中,在降本提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運用數字化重塑管理、驅動創新,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
兩(liang) 化融合並非一蹴而就,製造商與(yu) 數字化方案供應商,均需紮根實業(ye) 、矢誌攻堅。當前,各地各部門推出了不少數字化獎補扶持政策,不乏急功近利的企業(ye) 為(wei) 追逐補貼而盲目推進改造,留下“數字爛尾工程”。“工業(ye) 軟件在開發初期需要大量研發投入和經驗積累,很難追求營收和利潤,而且工業(ye) 領域有很強的行業(ye) 屬性,隻有耐得住寂寞、長期堅守,才能解決(jue) 真問題,贏得長遠發展。”成亞(ya) 飛說。
李京南建議,“有關(guan) 部門應搭建更多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數字賦能平台,壯大複合型人才隊伍,引導更多中小企業(ye) 更好融入數字化轉型。”
深圳市工信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深圳已成立工業(ye) 軟件聯盟、工業(ye) 互聯網聯盟等一批行業(ye) 機構,並持續運營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驗中心。這些公共平台將促進中小企業(ye) 融入數字產(chan) 業(ye) 生態。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深圳抓緊推進產(chan) 教融合,當地已建立工業(ye) 互聯網學院,並聯合企業(ye) 共建實訓基地,將為(wei) 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輸送更多跨行業(ye) 、跨領域的複合型人才。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