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助力更多企業轉型升級 資本市場催化“數字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2-08-25 08:40:01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2022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hui) ”在北京召開,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企業(ye) 家認為(wei) ,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興(xing) 起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是上市公司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大勢所趨,展望未來,上市公司還需科學謀劃、久久為(wei) 功,以數字化轉型實現自身蝶變,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積極插上數字化“翅膀”

為(wei) 搶占數字經濟廣闊市場,我國上市公司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各行各業(ye) 都逐步邁向數字化、智能化。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數字經濟白皮書(shu) 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在A股4864家上市公司中,以數字經濟為(wei) 核心產(chan) 業(ye) 的上市公司有1058家,涵蓋了數字產(chan) 品製造業(ye) 、數字產(chan) 品服務業(ye) 、數字技術應用業(ye) 以及數字要素驅動業(ye) 四大領域。

從(cong) 營收看,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上市公司總營收達6.6萬(wan) 億(yi) 元,其中電子元器件和設備製造業(ye) 占比最高,其次是通信和雷達設備製造業(ye) 。在淨利潤方麵,1058家上市公司總體(ti) 淨利潤達3160億(yi) 元,其中電子元器件和設備製造業(ye) 占比達68%,通信和雷達設備製造業(ye) 占比13%。

“含數量”高的上市公司受到市場追捧。白皮書(shu) 顯示,2019年至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通過資本市場股權融資累計8948億(yi) 元,IPO融資金額為(wei) 3674億(yi) 元,再融資金額達到5274億(yi) 元;目前,1058家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合計約達18萬(wan) 億(yi) 元。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黨(dang) 委委員、副會(hui) 長孫念瑞表示:“推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wei) 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廣泛共識。”通過緊抓數字技術變革新機遇,上市公司能夠激發“數字生產(chan) 力”,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管理優(you) 化、生產(chan) 效率提高,獲得更大成長潛力。

借助數字化轉型,一些上市公司掌握了降本增效的訣竅。“近年來,中石油把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作為(wei) 創建世界一流企業(ye) 的重要抓手,數字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數字和信息化管理部副總工程師高允升介紹,在勘探和生產(chan) 領域,中石油塔裏木油田油氣水井數字化率已達到96%,90%中小場站實現了無人值守的新型管控模式;在煉油與(yu) 化工領域,中石油蘭(lan) 州石化積極探索智能煉化一體(ti) 化運營,生產(chan) 效率提高20%,運營成本下降10%。

插上數字化“翅膀”,不少上市公司開拓出新模式、新業(ye) 態,闖出一片新天地。“近年來,小牛電動積極向數字化轉型,推動兩(liang) 輪電動車行業(ye) 進入智能時代。”小牛電動首席財務官周雯娟表示,小牛電動在兩(liang) 輪電動車領域率先安裝智能APP,給用戶提供了汽車級別的出行體(ti) 驗。用戶可以通過藍牙、微信、APP、Siri語音開啟和關(guan) 閉車輛,在防盜上也做到了實時響應,解決(jue) 了城市用戶的一些出行痛點,受到全球消費者歡迎。如今,小牛電動的電動摩托車全球市場占有率居領先地位。

助力更多企業(ye) 轉型升級

在熱情擁抱數字化的同時,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主力軍(jun) 、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上市公司還多措並舉(ju) 幫助更多企業(ye) 進行數字化升級,積極服務數字政府建設,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用友是一家企業(ye) 雲(yun) 服務和軟件服務商,在30多年發展曆程中,見證了一批企業(ye) 的數字化,也給眾(zhong) 多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帶來專(zhuan) 業(ye) 支持。“不同於(yu) 過去以售賣軟件為(wei) 主,當前服務企業(ye) 數智化需要提供集工具、能力和資源於(yu) 一體(ti) 的融合服務。為(wei) 此,用友著力構建商業(ye) 創新平台用友BIP,幫助企業(ye) 實現數智化轉型和商業(ye) 模式創新。目前,用友BIP平台上應用雲(yun) 服務已經超過2萬(wan) 款。”用友集團副總裁郭金銅表示,隨著全球科技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加劇,企業(ye) 數智化轉型也麵臨(lin) 國產(chan) 化替代問題,以期在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權。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核心生產(chan) 力,決(jue) 定著數字經濟發展的廣度和速度。為(wei) 築牢這一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一些上市公司加快算力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應用場景布局。

“秦淮數據提供的算力服務已經成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和生產(chan) 力工具。”秦淮數據集團副總裁莊穎告訴記者,秦淮數據專(zhuan) 注於(yu)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與(yu) 運營,國內(nei) 外運營和在建的數據中心達28個(ge) ,算力服務全球領先。同時,公司響應東(dong) 數西算號召,將算力向西部地區布局,在一些區域已有了前瞻性規劃。就在8月19日,秦淮數據與(yu) 山西大同市政府簽訂新一代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擴容項目,預計於(yu) 2025年12月全部建成投產(chan) ,將成為(wei) 亞(ya) 洲單體(ti) 園區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隨著AI、5G、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應用,未來秦淮數據將圍繞數字社會(hui) 與(yu) 數字經濟的全新場景,比如工業(ye) 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開始全新一代數據中心的研發與(yu) 探索,為(wei) 企業(ye)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大支持。”莊穎說。

數字化發展,離不開數字政府建設。借助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上市公司為(wei) 數字政府建設賦能助力,推動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讓政府管理、城市治理變得更加聰明和智慧。

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應用與(yu) 運營服務提供商,近年來,數字政通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助推政府管理和服務數字化轉型,深度參與(yu) 重慶、山東(dong) 濟寧、山東(dong) 青島等多個(ge) 城市的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如今,每天國內(nei) 500多個(ge) 城市有超過100萬(wan) 條問題案卷通過數字政通建設的網格化管理平台得到解決(jue) 。”數字政通總裁王東(dong) 告訴記者。

“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加速,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引領示範作用,在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孫念瑞表示。

未來還需久久為(wei) 功

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也將大有可為(wei) 。

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10%;展望2035年,力爭(zheng) 形成統一公平、競爭(zheng) 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ti) 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不過,數字化轉型涉及數據、技術、流程、組織等諸多要素,是一項係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wei) 功。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調研顯示,目前多數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數字化轉型,但其中處於(yu) 探索階段或取得初步成效階段的公司占比較重,相對成熟及已經完成轉型的公司占比較小。

“還沒有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上市公司,主要考慮的是投入成本過大,戰略方向不明確,同時還存在認識不足、人才不足等問題。”孫念瑞表示,上市公司對數字化轉型訴求主要集中在三方麵:一是希望多參加一些相關(guan) 方麵的培訓和交流活動;二是數字化人才較為(wei) 短缺;三是希望有關(guan) 部門加強數字賦能機製研究,推動數據價(jia) 值的轉化。

人才短板被多家上市公司提及。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謝海說,公司招募的一些互聯網技術人員,不懂產(chan) 業(ye) 、不懂鋼鐵工藝、不懂物流流程,而招募的貿易物流人員則不懂互聯網技術,導致數字化轉型推進困難。要加快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還需培養(yang) 更多既懂業(ye) 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政策的推動力也不可或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wei) ,除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以外,各地政府還應開放數據資源和相應的雲(yun) 服務。“政府開放數據、雲(yun) 計算等資源,比直接給錢、給經費更重要,因為(wei) 這些資源是普惠的,可以惠及更多中小企業(ye) 。”鄔賀銓說。

對於(yu) 企業(ye) 自身來說,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安全也不能忽視。高允升表示,一方麵,企業(ye) 應嚴(yan) 格落實網絡安全主體(ti) 責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網絡安全管控體(ti) 係,加強網絡安全檢查、監督、考核和風險評估;另一方麵,要構建完善的網絡安全技術保護體(ti) 係,全麵推進覆蓋數據、終端、網絡全要素的安全服務,實現主動防禦和動態防禦。

專(zhuan) 家還認為(wei) ,上市公司不能隻關(guan) 注短期利益,為(wei) 了追逐技術熱點急於(yu) 轉型,而應放眼長遠,從(cong) 企業(ye) 長期利益出發,緊跟國家重要戰略導向,瞄準先進技術前沿,科學謀劃布局,如此,方能在數字化轉型大潮中立於(yu) 潮頭。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