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多措並舉穩定外貿基本盤

發布時間:2022-06-20 09:38:26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平穩開局,成績來之不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地緣局勢緊張等因素以及高基數效應影響,我國外貿發展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挑戰。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參與(yu) 國際合作與(yu) 競爭(zheng) 的比較優(you) 勢沒有改變,外貿韌性強、潛力大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總體(ti) 上看,我國穩定外貿基本盤具備堅實基礎。

下一階段,需找準現存難點問題,實施有效舉(ju) 措,推動外貿平穩發展,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開局平穩來之不易

2022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勢良好,連續7個(ge) 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有利因素仍然不少。

從(cong) 發展基礎看,外貿進出口勢穩質優(you) 。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9.4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3.4%;進口4.1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5%。從(cong) 結構看,一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9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3.9%,占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3.2%,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ge) 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1.9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2%。貿易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

從(cong) 要素條件看,外貿經營主體(ti) 更加活躍。在一係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支持下,民營企業(ye) 與(yu) 中小微企業(ye) 對外貿進出口的拉動作用明顯。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ye) 數量43.2萬(wan) 家,同比增加5.7%。其中,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14.1%,拉動外貿增長6.6個(ge) 百分點。《2022年3月中小微企業(ye) 出口貿易(B2B)指數報告》顯示,中小微外貿企業(ye) 3月收款量同比增長15.7%,增幅高於(yu) 3月貨物貿易出口增長率,中小微外貿企業(ye) 發展活力增強。

從(cong) 內(nei) 生動力看,外貿增長不斷積蓄新動能。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穩健發展。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4345億(yi) 元,同比增長0.5%。其中,出口3104億(yi) 元,同比增長2.6%;進口1241億(yi) 元,同比下降4.2%,發展態勢總體(ti) 平穩。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數量已達132個(ge) ,海外倉(cang) 數量已超過2000個(ge) 。“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平台”與(yu) 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等協同發力,成為(wei) 帶動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有生力量。

從(cong) 發展空間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對外貿進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更加凸顯。一季度,我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9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7%。

從(cong) 政策支撐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保障體(ti) 係更加完善。隨著減稅降費、通關(guan) 便利化、金融信貸支持、海空港集疏運暢通、能源原材料保供穩價(jia) 等一係列支持政策持續發力,我國外貿進出口發展勢頭更加穩健。

總體(ti) 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平穩開局,這是在2021年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29.2%的高基數基礎上取得的,是在有效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複以及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衝(chong) 擊的背景下實現的,成績來之不易。

理性看待增長放緩

現實地看,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然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壓力。今年4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1%。外貿增長態勢放緩,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從(cong) 需求側(ce) 看,全球需求增長麵臨(lin) 不確定性。疫情起伏反複阻礙全球經濟複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4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此前的預測值下調了0.8個(ge) 百分點。世界貿易組織4月發布的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較此前的預測值下調了1.7個(ge) 百分點。同時,全球宏觀政策的非均衡加劇了全球性風險。目前,世界各國經濟複蘇步伐不一,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增速差距拉大,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劇。美國等發達國家刺激政策加速退出,可能會(hui) 加劇一些國家的風險,由此影響我國相關(guan) 領域出口。

從(cong) 供給側(ce) 看,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三方麵壓力。一是成本普遍上漲。受供給瓶頸、極端天氣、地緣政治等影響,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外貿企業(ye) 原材料成本上升,缺工問題依然存在,部分中小外貿企業(ye) 盈利情況不樂(le) 觀。二是缺少重要零部件的“斷鏈”壓力仍在。全球“芯片荒”依然持續,導致智能手機、汽車、遊戲設備等廠商停工或減產(chan) ,關(guan) 鍵零部件短缺也影響我國出口產(chan) 品順利交貨。三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本土化、區域化趨勢更加明顯,部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環節轉移,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格局調整也將給我國穩外貿工作帶來挑戰。

從(cong) 流通側(ce) 看,海運費用高企與(yu) 流通環節梗阻問題依然突出。近期國際航運市場“缺箱、缺船”局麵雖有所緩解,但運力緊張、運價(jia) 高企問題依然存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將海運成本上漲部分轉嫁給出口企業(ye) ,擠壓我國外貿企業(ye) 利潤空間,造成不少企業(ye) “有單不敢接”。受疫情反複、疏港勞動力短缺、卡車司機嚴(yan) 重不足等因素影響,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港口擁堵問題加劇。流通環節梗阻的壓力正不斷向我國出口企業(ye) 傳(chuan) 導。

要看到,5月份我國外貿出口3082.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9%,比4月份3.9%的出口增速回升了13個(ge) 百分點,高技術、高附加值產(chan) 品出口不斷增多,可見,我國外貿發展基礎仍然穩固。未來,隻要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當前外貿領域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就能進一步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多方發力穩外貿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需重點推動以下四方麵工作。

一是抓好貿易促進政策落實落細。重點是及時協調解決(jue) 外貿企業(ye) 複工達產(chan) 、項目建設等方麵的困難。要進一步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對外貿出口的促進作用,強化對中小微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擴大承保規模,降低保費等投保成本,拓展保險產(chan) 品對象範圍,穩定外貿企業(ye) 預期;要加強出口信貸支持,積極推廣保單融資,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ye) 信貸投放,化解外貿企業(ye) 融資難問題;要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退稅信用好的企業(ye) 階段性實行3個(ge) 工作日內(nei) 退稅到位。同時,擴大優(you) 質產(chan) 品進口,優(you) 化供給結構,滿足市場需求,促進消費升級。

二是積極發展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和海外倉(cang) 平台等貿易新業(ye) 態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相關(guan) 企業(ye)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ye) ,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高水平建設運營;構建覆蓋全球的海外倉(cang) 網絡,強化規則和標準的競爭(zheng) 力、影響力,支持海外倉(cang) 企業(ye) 建設智慧物流平台;推動數字貿易加快發展,積極開展數字貿易國際合作;優(you) 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政策框架,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綜合服務專(zhuan) 業(ye) 化發展,促進保稅維修以及離岸貿易的發展。

三是著力打通國際物流體(ti) 係梗阻。鼓勵外貿企業(ye) 和航運企業(ye) 簽訂長期協議,緩解國際物流壓力。拓展國際物流通道網絡,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物流企業(ye) ,加快提升國際運輸保障能力,有效應對國際航運市場寡頭壟斷局麵,提升我國航運業(ye) 影響力和控製力。發揮中歐班列作用,為(wei) 我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提供有力支撐。用好航空貨運運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裝備和產(chan) 品的運輸。

四是持續優(you) 化外貿營商環境。用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自貿協定,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等的作用。深化全鏈條全流程通關(guan) 便利化改革,提升口岸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出口貨物退運通關(guan) 效率。推進跨境貿易管理大數據平台建設,探索開展相關(guan) 單證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聯網核查,對守信企業(ye) 在通關(guan) 、退稅等方麵提供更多便利。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