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14 09:32:24 中國新聞網

形勢似乎正在起變化。
根據日程安排,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將於(yu) 6月15日發布。而先期發布的出口、金融等數據,超出市場預期,預示著中國經濟傳(chuan) 遞出積極信號。
超預期的進出口數據
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衝(chong) 擊,4月份外貿增速有所回落,進出口同比增速隻有0.1%。但是5月份進出口數據一掃陰霾,增速實現大幅反彈,超出市場預期。
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4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6%。其中,出口1.98萬(wan) 億(yi) 元,增長15.3%;進口1.47萬(wan) 億(yi) 元,增長2.8%;貿易順差5028.9億(yi) 元,擴大79.1%。
從(cong) 0.1%接近零增長,到9.6%接近兩(liang) 位數,中國外貿何以迅速“翻身”?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分析,5月以來,國內(nei) 疫情對出口的影響開始減弱,生產(chan) 、物流環境均有所改善,疊加前期外貿企業(ye) 已有較多積壓訂單、人民幣匯率有所調整,我國出口增速出現明顯反彈。同時,基數效應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yun) 指出,官方密集出台穩外貿政策,一些主要港口逐步恢複裝卸轉運,通關(guan) 效率明顯提升。隨著前期積壓的訂單釋放,5月外貿數據即出現明顯改善。
大幅反彈的還有金融數據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yi) 貨幣(M2)餘(yu) 額252.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ge) 和2.8個(ge) 百分點。
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9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3920億(yi) 元。5月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為(wei) 2.79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億(yi) 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本月金融數據整體(ti) 超預期增長。M2增速較快回升,11.1%的漲幅與(yu) 2020年疫情嚴(yan) 重衝(chong) 擊時期的最高增速持平,信貸、社融也比去年同期多增較多,體(ti) 現了貨幣金融政策落實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要求,加大信用供給力度,寬貨幣向寬信用傳(chuan) 導效果顯現。
鍾正生分析,5月社融強勁反彈,穩信用曙光漸現。國內(nei) 疫情形勢緩和、多地複工複產(chan) 推進、以及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帶動5月新增社融達曆史同期次高點,僅(jin) 低於(yu) 2020年5月。社融增長的大類結構相對均衡,表內(nei) 信貸增長強勁、政府債(zhai) 加速發行是社融同比大增的主要原因。
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財經指出,一個(ge) 多月來,國家和各地出台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的紓困幫扶力度。從(cong) 5月金融數據看,一係列政策措施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PMI也有所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chan) 出指數同步回升,分別為(wei) 49.6%、47.8%和48.4%,雖低於(yu) 臨(lin) 界點,但明顯高於(yu) 上月2.2、5.9和5.7個(ge) 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ye) 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稱,這表明近期疫情形勢和國際局勢變化等因素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chong) 擊,但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效顯現,我國經濟景氣水平較4月份有所改善。
下一步如何穩經濟?
雖然上述經濟指標釋放積極信號,但數據背後也有“隱憂”,下行壓力依然不容小覷,穩經濟任重道遠。
鍾正生指出,出口仍然麵臨(lin) “隱憂”:一是,海外發達經濟體(ti) 的需求仍在回落。二是,其他外向型經濟體(ti) 生產(chan) 能力恢複,使得我國出口市場份額麵臨(lin) 回落壓力。三是,上半年我國出口增長有賴於(yu) 價(jia) 格因素支撐,而出口數量已開始呈現負增長。
溫彬分析,本月金融數據表明寬貨幣向寬信用傳(chuan) 導效果顯現,但企業(ye) 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不夠理想,說明實體(ti) 經濟融資需求仍然偏弱。下一階段,要進一步落實好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優(you) 化信貸結構,著力推動中長期信貸增長,加快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促進經濟盡快企穩回升,運行在合理區間。
董希淼建議,下一步,應繼續落實好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采取更加切實有效措施,統籌平衡好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發展的關(guan) 係,盡快降低疫情防控給經濟和民生帶來的過大衝(chong) 擊;宏觀政策要繼續充足發力,走在市場曲線之前,助力市場主體(ti) 紓困解難和實體(ti) 經濟穩步恢複,盡快扭轉市場信心不足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