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3 15:17:04 光明日報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yu) 改革情況。
發布會(hui) 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中極不平凡的十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成就。
經濟實力邁上大台階
這是我國經濟實力又邁上一個(ge) 大台階的十年。
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1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1.25萬(wan) 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
“這些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ti) 上保持在30%左右,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韓文秀說。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對外開放,取得了一係列顯著成就。比如,從(cong) 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三位;2013年,中國推出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限製措施當初是190項,到今天隻有27項;部署建設21個(ge) 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
“這十年是我國紮實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十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說,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務院金融委靠前指揮,人民銀行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政府,按照黨(dang) 中央確定的“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基本方針,全力做好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經過集中攻堅,我國金融體(ti) 係長期積累的風險點得到有效處置,金融風險整體(ti) 收斂、總體(ti) 可控,
風物長宜放眼量。韓文秀認為(wei) ,當前,中國經濟又處在一個(ge) 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時刻,麵臨(lin) 的依然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隻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夠化挑戰為(wei) 機遇,迎來柳暗花明。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如期全麵建成了惠及全體(ti) 人民、含金量高的小康社會(hui) 。
——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ge) 都不掉隊”成為(wei) 全麵小康的標誌性成就。在此基礎上,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超過1300萬(wan) 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wan) 元,比2012年增長近八成;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顯著縮小至2.5:1;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超過4億(yi) 人。
——公共服務全方位普及普惠。這十年,農(nong) 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教育水平得到曆史性提高,區域城鄉(xiang) 校際差距明顯縮小,義(yi) 務教育普及程度超過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全麵加強。
——社會(hui) 保障網全方位織密織牢。這十年,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yi) 增加到10.3億(yi) ,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和居民基礎養(yang) 老金最低標準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由5.4億(yi) 增加到13.6億(yi) ,報銷比例持續提高。
“過去十年的民生建設成就是曆史性的、全方位的,但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胡祖才說,今後將聚焦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大對薄弱環節、重點地區、困難群眾(zhong) 的傾(qing) 斜力度,一步一個(ge) 腳印,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生態環境狀況實現曆史性轉折
霧霾天氣、黑臭水體(ti) 越來越少,藍天白雲(yun) 、綠水青山越來越多;植樹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下降約34%……這十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實現了曆史性轉折。
“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實現美麗(li) 中國目標的重要製度保障。”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說,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的指導意見》。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取得了一些成效。
葉民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壓實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完善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持續強化企業(ye) 環境治理責任,依法實施排汙許可管理製度。強化社會(hui) 監督,繼續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zhong) 開放。強化市場體(ti) 係建設,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提高市場主體(ti) 參與(yu) 的積極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
“我國已完成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基本構建起‘1+N’政策體(ti) 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紮實有序推進,實現良好開局。”胡祖才說,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要持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大力推動能源革命,大力發展新能源;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積極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22位
“天問”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十三”和“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我國深空探測實現重大跨越;“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海鬥一號”等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具備了萬(wan) 米全海深譜係化的探測能力……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ye) 發生了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變化,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全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展現了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整體(ti) 布局和發展態勢。2021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是2012年的2.7倍,基礎研究經費是2012年的3.4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
十年來,我國科學研究水平和學科整體(ti) 實力大幅度上升,若幹學科方向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產(chan) 出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自主研發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係統進入實用,成為(wei) 推進產(chan) 業(ye) 快速升級的“利器”……
“當然我們(men) 也清醒地認識到,與(yu) 世界領先國家相比,我國科技創新還任重道遠。”李萌說,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今後將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科研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